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军费预算披露,国防发展趋势明朗
事件:据环球时报报道,3月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披露,我国今年军费预算为155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增幅比去年上调0.1个百分点。这是我国2021年以来,军费预算连续第三年上升。(军费预算增幅在2020为6.6%;2021年上调至6.8%;2022年同比增长7.1%。)
多国显著提升23财年军费预算,全球或进入国防高增长期
我们预测2023我国国防开支会持续加速:
回顾美国经济衰退的2002年、经济危机的2008年出现的逆经济形势的两次军费提速,以及2022年北约出现的本轮提速和本次美国面对衰退风险下的军费14%增长,我们认为,军费的增长和该国当下经济情况关系较弱,主要和该国是否有战略和刚性需求有关。
我国军费占GDP的比重有望持续提升,目前依然远低于国际水平
从军费占GDP的比重角度看,我国军费占GDP的比例近年来进入小幅上升轨道,但仍显著小于国际平均水平2%。2021年仅为1.19%,2022年仅为1.20%,2023年按照草案预算提高至1.22%。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军工领域或为资产洼地
股权激励、集团内资产证券化与打造专业化平台或是国企改革主要推进方向:
截至3月5日,十大军工央企集团指数的历史PE-TTM分位值为33.67%,处于较低位置,看好股权激励后央企上市公司的提质增效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
2023聚焦点——“新域新质”
摘要:“十四五”中期计划调整聚焦“新域新质”,紧抓作战力新增长点
关键词及预计对应领域:
投资建议
军工行业发展趋势明朗,任务紧迫。看多战略刚需行业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紧抓“新域新质”新装备增长点与央企估值修复
中航西飞、中航光电、中航沈飞、紫光国微、中航重机等;
航宇科技、湘电股份、北方导航、佳缘科技等;
——战略威慑体系:核、电磁装备
——无人智能化:六代机、无人机、作战机器人、巡飞弹、低成本精确打击武器
——网络信息体系:卫星互联网、数据链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性风险;军品订单节奏风险;新型号装备研制列装不达预期;国际局势变化风险。
新域新质报告正文
军用无人机及主机:长航时无人机加速列装,无人僚机启动预研转批产
航空工业集团作为我国航空装备型号的主要设计及生产单位,其发布《无人机系统发展白皮书(2018)》对我国无人机装备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我国军用无人机进入加速发展发展阶段,或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中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集高空、高速、长航时和大载重能力于一身,具备空对面精确打击作战和广域侦察监视作战能力,可在高威胁战场环境下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目前,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典型型号包括MQ-1”捕食者”(美国)、MQ-9”死神”(美国)、彩虹-3/4/5系列(中国-航天彩虹)、翼龙-1/2系列(中国-中无人机)、TB-001”双尾蝎”等系列(中国-腾盾科创)、TP”苍鹭”(以色列)、TB-2系列(土耳其)等。
无人僚机是指可与有人作战飞机密集编队、高效协同,遂行制空作战、防空压制、空中护航等作战任务的无人机系统。一方面,可以解决有人机服役规模有限、飞机老龄化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新质无人作战力量,构建有人无人协同的作战形态,支撑争议地区的自由军事行动,颠覆未来空战样式。无人僚机是能够飞行有限架次且造价低廉,可在对有人机具有高损耗风险的威胁环境中使用的无人机,它不是有人战机的替代品,而是对有人装备的有效补充和战力增幅,是面向未来战场的智能化、模块化无人装备。
当前,主要军事大国正积极探索无人僚机与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的作战概念,我国当前批产列装飞机主要是三代半/四代歼击机,预计无人僚机或将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空中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蜂群无人机:利用分布式作战概念。无人机蜂群具备明显的数量优势、作战灵活性强、抗毁能力强成为当前发展热点之一。该类系统将高价值多用途平台的能力分散部署到多个平台上,在作战时,无人机蜂群通常由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等在目标区防空火力范围外释放,基于集群技术共同完成复杂任务。此类型无人机未来或具备明显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我国无人机装备或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长航时无人机-中航成飞、中航沈飞、中无人机、腾盾科创;
僚机主机-中航成飞、中航沈飞;
部组件装配:爱乐达、广联航空。
地面无人装备:陆军无人化发展核心,我国渗透率底发展空间广阔
无人装备核心配套:新代次航空发动机中新技术、新材料加速推进
相比于上一代航空发动机,先进航空发动机(如美F-135)在推重比上有了很大提升,从8级提升至10级以上,其性能的大幅提升离不开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当前新型制造工艺、新型结构材料等技术应用正伴随我国三代发动机日趋成熟、四代发动机加速推进快速发展。
推重比12~15的发动机涡轮进口平均温度超过2000K,推重比15~20以上的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最高可达2200K~2450K,远超高温合金材料的耐温极限(单晶材料:1350K)。此外,高推重比发动机的冷气量不增反减,结构重量大幅降低,这些都成为高温合金无法突破的瓶颈。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因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密度低等优点被各国视为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战略性热结构材料。
美F-135发动机已在3号轴承采用氮化硅混合陶瓷材料,燃烧室浮壁式火焰筒采用带陶瓷涂层的镍基合金。
粉末冶金技术可制备出无宏观偏析、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各向同性、热加工性能良好的合金和复合材料,大幅度提高了粉末冶金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性能,而且能够实现零部件的近终成形。粉末冶金技术已成为航空发动机关键热端部件的优选制备技术,粉末合金涡轮盘的应用已成为航空发动机发展趋势。
美F-135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子全部采用第二代单晶镍基合金粉末冶金制造。
GE设计的LEAP航空发动机(配装C-919客机)燃油喷嘴已使用3D打印技术。
新代次航空发动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式、开放式”新供应链体系加速建设
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供应链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供应商资源相对缺乏。党的报告指出,“我们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中国航发提出了进一步建设现代化产业链链长的要求,中国航发运营管理体系(AEOS)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或将进一步加快。
中国航发制造企业和设计单位以满足科研批产采购需求为目的,体系性开展非核心业务对外转移,构建包含原材料、二级配套到一级配套产品管理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供应链,在此过程中航发主机单位当前以机械加工为重点的部分生产配套环节开始进入加速外协阶段。
隐身材料:为新五代机/六代机及高速隐身无人机核心配套
隐身能力已成为衡量现代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武器装备如飞机、舰船、导弹等使用隐身材料后,可大大减小自身的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全球范围内,各军事强国对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均较为重视,隐身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武器装备和各军种。
多频谱和新型隐身材料等是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隐身装备以新一代(五代/六代)歼击机、轰炸机为主要研发-生产方向,并持续向多元化武器装备进行外延。
低成本雷达制导:精确制导发展趋势,渗透率有望提升,T/R需求持续放量
电磁装备:突破传统技术极限,电磁弹射/发射进入实践阶段
目前电磁技术已突破领域:
①电磁弹射:应用于航母舰载机起飞阶段,电磁弹射技术相较于蒸汽弹射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效率更高、可调节功率、占地面积较小、并且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目前我国航母中辽宁舰及山东舰采用滑跃式,福建舰跳过蒸汽弹射直接采用电磁弹射技术,未来我国新航母及部分新型舰船有望均将采用电磁弹射技术实现有人机/无人机高效起飞。
②电磁轨道发射:直接利用电磁能对弹丸进行发射的新概念动能杀伤武器,与常规火药发射方式相比,射程、速度均有明显提升。
卫星互联网:加大投资力度,2023或为建设元年
2023年1月17日,国新办记者会,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指出“要切实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卫星互联网及多个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我们认为2023年或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元年
卫星主要由卫星平台、卫星载荷组成,其中卫星平台方为总装单位,即甲方的一级供应商。其余如火箭发射、火箭配套、卫星载荷等由产业链多家国企、民企共同构成。
核工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独占型企业国产替代快速推进
军工检测:科研加速伴生型产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份额或持续提升航发主要原材料
数据链:“新域新质”作战的神经系统,一体化杀伤链核心
作为嵌入导弹武器平台,将武器平台与天基信息系统、地面控制与保障系统等联为一体,自动接收处理侦察探测、威胁告警、导航定位、目标指示、武器测控等实时信息,实现导弹武器探测、识别、制导、打击、评估一体的专用战术信息系统,是传感器平台、指挥控制平台和武器平台铰链的“纽带”。
弹载数据链与一体化杀伤链:强化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一体化杀伤链,增强各种武器系统大大扩展作战范围,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强杀伤力,特别提出了从传感器(监测卫星、士兵手持传感器等)到射手的互操作能力,我们认为,今后在战场信息系统的特性指标中这或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行业特质——倍数增长:端对端、端对群、群间的大量数据链需求,具备倍数放量弹性。
数据链:佳缘科技、邦彦技术、盟升电子、七一二、天奥电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