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类基础课,该课程以电路的基本定律和主要分析方法为核心,研究各种电路激励与相应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路的过渡过程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的训练,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为将来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元件基础、反馈放大电路、频率响应与稳定性、功率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和直流电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基本器件和电子电路的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数字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系统的技术基础、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解决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以及扩展知识的基本自学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消防概论、建筑消防系统组成及应用、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灭火系统及防火与减灾系统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高层建筑自动化消防系统的构成、原理及应用过程,为在建筑工程上设计和使用消防系统打下理论基础,提高学生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电力电子装置为核心,研究电磁过程和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整流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交流变换电路、逆变电路和电力电子技术典型应用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典型电力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和设计计算,为工程实践中的系统设计打好基础,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矢量分析,静电场,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静态场的解,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辐射,导行电磁波。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性质和数学模型、简单电力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复杂电力系统的计算机算法、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节。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供配电系统概述、负荷计算、变电所、供配电系统网络、电网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过电压保护与接地和无功补偿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把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供配电系统,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理论知识、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为进行工程实践及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打好基础,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历史及现状:
本专业最早可追溯于1958年,我校成立的电气系,1987年正式成立电气专业。目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办学体系。
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通过系统学习和基本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建筑供配电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建筑供配电及照明、电力系统基础、建筑消防及保安技术、高电压技术、现代电视技术、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11人。本专业教授100%担任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近四年承担各类科研、教研课题5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及中文核心60余篇。
专业优势:
现有中央地方共建智能建筑实验室、智能建筑技术与系统实验中心、建筑环境与工程实验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中心、国家智能型住宅工程技术中心、沈阳中试基地、智能建筑技术研究所,辽宁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为专业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建筑行业为背景,以培养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人才为专业特色。在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智能建筑技术特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