低压电器是指工作在交流电压小于1,000V、直流电压小于1,500V的电路中,根据外界的信号和要求,能手动或自动地接通、断开电路,以实现对电路或非电对象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和调节作用的元件或设备,以及利用电能来控制、保护和调节非电过程和非电装置的电气设备。低压电器一般由感测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其中,感测部分用于感测外界的信号,并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执行部分则根据指令对电路进行接通或切断。
一、上游产业
低压电器上游行业主要为铜、银、钢材、塑料、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等原材料供应行业及专业化的零部件加工行业。上游产品的供求关系、技术质量水平对本行业的发展和盈利性有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原材料、零部件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其质量与性能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及可靠性。
(1)铜材
铜是重要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用途,也是高技术发展的基本支撑材料。铜加工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精炼铜、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目前铜压延加工是铜产业链当中的重要一环。铜深加工材是指由铜及铜合金制作出的各种形状的铜材,如铜板、铜带、铜线、铜排、铜管、铜棒、铜箔等,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铜产品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近年我国铜材产量呈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铜材产量为2286.5万吨,同比增长5.7%。
(2)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如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子器件的总称。
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由18310亿元增长至2209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预计2023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将达23769亿元。
我国低压电器上游市场主要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企业名称
企业优势
铜材
铜陵有色
市场地位优势:公司为国内主要阴极铜生产企业和内资最大的铜箔生产企业。
生产优势:2019年,公司生产阴极铜140.06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4.32%,位居国内领先地位;铜箔产能达4.5万吨,5G通讯用RTF铜箔、6微米锂电箔实现量产,为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供应商。
技术优势:紧跟国际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瞄准世界领先水平,聚焦铜基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区位优势:公司地处华东长三角洲城市群,江海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等交通网络畅达。从国外进口铜精砂到南通港卸货后沿长江水运到公司,运输成本处于相对优势。华东地区经济总量大,铜消费量占全国用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公司在销售市场具有较强的区域经济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公司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江西铜业
产业链优势:本集团已形成了以黄金和铜的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以及硫化工、稀贵稀散金属提取与加工为核心业务的产业链,同时经营范围涉及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
生产优势:公司年产铜精矿含铜超过20万吨,阴极铜产量超过140万吨/年,年加工铜产品超过100万吨;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恒邦股份具备年产黄金50吨、白银700吨的能力,附产电解铜25万吨、硫酸130万吨的能力。
技术优势:拥有行业领先的铜冶炼及矿山开发技术。贵溪冶炼厂在国内首家引进全套闪速冶炼技术,整体生产技术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德兴铜矿在国内首家引进国际采矿设计规划优化软件和全球卫星定位卡车调度系统;恒邦股份冶炼技术实力雄厚,作为首家采用氧气底吹熔炼—还原炉粉煤底吹直接还原技术处理高铅复杂金精矿的专业工厂,在“中国黄金十大冶炼企业”中排名第一。
背景优势:公司“贵冶牌”阴极铜早在1996年于LME一次性注册成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性铜品牌。也是中国铜行业第一家阴极铜、黄金、白银三大产品在LME和LMBA注册的企业。
海亮股份
技术优势:全资子公司海亮新材已掌握并成熟运用铜箔关键制造技术,配备了行业内最先进的关键设备,并形成了具有海亮特色的3大优势技术集群:基于微观机理的材料技术、基于绿色理念的制备技术、基于“三智”的数字化技术。
战略决策优势:公司已将数智化建设作为公司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全面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并提出了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的2025年数字化战略规划,结合“全面上云、数据入湖”两大底座建设,具体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智能支撑”、“研发管理”、“战略决策支持”等五大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变革。
市场地位优势:通过自建与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全球生产基地布局与扩张,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
电子元器件
厦门信达
供应链优势:公司深耕供应链市场多年,持续聚焦有色金属和黑色大宗商品贸易,不断深化产业上下游合作,积累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拥有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和广泛的销售渠道。
品牌优势:信达物联是国内领先的RFID电子标签、读写设备系列产品研发、制造及提供RFID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拥有的“厦门市电子标签重点实验室”,是福建省内第一个RFID电子标签的设计、分析、测试及应用开发的公共平台。
歌尔股份
技术优势:公司已建立起将材料、结构、电子电路、软件算法、无线通讯、先进工艺、测试、自动化等多种技术相融合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平台,通过跨领域技术集成,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系统化的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产品解决方案。
研发优势:公司注重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声学、光学、微电子、无线通讯、精密制造、自动化等多学科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已建立起一支具备深厚技术实力和丰富产品项目经验的技术人才队伍,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厦门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形成开放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和研发。
战略布局优势:在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公司紧跟全球一流客户的战略创新步伐,优化公司战略资源配置,支持战略产品开发,继续巩固和深耕公司客户资源优势,将优质客户需求转化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中游产业
低压电器行业是我国电器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电器产品包括发电机、开关、插座、接线盒、控制器、开关柜、电缆、接头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投资得以持续增长,带动了我国工业、建筑业及社会用电量的稳步增长,成为我国低压电器行业规模增长的强劲动力,也使得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市场规模达944.3亿元,同比增长9.5%。
从市场竞争来看,强者恒强的局面仍将持续,行业竞争格局“马太效应”初显。具有较强研发实力且规模效应明显的低压电器企业,如ABB、施耐德、西门子、正泰电器、常熟开关和良信电器等继续坚守低压电器主营产品,不断丰富品种规格,打造专业化的低压电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地整合其供应链以提升技术、质量管理能力;有一定生产特长的中小企业转向并聚焦于特定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另一部分小企业则转为代工。
同时随着国内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技术不断提升,部分优秀国内企业凭借其整体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及长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也逐步参与到中高端市场竞争中。例如在政策指导下,基础建设项目逐步加大对国内品牌的采购力度;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下,行业企业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但目前国内低压电器的高端市场原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
整体来看,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但竞争力普遍不强;低压断路器主机厂总体上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梯队。其中第一梯队主要有施耐德、ABB和西门子等跨国企业;该类企业掌握了低压电器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是行业中的技术引领者,引领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方向。第二梯队主要有正泰电器、常熟开关、良信股份和上海人民电器等公司;该类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够及时跟进行业技术的发展。第三梯队是业内大部分产品同质化、以低价策略进行竞争的企业;该类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一般通过模仿进行生产,满足中小型用户需求。
可见目前我国低压电器市场主要有ABB、施耐德、西门子、正泰电器、常熟开关、良信电器等一批优秀企业。
三、下游产业
(1)工业
工业领域历来是用电大户,在社会各用电领域中,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基本在70%以上,是低压断路器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尽管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驱动下,炼铁、炼钢、焦炭、水泥等工业行业中一批产能落后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趋缓,但工业增加值的绝对值仍逐年稳步上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4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而工业领域中制造业比重较高。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正逐渐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智能制造已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也将将有效促进低压电器的智能化发展。
(2)电力
低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配电和用电环节的重要元器件之一,电力行业是低压断路器的重要应用领域,电力行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低压断路器的市场需求动向。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用电需求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低压断路器市场需求分为新增发电设备带来的新增需求以及因使用寿命及新产品置换而导致更新换代需求。2011年至2021年,为应对我国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建设大规模展开。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6.46亿千瓦增长到了25.6亿千瓦。
(3)建筑领域
建筑行业是低压断路器作为终端产品集中使用的行业。而在这其中居民住宅小区、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是低压断路器行业的重要终端应用领域。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
目前我国低压电器下游市场有国电电力、海康威视、烽火通信、中国铁建、绿地控股等企业。
我国低压电器下游市场部分企业竞争优势情况
竞争优势
国电电力
技术优势:公司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优势: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煤电机组在公司电源结构中虽然仍占主导,但占比逐年下降,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大幅上升。
战略布局优势:面对国家风电发展的形势变化,公司不断调整发展策略,风电发展重心由“三北”陆上风电逐步转向北部风电基地、中东南部山地风场、海上风电协调发展。
管理优势:公司在系统内全面开展“双提升”工作,深入推进成本费用对标管理,现已覆盖火电、水电、新能源、煤炭、前期、基建、综合等7个业务板块,形成了一套体系健全、指标合理、行之有效的成本费用对标管理制度。
成本优势:通过对成本费用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强化企业竞争意识,同时将对标管理结合绩效考核,有效提高了基层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成本费用的全级次、全方位、全流程、系统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公司成本控制能力。
海康威视
供应链优势:公司在杭州桐庐、重庆运营制造基地,推进武汉制造基地建设和桐庐、重庆制造基地的扩建计划,并通过印度、巴西、英国海外工厂的本地化制造,支持全球产品供应。
需求服务优势:公司打造敏捷、柔性的制造体系,构建业内领先的自动化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水平,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大规模的产品制造需求。
营销优势:公司在省级业务中心基础上,将业务触角继续下沉,形成300多个城市分公司,覆盖国内绝大部分地级市,形成以经济水平与人口数量为牵引,以先行地区为标杆,以城市为单位的分层分类营销体系。
市场布局优势:公司在海外设立23个大区功能中心,下设66个分支机构,形成总部-大区-国家的营销网络架构,总部建设业务支撑能力,大区建设运营与服务体系,国家因地制宜深耕本地市场。公司在营销体系建设上长期持续的投入,形成国内和海外在营销组织、本地化人才团队、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深厚积累,营销人员能够和客户用户快速交流需求,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和业务沟通。
烽火通信
产业链优势:拥有支撑整个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在传统的光网领域,拥有从光纤、光缆、芯片、系统设备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布局优势:目前在中国有1+6产业基地,承建了各行各业接近400条国家级光通信干线。烽火的智慧光网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在全球有2个海外生产基地,8个海外研发中心,11个全球交付中心和30个海外代表处,产品、方案和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优势:在数字应用的领域,以安全、可靠、灵活、智能为特色的烽火云操作系统FitOS已服务于多个云项目,并发布了以极简Lite、智能Intelligent、绿色Green、融合Hybrid、高效Turbo和安全Safe六大特性组成的智慧光网LIGHTS解决方案。
中国铁建
技术优势:中国铁建在高速、高原、高寒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确立了行业领导地位,地下水下工程建设、磁悬浮工程建设、四电系统集成等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涌现,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入选“2022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市场地位优势:本集团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具规模实力的综合建设产业集团,连续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排名第39位;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22年排名第11位;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公布的“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中稳居前3位。
市场优势:集团拥有A+H股上市平台、充足的银行授信、建筑企业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经营业务遍及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链优势:本集团完成了沿建筑业产业链的全面布局,业务涵盖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产业金融及新兴产业,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房建、市政等众多领域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了从传统承包商向以承包商为主,投资商、发展商、运营商并重转型,能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业主,提供全过程、全周期、个性化、定制化、高质量的“铁建模式”和“铁建方案”。
业务优势: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建设集团之一,参与建设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型铁路建设项目,业务种类覆盖铁路,公路城市轨道,水利水电,桥梁,隧道,机场建设等多个领域。
绿地控股
市场地位优势:公司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全国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及产业园开发等领域明显领先于同业竞争对手。
战略布局优势:公司以“公众化、资本化、国际化”为导向,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多元产业并举发展的企业格局。
目前全球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采用硅片作为衬底,占半导体器件80%的集成电路产品中99%以上采用硅片作为衬底。有数据显示,2023年九大类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为415亿美元。其中硅片市场规模达到124亿美元,占比30%,是晶圆制造耗用最大的材料。
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宠物智能用品市场规模从29亿元增长到47亿元。预计未来,市场仍将保持这一增长态势,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5亿元左右。这一数据显示出宠物智能用品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2024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达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
在中国市场,随着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性机遇。2022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预计2023年、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633亿元、5030亿元。
从中国市场份额分布来看,我国MCU市场仍是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地位,其中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东芝等前五大公司累计占据近57%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累计占据31%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