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等11部门日前公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今后只有清单上的商品按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新税制来进口,清单之外商品仍执行一般贸易税收政策或行邮税政策。在业界看来,此次发布的“正面清单”覆盖了大多数日用消费品,基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网购进口商品的品类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跨境电商在国内发展迅猛,许多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网站购买海外进口商品,目前大家热衷购买的主要是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化妆品、母婴用品等,这些商品包含在此次发布的“正面清单”中,对消费者来说不会造成“以前能买今后不能买”的现象。
跨境电商网站“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表示,除国家明令禁止进口的商品外,“正面清单”几乎涵盖目前跨境电商中所有的主流品类,对跨境电商企业影响不大。
有专家指出,“正面清单”的主要原则仍是覆盖大部分老百姓的日用消费品,所以对行业的冲击有限。但与此同时,目前也有一些高进入门槛的商品并未进入“正面清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以往都是打造爆款,以价格优势为主,“正面清单”出来后,可让电商回归产品本质,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依照此次出台的清单,对于母婴、食品、日用品类的商品税收影响会大些,对消费者来说,要做好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准备,理性购物。
2016年“互联网+”将催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电商来势汹汹、如日中天,实体店商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全国范围内的“店铺关闭退租潮”,地处大西北的兰州,能不能独善其身记者对兰州永昌路、张掖路、东部市场等商圈调查发现,兰州也深受其害,已经出现大量的实体店铺关店和转租现象。
记者发现,在兰州除宾馆、娱乐、餐饮行业在此环境下受到的影响较小外,商场百货、服装店、化妆品店、礼品店从业者反映销售情况非常差,在记者走访的几十家关闭转让的店面里,商场百货、服装店、化妆品店、礼品店占据了近90%。记者发现,实体店商家为了让冷清的生意得到缓解,也在寻求出路,一些曾经只卖鲜花或水果的店铺,现在也开始摇身变为鲜花、食品、百货、水果等一应俱全的综合店,不再单一经营,但是效果甚微,难以解决目前的困境。
实体店何去何从出路在哪里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血拼族”养成了网上购物习惯。购买力不断从实体转移到“网上”,在电商时代,实体店何去何从
消费人群:购物习惯悄然改变
兰州的张先生和妻子是网购一族,去年刚刚办完婚礼,他俩的新房装修和电器都是网购来的。张先生说,在网上买的内部装修和生活用品,既便宜又方便,直接送货到家,不满意当场退货,与实体店相比,网店同品牌同款的价格仅是实体店价格的五六折。
网购达人张先生说,对于电脑、手机、家用电器等质量稳定、运输方便的商品,网购的价格非常吸引人。他曾到实体店看一款吸尘器,原价1500元,打折后1300元。后来他上网一查,800元就能买到。网上下单,两三天就送到手了。
实体商家:做实体店负担过重
除了顾客消费习惯改变外,实体店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少实体店商家感觉生意难做的重要原因,其中铺面租金上涨令不少实体店经营者苦不堪言。
在市区经营餐厅的陶先生说,他刚刚租下这个门面时,租金40000元一个月。由于经营得当,他的店生意还算不错,不料这条街道的门面租金跟着水涨船高,到了合同期到期,房东一下把铺面租金提到了60000元,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陶先生算了一下,如果这样,“赚的钱相当都是在帮房东打工!”最后只能放弃经营。
一家专卖店的老板分析实体店的困难时指出,近几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口袋中的钱并没有太大增长,而物价上涨很快,同时居民在房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非常大,从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消费不足。说白了,就是没有太多闲钱来买东西,所以,实体店生意大不如前。
业内人士:实体店和网店各有优势
面对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和探寻出路。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有竞争才有活力,虽然如今电商盛行,但是实体店还是有自己的优势。他认为,实体店产品就摆在那,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那些高档商品,对于品质有要求的顾客,在实体店里购买更加放心。网店价格虽然比实体店便宜,但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辨真伪。唯有将实体店体验和网络购物相结合,才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出路。
“电商+店商”是未来商业的必然趋势据《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主要大型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0家。在电子商务大潮冲击下,大卖场、大百货商场越来越有沦为“试衣间”的尴尬。与之唇齿相依的商业物业、城市综合体也出现了供大于求、招商难、租金下降甚至退租的新挑战。
虽然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很大,但是不意味着商铺将被电商所取代,百货行业的萧条和亏损并不完全是电商冲击导致的,恶性竞争、经营模式落后等才是主要原因。《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商业观察者凯文凯利在IEBE国际发表讲话,并对科技未来进行畅想,针对未来电子商务他放胆预言,称未来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公司也将拥有最大的实体店,未来零售业将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
线上线下融合,打消顾客的顾虑,增强顾客的购物体验,为顾客提供更加自由便利的选择,成为思考未来发展之路的重心,也是“电商+店商”运营模式的价值所在。比如用户可以先在家里或办公室通过网络了解和挑选中意的产品款式和价格,然后到实体店去“眼见为实”和购买提货;或者从网上下订单,由实体店送货上门乃至售后服务。“这些将有助于消除顾客购买顾虑,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实体店和网络平台的联动和交互,可以为其会员顾客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并能向他们提供更贴心的增值服务,从而增加顾客的粘性和忠诚度。
“店商+电商”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商业品牌正在思考和亟待突破的问题,也是未来商业街区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商业街区,将不再仅是国内外一流品牌、特色品牌的集聚地,更将是新技术的率先应用地,通过店内店外、线上线下的联动,使消费者在购物之外,还能满足休闲、旅游、文化、社交等多重需求,让实体商铺在“关闭转租”潮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体现出商业价值!
4月8日,在2016中国棉花期货论坛上,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副主任程杰先生正式发布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最新的《2016年全国植棉意向及产量预测》,并对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植棉意向和成本关系密切,程杰副主任与参会领导、嘉宾回顾了“2015年新疆、内地植棉成本比较”。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6年3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棉花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462.7万亩,同比减少656.1万亩,降幅12.8%,降幅较2015年11月份调查结果扩大5.6个百分点。会上,程主任将2016年新疆地方、兵团、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各主产棉区域的变化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展示。2016年植棉意向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新疆、山东、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