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5岁的郑坚江贷款2000元,带领着7人接手了一家负债20万元的龙观钟表零件厂,开始了创业之路。为其他企业生产生产拉杆天线和电表罩壳。不久,不甘只做配角的郑坚江决定跨行做仪表。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1989年成功研制全塑型电度表罩底壳,1990年成功试制电能表整机,具备从电能表配件向整机产业延伸制造能力。
但初入空调市场他便发现,这行业的专业性比较强而且行业的水很深。厂家多如牛毛,价格两级分化,要么价格很高,让众多工薪阶层只能望“价”止步。要么价格很低,但产品质量令人担忧。但是他同时也看到了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做民族品牌,让普通民众能买得起还能用的安心。
因为空调行业对郑坚江来说一个全新的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面临的难题自然少不了技术与管理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94年,郑坚江选择与美国一家企业共同合资成立了建立宁波AUX电器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进入空调领域,在该行业开始深耕之路。由于当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奥克斯的产能并不高,高峰时的产能也仅仅16万余台。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1999年奥克斯空调由合资走向自主经营,产量与销量均实现规模增长。同时奥克斯开始布局多元化产业。
2000年成立宁波奥克斯置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房地产业,还专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三星奥克斯智能工业城。为了方便管理,2001年成立宁波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
要想在同质化的市场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此时的奥克斯也深知这其中的利弊,要不“干掉别人”,要不被“别人干掉”!所以奥克斯也绞尽脑汁,试图在以低价杀出重围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提高品牌知名度。于是奥克斯着手策划一系列营销活动和事件,并开创了空调行业的营销新模式。
2001年2月11日,奥克斯空调有幸在中国质检总局公布的首批20家空调免检产品名单中。得到政府机构认证免检产品,对于不少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
奥克斯对“质量联合体”也仅仅是一个开胃菜,重磅把头戏还在后头。奥克斯2002年4月把上百家媒体请到宁波并发布了《空调成本白皮书》。以“行业揭露者”的身份,把一台空调的成本清清楚楚地列了出来。
比如,一台1.5匹冷暖型空调的生产成本只有1378元,销售费用是370元,加上商家和厂家分别赚取的80元和52元,市场零售标准价应该是1880元。而现实是,同类型的空调产品售价大多在2500元左右。
这样把“一台空调究竟该卖什么价”的行业秘密公开,也得罪了不少的同行。于此同时空调行业者没几个出来为此谴责发声。从默不作声的行为,行业内幕也是实锤了。奥克斯的这以骚操作赚得名声得同时也赢得不少的用户的拥护。
奥克斯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向媒体公布《空调成本白皮书》,那是因为自己投入巨额资金把空调90%的零部件都实行了自产。自产的零部件的品控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自然整机的品控也得到相应的保证。品控得到保证的同时还能将生产成本降下来,这无疑给自家产品带来巨大的优势。
零部件实行了自产,企业的各方面的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加强,掌握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也会相应提高了自身的产品力。另外自身的研发成本也相应的控制。
而当时的同行零部件的自制率还不到30%,很多厂家受制于外购的成本,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是无法进一步降低的。而且各零部件的匹配也成问题。自然也降低自生的产品力。
随着《空调成本白皮书》的公布,众多空调厂家利用空调自身溢价的路是已经行不通了。经过探索,科技兴国的的路上也可以用科技溢价。于是空调市场上兴起了一股科技风,变频技术,自清洁技术,净化高科技技术,互联网技术,红外线传感、温度传感……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当然这些部分技术也不是都不中用,我们也不得不认科技真能改变生活。变频技术的引入让我们能享受到更加舒适的空调,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也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科技与生活原来可以这么近。
但奥克斯没给他们机会,还要捅破空调市场上最后一块遮羞布——高科技。2003年4月,再次发布了《中国空调技术》白皮书。空调中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高科技被奥克斯一一挑出来进行揭秘。奥克斯直言,“空调产业的技术成熟度高并已完全透明化,至少在5年之内,不会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而那些所谓的‘高科技’,只不过是厂商为品牌溢价提高利润而包装的概念”。
面对空调行业的“科技与狠活”,奥克斯都进行一一进行搅局,在搅局的同时奥克斯还不忘把自己的空调树立成行业“标准”。最大受益者无疑是普通消费者,同时奥克斯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就是赢得消费者。
同年奥克斯推出“免费年检”的活动以及公布了“空调健康红皮书”,提升品牌的服务形象的同时也揭露健康空调的真实状况。奥克斯通过精心策划行销策略,使得2003年的产销得到突飞猛进,由2002年的157万台增长到2003年的250万台,同比增长59.2%,一跃进入行业前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各大行业都纷纷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国家此时推出“家电下乡”以及“节能惠民”政策。奥克斯此时也在跟随国家号召,在2009年策划了一场“一呼百应、清仓换货”的渠道活动。同年5月策划了“下乡是国策、实惠是真理”的大型营销活动。两场活动都相当成功,也奠定了奥克斯家电下乡的品牌形象。
2010年,奥克斯空调高调签约国际巨星李连杰,打出了“变频真功夫我选奥克斯”的宣传口号。奥克斯也想凭此摆脱消费者对其固有的“低价”印象。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空调慢慢成了大众的消费品,消费者也从之前只看价格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更注重品质。空调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各大企业的竞争从之前的价格战升级到技术战和专利战。
这其中格力状告奥克斯侵权居多,2014年格力起诉奥克斯侵犯6项专利,案件历史3年,2017年二审确认奥克斯侵权,判决赔偿格力230万元。2015年格力起诉奥克斯侵犯格力“划时代”多项自主专利权,2018年终审判决奥克斯赔偿格力600万元。2017年格力起诉奥克斯多个机型侵犯格力专利,2020年5月判决奥克斯赔付格力4000万元,这也是目前国内空调行业最大的一笔赔付。
格力与奥克斯专利纠纷由来已久,专利的纠纷几乎都是格力是赢家。但最近的一项奥克斯起诉格力侵权,一审判决格力侵权。涉及赔付资金高达1.67个亿。
2018年奥克斯在东芝手上购买了一项变频压缩机的技术,在购买的这项技术中,该技术的专利保护仅剩8个月,也就是说,这项专利技术8个月后就是谁都可以公开使用。但是在专利受保护期内,奥克斯于2019年果断起诉格力侵犯奥克斯的压缩机专利技术,一审获得法院支持。一审后格力表示不服已提起上诉。最终结果如何还是看二审结果。
2019年在“6.18”销售前夕,格力也扔出一重磅炸弹,实名公开举报奥克斯,一下奥克斯推上风头上。
格力的举报信称奥克斯部分型号空调的能效值和官方宣传、标称有较大差距。提供了自家实验室以及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奥克斯空调的能效比、制冷消耗功率均于宣传不符。格力在举报信中痛斥奥克斯: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并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市场公平竞争造成巨大破坏。
罚款10万元对奥克斯来说是小事,但是由于举办门事件,奥克斯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已经是大打折扣的。随后奥克斯的销量也说明这一切。
那格力为什么会举报奥克斯呢?格力电器法务解析公开举报奥克斯的原因:对竞争对手(奥克斯)从格力“挖人”不满!
在37年的发展中奥克斯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产业涉及空调家电,电能设备,医疗,地产,金融投资,集团2022年营收810亿元,拥有3万多名员工,有11各制造基地,6各研发中心,公益捐款累计达3亿元。
这就是奥克斯,我们希望他可以再造辉煌,让我门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