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何享健功成身退,将美的电器完全交给了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在美的集团的决策层里,没有一个是何享健的亲属。何享健确认,今后美的集团的CEO都会是职业经理人,他的家族,只是一个股东。
退居二线后的何享健,更多是靠打高尔夫度日,“虚君共和”,养望林下。在这个商业明星辈出的年代,他是一个陌生的巨头,但肯定是一个坚定、机敏、睿智的老头。他不仅要做大富豪,还要让美的成为真正的大公司。
而与其争斗了多年的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如今还要承担整个集团的运营重任。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则还要为接班人的问题大动脑筋。
北街办塑料生产组后传
何享健,1942年出生,广东顺德人。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它的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则是佛山市区,距离香港127公里或者69海里。2003年1月8日,划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一个区,此事利弊有些争议。
今天,在这片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上千家家电企业,美的、格兰仕、科龙、万家乐、万和等等。顺便一提的是,碧桂园股东杨惠妍也是顺德人。
当年的5月,他和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生产药用玻璃瓶和塑料盖。之后,替一些企业做些配件。实体的名称历经“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到后来的“顺德县北滘公社电器厂”。
更名为电器厂的原因是,此时他们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广州第二电器厂,也就是远东风扇厂生产风扇零配件。这一过程中,何享健发现,生产电风扇并不是很难。于是,1980年11月,第一台40厘米台扇问世,当时叫“明珠”牌。
1984年,工厂开始生产塑料转页扇。这件事情让美的颇为自豪,转页扇通常称为“鸿运扇”,其风力柔和,摆放灵活,并设有跌到安全装置,适合睡眠时连续吹风使用。同年成立“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何享健任总经理。1986年,美的转页扇开始出口香港。
1988年美的电器公司实现产值1.24亿元,成为顺德县十家超亿元企业之一,其中出口创汇达810万美元。美的从一开始就采取,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这给它经营上很大的灵活性。
[上市]
1992年,广东省进行股份制改革试验,何享健对此颇为热心,最终争取到了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2006年12月何享健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回顾:当时美的规模很小,资产只有五、六亿元,但我认定了办好企业,首先要引进好的机制。
时任顺德市市长的冯润胜事后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回忆:“那个时候政府鼓励大的乡镇企业试点,但一些比美的规模大、名头响的企业都观望、推托。”而员工则回忆说,当时是当作“任务指标”来入股。
1993年美的上市获批,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股票简称“粤美的A”,股票代码为“0527”,后来更名为美的电器(000527.SZ),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277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8.45元。1993年11月1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后,第一大股东是顺德市北窖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拥有44.26%的股份。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公告书》上表述:本公司的产销量自80年代以来逐年大幅度跃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本公司历来重视出口市场的开拓,主要产品电风扇和空调器的出口比例分别达到70%和20%。本公司计划在八五期间形成空调器为主的产品结构。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1990年到1994年期间,美的空调销售排名处于行业第3位,然而到了1996年,竞争加剧,美的空调销售排名下跌到第7位。当时,第一是春兰,第二位是华宝,第三则是格力。
当时有传闻说,顺德市政府还有意让科龙兼并美的。事后何享健解释为误传:实际上是当时政府为搭建顺德家电航母,有意让美的、科龙和华宝三家企业合并,并有意让我出任总经理。当时美的仍是地方政府控股……“在企业经营中,我很不赞同这种非市场化的合并方式,也坚持不让自己和美的参与。”但是外部有这种认识,显然是对美的善意的担忧。
1997年,美的产值为29亿元,在临近30亿元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增长瓶颈。当时美的已拥有空调、风扇、电饭煲等五大类,共计数百个产品。全部由公司一级调配,被内部形容为“统筹统销”,实际上就是何享健一人管理生产和销售。
反复思考之后,何享健决定引入松下实践的事业部制。1997年开始,空调、家庭电器、压缩机、电机、厨具5个事业部相继成立。何享健下放权利,由事业部负责生产制造及销售。
事业部制不仅仅是企业组织架构的重组,也使得企业用人机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今天的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方洪波就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
[方洪波]
1992年11月,方洪波辞职后来到广东顺德,进入美的集团。最初就职于总裁办,从事《美的》企业报工作,顺便也给领导们写讲话稿。
1997年,何享健力排众议,任命方洪波为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方洪波上任之初提出,“从个人销售向体系营销转变”,即避免销售资源的私有化,随后一系列的大手术,“让生产制造向顾客需求转变”,空调销量大增。1998年度销售了98万台,对应于1997年的43万台,美的迅速增长的份额还挤占了春兰等厂商的空间。
2000年,方洪波出任美的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此时美的有6大事业部,但是空调事业部销售额占集团的60%。2001年,美的空调内销达220万台,出口30万台。其后出任美的电器总裁已经是众望所归。
MBO
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公司经理层利用融资购买本公司股份,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以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乡镇企业MBO,原因之一是解决所谓“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以清晰化产权。
美的的改制是顺德企业中走得最早的一个,期间也吸收了各方的一些新思维,政府的支持使整个过程显得非常的顺利。
2000年年初,美的管理层成立一家壳公司“顺德市美托投资管理公司”。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管理层20多人,约占总股本的78%,何享健为美托第一大股东,当时持股25%。
之后,工会退出了美托,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将股权分别委托何享健等人持有,何享健持股上升到55%,美托投资后来名称变更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5月,代表政府的第一大股东顺德市北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后来更名为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将所持部分“粤美的”3518万股法人股转让给美托投资,每股2.95元,所占总股本比例为7.26%,美托投资成为“粤美的”的第三大股东。
2001年1月,美托投资再次以每股3元的价格协议收购北窖投资所持部分“粤美的”7243万股,所占总股本比例为14.94%。美托投资成为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9%,而地方政府则退居第三大股东。
美的管理层在两次受让总共动用资金3.21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占10%,其余90%通过股权质押贷款解决。
当时的争议在,美的两次股权收购价均低于同期美的的每股净资产4.07元。美的方面的解释是考虑了内部职工对公司的历史贡献,并且不违反现有规定。
[何剑峰]
在此之前,1999年6月,顺德市开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顺德市北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美的电器3432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7.7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何享健之子何剑峰是开联实业的法定代表人。
1994年4月,何剑峰自立门户开始创业,成立了顺德市现代实业公司,主要为美的进行贴牌生产,生产电饭煲及电火锅、电磁炉、电热水器。2000年,公司的经营收入已超过13亿元。2002年10月,何剑峰正式注册成立广东盈峰集团有限公司,主营小家电。
2004年,盈峰集团将旗下现代电器和金科电器转让给美的电器,涉及金额近7000万元。因此一度传出,何剑峰将进入美的,以“太子身份登基”。不过此后,美的方面回应强调,“绝对没有太子登基这回事,外界那是谣传。”
2006年,美的集团与上风集团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占上风高科总股本的18.2%和7%的法人股转让给盈峰集团。盈峰集团共持有上风高科总股本25.5的股份,成为上风高科(000967.SZ)第一大股东。
市值管理时代
市值管理(MarketValueManagement)是最近几年,国内上市公司引入的新概念。业内专家施光耀解释: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和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2006年,随着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更为一致,相应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时代的到来。
2007年7月何享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谈到:人家给你多少市值,看的是你的盈利,是你的未来。我们现在的净利润一定不能低于5个点。每个经营主体和每个职业经理人都要签合同。
2008年7月何享健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回顾:到2000年,美的销售达到105个亿,年均递增50%。去年美的销售额超过750亿元,今年有望超过900亿元。
但是美的在白色家电的整合力度还是很大,并购了华凌(0382.HK)、荣事达、小天鹅(000418.SZ),拥有了洗衣机、冰箱、空调多品牌的全线白色家电产品线。
以前有一个认识,认为黑色家电,因为各地区差异比较小,因此基本为日本家电所占据,但是白色家电,基于生活差异,因此仍然由各地区当地企业占据,现在从市场现实看,确实遵循这一逻辑。国产品牌虽然在传统的CRT电视获得压倒性市场份额,但是在平板时代又显得极不适应。手机产业,对家电企业来说,即便可以获得一些收益,也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至于PC业务,作为一个成熟产业,家电业进入,理由不充分。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人们对白色家电的需求不但稳定,并且持续增长。基于生产规模,美的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一个“中国制造”的机会。
不过,国际投资机构的看好是明显的,打开美的股份的股东资料,截止2007年12月31日:10大股东中有一半为外资机构,第二大股东,MORGANSTANLEY&CO.INTERNATIONALPLC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4.29%;第六大股东,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TRUST也就是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1.43%;第七大股东则是YALEUNIVERSITY耶鲁大学1.26%。
继续增长
2008年7月何享健在接受《南方都市报》时,谈了他下一步的计划:目标是到2010年做到1200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目前,在美的集团的销售中,40%来自国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据腾讯科技报道,7月11日,格兰仕就日前个别媒体报道“美的全面超越格兰仕”的新闻做出反应,指责美的耗费巨资通过关联代理商“空进空出”……这一事件的背后是,白色家电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企业家》2007年7月刊载《资本解放美的》,文中提及:方洪波对何享健说:我现在压力很大。现在不仅讲盈利,还要讲利润的增长率,才能给你高的市盈率。靠我们现有这些东西,有什么盈利模式能支撑何享健则让方洪波自己找答案。
品牌化显然是方向,家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来认为,了解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和趋势,设计出符合潮流的产品,掌握从消费者到厂家之间的价值链资源,议价能力自然会提高。
不过对这个问题,何享健更为谨慎,他认为目前还没有能力出口自有品牌,目前只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自有品牌,其余仍然是以OEM形式出口。他指出:“七八年前,很多企业在海外推广自有品牌,大都以失败告终。即使我们用10亿在外面打品牌也起不了明显的作用。”不过他认为,欧美不少家电企业面临困难,有机会的话,也可以买下品牌。
[接班人]
有媒体为何剑峰接任设计了多套解决方案,另有媒体认为,方洪波之所以在媒体面前低调是避免牵扯进这个命题中去。
2008年7月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中,何享健强调:美的从来就不是家族式企业。我们一直在推进集团管控模式的转变,通过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来实现美的的规范治理。
在此之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吐露了心声:我觉得要讨论的不是谁接我的班的问题,而是要讲制度的建设、治理结构建设的问题……我十年八年都在想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走出来了,是很辛苦地走出来的。所以,你们应该关心的是我这个目标怎么实现,而不是谁接班。
他最后说:“我讲白一点,美的集团最后的CEO都会是职业经理人。家族只是一个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