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功能在电器产品上的应用主要通过负离子发生器实现,通过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从而实现净化空气等功能。目前市场上搭载负离子发生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空调、吹风机等,这些负离子的产生的核心就是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其产生的负离子进而达到除尘、除菌等净化功能。如何评价负离子发生器的功能,对于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来说非常重要。为此,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了QB/T4982-201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负离子发生器》
行业标准,并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主要针对在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上所使用的负离子发生器进行评价,并给出了技术考核指标相应的试验方法。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为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单位,负责牵头标准的起草工作。
2、标准内容简介
QB/T4982-2016主要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用负离子发生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单项额定输入电压不超过250V,其它额定输入电压不超过480V,在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上使用的负离子发生器,且不适用于单独使用的负离子发生器。
标准技术指标如下:
1)外观
常见负离子发生器如下图1所示,具体要求如下:
a)发生器壳体应端正完好,无变形,无锐角。
b)导线及护套表面应清洁,无污染,无损伤。
c)涂覆层应色泽均匀,无异味,无划痕、剥落损伤糙面,且无气孔和凹凸面、无渗漏等现象。
d)电路应封装完好,固定可靠。
2)安全要求
负离子发生器的安全指标应从发热、泄漏电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电气强度、耐潮湿、耐振动、安装强度和臭氧浓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a)发热:试验过程中,其温升值应符合GB4706.1-2005第11章中表3的要求。且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密封剂不应流出。
b)对Ⅱ类结构,其泄漏电流不应超过0.25mA;对Ⅲ类结构,泄漏电流不应超过0.5mA。
e)安装强度按照GB/T3667.1-2005,进行试验.
试验Ua——拉力;
引出端(线)施加20N的均匀负荷;
试验Ub——弯曲(引出端的一半);
仅对引出端(线)连续进行2次弯曲试验;
试验Uc——扭曲(引出端的另一半);
仅对引出端(线)连续进行2次180°的扭曲试验。
f)臭氧浓度:
标准规定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浓度不应超过0.10mg/m3。
使用图2所示试验装置进行检验,出风口截面为200mm×200mm,中心位置的空气流速为(0.30±0.05)m/s。
试验前测试本底臭氧浓度,启动发生器,连续测试臭氧浓度24h,取最高值。用最高值减去本底臭氧浓度,即为发生器的臭氧浓度值。
图中:
1—测试风洞支架、2—风机、3—测试风洞外壳、4—发生器、5—可调整支架、6—臭氧分析仪的采样管、7—发生器发射级。
3)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a)发射级工作电压: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20%。
在屏蔽发射头的条件下,调整供电电源的参数值标称的电压(频率),记录10min点的输出电压值,并和标称值进行比较。
b)输入功率:
发生器输入功率偏差不应超过标称值的+20%。
在屏蔽发射级的条件下,在发射级与地之间接入负载电阻后,测量输入功率,运行10min后,记录数值,并与标称功率进行比较。
c)负离子浓度:
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浓度不应低于标称值的80%。
使用图3所示试验舱进行检验,试验过程中,发生器发射级距离空气离子测量仪测试口300mm,连续工作10min至稳定状态后,每个1min读数,连续测试5次,计算平均值。
1——风机、2——风管、3——测试舱外壳、4——观察窗、5——测试舱门、6——舱内照明、7——引风口、8——高效空气过滤器、9——发生器、10——发生器支架、11——风速仪测试口、12——激光粒子计数器测试口、13——空气离子测量仪、14——供电入口、15——空气离子测量仪支架、16——测试舱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