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方面是支持磁吸的,16颗N52磁芯吸力,只需将手机靠近充电宝即可自动开始充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机壳过厚,可能会导致充电宝无法识别并启动充电过程。因此,建议在使用磁吸充电时选择较薄的手机壳。整个充电宝的外观的设计是比较的简洁的,颜色上也是比较的小清新的,蓝、白、紫三个颜色可以选择。
3、倍思:
倍思这款充电宝在外观设计上非常小巧,便于携带。尽管在众多磁吸充电宝中,它的厚度相对较高,有20mm,再加上手机磁吸上去的话整个手感范围握住的就会比较大了!充电方式上是磁吸充电,配备了的是3500GS的磁芯,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吸附能力!充电宝机身上有一个LED灯显,上面可以观察到充电宝电量剩余多少,如果充电宝上的指示灯全灭了的话,就代表是不能充电了,需要等整个充电宝的温度降下来后才能继续充电!
二、实测环节
在我们开启测试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此次参与评测的设备及其具体配置参数,这将有助于我们对随后的实际测试结果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数据对比。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面如充电宝的充电方式、充电次数、充电效率这三个维度进行一个实测。最终,我会基于个人的使用体验为这些产品打分(请注意,此评分仅反映个人观点)
■充电方式
测评原因:充电方式也各有千秋。常见的充电方式包括:Micro-USB接口、Lightning接口、USB-C接口、无线充电、磁吸充电以及自带线充电等。由于用户对充电方式的需求各不相同,磁吸设计和内置数据线的充电宝,在充电方式上更加的便捷。首先,传统长数据线容易缠绕,给使用带来不便;其次,忘记携带数据线会导致无法及时充电的情况。这两种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充电宝的便携性和实用性,还确保了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充电体验,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和便利性。
测试方法:为了更好地了三款充电宝的的实际表现,我们对其充电性能进行了详尽的测试和分析。
测试过程:
测评结果点评:
西圣——磁吸+自带线:这款充电宝的机身侧面配备了Type-C和Lightning两种接口,几乎可以适配市面上所有主流手机型号,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用户,都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同时,充电宝内置了18颗N52高性能磁铁,磁芯强度高达3500GS,确保手机与充电宝之间的吸附非常牢固,即使在走路时,也丝毫不会影响充电的,整个充电宝都不会走位的!
安克、倍思——仅支持磁吸:这两款在充电方式上是都进支持磁吸充电的;其中倍思这款充电宝在吸附能力方面还是有待改进的,机身配备的吸附能力仅仅只有13N磁芯力,在磁吸过程中会经常走位,比较适合放在一个位置上固定使用!安克这款充电宝的吸附能力还算可以,机身配备的是16颗N52磁芯,充上电不走动的话是不会影响充电的,但是手机壳比较厚的话吸附能力就没那么好,会导致充不上电,这款充电宝更加建议裸机的时候使用!
■充电速度
半小时电量55%——西圣:经过实测,这款充电宝在给手机充电时,仅仅30分钟后,手机原始电量仅仅只有30%的,在30分钟内手机电量成功充到了85%,这款充电宝在充电功率上最高是支持20w的充电的,因此这款充电宝在充电效率上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
■充电次数
测试原因:由于充电效率、电压转换损耗以及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等因素,充电宝的实际输出电量往往会低于其标称容量。在市面上,许多充电宝的电池容量标注存在不准确的情况,这使得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续航能力与标称容量并不相符。
测试方法:我们将对三款标称容量为10000mAh的移动电源进行完全充电。随后,针对每一款充电宝,我们将评估其能够为指定型号智能手机提供的完整充电周期数,以及最后一次充电操作中手机电池最终达到的电量百分比。此过程旨在考察各款移动电源在实际使用中的效能表现及其对目标设备的充电能力。
充电次数1-2次——安克、倍思:这两款充电宝在充电次数方面均都是能完成1次完成的充电,在充电宝仅剩下的1格电量中,安克是在第二次充电时手机电量是充到了58%才彻底消耗完,倍思的的话是在第二次充电时手机电量充到了52%电量彻底消耗完了。这两款充电宝在容量大小方面是足够能应付日常使用的。
三、测评总结
综上所述,在整个实测过程中,不管是从充电方式、充电效率、充电次数上西圣这一款充电宝更胜一筹,同时在百元价位中只有这款充电宝真正做到了安全快充不伤机,却能够与千元级别机型相媲美!追求性价比的朋友可以直接冲着一款了!而安克和倍思这两款充电宝各有各的优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个使用情况去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