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24年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旅游市场十分火爆,呈现学生、儿童出行占比高,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热度不断攀升,西北长线游、周末短途游以及跨境游共同发展等特点。9月20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2024年暑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旅游消费三大乱象凸显
为进一步梳理暑期消费新趋势、消费难点痛点问题,补齐消费短板,丰富消费供给,提高消费品质,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长三角消保委联盟通过大数据对2024年暑期长三角地区消费舆情进行分析。
大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暑期消费维权舆情主要聚焦旅游消费、出行住宿、文娱演出、教育培训、家电维修以及未成年人消费领域的热点和焦点,包括研学游质价不符、演唱会退票难、教培机构闭店跑路、家电虚假维修等乱象。此外,电商购物仅退款问题,暑期医美热暴露出的无资质、套路贷等问题也引发舆论热议。
今年暑期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丰富的旅游产品和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激发假日经济新活力,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旅游”的新玩法也给旅游消费市场注入一抹新动能。然而,热度上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一老一少”消费领域的难题。舆情监测发现,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旅游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132689条,8月16日出现峰值,为3260条。
二是老年低价游乱象屡禁不止。不合理低价游暗藏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陷阱,表面上是15元老年旅游团、65元草原深度游、100多元免费养生游等价格低到离谱的旅游产品,实际上安排指定场所购买高价产品、诱导投资理财、购买所谓的艺术品收藏等,令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
出行住宿问题集中
暑假期间,出行住宿消费增长,消费者在选择酒店时更加注重品质以及个性化需求,因此,出行住宿既是消费热点也是纠纷热点。
舆情监测发现,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出行住宿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59998条,8月19日是舆情高峰,为4260条。
一是酒店纠纷较多。酒店住宿宣传房型、环境与实际不符,商家不予全额退款以及代订酒店藏风险。入住前临时加价1600元、央视曝光低价代订酒店骗局等话题频现,酒店代订背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低价骗局等问题引发消费者担忧,此外,还有预订酒店遭遇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二是机票被换票、退费收取手续费等问题遭吐槽。有消费者遇到机票被“退高买低”的情形,偷偷将消费者的高价机票更换成低价机票,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私自变更退改消费者所购买机票。
教育培训顽疾难除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选择为孩子报名培训机构“充电”,游泳课、编程课、网球课、音乐课等各类课程应接不暇。然而,部分机构闭店、停业跑路、退费难等再次引发人们对预付式消费的质疑。
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是办卡容易退费难问题引担忧。在预付式消费中,商家往往会通过各种优惠宣传办卡,诱导消费者大额储课,然而,当消费者要求退费退课时,商家会以收取高额手续费、合同未约定等各种情形为消费者设置重重阻碍。
文娱消费问题迭现
暑假期间,文娱消费市场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电影院观看赛事、沉浸式VR游戏、直播间集卡牌拆盲盒、创新演艺空间等新形式、新现象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是,文娱消费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人们的消费体验。其中,针对演唱会市场消费纠纷频发问题,江苏省消保委约谈票务平台并推动行业整改,影响广泛。
舆情监测发现,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文娱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311258条,8月10日是舆情高峰,峰值9410条。
一是线上购票退费难。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门票手续费高昂、退票难,电影票退票时平台与影院互相推诿等问题遭诟病,还有如柱子票、影音设备出故障等问题都困扰消费者。
二是未成年网游充值问题藏隐患。部分游戏没有落实未成年实名认证,以送皮肤、礼物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大额充值,加之部分家长缺乏引导和监督,由此引发不少消费纠纷,也引起社会讨论。
三是盲盒市场无序引争议。不少未成年人沉迷盲盒游戏,花费几十、几百甚至数千上万元购买,不仅容易上瘾还容易造成财产损失。
家电维修乱象突出
今年暑期,长三角地区开启“蒸暑模式”,空调、冰箱等“清凉”家电报修量明显增加。然而,家电维修行业乱象颇多,一些消费者遭遇“黑维修”,不仅家电没修好,还蒙受经济损失,影响消费体验。
舆情监测发现,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长三角地区家电维修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1809条,8月29日是舆情高峰,峰值1403条。
一是收费规则不透明,乱收费多收费现象较普遍。维修收费是消费者遇到的普遍问题,包括收费标准不透明,平台显示价格与实际收取价格有差异;收费过于昂贵,远超市场价;巧立名目,上门费、开机费、检测费等层层收费。
二是虚假维修现象突出,“小病大修”“无病乱修”。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维修平台或人员“无病乱修”“小病大修”,存在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三是使用劣质配件或不规范的维修操作,维修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承修方和消费者之间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维修难度,只能依赖维修人员的判断和建议。另外,维修人员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不良商家和个人仅受过简单培训甚至无证上岗,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治乱象补短板,提升消费体验
结合2024年暑期消费维权领域出现的舆情热点问题,长三角消保委联盟提出以下建议:
聚焦未成年消费需求,优化服务供给。暑假期间,围绕青少年消费的领域和赛道不断拓展,随之而来的天价研学团、网游诱导充值、盲盒等事件的话题度居高不下,虽然经营者短期可以谋取利益,但是长此以往不仅侵害未成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不断提升研学游质量,在“研学”二字上悉心雕琢,把“研学游”做成一门“良心生意”,减少虚假宣传、挤出价格“水分”、丰富产品供给,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不断加强行业监管。而整治网游充值和盲盒消费乱象,需要加强多方协作:平台方或游戏方要主动承担监管责任,做好实时监控与审核;监管部门加大虚假宣传、欺诈等整治力度;家长做好引导和教育,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树立科学消费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速,技术变革步伐加快,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树立理性消费理念,增强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强化消费维权知识的学习。遇到不合理低价游、诱导充卡等情况,切勿贪小便宜而造成更大损失,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充分了解各项信息和内容,避免掉进商家精心编织的陷阱。此外,如果不慎落入消费新套路中,消费者也应当积极理性维权,通过找商家协商,向有关部门、组织投诉等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共同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