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Ⅰ优秀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捕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静默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还写着一排无形的大字——勤劳的中国人。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
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高考作文减三分以内是优秀作文。
减零分的就是高考作文满分的那种是很难的。
这需要好多老师多方审核,才能得出这个满分的优秀作文。需要特别厉害的作文功底,才能写出这样顶级了。满分作文。
而对于减三分以内的那些优秀作文而言,需要极好的语文数字和作文功底,自己也要优秀,工整。思想要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吸引人,得到老师的青睐。
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离不开先烈的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踏着先烈的路继续前进,让人民更加幸福。
在高考作文中,写作水平的高低经常决定着学生的分数和综合素质评价。而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范文会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分数。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些许参考和启示。
有人说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而我则认为城市更像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巨大棋局。如何在这个棋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每个年轻人的现实问题。
首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的公民议事会、参与到城市发展的讨论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案,如推动公共交通的建设、倡导节能环保等,来促进城市规划的合理化。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每个居民都应该为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我们可以主动参加社区的环境整治活动,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为城市的美化努力。
最后,我希望我们的城市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一个发展繁荣、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担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来,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正能量,为我们的未来添砖加瓦。
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现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优秀高考作文范文,帮助您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写作指导,读一些优秀的高考作文范文也能够帮助考生提高作文水平。优秀的高考作文范文通常在主题思想、内容丰富性、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范文,考生可以汲取优秀作品的经验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为您在高考作文写作上带来一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作文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
范文:
作文题目: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文题目: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挑战
作文题目:青年人的职业选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考作文题目以及范文,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启发和帮助。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多加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大家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作文成绩。
一类文(50以上)、二类文(40到50)、三类文(40以下)的标签
那老师们又是怎么判卷的呢?阅卷流程是什么?最看重的是什么?有没有评分细则之外的参照标准?
现在就来为你一一详解
01流程一:看卷面
首先,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好感与恶感,第一感觉无疑是书写。好的书写就是作文的“颜值担当”。只有“始于颜值”的开端,才能有“陷于才华”的可能。
现在大多数阅卷点都使用宽屏电脑,无需翻页,可显示作文全貌,不难想象那种初见的感觉。尤其是阅卷老师高负荷运作,头晕脑胀,精神疲惫,卷面更是至关重要。(湘语文)
02流程二:看篇幅
如果篇幅就不达标,毫无疑问,这是大硬伤,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好比应征入伍,你身高不足1.62米,直接就被刷掉了。因为老师会觉得你根本没话可讲,文字表达能力薄弱,你的作文当然也进不了阅卷者的法眼。
比如,要求写800字,某篇作文只有600字,按照评分细则,少50字扣1分,少200字扣4分,但事实上,如果内容没有突出表现,大概率总分在38上下了。
03流程三:看标题
接下来,看的是标题,标题是作文的眼睛,此话一点不假。
如果是命题作文,都一个样,这个环节就省了,当然如果你没写标题,还是要扣除2分(给人丢三落四的不良印象,实际影响可能4、5分);
04流程四:看点题
再接下来,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有引题和点题!看开头是否精简、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麻烦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当然,老师不至于那么武断,判你跑题(跑题是40分之下)。他还会接着看,如果你第二段第三段都没点题,完了,二类文下也就是45之下甚至被判偏题了。
如果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还很有希望在一类文里。
所以记得,全文至少有3到5次点题(扣材料)。且最好是明确点题。别信什么“暗合题意”的说法,一篇考场作文,还云遮雾绕,捉迷藏似的,你是在挑战阅卷者的耐心。
05流程五:看结尾
再下来,老师会一段一段地继续往下看吗?
若完篇,且扣题,挺好,恭喜你。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你的作文可能在二类文上(45分以上)了。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堆字数,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而无需再细读全文。可能会是三类文也就是40分以下了。
06流程六:看分段
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阅卷老师开始看正文了吗?还不是。
这时老师还会上下打量你的作文。
07流程七:看正文
标准1:标题能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
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劳动精神”,开头就应该点明“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主题,结尾也应再次点到“劳动”主题上。
有些记叙文(特别是小小说类)的开头可以不点题,但结尾一定要点。
如作文《一道风景线》的首段才一句话:“母亲下岗了。”它并没有点题,但末段点题了:
人们常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那不是别的,就是母爱!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单个语段尽量不超过200字。
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
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标准4:篇幅以超过规定字数50到100字为宜
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8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800字,而要超出50到100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800字”标记下面二至五行。
标准5:题材上要写自己真实经历的事情
比如,一个东莞的考生大段大段地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
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
中考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
考生可以将“我”不同时空的言行写在一件事里,可以省略某个环节而放大某个细节,也可以将同学的见闻嫁接到“我”的身上。
考纲和评分标准对“立意明确”有要求,但对“立什么意”却没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写呢?不是,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所以,作文要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扬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基调。
不是不可以批判社会,批判现实,而是要有理有据,比如2016年全国卷1的漫画作文(批评“唯分数论”的教育弊病),就需要学生有批判精神,但切忌“无脑狂喷”“无理乱骂”,这会给人“越是无能,越是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的感觉。利用中高考作文来宣泄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教育制度的无端指责、对父母师友的厌恶鄙弃等不良情绪,或者在文中为自己贪图享乐、逃避责任、危害公众、缺乏公德的行为作辩护的,得分往往很低。
注:以满分25分的全国卷英语作文为例。
评分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
1.内容要点(contentpoints)。
2.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
3.词汇的准确运用与句子的结构把握(accuracyofvocabularyandstructures)。
4.上下文的连贯性(coherence)。
各个档次的给分范围及标准(满分25)
1.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2.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3.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4.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5.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6.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1.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2.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4.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5.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6.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1.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2.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3.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4.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5.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6.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1.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2.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4.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5.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6.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2.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3.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4.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5.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6.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高分“潜规则”
为了给判卷的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写好作文的第一段至关重要。这和与人打交道一样,假如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特别不错,即使今后犯些小错误,也可以得到原谅。要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很糟糕,要改变其看法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样,如果第一段写得好,后面的部分只要和第一段没有太明显的差距,就能确保较好的印象分;反之,如果第一段给人印象很糟糕,即使后面部分写得好些,第一段所带来的影响也难消除。因此,如果第一段表现不过关,策略上就输了一招,虽然第一段的“含金量”没有第二段高,但它在得分多少方面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语言方面,应把语言错误降到最低限度。以下“六个方面”是语言差错的高发区:
第一,主谓一致;
第二,时态、语态;
第三,冠词的用法;
第四,名词的单复数;
第五,搭配问题;
第六,单词拼写。
因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这几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掉以轻心。当你在看老师批改过的作文时,往往会发现红笔勾画的地方大都为写作时可以克服掉的“低级错误”。而要避免这些错误就需要写完后就上述六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修改。
总之,阅读老师判分的原则,严格依据提纲对内容的要求。考生写作要“知己知彼”,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破坏阅卷者思维的惯性,破坏他作为一个读者的期待心理。
1.科技改变生活-以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展开议论。
2.互联网时代-讨论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素质教育-理性分析素质教育的利与弊。
2.校园暴力-以校园暴力为话题,探讨校园如何净化。
1.环境污染-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2.人工智能-探讨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1.雷锋精神-论述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启发和影响。
2.我的偶像-以某位名人为例,阐述他/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