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区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微细胞”。截至目前,洪山区已在179个小区建立了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促进15分钟社区服务圈发展为5分钟小区党员服务圈。
学雅芳邻二期居民李虎在小区党群活动驿站办理居住证明。记者陶可祎摄
原来办证跑4趟,现在家门口3分钟就能搞定
原来办证跑4趟,现在家门口3分钟就能搞定。8月19日上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珞南街学雅芳邻二期党群活动驿站,跟随居民李虎一起办理居住证明。
一进小区大门,左手边第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就能看到小区党群活动驿站的门牌。房间面积约60平方米,社区网格员正在办公桌前值守。
李虎递交身份证,填报楼栋房号,网格员核实信息后,拿出一份盖好公章的空白表格。登记填写完毕,李虎当场便拿到了居住证明,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
而在一周前,李虎还曾为办证发愁。他是一名个体经营户,去年入住该小区,最近想购置一辆私家车,需要提供居住证明。但当时小区党群活动驿站并未开放,办证手续相对繁琐:首先要到物业领取居住证明表,接着去1公里外的方桂园社区登记,由于租户属于流动人口,社区还要派一名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后才能盖章办理。
在方桂园社区,时常有居民碰到类似难题。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骋介绍,下辖的9个小区位置分散,其中5个小区没有物业,开具居住证明、接转党组织关系、离退休人员社保年审等业务都需到社区集中办理。
为了让居民少跑腿,8月初,学雅芳邻二期成立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办公室被改造成为小区党群活动驿站,并增设便民服务点,社区网格员、物业员工、小区业委会成员、党员志愿者轮流在此值守办公,实现居民办事不出小区。
据了解,除了提供便民服务,小区党群活动驿站内还设立了“三方联动”议事工作室,小区党员、热心群众、社区和物业代表将定期在此举行联席会议,探讨解决小区居民最关切的问题,办好群众身边事。
丽岛花园小区门口,物业工作人员将一箱箱牛奶搬进小区便民点。记者陶可祎摄
人在外地,“遥控”社区上门帮忙修水管
翌日清早,小区1号网格员邱金华和物业管家就上门了解情况。邱金华记得,楼上住户是一对老夫妻,1年前到北京探望儿女,一直未返家。
屋内大面积积水,走道的木质地板被泡得“鼓包”,卫生间内积水有半膝深,马桶和下水管连接处还在汩汩渗水。邱金华沿着水流走向一路排查,发现主卧床底有一处低洼,积水在此汇集,因而殃及楼下住户。
随后,她立即联系了物业工程师傅进场维修。更换马桶水管,将泡湿的地板小心撬起,按“井”字型叠加摆放在通风处阴干,抽干地笼内的积水,再用吹风机细细吹干。袁爹爹通过视频“云督工”,2天不到,漏水问题便得到妥善解决。事后,楼下张先生在网格群内为社区和物业点赞:“急居民之所急,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绿汀雅境小区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升级为小区党群活动驿站,照片墙吸引居民观看。记者陶可祎摄
建立6个红色“帮帮团”,不出小区就能组团“找快乐”
免费“KTV包房”唱到爽,吹着空调跳广场舞,在卓刀泉街绿汀雅境小区,居民不出小区门就能组团休闲娱乐。8月13日上午,居民敖颖丽和李春香带着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小区养老服务中心,实地探访她们的“快乐源泉”。
“阿姨们今天想安排什么活动呀?”一进大门,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就热情地迎上来问候,还为居民端来凉水解暑。眼前的房间不过百余平方米,两室一厅结构,大厅铺设木质地板,投影、音响、练功镜等设备齐全,可容纳40余人排练舞蹈。两室分别为练声房和书画室,是小区合唱团、书法班、读书会等各类文艺小团体聚会活动的首选。
工作人员介绍,受疫情影响,中心关闭大半年,8月初,绿汀雅境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养老服务中心经改造升级后成为小区党群活动驿站,重新面向居民开放。
在新装修的大厅转了一圈,敖颖丽和李春香指着墙上的照片,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这是去年国庆联欢会,我们穿着红色长裙合唱,十几个乐队师傅给我们伴奏呢。”“这张排练的照片也拍得好,40多个姐妹就像一家人。”对她们而言,这里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如今,她们都是小区邻里和睦“艺术团”的成员,倡导居民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参与小区治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小区党支部成立后,成立了小区智库“议事团”、民呼我应“解忧团”、红色力量“汇智团”、不怕麻烦“调解团”、拉手连心“帮扶团”、邻里和睦“艺术团”等6个红色“帮帮团”,从各方面服务小区居民,提升居民幸福感。(记者陶可祎通讯员朱睿蔡庆马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