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宏观专家展望2025年政策走向:更加积极有为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中国基金报

在2024年即将结束、2025年即将来临之际,判断总结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锁定未来宏观政策走向尤为重要。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受访机公募宏观专家表示,今年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启动政策转向之后,市场预期需要进一步明确,期待政策作出更加清晰的指引。

对于2025年,市场有何预期?明年宏观政策走向如何?财政政策如何发力?会有哪些增量“政策包”?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刚,摩根资产管理中国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蒋先威,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财通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王磊,宏利基金宏观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首席策略师庄腾飞等8位宏观策略研究专家。

他们认为,明年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全面,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针引领下,促进经济内生增长是必由之路,促消费大概率将是政策着力重点。

宏观政策有望更加积极

财政政策更加给力

中国基金报: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稳增长重新回到重要位置。延续9月份政策走向,2025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如何?

李湛:明年的宏观政策有望更加积极,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其中,财政政策仍然是主要抓手,政策力度将整体提升,包括提高赤字率、续发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等,甚至不排除储备增量政策工具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事件;在财政政策加力的同时,财政力度也可能前置发力。

货币政策层面继续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为经济修复、财政政策顺利落地显效等提供支持性货币环境,降准、降息仍有较大空间。

魏凤春:从政策最重要的作用点来看,包括货币操作在内的大公共财政,明年或将保持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积极态势,这是短期的政策操作层面的定调。我们预测2025年的财政政策将会延续2024年增量政策的做法,继续增发国债,通过专项债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同时,会加快公共资产的证券化。此外,明年预计还会延续通过大型央国企发行专项债灵活解决债务的政策,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推进“两重”“两新”。

邓海清:预计明年宏观政策仍将积极有为。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阶段任务分解,宏观调控将更加有力,兼顾发展与安全,迎难而上,保持充分的财政货币支持力度,并稳定经济增速,促进就业,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以进促稳、新质生产力、就业优先、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将是明年经济的“关键词”;预计2025年财政政策仍将保持积极的基调,为稳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杨刚:展望2025年,国内的宏观政策层面或延续积极定调,引导目前已开始好转的经济进一步复苏。我们判断,2025年的财政政策将更为主动积极,充分担当起全面振兴经济、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火车头”作用。考虑到外部压力有可能显著加大,明年的国内政策需要有更多的对冲式应对,将政策重心、政策资源更多聚焦在国内需求,坚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潜力。

王磊:对明年宏观政策基调市场普遍持积极态度。为提振国内需求,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内需、稳增长。

庄腾飞:2025年,财政政策整体将更加积极、更加全面,兼顾当前稳定经济总需求,同时着眼长远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大财政发债和中央支出,推动重点行业部门建设,撬动地方和民企投资、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减税和补贴等方式,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减轻困难人群压力,尤其是提升长期生育率,真正从长期要素禀赋角度提升中长期潜在增长水平,从而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的中枢。

房地产市场初见企稳迹象

中国基金报:9月底以来,房地产领域有利措施接连出台,市场出现回稳迹象。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状态?

魏凤春:总量上,房地产无论是投资还是销售都能够保持同比正增长或出现小幅负增长,不因为累积的问题而产生系统性的风险是政策的目标所在。从近期积极的救市政策看,房地产自身的演绎已经呈现结构优化、风险弱化的新特征,这有助于房地产市场修复,也有助于政策稳步推进。

邓海清: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本轮调控的目标是要构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坚持“房住不炒”。以政府为主,满足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化解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风险,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行业顺利转型。

蒋先威:房地产政策多管齐下,政策实施以来,成效初步显现。未来的走势,房地产市场整体止跌可以期待,但回稳后上行则可能出现地区性分化:一线城市和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在需求推动下可望出现销量和价格的双重上行,但原本供给过剩、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则可能相对落后。同时,需要观察财政政策支持的存量收储、去库存等政策具体落实的进度。整体看,随着宏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将有效提升,消费者信心进一步恢复。

消费将持续改善

中国基金报:有市场人士认为,明年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或有所走弱。在此背景下,提振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将在稳增长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你预计会有哪些增量“政策包”?后续消费行业复苏的势头如何?

李湛:政策在促进消费需求层面,对于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支持重点预计会有所差别,商品消费更加注重真金白银的补贴力度,而对于服务消费可能更加注重提升消费意愿、加强消费保障等环境因素的改善。预计2025年整体消费将较2024年明显改善,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望提升,服务类消费增速继续显著高于商品类消费增速,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提供超额贡献。

杨刚:今年以来,针对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补贴、对设备更新投资补贴的“两新”政策,对于促进消费复苏、扩大内需、刺激投资并最终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明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能更进一步扩围,比如拓展到家居家纺、消费电子,甚至更多服务型消费领域,以及补贴力度明显提升,对消费复苏的刺激效果将会更为显著。

邓海清:预计明年财政将进一步支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大概率将是政策的重点。一方面,“以旧换新”有望扩展到更大范围;另一方面,消费券、消费补贴、取消或优化汽车限购、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政策将继续推进。同时,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就业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利润和收入,将从根本上促进消费。

蒋先威:拉动消费或是明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市场一是期待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可以延至明年全年;二是期待明年全国性补贴进一步扩围至餐饮、住宿、交通出行、旅游等领域。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风险降低,价格有望止跌回稳,进而带动居民资产负债表结构有所恢复;整体宏观环境逐步改善,居民消费有望出现回升。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预计2025年将继续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此举对我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将发挥哪些作用?

邓海清: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减少对外技术依赖,维护经济安全;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

魏凤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既定的方针,也是经济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中国的产业升级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变,新的技术、新要素、新的需求以及新的资本需要新的价值创造,此举还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进而完成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李湛:科技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发达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看,达到中等收入后持续增长的动能来自价值链的跃升,而这需要通过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才能实现。尤其是在逆全球化趋势下,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可控是一条正确而艰难的道路,但艰巨终将造就伟大。

蒋先威:经济转型是大部分经济体在经历经济快速增长后需要面临的挑战。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在许多国家已经获得成功。中国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在政策支持及资金推动下,有望加速向制造业强国升级转型。

在政策方面,中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近期公布的财政政策表明,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将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均有积极作用。

杨刚:中国经济要成功完成转型升级,消费和科技均不可或缺。前者可提供庞大的内需市场底蕴,立足自身,从容建立起足够的内需保障;后者可在百年变局新的复杂国际地缘环境中,依托产业链优势和持续的创新推动,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显著降低被“卡脖子”的重大风险,以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确保国家的整体安全、产业引领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健发展,持续改善民众福祉。

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等

或是后续化债重点

中国基金报: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后续化债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

邓海清:预计后续化债方案的重点将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将存量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实现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化;同时,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使地方政府能够腾挪出更多资源用于稳增长、稳就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磊:政府债务管理应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相适应,以确保债务风险可控。为此,需优化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以满足宏观调控需求,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同时,应建立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这将是维护经济稳定和财政健康的关键。

李湛:后续化债的重点在于如何分配额度和统筹落地节奏。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关键在于统筹、法治、透明和可持续。一是要坚持中央的全局一体统筹,发行和使用均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二是要坚持法治化,确保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保证透明,隐性债务化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置换为显性债务;四是要坚持债务的可持续性,这是中国特色债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和体现,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发展尤其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和防控制度。

杨刚:后续化债方案的一大重点,是要尽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的债务问题,在源头层面更彻底、更快速地化解“三角债”难题,尽快降低影响广大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的障碍,修复和改善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未来,要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抓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努力确保债务资金能够更高效、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切实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魏凤春:过渡期的债务问题是一个持续的问题,需要建立新的债务管理与运营体系。首先,要研究明确债务的总体规模,从而确定公共风险的边界,这是总量的问题。其次,要明确结构的事项,比如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的边界、长短期债务的动态份额、债务本金与利息的比例、内债与外债的权重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地化解债务。

重视并持续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升投资者回报?

邓海清: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资本市场具有发现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功能,可以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水平循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王磊:资本市场在经济回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本市场的稳定增长能够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这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有效利用资源,这些都是提升企业价值和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李湛:资本市场对于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作为先行指标,对经济未来趋势和宏观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展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为经济社会融资输血、投资收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功能,参与助力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同时兼顾投资者回报,一要牢固树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意识,即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二要发挥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THE END
1.AIoT有望纳入2025年3C国补aiot中信证券小家电手机旧IT之家 12 月 3 日消息,今年的家电国补非常给力,为众多装修的朋友节省了可观的一笔开支。同时,亦有不少用户借此契机将家中老旧家电予以更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IT之家了解,2024 年 7 月 24 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品类仅限于空https://m.163.com/dy/article/JIFKUNRB0511B8LM.html
2.中金2025年展望全球研究:新变化与再平衡下的全球投资? 关键行业:展望2025年,我们更看好以下行业:1)信息技术(2024年1-9月板块股价上涨57.2%)有望受益于新的数据保护法和政府对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的补贴;2)可选消费(2024年1-9月上涨40.3%)稳定的通胀(整体通胀率2.6%)和就业市场(失业率2.2%)叠加越南第五次薪酬政策改革,公职人员平均工资从2024年7月https://m.yicai.com/news/102358399.html
3.这种情况下购车有定额补贴这类设备加快淘汰……这个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共同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中央财政同时安排资金支持启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补齐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短板,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激发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推进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财政将https://www.beijing.gov.cn/gongkai/hygq/202404/t20240412_3616641.html
4.湖南省加力支持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来了潇湘拟申请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的个人消费者,应于2025年1月10日前,通过登录全国汽车流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站或“汽车以旧换新”小程序(以下简称汽车以旧换新平台),填报个人身份信息,报废汽车的车辆识别代号、《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和《机动车注销证明》原件照片或扫描件,新车的车辆识别代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和《机https://www.xxcb.cn/details/2q8biSYgB66dad26784201763ee54ba62.html
5.2024年家电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内外双韧,补贴出口延续下的白银但如仅以 一期补贴为计,至 12 月 31 日即是截止,是没有后续政策增量的折现预期的,因此仅一 期节奏至 10 月底 11 月初家电板块的补贴右侧逻辑就结束了。至此探讨是否有二期补贴、 多大规模的补贴就成为核心要素。 (二)2025 年内销的情景假设 11月上旬中央对促进家电以旧换新表态积极,提振市场对明年政策延续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09153050b6f19ba3f6c7d77af.html
6.2019年第13届日本东京国际园艺资材展览会gardex日本体育展,日本服装展,日本箱包展,日本鞋展,日本礼品展,日本杂货展,日本健身器材展,日本劳保展,日本高尔夫展,日本园艺花卉展,日本酒店用品展,日本餐具厨具展,日本婴童用品展,日本服装配饰展,日本高性能展,日本运动用品展,大阪AFF服装展,大阪工厂用品展,http://www.fmzl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