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凌晨苹果发布了iPhone16系列。作为第一代AIiPhone,iPhone16系列迎来诸多更新,包括搭载了第二代3nm制程芯片A18/A18Pro、拥有独立的相机按钮、升级更大的屏幕等等。更重要的是,iPhone16系列“加量不加价”:iPhone16/Plus起售价分别为5999元、6999元,iPhone16Pro/ProMax起售价分别为7999元、9999元,与15系列售价持平。“加量不加价”变相就是降价,这会让iPhone16系列吸引更多苹果用户更新换代。
(图源:雷科技制作)
外卖平台卖手机是营销噱头吗?答案是否定的。对外卖平台来说,数码3C已成为核心类目;对数码3C乃至更多品类来说,外卖平台也早已成为传统电商与线下零售外的“第三极”。
外卖买iPhone16,用户就这么不愿等?
(图源:饿了么App)
另外,饿了么还一如既往地提供了一些增值服务,比如支持分期付款、密封包装、专人配送等定制服务,部分服务比官网以及电商平台做得还要细致。
饿了么后台数据就显示,在新年、七夕、中秋等节日前后,常被用于礼物的iPhone、AirPods、AppleWatch以及iPad等产品的销量都会达到小高峰,接下来的新品季,想必也会有很多用户在饿了么购买iPhone16作为礼物送出去。
即时零售体验好,用户习惯了就回不去了
其实用户早已习惯在外卖平台购买一切商品,即时零售也成了这几年电商行业的最大增量。饿了么新服务中心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本地即时电商呈现“三全”新特征:全时段覆盖、全品类供给和全场景服务,为本地商品零售与生活服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新空间和行业发展的新增量,未来五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将翻番,从2023年约3410亿元,预计2028年将超过8100亿元,成为少有的持续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亮点赛道。
(图源:novochat.co)
外卖平台争夺iPhone16首发权,是即时零售加速普及的缩影。
饿了么们卖iPhone,即时零售成了第二增长曲线
饿了么卖iPhone不是一时兴起,在数码3C上其布局已久。
其实前些年聚焦餐饮外卖的饿了么并没有将数码3C当回事,当时有一些数码3C品牌在各地的经销商门店“自发做外卖”,去饿了么获取订单,后来华米OV等大厂官方才加入进来,以新品首发为契机探索即时电商。比如华为在2020年发布旗舰机型Mate40系列时便与饿了么合作首发。再后来饿了么开始官方支持数码3C拥抱即时零售,2022年9月,全国3000多家小米之家陆续进驻饿了么;2023年5月,苏宁易购成为首家进驻饿了么的家电3C连锁零售商,首批600家门店全部成功入驻,上架的手机、PC、家电产品超过3000种。
为什么外卖平台对苹果们越来越倚重?原因有三:
一、平台长出来的需求。正如前面所说,一些数码3C本地商家主动去外卖开店,它们有通过外卖平台获取订单的需求,而消费者在疫情期间也逐步习惯了在外卖平台搜一切、买一切。当供给与需求日益强劲后,平台要做的就是去组织供给侧更系统地丰富完善,同时提供分期免息、专人配送这样的增值服务,更高效地连接供需,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同时,给本地商家转型线上、抓住年轻人、获取生意增量创造机会。
可见即时零售的需求,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平台自然而然长出来的。
二、在餐饮外获取新增长。外卖的起家与核心业务大多是餐饮外卖,然而餐饮外卖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用户一日只需要三餐,顶多再加个宵夜和下午茶。如果这样,当所有人所有餐都在外卖平台下单后,平台如何收获增长?答案有二:
1、做更懂用户的餐饮,比如做果切这样的新业态,再比如将下午茶发扬光大,在餐饮场景“挖呀挖呀挖”;2、拓展非餐品类,3C数码、美妆、药品、日杂百货……毕竟每一个都是跟餐饮相当的市场,且理论上在外卖平台完全卖得动。
外卖平台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在强化餐饮基本盘的同时,不断将业务触角伸向“医药、鲜活、商超、酒饮、大百货”等重点细分行业,丰富平台商品供给。今年3月,饿了么明确提出长期战略“1+2”——其中“1”代表做好一个“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2”则代表饿了么新确定两个赛道,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一个是要做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第二个就是要做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
三、让运力得到充分利用。同城即时物流网络蜂鸟以及背后的超算平台,是饿了么的基石。饿了么拥有年度活跃骑手数量超400万,它通过商流超算平台和物流超算平台,去调度平台上日均千万级的订单。
事实上,非餐饮即时零售订单的增长,已在助力饿了么显著提高经营效率,带动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并实现亏损持续收窄。阿里巴巴2024财年(2023年Q2-2024年Q1)饿了么订单增长强劲,同时带动本地生活集团季度内收入同比增长19%,年收入实现增至598.02亿元,且实现了从2021年Q4起的连续10个季度减亏,2024财年减亏超25%。
这样看,饿了么要做的不是一个数码3C的卖场,而是可提供任意商品、给用户提供“三十分钟(甚至更快)送达”即时购物体验的零售平台,长期来看,饿了么将有机会成为一个“本地版”万能的某宝。
为什么抖音、快手、京东们都在加码本地生活?恐怕不是为了重做一次餐饮外卖,我认为它们看重的都是即时零售这块万亿大蛋糕。作为电商乃至互联网行业为数不多的新大陆,即时零售赛道正在变得愈发拥挤,而饿了么已走出很远。
数码3C等更多品类,正在跑步涌向即时零售
以电视为例,洛图科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大陆电视市场的品牌整机出货总量为1639万台,同比2023年下降4.2%,其实大多数类目都是下降或者微增的状态,原因来自多个维度:宏观大环境、没有能够吸引用户换新的颠覆式新技术……如何突破增长?IFA上展现的是出海的“外卷”;在中国本土市场,渠道变革更应成为当务之急。
2024年,在国美等传统卖场日渐式微后,家电3C数码的线下业态正在经历一次大洗牌,比如华为、小米的门店更重视“卖车”了;再比如讯飞、大疆等垂直硬件品牌加速了线下店的建设步伐。不过不管怎么变,即时零售都是为数不多的尚具红利的新业态。
对于数码3C家电品牌门店来说,即时零售不只是意味着订单,更是盘点渠道资源、实现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机会。
总而言之,门店积极拥抱饿了么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就可以:
1、扩大经营半径,从“守株待兔”等客上门,到四面出击主动获客;
2、获取线上流量,提高门店订单,提升经营坪效;
3、探索服务到家,提供上门贴膜、手机维修、家电维修等服务;
4、展开线上营销,将平台上的门店变为一张线上名片,抓住重要营销节点、利用平台工具强化存在。
华为、小米、苹果等等数码3C家电品牌已在行动,雷科技相信,更多手机数码3C家电品牌,甚至更多的品类,都将跑步加入饿了么,拥抱即时零售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