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发展现在,我们缺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品牌。这席话将在三年之内必将告别,因为中国家电行业正在世界各地插满战旗。
现今,当你走在国外的商场时,看到中国家电与外资品牌同台竞争,你一样会有由衷的自豪。因为只有走出国门,身处他乡,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的正走向强大,才能真正体会到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品牌,已经在世界各大商场的扎根亮相,是何等幸福与自豪之事。这是大部分久居国内、无缘出国的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如今,中国家电不仅要擘画未来世界经济版图,更重要的是深烙“中国品牌”对世界经济版图产生的重要影响。
放眼全球家电行业发展路程,家电产业转移已从“一路向西”正走“向一路向东”:30、40年代欧美家电发展蓬勃;70年代日本家电高歌猛进;90年代韩系家电品牌崛起;到如今,家电产业的跑道上,欧美日韩选手已显出疲态,欧美家电企业战略调整,日系家电没落,韩国家电业遭遇瓶颈,行业接力棒已稳稳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作为家电大国的中国家电企业,虽然拥有了众多产品冠军,但还未有“品牌与科技”冠军。这对握住接力棒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是一个契机,谁将成为全球家电版图上的一个品牌地标?
长期以来,美的、海尔和格力三巨头并驾齐驱的行业格局,让大家认为是三雄逐鹿,但前不久三家企业半年报的公布似乎推翻了了这个“既定事实”。
美的集团(000333)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49.64亿元,同比增长60.19%;净利润108.11亿元,同比增长13.84%;每股收益1.67元。全年预估超2000亿已妥妥的。
青岛海尔(600690)2017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75.8亿元,增长59%;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增长33.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83.9亿元,增长76.5%。海尔电器(01169.HK)2017年上半年营收增长24.5%至358.6亿元,录得利润13.6亿元,同比上升20.6%。其中,洗衣机、热水器、渠道服务和物流四大板块分别取到了23%、15%、25%和21%的收入增长。
格力电器(000651)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1.85亿元,同比增长4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4.52亿元,同比增长47.64%;基本每股收益1.57元。按照目前数据分析与发展趋势可以预判,美的、海尔远甩格力,中国家电长期三足鼎力的局面将过渡为二强相争。
格局的改变不是命运之手的推动,而是企业内核的必然驱动。
以科技为内因推动更美的。在今年3月份,美的提出要向全球化科技集团转变,将科技创新作为美的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出口。加速了海外并购的多元化布局的进程,先后收购德国库卡、东芝白电、意大利Clivet,继而又拿下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以色列企业高创,这对美的走向全球打响品牌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美的从家电集团向科技集团的转行,不仅是表明一份决心,也必将引领中国家电企业,进入全球化科技创新的战略纵深。世界五百强、千亿元的收入……美的已经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保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全球第一品牌离美的并不远。
以全球化战略外因推动世界海尔。直至2017年,海尔已发展成为了六大家电品牌全球化运营战略,通过整合海尔、美国GEAppliances、新西兰Fisher&Paykel、卡萨帝、统帅、日本AQUA等品牌,海尔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品牌最多、产品最全、最具国际化特质的“世界第一家电集群”。在北美,GEAppliances是第一厨电品牌。在新西兰,海尔与斐雪派克创造了42%的市场份额占比,稳居行业第一。在日本,AQUA以75%的市场份额位居商用社区洗市场第一。在俄罗斯,海尔三门以上冰箱的销售份额占到俄罗斯市场25%以上,超越欧美日韩。可以说,海尔实现了由单一品牌的全球化到多品牌全球化,以及由单一品牌覆盖全球每一个本土市场,到多品牌协同满足全球每一个本土市场不同需求的飞跃。品牌的并购、营销及服务网络、研发、基地建设的投入,海尔全方位的深耕于全球化市场,全球第一品牌或许会花落海尔。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电产业发展壮大,已从1000亿级规模上升到2000亿级规模,未来3-5年再到3000亿、5000亿,不断跨越,这是欧美日韩家电企业如日中天时,也难以企及的数字。
据三星电子2017年二季财报显示,消费电子(包括彩电、白电,不含手机、IT产品)业务的收入同比微降1%,至10.92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635.31亿元);家电生产商惠而浦(Whirlpool)公告2016年净销售额为207亿美元……
与上述两家电巨头相比较,家电产业新世纪的钟声必将在中国敲响,家电产业发展从一路向西正式走向一路向东。同样,世界在变,未来更在变,有人星夜赶考,有人告老还乡,谁会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的敲钟人,美的或是海尔,我们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