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减低了变电站及配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变电站及配电站人员的安全性及整个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多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安全检测以达到高效控制的目标。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新型的设备代替以往的电磁式装置从而使得现场的监视操作更加智能化、可视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监控设备的更新,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高质量输电过程,经济效益提高很多。

2.2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电网的总调度能够通过大屏幕显示器、计算机服务等自动化系统对电网进行远程监控。根据电力工程中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电网的实时状态。通过各个分系统传送的电力工程中的生产数据、控制发电的数据,对电力工程整个系统进行评估、调配和预测,从而减少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力故障及异常情况,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及时作出判断,检测更加及时。从而减少了电力工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事故。另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调度从大屏幕上可以清晰的采集信息,找出电气事故的发生地并提出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减低影响。

2.3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的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通过太网、过程控制单元、工程师工作站、高速数据通讯网等对分层对电厂的生产状况进行测试和控制。经过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受热电阻、热电偶、电气量等信号,处理运算的结果、参数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电网进行监控,从而提高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检测、保护和控制功能。

2.4计算机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引入了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让整个电力系统自动记录、反馈电气设施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反馈信息进行的误差判定。加强软件的查找、分析、测算的应用,从而在电力工程中实现操作技术的使用性,更加便于电力工程的管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还要注意对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监控进行设计。只有全面加强电气设备的监控信息及监控方式,才能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稳定性、可靠性。

2.5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的经济水平和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供电系统的需要和依赖也是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的内部之间的原因,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共享,也就会使电力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针对这种现象,就应该加强和改善,对电力部门之间的内部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然后达到电力资源的统一共享,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内部信息可以高效利用的效果。随着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如果电力资源的内部管理恰当,再更好的运用电力自动的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发展上面就能提高经济效益。

3结论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综合素养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对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应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

1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3种,其中应用型技术人员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技术工作,约占工程师总数的75%。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现实需求相一致,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面向整个电工学科,使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气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事实上,电气专业在校大学生要通过专业学习综合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2.1人文素养

2.2专业素养

首先要学好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物理知识,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三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数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排名均位居全国最易就业的前二十个专业之列,就业率均远超全国大学生专业平均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果能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好学习和发展计划,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毕业后就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部门、政府机关等不同部门的电力工程、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营销、服务等工作,在人才供求市场上受到欢迎。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工科专业。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晓刚(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周美兰(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201201107)、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201200004)的研究成果。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汽车设计研究部门考虑汽车结构革新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平均每辆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在整车成本中占20%~25%,一些豪华轿车上装有40多个微处理器,有的汽车电子产品甚至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装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有效手段。[1]

在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教学研究中,文献[2]提出优化“汽车电子与控制”配置课程的内容、改革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建设和课程设计环节等改革思路。文献[3]分析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改革方案和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建议。文献[4]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精品实验项目的设计思想、主要环节及具体实践。文献[5]将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应用于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虚拟实验中,并进行了实验教学的实践。文献[6]开发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嵌入式系统,完成了实验箱硬件及教学实验所需的支撑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教学实践。文献[7]介绍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汽车电子系列特色课程的研究。

在汽车电子中,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通常称为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并且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电力电子方向,在汽车电子研究上已有了十几年的基础。在依托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黑龙江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和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因此,为了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结合在汽车电子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制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增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方向选修课。本文以“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通过课程结构优化设置和考核方式改革,结合现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教学。

一、“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结构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设置,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可分为6个模块,如图1所示。

第二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光电、霍尔、电阻等各类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选型及选用依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交直流电机、电磁阀等执行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在以上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汽车变速器电控、ABS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控系统开发遵循的标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特别强调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V流程开发模式。

第四部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运用。本门课与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传统以发动机作为主导的汽车动力系统控制部分,强化了电驱动系统的匹配与设计部分。该部分内容除了包含对于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和匹配规律的介绍外,还增加了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系统,包括汽车仪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动门锁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座椅、车载空调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电视娱乐系统、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电子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部分是课程的最后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和一般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上六部分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方式。实验课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我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设置上,主要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

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涉及到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而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很难清晰勾勒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本门课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动画及示意图等来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理解。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现场教学即依托我校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到工程中心参观现场演示,并试用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实验样机。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功能及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以汽车电子产品的项目开发作为主导。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讲授时,可自始至终以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变速器控制单元作为对象,从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到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环节的样机标定、测试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汽车电子的感性知识加深,在理论学习中的目的就会变得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改革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校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本科生,选课人数基本维持在40~60人范围内,这样的人数规模便于授课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专业指导,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与专业论文撰写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都是最终给定一个独立的成绩,而作为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其中一部分。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占30%,专业小论文占4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论

根据“汽车电子技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结合所开设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优化配置,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考核上提出了平时、作业、实验、课程设计与科技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最实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秋,赵六奇,韩晓东.汽车电子学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雅夫,连静,李琳辉,等.《汽车电子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90.

[3]赵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27):221-222.

[4]赵秀春,徐国凯,陈晓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5):497-499.

[5]仇成群.LabVIEW在汽车电子虚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11,18(6):97-98.

[6]张新丰,陈慧,孟宗良,等.控制器V型开发模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31-134.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继电器运用

我国为了响应市场的需求对电气工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气自动化低压电器,是现今常用的电控制开关之一。自动化低压电器设备是自动化工程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该设备根据对电路电压、电流变量的控制,从而控制大型电路的断开和闭合,实现保护电路的安全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而继电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缺陷,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

一、继电器的概述

1.组成部分

继电器由线圈和接触点两部分组成,其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继电器都具有能够反应输入变量的感应机构,例如电流、电压、功率、阻抗、频率、温度、压力、速度和光等变量;还具有对被控电路实施“闭合”、“断开”控制的执行机构;还有处于输出与输入部分之间,并对输入量进行耦合隔离,输出部分驱动的中间机构。

2.工作原理

继电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电路中担任电子控制器件的角色,其通过控制被控电路的小电流,从而控制其大电流,执行“闭合”和“断开”的指令。继电器的输入量达到规定的数值时,就可以实现对被控电路的“闭合”或“断开”;继电器具有切断电源以及隔离的功能,除此之外继电器还可以结合感应机构,反应被控电路中电压、电流等数据的变化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设备。

3.类型以及特性

4.主要作用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作为自动控制元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控制范围的作用。例如在多触点继电器的运用过程中,当控制信号达到某一定值时,根据触点组的不同形式,换接、开断、接通多路电路;二是放大的作用。例如灵敏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通过控制微小的变量,从而控制很大功率的电路;三是综合信息的作用。例如当多个控制信息按规定的形式输入多绕组继电器时,通过对输入信息的比较综合,从而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四是自动、遥控、监测的作用。例如在自动装置系统中继电器与其它电器组合,形成综合的程序控制线路,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运用要点

根据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阶段而言,继电器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系统,特别是在低压电器中发挥显著的作用,继电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机的可靠性,在家用电器、电气工程、工业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1.家用电器领域

继电器在家用电器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洗衣机、电加热器、微波炉等电器。在各个电器的设计中继电器的触点负载各不相同,小负载包括继电器线圈、驱动螺线管等负载;大负载包括220V、5000W的加热器。根据电器的使用特性,普遍对家用电器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达到5年以上的要求;家用电器中继电器的使用温度一般控制在0-55℃的范围类,电加热器和微波炉等特殊家用电器除外,其继电器应的使用温度应控制在85℃;其继电器的使用空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20%-95%。

2.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

3.工业领域

在工业领域中电器的继电器主要采用交流继电器对其进行“闭合”和“断开”的控制。工业领域的电器主要通过开关对继电器触电的“闭合”和“断开”进行控制,再通过继电器的“闭合”和“断开”来控制大型设备的“闭合”和“断开”,从而控制大型机器的运转和停止,例如六角车床和钻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低压电器。人们利用继电器的特性,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开发其它新的功能,应用于新的领域的控制系统。在继电器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不断研究、创新和应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从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实践教学

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校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色

四、目前大都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五、我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教学

(二)各类实习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类型有:工艺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EDA综合实验、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2.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兰州供电局下属变电站、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西机务段等单位参观地方和铁路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生产实习主要是到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进行牵引供电、接触网等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三)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系统化的综合应用的实践锻炼。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具体想法是: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EDA技术、接触网技术、机械基础、建筑电气等课程联系起来,以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实训场地,开设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的设计题目。将构思、方案设计、功能设计、评价设计、系统调试进行一条龙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4~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独立实践。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分为三类: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种类的毕业设计,实践证明,通过毕业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年来一直将近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3]樊立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设置,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可分为6个模块,如图1所示。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中,

【关键字】哈工大;电机学;课堂教学;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3―02

一引言

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多数都设置有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既为自己的学生讲授电类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也为其他的非电类院系讲授电工基础、电子学等技术基础课。其中,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它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专科生,讲授常见的几个种类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特性,使学生能够较深入地了解电机内部的基本电磁关系和基本分析方法。当然,二级学科专业方向不同,侧重的内容可能也不同。以哈工大为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及工作领域如图1所示。

很显然,电机学基础如何,电机理论扎实与否,对学生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简要介绍了哈工大电机专业和电机学课程的发展历史,以及电机专业方向专业课的设置情况,希望能与兄弟院校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二我校电机学课程的发展历史

从年代上划分,我校电机专业和电机学课程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五十年代的创建阶段

电机专业是我校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1953年正式成立电机教研室,1954年开始有苏联专家来校讲学,并为本科生讲授电机学。1957年建立了完整的电机实验室。在此期间,翻译了苏联教材《电机学》作为课本,并在历届全国教学法会议上介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对全国兄弟院校电机学授课体系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电机学授课教师有竺培熏、孔昌平、汤蕴等在全国久负盛名的教师。该阶段电机学分3学期授课,共240学时,除了四大机种和共同问题外,还包括大作业、课程设计和实验等内容。

(2)六十年代的转变阶段

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哈工大电机专业向微电机方向转变,1962年成立了微电机研究室。与此对应的,电机学中关于微特电机部分大大简化,单独成立了微电机原理课程。在该阶段,电机学授课教师有王宗培、陆永平、顾其善等全国知名教师。该阶段电机学分3学期授课,共180学时,主要包括四大机种和共同问题等内容。

(3)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保持阶段

1977年恢复高考后,电机学课程体系基本参照六十年代进行,但学时进行了精简。电机学分2学期授课,共120学时,主要包括四大机种和共同问题等内容。在该阶段电机学授课教师有徐盘熹、郭庆吉、刘彦彬等教师。

(4)九十年代以后的改革与发展阶段

九十年代以后,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我校电机学课程也陆续进行了知识体系改革。主要有:

1995年,电机学从电机专业必修课改为电气工程系全系必修课电机学I,共8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同步电机部分单独设立为电机学II,专门为电机专业及电力系统专业开设,总共20学时,实验4学时。

1998年,再次进行教学计划修订,本着内容精化突出实践的原则,电机学I总学时减为70学时,其中实验增加为12学时。

2004年,电机学被评为哈工大本科优秀课程。

2006年,电机学被建设为哈工大精品课程。

2007年,电机学为哈工大成人教育学院开设网上远程教育。

2008年,电机学成为哈工大首批开设全外语授课全校选修示范课程之一。

三电机学课程的授课情况

电气工程系为非电类院系讲授的电机学内容包括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就电机学课程而言,我校电机学覆盖了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等各个方面,授课形式也涵盖了课堂授课、函授、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进行,我校也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电机学教师队伍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现在,哈工大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电机学授课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四电机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授课情况

进入大三学年之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全系本科生以导师制方式进入二级学科的专业方向,从而逐渐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电机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基本情况如表4所示。由于突出微特电机特色,所以微特电机方面的课程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大。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哈工大电机专业和电机学课程的发展历史,本科生、专科生的电机学开课情况,教师队伍,以及电机专业方向专业课的设置情况。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选用的教材不同,可能课程的基本情况也不同,希望能与各兄弟院校互通有无,互相交流,促进我国高校电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良性发展。

[1]何山,李勇伟,黄嵩.有限元软件在电机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8,18(3):125-128.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10.032

ExplorationonApplicationTechnologyUndergraduateEngineering

Students'PracticeandInnovationTrainingMode

JIAJianping,ZUOXiaoqiong,LEIJuan,CHENYinping,WUHongxia

(Colleg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WuhanDonghuUniversity,Wuhan,Hubei430212)

AbstractTheappliedtalentsarecultivatedintheapplicationtechnologycolleges,anditstrainingobjectivesarethesocialneed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specialtyisoneofthemostancientdisciplinesinthefieldofengineering,anditisthetypicalrepresentativeoftheapplicationtechnologypersonneltraining.Theresearchonthepracticeandinnovationtrainingmodeofstudentsin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specialtyandtheeffectivemethodsandwaysofcultivatingstudents'abilityinthecourseoftheteachingofspecializedcoursesareverypracticaltotheconstructionofthetrainingmodeofthestudentsinotherapplicationtechnologyengineeringstudents.Thispaperdescribesaseriesofteachingreformmeasures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specialtyinWuhanDonghuUniversity,whichistheneedsofinnovativetrainingmode.

Keywordsapplicationtechnology;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innovationpractice;teachingreformmeasures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构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众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级应用人才。①

本文以武汉东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后专业改革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工程类学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1专业基础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专业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在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之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为实现面向电力行业、工矿企业培养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基层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既满足湖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定位的人才需求,又符合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内部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等各个专业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融合、互动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宗旨。在学校学科规划中已有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专业与电气工程专业相互配合和支撑。

2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偏低,而本专业的定位为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更应侧重于实践环节的培养,因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在教学内容上,优先选择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深度融合。培养方案涵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学时数合理分配,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适应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的要求。

根据专业特点在结构上注重层次性,知识与能力上注重系统性和完备性。为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让专业讲座、微课程等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3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改革方案

依据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现有教学大纲在电路、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多以知识点为核心,主要用于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极少涉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整体的联系,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改革后的教学大纲,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

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要求的优秀出版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教材(包括配套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特别是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指导教材。

4实践教学的改革

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是形成工学专业教育应用技术型特色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②目前本专业已建有17个校内实验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11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在加强现有实践教学硬件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软件”建设,适应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要求。首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开展配套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项目比例及教学目标。第三,开展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与专利课程的开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的提高,在学生专利申请方面发挥了突出的指导性作用。

5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改革“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创新”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制定多样化考核机制。③(1)专业理论课程: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因素,采用传统试卷考核,也可创新其他方式进行考核。(2)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操作、设计作品、综合答辩以及实际操作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等多种方式。(3)考查课:可以采用试卷、结课报告、答辩、实验报告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等考核方式。(4)选修课:可以采用试卷、结课报告、答辩、作品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5)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进行其他方式的改革试点。

6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④在开展专职教师“双师型”建设的同时,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开展微课程建设,构成校企结合专兼互补的教师团队,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实施“名师工程”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挂职”培养,加强校企联系,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7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在本专业学生中建立电气兴趣小组,将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2)组织学生开展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经费支持。(3)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利用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4)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接触前沿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5)开展创新与专利课程及讲座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专利申请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6)启动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心,为各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交流空间。

以上为本专业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后的专业改革探索,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发展现状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注释

①蒲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5):42-43.

②卢承领.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4-155.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高春侠(1977-),女,山东鱼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磊(1977-),男,河北任丘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山东青岛266580)

总之,“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消除各课程之间的壁垒,突出石油特色,将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课程无法对一些具有石油特色的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深入介绍,限制了课程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

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

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

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

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在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也已于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也大大促进了课程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本课程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在方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油味”特色,且“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手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韩唏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4):55-58.

[2]高春侠,张磊.PSPICE软件在电力电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3):125-128.

[3]徐春燕.独立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280-281.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课程;电气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品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项目和湖北省精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建设项目支持的研究成果。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应用需求和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环节。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科技迅猛发展提出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了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上,高等学校必须把教学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搞好课程体系改革,努力使教学质量能充分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

电气工程专业一般下设有5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专业方向的研究领域自成一体,各有所长,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也有一些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展了电气信息监测技术、脉冲功率和等离子体等新兴专业研究方向,使得电气工程专业方向更加齐备完善。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中国高等学校人才教育培养定位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学校教育主要为他们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或做更深层的专业研究打好理论基础;第二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他们的理论基础较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种技术或管理工作;第三类是培养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他们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专业能力较强,属于岗位人才。对这三类培养目标,重点大学主要定位于培养第一类人才,一般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于培养第二类人才,高职高专主要定位于培养第三类人才。

根据武汉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计划,明确表明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基于这个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构建“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条件下,明确给出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电机电气及其控制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电气设备制造及试验分析,以及在电子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我院从2004年湖北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开始,2005年在全校率先试行了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200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级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009年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并在进一步完善中。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见图1。

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创新的关键。作为一种职业意识,教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创新实践代表着当代教育的本质。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角度来看,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探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尤为重要。理想的实践环节应有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科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在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创造出适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主要体现在:(1)在实验和实践项目中引入综合性、创新性项目;(2)强化毕业设计的工程训练性;(3)开放创新实验室,提供学生更好的创新平台等等。

3.促进科技活动发展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单片机设计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使实践教学与工程应用创新有效结合。同时学院也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组织电子协会开展活动,开展焊接大赛等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并对拔尖人才作重点培养,让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建设,或直接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或独立承担小型的科研课题,巩固拓展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产品开发能力,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应用创新能力。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强调要使学生具有更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完善,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此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参加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和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均取得较佳成绩,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比较能干,能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

[1]杨兆华,苏彩红,王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37-39.

[2]张凤阁,马少华,刘光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2):8-9.

THE END
1.电气工程自动化好学吗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门融合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学科,是现代化工、制造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必备的核心技术。 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门重要而且有前途的学科,但它是否好学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等因素来决定。首先,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含了电路、电磁、控制理论等基本理论,同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679247020117802667.html
2.全国计算机专业学校排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202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教育部最新第四轮电气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41所大学参与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982269/article/details/118128197
3.2022年电气专业好就业吗?1、2022电气专业就业前景介绍 职业发展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宽口径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就业,主要的就业方向:1)电力系统;2)电器业电子企业;3)科研院所与院校; 就业分析:整体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就业面很广,大部分毕业http://m.gaokao.com/e/20220629/62bc5c821a4a0.shtml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体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https://www.hnit.edu.cn/dqgc/info/1104/5214.htm
5.小自考: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深度解析一专业介绍:??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W080601 ?专业层次:本科 ?主考院校: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 ?专业科目:见图2 二、专业解析 四川小自考分为统考和校考。 统考为全国统一考试,需要认真备考,实打实地通过考试; https://www.douyin.com/note/7294102750068018469
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气类专业教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气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 22页VIP内容提供方:映瑾 大小:116.52 KB 字数:约1.41万字 发布时间:2022-09-12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36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909/8064077031004136.shtm
7.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科学https://m.bangboer.net/zy/show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