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树木之所以这么茂盛,是因为它顽强的从石块中伸出头,经过一番折腾,打磨,
成为参天大树,坚韧不拔地屹立在山上,水滴之所以能够穿石,是因为它有毅力,
坚持不懈,唐宗宋祖之所以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能踮起脚尖,
去向往更美好的未来。
在很小的年纪里,我便习惯了蹲在门前,守望人归来的身影。在我八岁那年的冬天,我等来的却是父亲冰冷的躯体。于是,我深深地明白,父亲再来回不来了。那些镰刀里绽放的月光,那些馒头里发酵的温暖,随着父亲的离开而永远地消逝了。
从此,我好像是一夜之间懂得,人世间一切是如此无常。生命,是如此脆弱。尘世里的我们如同蜗牛,为着生活和梦想一点一点往上爬。而我只想踮起脚尖,离阳光更近一点。再近一点。
踮起脚尖,为了让生命更有华彩;踮起脚尖,为了让生活充满阳光;踮起脚尖,为了让年华流光溢彩。
生活中有许多的门槛,许多的坎坷,许多的艰辛,需要我们勇敢去迈,去闯,去冲。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敢踮起脚尖,去跳跃,去奔跑,去闯荡,才能开创更加精彩的未来。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生活在这滚滚红尘之中,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热爱生活,心存感恩。当我们在生命旅途中,遇到沟沟坎坎,亦无需紧张,更不必讶异,要相信,只要我们轻轻踮起脚尖,勇敢跨过去,便能迎来生命的曙光,重获生命的光彩。
“我想学跳舞。”栗子突然用一种奇怪的声音说,同时在一秒之内从一个和我一样懒洋洋的侧卧姿势变为双膝跪在床沿上,双眼直勾勾地望着屏幕上的芭蕾舞演员。速度之快简直超出了人体力学的研究范畴。
“得了吧你。”我继续低头翻杂志。屏幕里的芭蕾舞演员身材娇小,有着一双笔直修长的腿,面容姣好,笑容甜美。而面前的栗子,从小就是一个假小子。虽然刚刚留长了头发,但那种似乎超出了女孩子范畴的野性和爽朗,与电视里的“仙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真的想学!”手里的杂志被扯掉,我看见的是栗子黑亮黑亮的眼睛。“七柒,你看着吧!我一定会学会跳舞的。而且会像她――”栗子伸手指了指电视,“像她跳得一样好!”她的眼睛里是从未有过的坚定与信心。我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她真的疯了。
谁知道那天之后,栗子真的报了舞蹈班并开始了刻苦地练习。由于起步较晚,她的韧带又天生地紧,所以栗子要付出双倍乃至更多的努力。但不管是累得起不来还是疼得掉眼泪,栗子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那种坚定而充满信心的目光始终伴随着她,而且还多了一份坚韧与不懈。
而不知不觉,我们也好久没有聚聚了,好久没聊天了。
幕布徐徐拉开,我几乎要认不出栗子了:高高盘起的头发,化着精致的淡妆,电视上常常看到的那种芭蕾舞裙衬着她的笑脸。我的栗子竟是如此地美丽!
在如溪水般流淌的音乐声中,栗子微微昂头,伸展双臂,从容而优雅地踮起脚尖,开始舞动她的青想。
耳边,仿佛又听到了栗子从前的话。
栗子说,踮起脚尖,你就有了舞者的资格。
栗子说,踮起脚尖,你就能触摸蓝天。
栗子说,踮起脚尖,你就离梦想更近一点。
我想,这是真的。
(选自《读者大字版》2010年5月上)
点读
文中,作者巧妙地借用朋友追求“芭蕾舞演员”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过程,将“踮起脚尖”,从一个实写的踮脚动作引到虚指的迎向风雨、不断追求梦想的精神品格。对于芭蕾舞演员而言,最美的瞬间莫过于踮起脚尖时,散发出的尊贵与端庄的魅力。文中作者的朋友,栗子,从一个假小子变为一个头发高高盘起、化着精致淡妆的美丽领舞者,这种变化,不是源于那身芭蕾舞裙,也不是源于那如溪水般流淌的背景音乐,而是源于她不畏自身原有的不足,刻苦练习,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执着与坚韧。
踮起脚尖,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要做好迎向风雨的准备。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练习跳芭蕾舞并不算什么风雨。但就像压死骆驼的只是轻轻的一根稻草而已,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是不论大小的,只要迈不过去,再小的风雨也能摧毁美丽的气泡;若是勇敢地迎向它,如栗子一般坚持不懈地踮起脚尖,那么再大的风雨也阻挡不了触摸天空的双臂。
一、词语式命题作文
由于词语式命题作文是一个词或者是一个概念。所以在审题时常采取组词造句法。先确定这个词是抽象的词语还是形象的词语,是“实”还是“虚”。对于比较具体的词语,要善于化实为虚;对于比较抽象的词语,要善于化虚为实;对于虚实兼备的词语,则要善于虚实结合。为了帮助理解,可以在给定的词语前后添加词语,以丰满其内容。
而四川卷的标题《熟悉》,它和山东卷作文题一样是独词,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动词。前者强调了解程度,后者强调“见证”这一动作状态。四川卷这道作文题的题目,考生从字面上都能把握,是“十分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的意思。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或者自己曾经美丽的家乡。发挥想象,可以由一段感人的故事赞美你熟悉的人,也可以由一个熟悉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发挥逆向思维,对这个作文题目内涵的发掘和深化,反弹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自以为熟悉的人和事,其实很陌生”、“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熟悉有时是一种可怕的习惯”的深刻立意,进而阐述“人们所熟悉的东西,有时又在束缚着人们”的道理,发挥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动性。
二、短语式命题作文
对于短语式题目,审题时可以采用“析词法”。就是将题目的短语以词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语逐一分析。
短语有各种关系的短语,比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主谓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等等。面对一个短语式命题,应该先弄清楚它的类型,再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去分析。2009年高考中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品味时尚”则要求考生不仅仅是写到时尚,还必须兼顾“品味”。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咬文嚼字”,以免偏离题意。第一,是“品味”而不是“品位”,“品味”作动词讲的意思是仔细体会、玩味,而“品位”的通用意义为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考生完全可以写“有品位”的时尚,但如果没有写出“品味”则有些偏题;第二,是“时尚”而不是“时髦”,“时尚”的含义是当时的或者时兴的风尚;“时髦”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比较“时尚”与“时髦”,不难发现,前者比后者的外延要广阔得多,举凡物质、精神等方面,都可以纳入“时尚”的品味视野。
而湖南的《踮起脚尖》,可看作是一种动作情态,从预留的想象空间来看,适合写记叙文,写为什么“踮起脚尖”,因什么“踮起脚尖”。再者从“踮起脚尖”的象征意义来说,先要理解到如下象征意义:举高望远、抬高看清、奋斗向上、虚荣比试。然后,从某一方面,联想现实历史,联想到他人自身,或评析,或议论,自然成文。重庆的《我和故事》,是个并列关系式题目,其核心是故事,但又要写出“我”与故事的关联,“我”或许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者,“我”或许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观对象,故事对“我”有着触动,有着启迪,另一方面,要思考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现什么,“我”在故事中的地位与分量。
三、句子式命题作文
题记形式多种多样,可引用诗文名言、可自创警语或优美语句,可交作目的或背景、诠释作文题目内涵、创设一个富有悬念的氛围等等。在方法上,可以设置疑问,吊起读者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拨动读者的心弦。
拟写题记要注意以下五点:一要切中主题,二要言简意赅,三要意蕴丰厚,四要情味绵长,五要语句精美。
题记的拟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活用名言、诗句,增强文化底蕴。
利用古诗文或名言警句、俗语等作题记,映衬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与人格魅力,亦映衬出潜隐在文字背后的浓郁情感与审美取向。具体来说,有四种技法:
(一)直引名言,深邃隽永。
直接引用格言、谚语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童立意深邃隽永。还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
例1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2009年四川卷《熟悉》。引用僧璨大法师《信心铭》中的哲理句做题记。揭示了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骜地钻研。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程度,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
例2面对生活的天空,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的名言,适用于“面对挫折磨难,学会坚强,要有信念”等内容)
例3成功的花儿,人们都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的名言,适用于“过程与成功”、“成功源于奋斗”、“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等内容)
例4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冰心的名言,适用于“爱心”等内容)
例5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的名言做题记,适用于“宽容”等话题)
(二)直引诗句,增添文采。
例1翅膀挂上沉甸甸的黄金是飞不起来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句,适用于“远离金钱的诱惑”等话题)
例2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可以走出很远很远/却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节选当代诗人汪国真的诗句做题记,适用于“母爱的伟大无私”等话题)
例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菜根谭》中的名句做题记,适用于“学会欣赏”、“心态”等话题)
例4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冰心的诗做题记,适用于“谦逊”、“不应狂妄”、“应植根于集体”、“不应只彰显个人”等话题)
例5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幼年写的诗句,适用于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敢于闯荡,走出安乐窝,走到外面的世界等话题)
(三)自创诗词,技高一筹。
考生如果能够自己创作一些富有哲理的对偶旬、绝句、律诗,或者是词、自由诗等作为题记。更能彰显作者的才气,这会比直接引用诗词名言技高一筹。
例1我来到这里/采到这历史的静寂中/沉思/像一株生长的树/把清晰的剪影呈现给太阳(2009年高考湖北卷作文《站在历史的门口》)
例2倘若爱的光芒过于刺眼,再美的花朵也会变成荆棘。(《爱之殇》,揭示溺爱的危害性)
例3千古云霄一羽毛,万里江山一肩挑(《万里江山一肩挑》,自创对偶句,揭示出一个人的力量即便很微弱,但也应有高度的责任意识)
例4小小百合诞生日,形若杂草人未识怎堪平庸度余日,开作断崖第一枝。(《做最好的自己》自创绝句,揭示出一株百合即便是很平凡,也应该努力绽放花朵,做最好的自己)
(四)巧妙化用,增添情趣。
改造名人名言,或者把一些诗句集合起来。或者改造一些当红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旧瓶装新酒,这种化用会使语言更加灵动,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显示出充满智慧的幽默,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例1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诚信那一种。(《诚信不可抛》,化用流行歌曲《霸王别姬》中的歌词)
例2不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太孤独了;不要柳宗元“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的疲于奔命――太辛苦了;想要的是简简单单的不乏味,有你、有我、有他而不喧闹的学习生活。(《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题记中借对孤独、辛苦学习生活的批判,表明了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可谓匠心独运)
例3课本僵化难说爱,标准解读让人猜,无边习题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课本。想说爱你不容易》,化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例4今天放不下的是你,明天放不下的还是你。这就是牵挂。(《月是故乡明》,化用流行歌曲《牵挂你的人是我》)
二、妙用修辞,增添文采。
修辞是语言的味精,有的学生巧妙地运用修辞,精心打造题记,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手法。让人一见倾心,给作文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巧用比喻,形象含蓄。
例2人生有四季,哪能无风雨。(题记用比喻的方法,揭示了人生顺逆的哲理。看似大实话。细品意蕴深刻)
例3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二)借用排比,增强语势。
从句式上看,简洁整齐;从内容上看,充实完备;排比造势,酣畅淋漓。
例1就像一座山坚守它的立场。就像一只归雁坚守它的方向。就像一棵生长了五千年的参天古木坚守它脚下滋养深厚的土壤,(《风中的坚守》,运用排比,写出了中华民族应当“坚守”传统文化)
例2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
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年暮时,父亲是一部史书。(《如山父爱》)
例3春天的朝气,夏天的执著,秋天的遐想,冬天的品格,只要用心品味,就能感受到四季所带给你们的无限欢悦。(《品味四季》)
例4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三、创设氛围,富有悬念。
题记既可以是交待写作缘由,也可以是创设典型环境。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激发无尽的想象。
例1残冬季节,颓败荒秽的角落,一朵早醒的迎春花灿烂地独立于丑陋的枝头,那么勇敢。那么无畏,那么坚定,那么自信!(《做一朵早醒的迎春花》,渲染颓败恶劣的环境,这朵迎春花的命运如何,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例2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感悟高中》,此题记通过优美的描述,为全文创设了浓浓的氛围)
例4葡萄架上,一只蜗牛寂寞地哭泣,同伴们也许早就尝到了葡萄的甜美,可它究竟还要走多远(《听,蜗牛不再哭泣》。创设悬念)
例5人之伊始,每个人都拿着一个相同的透明的瓶在世间漂泊,一场风浪过后,它究竟会装些什么,留下些什么(《人生如瓶》,用问句做题记,创设悬念)
四、诠释题目,开宗明义。
借用题记,对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解释,让人对其内涵有更为清晰的把握。这种写法,适用于不够明朗,或含蓄,或富哲理。或有诗意的作文题目。
例1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2008年高考山东卷《春来草自青》这是一个很含蓄的题目,作者用题记阐释题目,开宗明义:凡事应顺其自然)
例2与人交往,应有真诚,而真诚的意义,便是平淡,便是无香。(《真水无香》,题目韵味十足,但不易理解,而有了这段题记阐释文题,我们就可轻易理解其中的哲理意味)
例3当世界凋零成枯黄,当面庞淡出世人目光,不要栖息在暗处,独自弹唱悲伤,心向阳光,为生命倾注希望。(《心向阳光》,题目含蓄,题记点明遭遇逆境时应满怀希望,心向阳光,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例4将洋节置于豪华竞逐之地,将土节置于寂寞沙洲,土节的冷遇可知矣。(《寂寞沙洲冷》,题目诗意,题记揭示出了题目的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遭冷遇)
例5季节是母亲用爱装订成的书写本。一页一页载着我们细细密密的日子。(2007年高考福建卷《季节》,作者巧用比喻阐释题意,将抽象的季节化为母爱,这份爱春夏秋冬,永不停息)
五、简要点题,揭示题旨。
例1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揭示了作者要通过踮起脚尖写“母爱”的主题)
例2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揭示了作者要写“阳光”的主题――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