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很多用户家中都在使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除了滚筒洗衣机之外,传统的波轮式洗衣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也逐步有让位于滚筒洗衣机的趋势。在若干年前,最经典的波轮洗衣机,就是大家在一些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的双筒洗衣机了。
而说起双筒洗衣机,留给用户印象最为深刻的品牌,则当属白菊和水仙。在80年代,在洗衣机行业有一句流行的话语,北有白菊南有水仙。这两个品牌影响力极大,可以说是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于北方用户来说,白菊洗衣机,绝对是记忆中难以忘却的回忆。在笔者的记忆中,早在80年代末期,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就凭票购买到了一台白菊洗衣机。这台洗衣机服役十多年,都没有损坏,后来因为购买新的洗衣机,旧的洗衣机送给了农村的亲戚使用。
和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不同,那时候的白菊双筒洗衣机,都是属于半自动的产品。洗衣机左侧是洗涤桶、右侧则为甩干桶。整个洗衣服的过程,都需要人工来操作。比如洗衣机注水的时候,需要观察洗涤桶的最低和最高水位线,水位需要处于两者之间,否则就会因为水量过少而缠绕衣物,或者水量过多而溢水。在洗涤完成之后,则需要将洗完的衣服放入到右侧的甩干桶中,在放置完成之后,再用塑料的小盖板将桶口压住,从而防止衣物被甩出。在儿时的记忆中,在周末能帮父母用洗衣机洗衣服,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白菊洗衣机也是80后的难忘回忆
白菊洗衣机的前身是北京市洗衣机总厂,也是全国最早生产洗衣机的国有企业。到了上世纪90年年代中后期,由于洗衣机产品的准入门槛不高,很多厂商都开始生产洗衣机,品牌的增多势必会对产品销售量和价格造成影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白菊也曾经在1997年从国外引进了滚筒洗衣机生产线,花费上亿元资金。不过由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整个市场对滚筒洗衣机认可程度并不高,因此也让白菊身陷囹圄中。在1998年,白菊将洗衣机生产线从北京迁往河北,逐渐也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在燕舞收录机热销的背后,和其经营政策也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打消经销商的层层顾虑,燕舞对所有经营燕舞产品的单位实行补贴,亏损多少补贴多少。一旦出现产品降价,经销商库存的产品,则可以按照差价来进行补偿。正是此举,让经营燕舞收录机的经销商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对整个营销网络的构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双卡收录机,也是不少80后儿时所怀念的
古桥空调叱咤风云的北京著名商标
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将窗户玻璃拆掉,将空调固定住,对于住在低层或者平房的用户来说,特别影响采光。其实,还不只是这样。和分体壁挂式空调相比,窗机的噪音更大,而且特别容易和窗户框产生共振,噪音十分明显。尽管如此,夏天去有空调的小伙伴家,依然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其实对于古桥空调来说,当时的拥有量还是非常之高的。在1978年,第一台古桥空调诞生,经过不断的研发和成长,古桥获得了北京市著名商标的称号。和其他品牌空调不同的是,古桥空调并没有急于向外扩张,走出北京市场,而是专注于北京地区的空调销售。根据资料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古桥空调最为辉煌的时期。古桥的空调年产量达到30万台,这一数字虽然现在看来并不出彩,但是在当年已经是处于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古桥空调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二左右,由此可见大家对古桥空调的喜爱。
●古桥空调从辉煌走向没落
然而时过境迁,古桥空调作为老字号国企,自然会有着沉重的包袱。同时,随着空调技术的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的厂商也纷纷进入这一行业中,空调市场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在1998年的时候,古桥空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古桥空调就开始了机制改革,通过优化组合等方式精简中层员工。至1998年,取得的一些成效。
但是好景不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古桥空调销售仅为12万台,库存空调高达10万台。至2002年后则每况愈下,负债达到了1000余万元。事实上,古桥也曾经考虑过通过重组等方式盘活企业,怎奈在国企的体制下,条条框框约束过多,还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因此古桥空调走向了没落。曾经的北京市著名商标,也永远的成为了一种回忆。
■崛起吧别让国产家电品牌成为回忆
在这里,笔者仅仅是列举了一部分消逝的国产家电品牌,其实还有很多曾经叱咤风云的家电品牌,也悄然无声的消失或者进行转产。除了牡丹、昆仑等这些电视之外,当年知名度很高的电视品牌中,厦华电视于2014年就已经退出电视业务,以1200万价格转让给万利达公司。
此外,曾经的知名品牌乐华电视,也早已被TCL收购为子公司,还有高路华牌电视,也早已倒闭。至此,当年电视市场中“三华”都已经已经风光不再。如果把那些经典的品牌都回顾一遍,可以写成一部中国家电的编年史,多少让人熟知的品牌,都悄然无声的离去,甚至是被外资所收购。
●家电厂商如何走出困局?
其实之所以要怀念这些逝去的家电品牌,除了记忆中那些难以忘却的回忆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已经消逝的那些国产家电品牌究竟是生不逢时,还是没有紧抓住市场机遇,现在看来已经不太重要。而面对激烈的本土市场竞争,以及大量国外品牌的涌入,目前国内的家电厂商,其实还有很多需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在家电市场中,可以说买方市场,已经不是凭票购买的年代,因此厂商应该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思路,从用户的使用需求出发,进行产品研发。对目前热销的产品来说,也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不能仅仅依靠几款明星产品为主。
对于国企来说,也应该转变思想,对体制进行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国内的市场,不妨使用自己的高精尖技术,走出去,到国外建厂,加大产品的出口,提高销量,从而实现利润的增长,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笔者也希望,若干年后,国产家电品牌能够和洋品牌一样,享有更好的口碑与知名度,让曾经叱咤风云的中国家电品牌不再成为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