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个牌子,像什么Electrolux和DeDietrich都不算高知度的品牌,产品种类也偏少,尤其是Electrolux这样的财务型企业(买买买然后卖卖卖),基本上渐渐谈出了大众视野了,国内电器卖场也很少见到像样的店面了。DeDietrich德地氏品牌更是在国内主流卖场找不到一家像样的专卖店,在国内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高智商税产品了。
再来说说第二排的,用流行的说法,叫“轻奢”级吧,有点像COACH的包包的感觉(当然价格比COACH贵了不少,毕竟产品不一样)。这一级包括Asko雅士高、AEG安亦嘉、smeg斯麦格、Bertazzoni博塔桑尼(这几个中文译名很拗口,尤其安亦嘉)。
Asko是瑞典品牌,几经收购,2018年8月被青岛海信收购,国产线已经在渐渐填充产品线了,销量一般,优势产品是斯洛文尼亚制造的洗护类产品。产地的复杂和多样性是一大特色,东欧品质,实属一般。
然后就是这个AEG,其实没啥说的,溢价超乎想象,而且大部分都不在德国生产了(看看他们的机身产地铭牌就知道了)。
Bertazzoni同样是意大利的品牌,一家主要从事不锈钢台面和水槽加工的企业,我就记得他家的不锈钢折弯工艺不错,整体还是太小众了,声浪太小。
最后就是这个瑞族了,没有liebherr的冰箱、miele的洗衣机这种级别的爆款,在中国市场以工程机为主,产品还有不少是从东欧国家生产的。
FulgorMilano是意大利米兰的,纯粹的制造型家族企业,但在国内知名度低,是国际厨电行业Meneghetti集团的自有品牌。Meneghetti家族有400多年历史,为很多家电品牌做厨电类产品代工。FulgorMilano强项在厨电产品操作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容易上手,做出高品质的食物。不过有一说一,品牌推广真的不行,外网的资料一抓一大把,进入国内市场较晚,国内网上资料少,连个工程案例都没见到几个,太低调,不适宜炫富。另外,产品线没有洗衣机干衣机,是个短板。
最后是新西兰Fisher&Paykel斐雪派克,也是整个南半球唯一上榜的品牌,当然有其独到之处。其品牌及产品首先是整个澳州的顶级代表,也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同。斐雪派克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其早在2012年就被青岛海尔集团收购,对于奢侈级品牌来说,这一点就很微妙了,毕竟奢侈级产品最讲血统。另外,其大部分厨电产品(主要是烤箱、蒸箱等)是在意大利代工制造的。
写了这么多,有没有发现:这个图里面简直就是德国和意大利的天下。不是说厨电行业分为日韩系和欧美系吗,为啥没有日韩的产品?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日韩系重收纳、欧美系重容量,日韩系主要针对的是大众消费,而中高端人群所需要的奢侈级消费品牌还是集中在欧州。以冰箱为例,日本的冰箱非常善于收纳,但收纳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空间本身不够,对于购买奢侈级厨电的客户来说,空间根本不是问题。所以,这个排行就是欧美系为主。还有个事情很多人在购买前容易忽略,就是售后,遇到时真的急死人。都说“一灶传三代”,但有问题了怎么办(关键这些产品往往都是使用很久才会出现问题)?如果自己有工厂,好说。如果没有,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同时,有不少人有一个思维惯性:只相信自己听过的大品牌。真相却是“你没听说过的,可能才是最顶级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中国的高端消费本就起步较晚,真正形成强大消费力的也不过就十来年的事情,而真正的顶级品牌往往在这些问题就是会慢半拍,就造成了顶级品牌往往进入中国很晚的现状。
除了上面最被公认的图,还一个品牌段位图也在外网广为流传,可以作为上面图片的补充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研究下,会有不少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