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802二级学科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一、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

l主要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

2.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

3.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4.电力新能源、微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

l博士指导教师

王成山,王守相,江晓东,何晋伟,李斌,李永丽,肖峻,余贻鑫,张炳达,张艳霞,郭力,贾宏杰,葛少云,路志英,穆云飞,汤涌,栾文鹏,盛万兴,周泽昕

l硕士指导教师

王成山,王守相,江晓东,何晋伟,李斌,李永丽,肖峻,余贻鑫,张炳达,张艳霞,郭力,贾宏杰,葛少云,穆云飞,栾文鹏,张沛,孔祥玉,王丹,王继东,刘洪,刘怀东,李鹏,李博通,李霞林,余晓丹,张芳,罗凤章,姜惠兰,赵金利,徐弢,曾沅,薛士敏,魏炜

二、专业历史沿革及特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前身为北洋大学于1933年设立的电机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同时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与电气工程其他二级学科一起,共同建有“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虚拟仿真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电气电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基地”、“天津市配电系统规划及自动化技术推广中心”、“天津市电力新能源与智能配用电技术工程中心”等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基地。建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和综合仿真实验平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综合能源系统等实验平台,为培养电气工程领域一流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拥有一只高水平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33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此外,学科拥有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4个省部级人才团队。

学科面向电气工程领域重大需求,采用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位研究生的基础、特点和职业发展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学制4年,全日制学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学制2.5年。

本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电工理论、信息处理、网络分析、系统优化等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工具性知识。本学科主要开设:

(1)基础理论课程:矩阵论、工程与科学计算、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智能系统原理及应用、模糊理论及应用等;

(2)专业知识课程:现代电力系统分析、超高压输电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EMS及保护RTDS实验、线性系统理论、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电力市场、配电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智能系统原理及应用、稳定域理论与优化应用(英文)等;

(3)方法工具类课程:专业学术研究方法论、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前沿及学术道德规范讲座、第一外国语、学术交流、自然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英语交流与应用、英语翻译、高级听说、软件体系结构、国际知识产权法、信息检索与分析、专利实务与专利情报分析等。

本学科硕士、博士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及撰写的规范性等,要满足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需满足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位分委会(第五分委员会)对研究生申请学位达到的成果要求。

四、主要科研项目和成果

1、在配电系统优化、评估及可靠性提升等领域,面对我国配电网投资大、系统需要优化、供电可靠性亟待提升等重大需求,开展了配电网优化规划、评估分析和高可靠性供电关键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系统地提出了多电压级配电网协调规划理论,发展了针对系统性能提升的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优选方法,开发了配电网建设改造决策支持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国内4个直辖市和30余省的数千个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果对我国配电网大量建设改造资金的科学安排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为我国配电网可靠性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05年、2010年和2016年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各类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3、在电力新能源、微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领域,本学科是我国最早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单位。学科先后牵头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百余项;牵头该领域中英、中美、中澳、中瑞等国际合作项目;先后主持召开了2012IEEEPESISGT-Asia、2014SymposiumonMicrogrids、2017AppliedEnergySymposium&Forum:RenewableEnergyIntegrationwithMini/Microgri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7期双清论坛、中国首届智能电网论坛、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在该领域建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拥有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AppliedEnergyUniLAB-DEM首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成果已在我国数十项分布式发电微网和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中获得成功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曾获2013年和2016年天津市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4、在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领域,学科先后提出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控制与保护技术、复杂配电网故障检测新原理等。研究成果在我国第一条75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线路和第一条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线路上获得成功应用,并成功应用于我国数十个微网示范工程中,研究成果曾获2010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五、就业方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电网公司、电气装备企业、电气技术研发等企事业单位。

THE END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 点 一、名词解释: 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 等、相位差互差120.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 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 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 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https://wenku.baidu.com/view/2170b948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5.html
2.专业第一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需要了解这些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5年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已启动,通过招聘要求可以看出,招聘专业主要包括电工类专业(包含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是2024年高考百度热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OTczMzEzNA==&mid=2247507592&idx=3&sn=0aa263f818fe015bd38eaec54662f428&chksm=c04c5d69f73bd47f1deabb70e4ba886f2d0304ec26fa83e036e124128b0faeac47355b84e60d&scene=27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区别?电气工程师电力系统自动化侧重于电力网络的自动控制,而电气工程自动化更偏向于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前者关注大型系统https://www.bkw.cn/dqgcs/ask/4583157.html
4.湖南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排名2025年更新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电路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https://m.gaokao.cn/gk-mb/30/164-43
5.大学专业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硬软件和网络技术、电力工程和电气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扎实,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理论、微机https://blog.csdn.net/haoyun985/article/details/140812162
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口径宽、辐射面广,通过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综合电力系统、电子信息、测控通信及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学科,形成了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为主题的专业特色。 https://www.cduestc.cn/zhaosheng/2022_05/20_14/content-3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