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消费维权可能会围绕哪些领域展开?各大公司都紧张的不行,年复一年,能被称得上是万众期待的,除了“春晚”,恐怕就是“3·15”晚会了。现在的3·15,更像是一场对中国商业公司的一场集体大考。
今年3·15主要曝光了这些问题:
1、医疗垃圾的黑色产业
2、危险的辣条
3、“化妆”的土鸡蛋
5、资质证书岂能如此挂靠
6、不卫生的卫生用品
7、售后服务套路多明修暗骗躲不过
8、电子烟真的健康吗
9、银行卡闪付功能存盗刷隐患
10、网贷黑幕
今天基金君就带大家看看央视315曝光的黑幕背后,有哪些涉及到了上市公司,哪些投资的坑不要踩。
来看看具体咋回事。
声牙科技有限公司李经理:采集到手机里面的MAC地址,转换成IMEI号,再转换成手机号码。
电视画面显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谭经理表示,“年龄、性别,使用的设备是什么,平时上网搜索的,常用的App我们也知道。”
为了获取更多用户个人信息,一些公司将这个小小的盒子放在了商场、超市、便利店、写字楼等地,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搜集个人信息。
资料显示,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58,蓝色光标)为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9.79%;此外该公司股东还包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002230),持股3.66%。
2、融360等网贷被曝光
股价瞬间崩盘
3·15晚会还点名融360等“网贷砍头息”,报道中董女士当初只是贷款7000元,砍头息、逾期费用3个月滚到50万。
按照对方的要求,董女士上传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借了1500元钱,让董女士诧异的是,到账只有1050元。少了的450元被当做综合费用扣除了,而借款必须在第7天还上,实际借款周期只有6天。
可怕的并不止是砍头息,董女士发现,那些还不上的贷款产生的逾期费用也接二连三冒了出来,每一天的额度竟高达本金的5%到10%。
就这样,董女士不断地去寻找新的APP去借款,拆东墙补西墙。起初7000元的债务短短三个月就滚到了50多万元。
受害人董女士称,催收员就跟我说了,你知道(验证)你的手机运营商是干什么用的吗?就是读取你们的通话记录详单,包括你的通讯录。
央视报道称,“714高炮”软件有人运营,还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融360自称是“中国领先的移动金融智选平台”,也入驻着大量的小额贷款商户,其中包括上述受害人贷过款的“酷卡”和“贷上钱”等。融360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为商户推荐客户,每成功放出一笔贷款,他们就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被央视曝光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融360旗下公司简普科技(JT.NYSE)股价应声而下,一度跌超15%。
3、315晚会点名电子烟
据了解,当前国内涉及电子烟的上市企业主要有以下几家:
品,也在积极将其产品向烟草企业推介,目前已与云南、上海、河南、山东、广西、重庆等中烟公司展开合作。
顺灏股份:公司目前已积累多项电子烟专利技术,独家拥有包括低温不燃烧电加热电子烟在内的多项核心专利权利。这些核心专利权以及与中烟体系多年的紧密合作关系,是公司的优势所在,也是公司后续开拓电子烟等新型烟草项目的基础和支撑。公司在2017年持续推进电子烟等新型烟草的研发和生产,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促进了电子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盈趣科技:公司产品中包括电子烟精密塑胶部件(电子烟部件)。
科森科技:子公司昆山元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开发消费电子压铸件和高端电子烟系列产品,为其提供所需精密金属结构件的压铸制造服务。
央视记者以实习的名义进入多家家电企业的特约售后服务维修中心,却发现在免费安装新家电时,维修人员利用各种手段,高价推销配件辅材,赚取高额提成,已经成为不少特约维修中心惯用的伎俩。而更多的猫腻存在于家电的售后维修服务。
315晚会涉及到上市公司的以上这些,剩下的大家上网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