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生产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场所有哪些?
轧钢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高温加热设备、高温材料、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煤气氧气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电气和液压设施、能源和起重设备,以及作业环境中的高温、噪声和烟雾等。
主要危险场所有:一是有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加热炉区域、煤气和氧气管道等;二是有易燃易爆液体的液压站、稀油站等:三是有高压配电的主电室、电磁站等;四是高温运动轧件和可能发生飞溅金属或氧化铁皮的轧机、运输辊道(链)、热锯机、卷取机等;五是有辐射伤害危险的测厚仪、凸度仪等;六是易发生起重伤害的起重机;七是积存有毒、窒息性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氧化铁皮沟、坑或下水道等场所。
■坯库管理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1.起重作业属特种作业,作业人员须先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吊运时必须听从地面指挥人员的指令。在使用夹钳吊装时必须选择规格型号与钢坯匹配的夹钳,作业前应检查易损件(各类轴销、齿板、开闭器等)的磨损情况,若超过磨损极限则及时通知维修人员维修更换。
2.在使用磁盘吊时,要检查磁盘是否牢固,连接件是否超过磨损极限,电气线路是否完好,以防脱落伤人。
3.使用单钩卸车前要检查钢坯在车上(或桩子上)的放置状况;钢丝绳和车上的安全柱是否齐全、牢固,使用是否正常,钢丝绳有断丝超过10%或断股等缺陷必须报废处理。卸车时要将钢丝绳穿在中间位置上,两根钢丝绳间的跨距应保持1米以上,使钢坯吊起后两端保持平衡,再上垛堆放。400℃以上的热钢坯不能用钢丝绳卸吊,以免烧断钢丝绳,造成钢坯掉落造成人员砸、烫伤。
4.钢坯堆垛要放置平稳、整齐,垛与垛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工作人员行走,避免吊放钢坯时相互碰撞。垛的高度以不影响吊车正常作业为标准,吊卸钢坯作业线附近的垛高应不影响司机的视线。工作人员不得在钢坯垛间休息或逗留。挂吊人员在上下垛时要仔细观察垛上钢坯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防止垛在吊车起落时受到振动而滚动或攀登时踏翻,造成压伤或挤伤事故。检查中厚板等原料时,垛要平整、牢固,垛高应不超过4.5米。
5.大型钢材的钢坯可用火焰清除表面的缺陷,其优点是清理速度快。火焰清理主要用煤气和氧气的燃烧来进行工作,使用时注意火焰割炬的规范操作和安全使用,在工作前要仔细检查火焰割炬、煤气和氧气胶管、阀门、接头等有无漏气现象,氧气阀、煤气阀是否灵活好用,在工作中出现临时故障要及时排除。火焰割炬发生回火,要立即关闭煤气阀,同时迅速关闭氧气阀,以防回火爆炸伤人。火焰割炬操作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加热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1.煤气操作人员必经过相应操作技能的培训方可上岗操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煤气区域。
2.点火的安全要求。开炉前先检查炉子烧嘴是否堵塞或损坏、各种阀门是否灵活可靠,重点检查煤气阀、法兰盘、接头及烧嘴等是否有泄漏。先开启鼓风机,检查煤气压力,若压力不足时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压力过低不得点火。点火前用氮气吹煤气支管,打开各支管放散阀,用氮气置换煤气管道中的空气,然后再打开煤气总阀,在取样口做爆发试验,待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点火,并关闭所有放散阀。点火时先用点燃的火把靠近烧嘴后再打开烧嘴前阀门,点着后再调整煤气、空气量。烧嘴要一个一个点,不得向炉内投火把点火。若通入煤气后并未点着火,则应立即将煤气阀门关闭,同时要分析原因并消除故障后,重新点火。
4.日常检查、维护安全要求。在有煤气危险的区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并携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带煤气抽堵盲板、换流量孔板、处理开闭器,煤气设备漏煤气处理,煤气管道排水口、放水口,烟道内部作业,均应戴好呼吸器工作;烟道、渣道检修,煤气阀等设备的修理,停送煤气处理,加热炉煤气开闭口,开关叶型插板,煤气仪表附近作业,应有监护人员在场,并戴好呼吸器方可工作;加热炉顶及其周围,加热炉的烧嘴、煤气阀,煤气爆发试验等作业,应有人定期巡视检查。
加热炉发生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维护、检查不彻底和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的,首先要检查各系统是否完好,各种传动装置是否设有安全电源,氮气、煤气、空气和排水系统的管网、阀门、各种计量仪表系统,以及各种取样分析仪器和防火、防爆、防毒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热轧作业安全技术要求有哪些?
1.高压水除鳞机的安全技术
钢坯加热后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皮,轧制前需进行清理,否则影响钢材的轧制质量。高压水除鳞是由喷射到轧件表面的高压水产生打击、冷却、汽化和冲刷作用,从而达到破碎和剥落氧化铁皮的目的。因高压水的压力可达18兆帕以上,喷射力较强,飞溅的铁屑易伤害周围作业人员,因此除安装好防护罩外,其附近还应划出警戒区域,人员禁止进入。
2.型钢和线材轧制的安全技术
(1)轧辊安装时应控制吊运过程中的安全。轧辊的单重较大,预装后质量更大,故吊运必须平稳,选用吊绳必须在额载标准内,轧辊安装时要有专人指挥和监护。轧辊安装时轧棍预装放入翻转机要稳固,以免中途脱链,翻转作业时周围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作业人员不得在翻转机上攀爬。
(2)轧制过程中,轧钢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启动轧机主设备和辅助设备前必须先鸣笛,再通冷却水。地面人员不得站立在轧机前后运输辊道上,轧机过钢时不得进行调整辊缝等调整、维护工作。各道轧制时在线手工测量必须示意操纵工停止输送钢坯和喂钢。打磨孔型时要等轧机停稳后方可实施,操作人员应站在轧机出口方向,且要戴好防护眼镜。
(3)型钢轧制时由于钢坯加热过程中有阴阳面之分,钢坯经过轧制后因变形差异有不同程度的弯曲,从出口导位装置出来后易发生外冲现象;若导卫装置安装不正也会产生轧件扭转现象,故轧钢工要严密注视钢坯运行轨迹,不得站在出口方向;同时因钢坯有弯曲和扭转现象,喂钢时需人工辅助扳钢,所以轧钢工要注意站位,与操纵工协调配合确认,及时脱出扳叉,确保人员安全
(4)低温钢、黑头钢、劈头钢不得喂入轧机,以免造成卡钢或设备故障。
(5)更换进出口导位装置时要注意与行车工的配合,要采用专用吊具,落实专人指挥。进出口导位装置安装要牢固,以免轧件飞出伤害。
(6)因轧件的运行速度较快,正常生产时人员要与轧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禁止跨越轧线。
(7)液压站、稀油站等易燃易爆区域禁止动火,检修动火须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落实相应的防火措施。
3.板(带)轧制的安全技术
(1)板(带)生产线目前大多采用先进的全线自动化控制技术,轧钢工接班后应对所用设备、仪表进行详细检查和确认;启动轧机主设备和辅助设备前应先鸣笛,再给水。设备运行时附近不得站人,开轧第一块钢要鸣笛示警,轧机出口处不得站人。
(2)抢修、处理事故及更换毛毡时,除做好停电手续外,有安全销的部位必须插上安全销。使用C形钩更换立辊时,必须插好安全销轴。
(3)轧辊拆装、行车吊运要有专人指挥。临时停机需进入机架内作业时,如有必要抽出工作辊,当支撑辊平衡缸将上支撑辊升起后,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在上、下支撑辊轴承座间放防落垫块,以防平衡缸泄压伤人。
(4)测量侧导板时,所在工作区域对应辊道必须封锁,关闭有关射线源和高压水,测量人员必须在指定位置作业。立辊轧机调整作业时,所在区域有关设备系统必须封锁。测量时,应至少有两人同时工作,指挥人员手势要正确明了,台上人员严格按台下人员的指令操作有关设备。对出口采用放射源工作的测厚仪、测宽仪等在“发射源工作”状态下时,任何人不准到测量区域工作或行走。临时停车、工作辊换辊、检查或到测量区工作时,必停掉发射源,并确认处于“关掉”状态方可允许通过危险区。
(5)正常生产时禁止跨越轧线,尤其是精轧机后的辊道。
(6)地下室、液压站、稀油站等易燃易爆区域禁止动火,检动火须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落实相应的防火措施。
4.钢管轧制的安全技术
(1)更换顶头、顶杆和芯棒,应采用机械化作业,不应用手直接操作。
(2)作业前要检查确认穿孔机、轧管机、定径机、均整机和减径机等主要设备与相应的辅助设备之间电气安全联锁是否完好可靠,各传动部件处各类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可靠。
(3)开动穿孔机前要检查穿孔机顶头是否完好(有无塌鼻、压堆、裂纹等),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4)热装轧辊要戴上棉手套,以免烫伤。
(5)更换轧辊时应停机断电,调试过程中调整轧辊、导板、顶杆及受料槽等要与操纵工做好安全确认工作,不应在设备运行时实施调整作业。
(6)穿孔、轧管、定径(减径)、均整时不得靠近轧件,防止钢管断裂和管尾飞甩及钢管冲出事故伤害。
(7)质检钢管时为手工挑选,故要防止手指的挤压伤害。
5.在线检测的安全技术
(1)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工作区,非岗位人员和非工作人员未经同意也禁止进入。
(2)测厚仪工作、停止与关闭状态应有醒目的标志,在“发射源工作”状态下,不准到测量区域工作或行走。
(3)临时停车、工作辊换辊、轧机在检查或到测量区工作时,必须联系停掉发射源,并确认处于“关掉”状态方可允许通过危险区。
(5)测量仪检修需要发射源打开时,应自行封闭危险区。
■精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有哪些?
1.锯切的安全技术
(1)热锯机启动前应先检查确认各类旋转部件安装防护罩是否完好,检查锯片有无裂缝,尤其是锯片必须安装强度可靠的钢板防护罩,以防锯片爆裂时发生飞溅伤害。
(2)正常生产时地面操作人员不得站立于锯片的正前方、以防锯花飞溅和锯片爆裂伤害。锯切时钢材支数不能超过额定值。
(3)锯切时必须待型钢停稳后方可进锯。锯切时不得送钢,以免撞击锯片发生碎裂事故。
(4)更换锯片必须待锯片完全停稳后方可进行,高速运行的锯片不得用刚性物件止停,只能使用木材等摩擦止停。
(5)锯片有锋利的刃口,故搬运时必须戴好手套,吊运锯片必须使用专用吊索具。
2.剪切的安全技术
(1)操作前先熟悉剪切机安全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操作时与地面人员落实安全确认信息。
(2)启动前检查确认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可靠。
(3)对剪切机进行检修、调整和在安装、调整、拆卸及更换刀片时,应在机床断开能源(电、气、液),液压系统卸压,机床止运转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在刀架下放上垫块或插上安全销。
(4)擦拭设备、清理垃圾必须停机断电。
(5)液压系统检修、动火必须停泵并卸压、办理审批手续,落实清洗、隔离等防火措施。
3.矫直的安全技术
(1)操作前先熟悉矫直机安全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与地面人员落实安全确认。
(3)更换矫直辊要选用合适的吊索具,捆绑牢固,吊放平稳。
(4)送钢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要用钩子去拉钢,不得用手直接接钢材,以免弯钢摇摆造成伤害。
(5)液压系统检修处理必须停泵并卸压,动火作业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并落实相应的防火措施。
4.钢轨钻铣的安全技术
(1)操作前应先熟悉钻铣床安全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与其他人员落实安全确认。
(2)使用砂轮机磨钻头和刀片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以免磨屑伤眼。
(3)拆装刀片和钻头及处理故障时必须停机断电,送钢时要做好相互确认。
(4)操作钻铣床时不得戴手套。
(5)清理钻屑要停机,并用专用工具操作,不得用手直接清理铁屑,以免割伤或被机械卷入伤害。
(6)液压系统检修处理必须停泵并卸压,动火作业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并落实相应的防火措施。
5.卷取/运输作业的安全技术
(1)操作前应先熟悉卷取机安全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与地面人员落实安全确认信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时,必须通知台上操作人员,说明去向情况。
(2)处理废品时,现场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监护。在堆钢辊道上穿钢绳或切割废品时,必须先切断相应辊道组的驱动电源。
(3)处理和吊运卷取机内的废板时,卷取机周围不准有人,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至安全区。
(4)启动运输链及步进梁系统设备,应先确认运输链及步进梁系统区域无人工作。启动后,运输链及步进梁附近不准有人停留,以免翻卷伤人。
(5)运输链及步进梁运转时不准跨越。
(6)进人卷取机内作业时必须将所有卷取机的上张力辊落下,活门关闭,上导板辊台上升,成型辊切换到最大限位,插上安全销。
(7)液压系统检修处理必须停泵并卸压,动火作业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并落实相应的防火措施。
6.平整分卷的安全技术
(1)设备启动前,要确认设备周围、沟坑无人方可启动。
(2)在步进梁上做捆带切除时,必须注意站位,防止卷尾弹开伤人,上料步进梁启动前,必须确认天车夹具已离开钢卷。不得跨越带钢、辊道、步进梁。
(3)不得用手直接触摸钢卷,避免烫伤。处理异常卷时注意自身站位,避免钢卷外卷伤人。
(4)测量原料参数时,要注意自身站位,待步进梁静止时才能进行测量。
(6)进入地沟作业必须两人以上,加强联系确认,设立警示标志或派专人监护。处理作业线上的异常情况或进行带钢分离作业时,必须全线停机,有专人监护。
■检修和清理作业安全技术要求有哪些?
1.检修及清理作业前必须按停送电“三方确认制”要求断电挂警示牌,加热炉及煤气设备检修前,还需按规定用氮气或蒸汽吹扫,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准进行,液压系统检修停机后必须泄压。
2.检修电源必须有接零或接地措施,移动电器外壳必须按地。临时照明行灯必须使用安全电压(手持36伏或42伏,金属容器和潮湿环境内用12伏)。
3.高压配电系统停、送电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二票、三制度”(工作票,操作票,停送电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临时线敷设审批制度)。
4.危险作业(高空作业、煤气作业、动火作业等)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应级别的审批手续,编制施工方案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氧化铁皮沟、坑或下水道等清理要落实通风措施,以免发生中毒或窒息事故;上、下同时作业要进行交叉作业,若无法避免时必须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人监护,确保人员安全。
■冷轧生产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
1.火灾
(1)炉窑炉压突高炉口喷火,煤气、油气储存、输送设施泄漏失火。
(2)用氢气做保护气体的炉窑进出口密封失效,氢气滥出失火。
(3)盐浴炉、油淬火炉装入料潮湿产生高温炉液、炉油等喷溅引燃。
(4)轧制油、修磨油、液压油、润滑油等油库、管沟区域用火失控。
(5)变、配、用电设施使用不当、失修老化等产生“放炮”起火。
(6)涂层、彩板使用的聚酯、塑料等化学溶胶的存储、使用不当失火。
(7)积水坑、地沟、下水管道等位置的废纸、纱絮因火星失控引发火灾。
2.爆炸
(1)煤气炉窑的点火、配气、燃烧、停炉等操作不当产生的回火爆炸。
(2)用氢炉窑的氧含量过限,或炉压失控而应急不当产生的爆炸。
(3)水冷件缺水、堵塞,或配风配气的泄爆装置不动作产生的炉件爆炸。
(4)煤气、煤尘、油雾等在半封闭空间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发生爆燃。
(5)各类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安全阀失效导致容器超压爆炸。
(6)高压气瓶、液化气瓶及附件在运输、使用中破损产生的气瓶爆炸。
(7)热镀设备周围有水,工具及物料带水或液面过高,漏锌发生爆炸。
(8)变压器、开关盘柜、高压电缆或高压电气故障产生的燃爆及“放炮”。
3.中毒
(1)使用、输送煤气的设施泄漏发生煤气中毒。
(2)排放、泄漏处理酸、碱等不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毒害气体中毒。
(3)封闭或半封闭的水池、地沟、水井等场所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中毒。
(4)氰、砷、汞化合物等检验用有毒试剂存取、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
4.窒息
(1)进入含氮气、氢气的设施未进行彻底吹扫、置换,因缺氧产生的窒息事故。
(2)使用的二氧化碳气体泄漏,进入其积聚的相对封闭空间产生的窒息事故。
(3)进入球罐、炉窑等空间,吹扫、置换、通风不良等因缺氧产生的窒息事故。
5.机械伤害
(1)在轧机、送料辊等入口侧作业不当造成肢体被成对的辊子咬入碾轧。
(2)在卷取机、托辊等入口侧作业不当造成肢体被带钢、线材卷进缠绕。
(3)在链运机、活套等运动部件上作业,肢体被链条、牵引绳绞入撕拉。
(4)在横切剪、废料剪等运动部件下处理故障不当造成肢体被剪切离断。
(5)在狭小空间作业不当被突然推进或升降的运动物件造成肢体受挤伤。
(6)钢卷或成捆成垛钢材塌落、滚动、散包或“抹牌”造成肢体受碾压。
(7)作业中冲头、导板等装置失控,造成接触人员肢体受砸击。
(8)某些钢种带钢、型钢等生产中产生的飞边、裂片等造成肢体受击打。
(9)高速过钢的钢管头、钢筋头失控和人员站位不当造成肢体被刺戳。
(10)在钢丝生产中接触钢丝不用工具或手套,手指不慎被毛刺划破。
(11)打包机穿带或拉紧中操作人员配合失误,造成手指被夹挤划伤。
(12)作业场地有水有油、光线缺失、坑洼不平等造成人员碰伤或摔伤。
6.起重伤害
(1)钢卷或线盘C形钩、立卷吊具等使用、维护不当,造成吊运中坠物。
(2)捆带强度不够突然断裂,或打捆不当造成吊物在吊运中“散包”。
(3)穿带或断带处理中使用行车辅助作业不当,造成料头或绳索头甩出。
(4)罩式炉内外罩、轧机辊组等大型工具吊落太猛,移动晃动造成人员被挤撞。
(5)在吊出单件时成排、成垛的钢卷、盘条等失稳产生的混动、塌落。
7.化学性危险
(1)酸洗工艺中的酸雾收集、处理不良,易造成接触人员的吸入伤害。
(2)某些除鳞液、脱脂液、清洗液逸散气体易造成接触人员吸入伤害。
(3)某些磷化、钝化、涂胶溶剂等逸散气体易造成接触人员吸入伤害。
(4)铅浴炉盖、覆盖剂,通风和个体防护不良,易造成人员的吸入伤害。
(5)装卸、加注酸、碱操作或防护不当,溅出液体易造成人员接触伤害。
(6)酸洗设备、管道维修不良,跑冒滴漏的酸液易造成人员的接触伤害。
(7)酸槽、盐浴炉上物料装卸失误,溅起液体易造成人员的接触伤害。
(8)液氨瓶嘴阀或氨分解装置泄漏,液氨易造成人员的接触伤害。
(9)进入酸、碱装置未采取排空、冲洗等防护措施,易造成人员吸入伤害。
8.粉尘危害
(1)直接用煤粉炉压控制,烟尘和炉渣处理不当,易造成粉尘危害。
(2)喷丸、喷砂设施密封耗损,回收和除尘装置不良等,易造成粉尘危害。
(3)机械除鳞设施密封和除尘装置不良,铁鳞处理不当等,易造成粉尘危害。
9.放射线危害
(1)测厚仪、板形仪等隔离和屏蔽措施失控,易造成人员放射性伤害。
(2)射线型料位、液位计隔离和屏蔽措施失控,易造成人员放射性伤害。
■冷轧生产安全技术要求有哪些?
1.防火
(1)对油库、主电室、电缆隧道等重点部位要规范操作管理和定置管理,严格巡检及动火管理,大型机组要有火灾探测、报警及自动灭火装置。
(2)强化煤、煤气、液化石油气等储存、输送和使用管理,大型煤储槽、储油罐、储气柜要有火灾探测、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
(3)用氢气做保护气体的退火炉要保证炉体和炉口密封,严格炉压控制,特殊的部位要设置火灾监测、报警、联锁和自动灭火装置。
(4)冷弯型钢、冷轧(拔)钢丝等涉及用油淬火、回火工艺的熔融炉要有温度、火焰监控及安全联锁,冷却部位要有防止冷却水倒流措施。
(5)轧机、修磨机等设备的抽油雾装置,地下油库、液压站等地点的通风换气装置的控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有安全联锁。
(6)涂镀、彩板等生产车间必须独立设置,应保证有符合规范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应急器材,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强制通风和消防设施。
(7)涂镀、彩板等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溶剂、树脂液、黏合剂等应集中统一配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消防应急手段。
(8)供排油系统要有压力显示、泄压保护和安全联锁设施,重要的地下油库、管廊设置火灾监测、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
(9)应保证变压器用油、开关灭弧、变配电柜和电缆、用电装置等的电气防火措施,重要部位要设置火灾监测、报警、联锁和自动灭火装置。
(10)对冷轧工厂的现场和地下积水坑、管廊、地沟、下水管道等处的废纸、废布和油脂等易燃物应及时清理,动火与焊割前后要确认无隐患,加强监护。
(11)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保持现场油脂、化工稀料、垫纸及垃圾等易燃物料定量定置管理有效,实施严格的现场禁烟制度。
2.防爆
(1)煤气、燃气及易燃易爆溶剂存在区域要有明确的划分和告知标志,厂房建筑要符合防火防爆等级,使用防爆电气和照明设施必须符合规范。
(2)炉窑要规范点火、升温、降温、停炉及事故应急操作,严格控制炉温与炉压,防止炉温过高塌炉和炉压失控回火炸炉。
(3)加热炉用供气、供油主管网要有低压监测、报警和安全联锁,加热设备与引风机、鼓风机之间应设置风压监测、安全联锁和泄爆装置。
(4)炉窑烧嘴中途断火的处理,煤气燃气设备设施及附件等的故障处理,要严格按规范进行确认、关气等安全措施。
(5)有水冷壁、水梁等水冷件的炉窑应配置安全水源并保证水质、水温、水压等符合设计要求,供、回水管路应有水温、水压等测量及报警装置。
(6)氢气做保护气体的退火炉要严格控制炉压及炉气含氧量和露点,要设置自动在线监测、报警和安全联锁及泄爆装置,保证有应急充氮设施。
(7)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要严格按规范使用,压力表、安全阀要定期校验,气瓶要固定,安全附件要齐全。
(8)热镀设备和接触镀液的工具以及投入镀液中的物料,应预热干燥,锌锅内的液面要严格控制与上沿的距离,热镀设备周围不得有积水。
(9)高压电动机、变压器、开关盘柜等要按额定要求使用和定期整定调校,严防超载使用和违章操作造成电气“燃爆”。
3.防中毒
(1)防煤气中毒。
(2)规范酸、碱、盐等化学物料的装卸、储存和使用,防止处理不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害气体。严禁盲目乱用不同酸、碱种类的储槽、储罐。
(3)进入水处理池、地沟、下水井等,要保证通风换气和现场监护,要对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内作业。
(4)对理化检验中氰、砷、汞化合物等有毒试剂存取、使用等要严格管理,严防丢失、扩散引发中毒事件。
4.防窒息
(1)进入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设施,要对气源进行可靠切断,要用空气吹扫置换,检测含氧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
(2)进入球罐、炉窑等密封或半密封空间,要保证吹扫、置换、通风措施的落实,在检测含氧量合格的情况下方可进入作业。
5.防机械伤害
(1)在轧机、矫直机、送料辊、刷洗辊、挤干辊等入口侧作业时,禁止手脚等接触转动的辊子的咬入部位。
(2)禁止不停车在卷取机、收线架、废边卷、转向辊、张力辊、托辊等入口侧作业,如处理带钢、线材、钢丝、废边角料等跑偏、粘料、缠丝等作业。
(3)不得在链式运料机、活套塔、打包机等运动部位处跨越、停留或作业,作业、巡检等过程中肢体不得靠近链条、牵引绳、钢带边。
(4)在横切剪、纵切剪、碎边剪、废料剪等机械上处理故障时必须停车,并且采用可靠的定位装置固定住剪切部位后方可进行。
(5)在不能停机的情况下进入狭小空间工作,必须事先“三确认”:一是确认运动件方向,二是确认自己不会被挤伤,三是确对外联络通畅。
(6)钢卷或成捆、成垛钢材的移动、装卸、堆放时,要保证拥绑牢靠、环境无障碍及人员安全,放置位置平整或有卷架、挡铁。
(7)对未退火的冷轧钢卷打捆带或开捆带作业中,必须使用压辊压住带头,要选用强度有保障的钢捆带、卡具,人员站位要回避钢卷头甩出方向。
(8)在型钢冷弯、冲压、矫平及冷轧钢管、钢筋矫直等作业中,站位要保持安全距离,禁止不停机触摸冲头、导板等装置。
(9)要对某些钢种在冷轧、冷冲压等工艺过程中易产生的飞边、裂片有事先认识,避免接近设备周边,有条件的可设置挡板或护网。
(10)在过钢速度较高的冷轧钢管、冷轧钢筋生产中,作业人员不得站立于管头、钢筋头运行路线的前方。
(11)钢丝在拉模、牵引机、导轮等各运行部位中,禁止作业人员徒手接触钢丝,处理异常情况时必须停机
(12)在自动打包机穿钢捆带戒拉紧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得按近设备,禁止用手脚或工具接触钢捆带。
(13)作业场地要平整,光照适度,及时清理积水和油污,在油库、液压站、润滑站等用油脂的设备设施上下梯、台时,人员要注意行走安全。
6.防起重伤害
(1)吊单张钢板用的爪具、吊钢卷或线盘的C形钩吊具开度等要定期检查,吊耳或钳口磨损过度、吊具出现裂纹的必须停止使用。
(2)要严格要求打捆钢带的选用条件和进货检验及使用要求的管理,对钢卷、线盘及成垛物料打包要保证规定的道数和位置。
(3)开机穿带或断带处理等过程中使用行车辅助,必须保证对料头穿正捆牢,缓慢拉行,禁止强拉硬拽。
(4)罩式炉内外罩、大轧辊辊组等大型工具吊运要保持吊具、索具可靠,吊正吊稳,缓慢行走,禁止斜拉斜吊。
(5)在成排成垛的钢卷、盘条中吊出单件前要确认排垛放置和周边情况,试吊中发现其他件有滚动或塌落要立即中止,采取固定措施后再作业。
7.防化学伤害
(1)保持酸洗设备的酸雾处理或废气排放装置处于有效状态,环境通风换气正常,作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2)使用某些除鳞液、脱脂液、清洗液等化工物料的装置保持密封有效,环境通风换气正常,作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涂层、镀层、彩板工艺用的磷化、钝化、涂胶、涂色溶剂等在工艺装置中要保证密封有效,环境通风换气正常,作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4)使用铅浴炉热处理钢丝的工艺,要保证炉盖密封有效,覆盖剂充足,环境通风换气正常,作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5)装卸、加注、加热工艺用酸、碱、盐的作业人员要使用带有面具的头盔、防酸碱的手套和工作服,要保持与加注管头的安全距离。
(6)加强酸罐酸槽、酸管道阀门、酸加热装置等的检查维修,及时处理跑冒滴漏,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7)冷轧钢管、冷弯型材或拉拔钢丝等在酸液槽、盐浴炉等中进行处理时,要严格拥绑、吊运、装卸操作,保证物件轻入慢出,防止飞溅。
(8)装卸液氨瓶要防止碰撞瓶口阀,使用氨分解产生氢、氮保护气体的装置,要保证设备严密性,要规范氨分解汽化的操作。
(9)酸、碱化工装置在入内检查、清理废渣、动火修理等作业时,必须按规范进行排空、冲洗,并采取防护及专人监护措施。
8.防粉尘危害
(1)直接使用煤粉做燃料的加热炉要控制炉压为微正压,保证抽尘和炉渣装置有效,通风换气正常,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2)喷丸、喷砂方式除铁鳞设施,要保证密封、丸粒回收和除尘装置有效,通风换气正常,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3)用机械方式除铁鳞设施,要保证密封、除尘和铁鳞处理装置有效,通风换气正常,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9.防放射线危害
(1)测厚仪、板形仪等装置的隔离和屏蔽措施必须牢固有效,周边有安全警示牌和禁止靠近的措施,非专业人员严禁接触设备。
(2)射线型的料位、液位控制等装置的隔离和屏蔽措施必须牢固有效,周边有安全警示牌和禁止靠近的措施,非专业人员严禁接触设备。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