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文对话吴伟志:30年投资老将是如何穿越5轮牛熊的? 上证指数在开年经过快速下跌触达2635点后,又快速拉升,回到了3000点附近。上证指数在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1... 

上证指数在开年经过快速下跌触达2635点后,又快速拉升,回到了3000点附近。上证指数在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17年过去了,还在3000点上下徘徊,市场也经历过数十次“保卫3000点之战”。在上证指数长期3000点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投资方法能够长期赚到钱?

其次,我们假设如果上证指数就是3000点,且长期不变,估值维持在15倍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投资者、资产管理者,我们是赚什么钱?

作为资本市场的老兵,我们知道资本市场牛市涨潮、熊市退潮的规律,所以每当到了牛市泡沫区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对市场产生敬畏,在那个时候降低我们的风险敞口总仓位。

资本市场有两大规律:第一,我们要赚企业成长的钱。第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情绪呈现出明显的钟摆特征。这两件事情是独立的。研究行业寻找到优秀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研究市场的涨潮退潮,它是另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如果把这两个变量混在一起研究,它自然会产生冲突。

一年之内一家企业的利润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一年之内,整个市场的估值从平均40倍跌到20倍,PE打5折,企业怎么做才能抵?利润必须翻一倍,才能打平。我们能找到一个组合,利润综合增加25~30%就很不错了,但是这是抵御不了熊市中估值下跌带来的冲击的,这其实是个数学问题。

估值高低只是决定你这个阶段可以买多少的问题,但一家公司是不是优秀?它和市场泡沫和估值高低是没有关系的。

好公司在泡沫的时候它依然是好公司,坏公司在市场低估的时候它依然是坏公司。我们公司的研究团队无论在市场泡沫、市场中性或是市场绝望的时候,都在忙着调研公司。

研究公司不用理会市场;决定仓位,这是基金经理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时候究竟是踩足油门,还是暂时停下来观望,这是两个问题。

但是我们从ROE和整个营收增速两个维度来看,这两个变量叠加起来大概就是这个群体的利润增速,我估计应该是在10%~12%之间的年化增长。

企业经营者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周期行业最大的特征。一个房地产公司,明年后年的利润可预测吗?房价多少?贷款利率环境如何?房地产的环境如何,不是它可以决定的,命运掌握在宏观。银行也是一样的。我们看过去海外的历史,当一轮大的经济下行引发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资质差的中小金融机构都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大的银行可能不会破产,但是股东会破产。

周期性行业是根据人类长期经济历史的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为什么李嘉诚能够在大家都还在高杠杆拿地的时候,他会退出一些地方的地产项目?就是因为他经历过很多周期,对这个行业的特征和本质有他的理解。周期性行业在景气高点的时候,估值降到个位数,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信息效率的传递,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对于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信息时代,世界变化对企业行业的影响是不容片刻打盹的。

我不知道大家还有记忆吗?那时候,一批上市证券公司的自营是市场的主导,公募基金还没有出现。2001年高点过后,市场进入一轮熊市,这轮熊市把这一批庄家券商基本都搞破产,我亲历了那段历史。长期而言,没有什么资金可以抵抗基本面的改变。无论你有再强的融资能力,把股价拖住,但是全市场公司的股价在这一轮熊市中都跌下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就你的股价泡沫那边顶着,你就成了明牌了。

做趋势投资就像贸易商去农村收农产品,今天收韭菜,明天收豆角,后天收番茄,你可能收这么多卖这么多,在每一个平台上赚一点差价,这就是趋势投资的盈利模式。

为什么我会从趋势投资往价值投资转变?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我要学习,我向谁学习?我一定是向全世界做投资最成功的人学习。

当时巴菲特的书开始进入中国,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找到优秀的成长股,长期投资赚企业成长的钱。我自己当时通过对身边投资者的观察,发现我自己和身边的一群大户每天来营业部看图形做交易,2年、3年、4年下来,收益率很有限。而身边的一个投资人在牛市的初期进来,买入两只股票,持有了两年多,赚了四五倍。我看短线交易这么折腾,比不上选择优秀的公司持有。这两个维度就导致我去思考去反思,怎么样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去赚钱。实践的过程也挺有趣,我是先没有完全转型,把账户分成两类,一类还按过去的方式继续去做趋势,另一类选看好的公司不交易,持有。

那时我们就建议身边的客户、朋友尝试将一半的资金放到这只票上去,也很幸运后来这成了一个很牛的股票,这也坚定了我们成长投资的信仰。

方三文:在2006~2007年这一波大牛市中,你已经成立自己的产品了,你的持仓行为是什么样的?

方三文:你当时如何判断出泡沫会破灭,或者说市场不是短暂的回调,而是比较大幅度的下跌?

吴伟志:那个时候判断“入熊”,还是根据前两轮的经验。第一,当时对估值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只是觉得累计涨幅太大,盈利太多,投资者情绪热度过高,这种现场不可持续,未来钟摆回摆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大家亏钱亏得很严重了,情绪也很低,未来上行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那时候只是根据过往钟摆回归简单朴素的逻辑去预判市场入熊。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了,怎么看估值,我们有合理区、泡沫区、严重泡沫区、低估区、严重低估区,那么进入泡沫区,未来的下跌就要小心。

方三文:下一轮什么时候又变成重仓的?

吴伟志:我们都知道2009年是一个大反弹,这也是我们收获最大的一年。这个收获不是财富的收获,而是知识的收获。2008年底,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这个地方跌这么狠了,政策力度这么大了,我觉得指数未来能翻番,但是我的仓位加不上去,我们从仓位从30%加到70%左右,我就停了。

2009年很多同行业绩翻倍,甚至涨得更多,我们的业绩涨了40%~50%,相比较之下就很逊色,压力巨大,这就触动我们去思考,按照这种打法,在市场中你无法战胜对手,怎么办?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的投资从原来只以合理估值只买优秀的公司,到现在补充了很多东西。原来的工具箱中只有一个工具,当你发现这个工具解决不了那些难题的时候,你就傻了。2009年后,我自己认真去复盘和反思,后来的牛市我们基本上没有错过过。

反思后,我们给工具箱补充了很多东西,比如,当你认为市场β要上行的时候,如果没有找到理想的公司,你也得先上仓位,买退而求其次的,不是最优秀的,估值不是最满意的公司,甚至买一个ETF也好。这个时候决定涨跌的不是某家公司的业绩推动,而是系统性的。

我跟团队的同事讲,做投资我们一定要记得老夫子所说的那两句话: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指的是我们如果做得不好,不要去找客观原因,不要说什么宏观经济不好,政策不好,系统性问题也是你应该判断出的。迁怒别人的人,找客观原因的人,是绝对做不好投资的。你只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才能做到不“贰过”。

我们的投资知识和修行还是在积累,永远没有尽头,你犯的错误越多,如果你能做到不“贰过”,你未来可犯的错误就会更少。如果市场上有1000种错误的类型,你已经犯了900种了,而且是大错误,剩下100种小错误也没那么大,没那么严重。2009年虽然很痛苦,但是收获很大。

方三文:2009年的时候,你一方面认为股票还并不便宜,另一方面你又认为市场会上涨,这个判断是怎么做出来的?

吴伟志:市场会涨会跌,它和股票便宜、贵有关系,但它只是条件之一。真正推动股票上涨和下跌的动力它来自什么?它来自于增量资金,来自于财富效应,来自于市场的正反馈。

讨论牛市熊市它本身是个市场问题,市场的最大特征就是索罗斯所说的它的反身性和自我实现。现在为什么A股老跌,它就是反身性在起作用,持有股票的人亏钱,没有增量资金进来,存量资金因为亏钱害怕继续亏钱,有一点人卖,下跌,引发更多人卖继续下跌,它是由市场的反身性形成的。

当时市场从6100点跌到1600点,是一个亏钱效应的负反馈不断循环导致的。1600点之后为什么能够上行?我们看到了赚钱效应的出现,当你看到正反馈的形成,市场的牛市它就形成了。

方三文:按你这么说,是不是市场涨了一定程度,你才能看到正反馈的形成。如果它一直跌是没有正反馈的?

吴伟志:它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没有赚钱效应,就没有增量资金,但是没有增量资金,行业也没有赚钱效应。在熊市后期、牛市初期第一阶段,一定是最优秀的公司带头涨。因为有些永远不离场的存量机构资金要在市场中找相对最好的公司,以此形成了赚钱的效应、正反馈,是牛市的第一枪。

方三文:你的意思是看到了股价上涨了,就看到了赚钱效应了吗?

吴伟志:从市场的正反馈看是。

方三文:这样子不就又变成了一个趋势投资吗?

吴伟志:你讨论市场的时候,就是个趋势的问题。其实早期我是分不清语言的,现在我们讨论这些问题我很清晰,比如我们现在讨论市场,你要说估值贵和便宜,其实它不是讨论市场。

我们要讨论市场其实有两种状态,第一叫趋势的继续,这就是市场的正反馈。第二我们叫做趋势的反转,这就是道德经里提到的否极泰来、盛极而衰。趋势投资的核心工作就是研究市场的趋势。

方三文:你说最早的时候搞趋势投资感觉挣不到大钱,现在又觉得2009年这种反弹也是一种趋势投资,是能赚钱的,这个趋势跟那个趋势有啥不同?

我们做股票是在一个如此波动巨大且每天又有小波动的市场之中进行投资。你对环境的规律不理解,忽略了这个重要的规律,只看公司你会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比如为什么一家好的公司它能够跌三年,让投资者亏50%?不是公司有问题,而是市场估值三年内腰斩了70%;市场腰斩70%,这家公司如果业绩增长30%,你自然要跌对不对?

我觉得公司的规律和市场规律,都要理解到位,才能成为专业优秀的顶级基金经理。

方三文:还是回到刚才这个问题。2001~2002年的趋势和2009年的趋势相比,你觉得前面挣不到钱,后面可以挣到钱,是因为趋势不同,还是后面的趋势你结合了基本面投资的方法?

吴伟志:趋势还是那个趋势,我已经不是那个我。

到今年,我做了30年投资,经过了四五次周期之后,我对规律的理解和我做7年投资的时候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了,你看为什么每次到了金融危机,大家最绝望的时候,巴菲特就出来喊要用盆来接,而不是用针来顶。那是因为巴菲特经历过很多轮周期,他对规律太了解,太有信仰了,他知道人们在恐慌的状况下的抛售,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一周一个月,但不会长期持续。

方三文:可以理解为你对这个规律的趋势把握能力更强了?

吴伟志:我们知道一个趋势中有大趋势、中趋势、小趋势,又有趋势反转、趋势外推,这些变化在20年前,我们没有形成系统的判断方法。

方三文:我们回到2009年市场比较大规模的反弹期间,你的仓位不算很重,又是什么时候你判断出这个趋势

吴伟志:在2009年大涨之中,我们是谨慎的,所以在2010~2012年的下行过程之中,我们还是偏谨慎的。我们真正从谨慎转进攻是2012年底到2013年初。

方三文:你是基于怎么样的一个决策体系做出这样的判断?

吴伟志:2012年对我们来说很痛苦,市场整体是震荡下行,熊市没有结束。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12月份的时候,市场还很弱,中旬的某一天,开盘涨的挺好的,是银行股带动了上涨。我印象是从那一天之后,市场开始回暖。

我们在市场中待得久了,市场回暖我们是有感受的,然后我们就加上很多的公司,包括我们研究的一些公司成长股,那时我们偏好的成长股的估值,确实到了PEG小于1的时候,所以我们的仓位就开始往上提。因此从2013年初开始,我们的投资策略是偏积极和进攻的,也很幸运整个13年大盘没怎么涨,但是我们组合之中的成长股有不错的表现。

方三文:2012年底到2013年初,你是看到了市场上涨,觉得市场回暖了才上的仓位是吗?

吴伟志:觉得跌不下去了,而且指数企稳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我们研究的那批成长股,它的估值已经到了我们觉得敢于加仓了。

方三文:2015年,大盘涨到了5187点,在这个过程中你持有什么股票呢?

吴伟志:两个阶段,2015年之前,我们持有的票都还是偏成长型的公司。2015年2月,当时我们和一个股份制银行合作成立了一个产品,有两个多亿规模,产品成立之后,我们就没有买一股成长股。

方三文:你一再提到成长股,成长股到底是什么意思?

吴伟志:不同的人对成长股有不同的理解。当时我们认为成长股是中小市值、收入增速比较高、利润增速比较高,营收和利润增速至少在20%以上,这是我们定义中小成长股的一个标准。像家电龙头、白酒龙头、银行龙头这一批,按照我们的体系就归为价值蓝筹这一类。

方三文:2015年之前,你买的是小市值股票吗?

吴伟志:中小盘市值。

吴伟志:第一,我们公司的投资理念中有句话叫: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一家公司就像树一样,从一米长到10米,它是有900%的增长,从10米长到20米,同样是10米,它只涨100%。那时候我们管理的资金规模不是很大,对于同样的资金,我放在大型成长和中小成长中,后者的效率肯定更高。

方三文:你指的效率更高,指的是公司的利润增长的效率更高,还是公司的股价增长的效率?

吴伟志:这两个是匹配的。假设我们买的时候,这家公司估值是合理的,不是泡沫化的,3年内利润增长10倍,估值如果不变,利润也增长10倍;如果3年内,大型公司利润增长50%,估值不变,你还是赚50%。假设不赚泡沫的钱,大型股票例如银行、白酒三年后估值不变,三年业绩增长50%,市值增长50%。我一家公司3年业绩增长5倍,我利润是增长5倍。

方三文:你核心还是觉得小市值的公司的利润增长潜在幅度可能更大?

如果它是不同的行业,大公司和小公司是不同概念,比如说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5,000亿是个小公司,但对于一个消费品行业来说,500亿是个大公司了。

所以我觉得大小不是最重要的,还是看收入增速和利润的增速。比如说一家1万亿市值的公司,如果行业空间还够,增速还有百分之三五十,我们一定会拥抱。

方三文:所以没有必要区分大市值成长还是小市值成长?

吴伟志:有必要,而且我们现在对于大中市值的成长也很喜欢,因为也有流动性。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家市值为30亿的公司,你买了1.5亿,占了5%的股权,这对于一家小型私募是有意义的。这1.5亿如果它涨10倍,你在票上能赚15亿。为什么大资金喜欢大型成长股,比如苹果、亚马逊,因为如果我管1000亿,有20%买了苹果,苹果涨50%,我能赚100亿的绝对收益,倘若你买的是30亿的公司,才赚10亿。

这跟管理规模和属性是有关的,如果我现在的管理规模是10亿,我肯定会聚焦寻找高速成长空间更大的公司。

方三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资金规模比较大的投资人来讲,小市值公司你是买不进去的,或者说是买不够量的,但如果同样的增速的话,小资金买大市值的公司是可以的?

吴伟志:可以的,一样的。

方三文:2015年,你为什么会从小市值的公司切换到大市值的公司呢?

吴伟志:原因很简单,我们手上拿着一大批小市值的公司,已经盈利,而且很多估值明显泡沫化,我自己的老产品在不断地卖出,只卖不买。

方三文:泡沫化是从估值的角度去看的?不是从趋势的角度?

吴伟志:泡沫化是估值高低的一个维度,而趋势还是好的。

举个例子,在2015年的一季度,我们的产品大概一个季度赚了20%~30%,但压力巨大,因为好多同行们那一个季度业绩涨了50%~60%,甚至有翻倍的,太离谱了。

有一些公司当时拿着一些小市值的公司股票,同时发新产品,继续买手上的小市值公司,股价加速上涨,产品业绩很好,又发新产品,把新来的钱再买这个公司再涨。当时觉得很完美,是停不下来的永动机。

方三文:左脚踩着右脚就上到天上去了?

吴伟志:我自己觉得这个现象要出问题。2015年后为什么出现了踩踏?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上涨趋势我不要卖,等趋势变下跌我再卖,这很危险。后来证明你不在上涨过程之中逐渐地卖,趋势一转根本出不来。

一季度买小票是最愉快的,天天涨收益率最好,但是短期舒服、长期错误,我们总说一句话,叫不能去做短期舒服但长期错误的事,一定要做长期正确的事。

方三文:按你的说法,你在2015年,逐步把一部分仓位从小市值的公司挪到相对大市值的公司?

吴伟志:也没有了,在系统性的踩踏中,我们也要管控回撤,进一步下降仓位。

方三文:大市值的公司也卖掉了?

吴伟志:降低了仓位。在后来企稳之后,我们也有慢慢买回来一点。

方三文:所谓的企稳之后,指的是你看到这个市场又开始上涨?

吴伟志:起码下跌的动力,就是那种负反馈的踩踏已经基本到尾声了,出清程度比较充分。

方三文:你怎么判断负反馈停止了?

方三文:在那个时候你有什么利空是记得很清楚的?

吴伟志:我印象中比较深的是2018年底、2019年初,好多大股东都爆仓了,当时都很绝望,我们也很绝望。但是2018年年底,我们又看到了2013年初的特征,一大批我们看好的优质成长股很便宜,投资者又很绝望,所以在2018年底我们开了公司成立10年来唯一的一次联席会议,说短期好像还是涨不起来,但是根据我们自己投资这么多年的模型和经验,这个位置不能再悲观了。我们所有的产品5成仓是下限,不能再降,2018年底的时候就5成。

方三文:你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吴伟志:当时市场亏钱的程度、爆仓的程度已经很严重了,估值也够便宜了,尤其是我们自己组合里的这批成长股业绩年增速能达到30%,估值跌到10来倍了。

方三文:大家都说是A股连跌3年了,港股连跌4年了,你怎么样看待现在这个时点?

吴伟志:我们先谈港股。港股跌到目前估值水平,如果我们说牛市最高的时候100度,熊市一定是0度,港股现在不是零度,也就是一度两度水平,悲观出清的程度是非常充分。

方三文:情绪的悲观你认为已经到极致了。

A股现在的温度总体来说比较低,但我觉得可能还没有港股这么低,如果说熊市最低点是0度,现在可能10度以内10度左右,往下有没有空间?也可以有一点,但是毕竟是一个低温区,不会持续太久。

方三文:你是从情绪的角度来说,觉得港股和A股都是低温区,港股更低,从企业的估值的角度来看呢?

吴伟志:估值角度,行业差异很大

A股当中有很多周期性的行业,地产的估值可能还没那么便宜,但是港股地产的估值是真便宜,包括一些物业管理公司,所以我们说它有差异化,但总体一定是低温区。

方三文:也能找到一些比较低估值的行业或者公司。如果结合这两个情况,你现在的策略是什么?

吴伟志:我们说:有“碗里的肉”,有“锅里的肉”。在这个阶段,因为过去对成长股的热爱和对价值股的这种厌恶,使得这一轮给价值股挖的坑是比较深的。在2022年初价值股开始回归,到现在,我们觉得还是在半路上,所以我们的组合里价值股的配置还是占一定比重。

方三文:你的意思是说消费、新能源之类的股票,虽然也有跌一些,但是并不便宜?

吴伟志:我从整体的维度来看,依然有下行的空间,但有一些优秀的公司在这轮泥沙俱下的股指下跌中,股价下跌已经很充分,在新能源赛道当中有一批公司,我们觉得是很有价值的。

方三文:从整个行业来看,你觉得哪些行业现在跌到你认为特别有吸引力?

吴伟志:从全行业买赛道的维度,我觉得在每一个行业之中都还不太有这种赛道性的机会,而是要去差异化找公司。

方三文:比如说哪些公司,你现在觉得它跌到了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

吴伟志:我们刚才提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们说偏价值类的公司,我们看到一些EBITA(注:企业在折旧和摊销、利息、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下的经营利润)在两倍附近的公司,EBITA就相当于如果这家公司愿意卖给我,他所创造的现金流,两年能帮我投资收回来差不多这个水平。这种公司大概在原油行业中能够看到。

方三文:石油?

吴伟志:对,运营商里面我们也看得到。

方三文:电信运营商。

吴伟志:在煤炭行业中看得到。

方三文:煤炭。

新能源车产业链、光伏,也都是中国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领域,只不过它们是属于周期成长行业,现在处于景气周期下行,但是周期总会变化,变化之后也会有很好的机会。

方三文:如果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讲,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是担心下跌,还是要抓住机会?

吴伟志:我觉得从中长期角度看,在我过去30年投资生涯之中,和现在相当的机会有六次,这是第六次。我们不能说百年一遇,客观讲,因为我过去30年当中遇到过五次,这是第六次五年一遇的机会。强度可能会有不同。

方三文:现在在你说的六次机会里排第几?

吴伟志:我认为如今在我经历的六次机会中或许强度不一定很大,可能要更多地依靠公司的选择,靠α。我们国家强调的是高质量发展,那么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避免过度的杠杆,避免金融风险。

如果全面估值泡沫化,这种牛市当然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好事,但是我们知道泡沫过后它总会破灭,在这个时点往后,还是要立足于不去赚泡沫钱。大家觉得这个地方会有多少年一遇的大牛市,我当然也是希望的,但是我不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赚钱。

方三文:对会不会有个大牛市并没有很高的期望?

吴伟志:对,我并没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方三文:那么现在你的仓位的情况是属于比较高,满仓进去还是比较保守的?

吴伟志:我们大概是这个定义,比如说75%的仓位以上,我们定义为进攻型仓位;50%~75%之间,我们叫做均衡性仓位;50%以内是防守性仓位,我们现在大概是在均衡性仓位。

方三文:有什么东西阻碍你增加仓位,你有什么顾虑吗?

吴伟志:还是一个对β的敬畏。

方三文:你觉得β可能在什么地方?

吴伟志:主要是我们到这个时点还没有看到赚钱效应的正反馈。

方三文:市场还没涨?

吴伟志:对,没有看到正反馈的出现。

方三文:比如说涨一涨,涨个20%~30%,你认为赚钱效应出来,可能仓位加上去?

吴伟志:这个涨并不一定是指数的涨。无论短期还是中短期内,我们都没有看到市场的赚钱效应。从β角度来说,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大的上行力量,一般来说我们要加到进攻型仓位,要看到有这个迹象。

方三文:你是会去追涨吗?

吴伟志:不是。我们不需要追涨,我们买的不是指数,但我们至少要看到市场之中出现正反馈。

方三文: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认为整个市场就是上涨了,这个时候你的仓位加上去,但是你买的未必是已经涨的,是这个意思吗?

吴伟志:不是。我们看上涨不会是看全市场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在2013、2014年市场没有上涨,我们仓位很高,我们拿着成长型的公司,我们看到在成长型的公司里已经形成很好的正反馈。

正反馈有两个维度:第一是全市场正反馈;第二是在最优秀的成长股赛道中出现正反馈,或许是一个行业,或许是一个群体。比如说最景气的5个行业之中,最优秀的5个学生,这些群体出现正反馈。比如说加薪不是全社会加薪,是指的是效益最好的那几个行业中,效益最好的几个公司的员工加薪。

方三文:你现在定义的正反馈,期望在某一些品类、某一些行业中出现,但是现在没有出现的迹象,是这个意思吧?

吴伟志:根据我们的经验,正反馈一定是从一个人的正反馈到一群人正反馈,我现在连初期正反馈没有看到。这个阶段贝塔是不是就确定下行结束,开始上行,其实这是制约我们这个时候还没有从均衡型仓位转进攻型。

为什么要保持均衡型?因为很多公司——价值股从买断、成长股从PEG长期空间来看,它已经开始有吸引力了,这个时候你的仓位就要从防守来到均衡了,如果出现我们说的最先进的领域出现了正反馈,你在那个领域当中的仓位你就可以上去了。

方三文:总结一下,你认为现在能市场能找到一些估值已经很有吸引力的公司,所以你的仓位属于均衡仓位。但是你也没有全仓,还是有些顾虑,需要市场给你一些赚钱效应或者上涨的信号,然后你就会更加进取。

吴伟志:对,要看到正反馈。

方三文:这几年市场持续下跌,你的投资人跟你之间是一种怎么样的反馈?

吴伟志:这几年下跌,其实只是在长期投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投资毕竟是个长期的,选择我们的投资人,他对我们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过往表现和对未来表现,都是有一定的了解和信心的。

在这两年的市场熊市之中,我们多数的投资人对我们的表现都还是认可和理解的,对未来也是有信心的,尤其是一些老产品的投资人,包括我自己也是我们产品的一个主要投资人,家里的钱都在里面。

对于股市这样的周期性,只要对它的规律有充分的认知的,都会有平常心,包括一些我们的老客户,面对这种市场的涨潮也没有过度的兴奋,退潮也还是能保持平常心。

方三文:如果要给你的投资人一个建议的话,你现在会给他什么建议?

吴伟志:这个阶段我觉得赎回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从各种维度来看都是低估,所以现在走肯定是不合适的。进不进来?取决于每一个投资人自己的资产配置结构,我不建议投资人资产配置过于激进,我们觉得生活不仅仅只有股票和赚钱,对于投资人,我建议他把投资股票和基金的钱保持适当的比例是更健康的。如果你配置所有资产中的全部80%,90%在这里,你每天因为股市的一点下跌,影响你的心情。我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一般来说投资界有一个配置方法,就是100减年龄,来配置在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如果你30岁的时候,100-30,配70%,60岁的时候,100-60,配40%,我们觉得如果在100减年龄这个范围内,还没有达到上限就可以加配,如果已经达到上限了,我觉得也就差不多了。这样子可能会能够拿得住,只有拿得住,熬得过这样的寒冬,你才能够迎来春暖花开,迎来夏天的繁花似锦和秋天的硕果累累。你买得很重,如果过程过于担心,一晃动你就跑了。可能买重了反而是一种负担。

方三文:对于不是你的投资人,但是个市场的投资人,例如自己买卖个股的投资人,你现在有什么建议?

吴伟志:我建议两点:第一,现在的股市风险比以前大太多,每年退市就大几十家,所以作为一个非专业个人投资者直接买股票,一旦你买到退市的公司可能就是清零,因此我不建议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个人轻易来买股票,就算买也不要押一只,一定要做个组合。

我觉得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你去买几支股票构建一个组合,可能还不如买个ETF,能有个60分,或者选你了解、信任的基金经理,他再差他也是专业选手。所以我觉得业余投资者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想战胜市场上多数的投资人,甚至战胜专业投资人,它本身就不符合客观规律。

业余和专业之间的差距,那是天地之别。当然不是说业余投资者赚不了钱,你在能力圈领域中赚钱,或者β来的时候,赚一把β的钱是可以。

THE END
1.废家用电器,废家用电器广告牌回收回收:可以选择将家电废弃品回收给专业回收机构,回收机构会对其进行拆机处理,以便于再次利用或回收利用。 2. 捐赠:如果家电旧但是没有损坏或者仅有小问题,可以考虑将其捐赠给需要的人或机构,如***院、慈善组织等等。 3. 卖掉:如果家电在较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出售二手家电,如转售平台、闲鱼等等 http://zhongning684.scandiatrailers.com/post/9067.html
2.旧衣服旧书籍别乱扔,这样处理可以赚钱!如果你不想出售旧衣物和书籍,可以选择捐赠给需要的人或者公益机构。捐赠不仅能帮助到他人,还能给自己带来一份好心情。 1. 选择正规的公益机构或者慈善组织,确保捐赠的衣物和书籍能够被妥善使用。 2. 了解捐赠流程,确保衣物和书籍能够顺利捐赠。 3. 保留捐赠凭证,以便日后需要时查询。 https://www.jianshu.com/p/0e61d67c0c1b
3.不用的九新iPhone手机怎么卖掉有用(0) 回复 举报 相关问题 iPhone13忽然出现蓝屏导致关机 2640 浏览 4 回答 22款A4L如何在已连iPhone情况下切换CarPlay至另一手机? 9498 浏览 5 回答 iphone6屏幕碎了 我自备屏幕去手机维修店找人换要价钱 2243 浏览 4 回答 大的相片怎么才可以设定为iPhone5屏保 105 浏览 6 回答 iphone7 开机密码https://wap.zol.com.cn/ask/details_848519_3793616_3.html
4.退休以后,请扔掉这5件东西,越囤越穷!看看你家有吗?衣服四、不用的家电 第一个被我卖掉的电器就是扫地机器人,记得扫地机器人刚上市的时候,儿女们孝顺,于是给我买了一个。 用过扫地机器人的朋友,一定会吐槽这个电器,不仅扫不干净地,每次清扫结束,清理扫地机器人还很费劲。 设定了清理路线,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卡住,十次就有九次无法完成清扫任务。 http://www.18changshi.com/m/news-id-5056.html
5.劝你不要买的6件家电,买完就想退,堪称大型家电“智商税”小记家装其实如果只是为了分开洗大人和小孩的衣服,完全可以买一个小一点的波轮式洗衣机,用完了还可以卖掉,不必非要买壁挂式洗衣机。 家电|昂贵的无叶电风扇 无叶电风扇的外形很时尚,很多家庭主妇都被它的颜值所吸引,觉得它不仅可以吹风,还可以装饰家居。 我也是其中之一,买了一台无叶电风扇,因为它的扇叶在底部,不用担心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614/17/1084748219_1084748219.shtml
6.牛奶可乐经济学(一)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仅当收益不低于成本时,才应采取行动。 如果某项功能的确有用,但是很少使用到,那么这项功能添加到产品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二八原则)。 打开冰箱时,冷藏室会亮,冷冻室却不会亮? 大多数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的多,因此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 https://blog.csdn.net/Su_Levi_Wei/article/details/90708520
7.在美经历分享怎么处理旧家具?来自春秋song家庭生活中免不了有要淘汰的旧家具、旧家电。这在我们中国根本不是问题,旧家具、家电不用了,卖掉就是了。可能卖不了多少钱,但至少不用给人家钱。在美国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有了旧家具、家电,处理起来是很麻烦,有时甚至是很昂贵的。 在我住的小区里,经常看到有人在自家门外放着一些旧家具、旧家电,如果你https://weibo.com/5867532738/OnlwMfklF
8.未来肯定会搬家,那小电器的外包装扔不扔呢?不会,因为我在南方纸质包装很容易受潮发霉招蟑螂 赞(3) 回应 抱元衫 2020-12-14 17:21:55 如果搬家后继续用的家电不需要留箱子,但如果搬家后不再用的小家电箱子可以留下,因为闲鱼有包装的二手卖价可以高一点卖的也比较快。箱子可以拆了封口胶铺平展塞到床下或其他不影响自己的地方。 赞(5) 回应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04625257/
9.搬家电器处理搬家时家电是带走还是卖掉搬家家电打包搬运注意对于大部分租客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样电器还很新,使用的年限还不长,即使是一些大家电,搬家的成本不高的情况下,将它们带走可能更加划算,也有不少人愿意将偏新的家电带走。 当一些租客在搬家时,假如某些家电已经用了好几年,显得比较残旧了,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低价卖掉旧家电甚至直接遗弃https://www.maigoo.com/goomai/185842.html
10.家电清洗服务考试.docx(6.25分)【单选题】(7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判断题]我家的空调坏了,准备把它变卖掉,可以正常使用家电清洗服务来对空调进行清洗。()。(6.25分)【单选题】(7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判断题]抽油烟机清洗服务,不包含煤气灶台。()(6.25分)【单选题】(7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9757063.html
11.(全本)重生1985:从修家电开始主角黄铭詹茵芳全文目录畅读“你想啊,这些都是被拉到回收站里边卖掉的,肯定都是被那些修家电的人看过之后,认为无用才卖掉的。 更何况在咱们这里维修家电的人少之又少,就算他们把这些家电偷到家里边。 也只是一堆废铁而已,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这些废弃家电会被偷走。” 詹茵芳听了黄铭的话,也觉得有些道理。 https://m.cdmtu.com/article/qbzsnuzv6931.html
12.家电“以旧换新”的背后按照《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购买人选择中标销售企业,凭有效身份证件、家电以旧换新凭证,到家电销售企业购买新家电。对符合条件的,家电销售企业在销售新家电时直接向购买人垫付补贴资金。当记者表示很担心假如没有通过审批,拿不到补贴怎么办时,一名商场导购员表示不用担心,不会有人去查,“放心,这事我办过https://www.ezhou.gov.cn/smpd/smgz/201112/t20111216_53895.html
13.旧家电拆解后废物流向小作坊只顾赚钱不顾污染山东频道据了解,电视机的显示器含有大量的荧光粉和铅,如果回收不得当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在这里,显示屏只是被当作玻璃卖掉,一斤只有几毛钱,不仅浪费资源还易造成污染,而拆解其他家电造成的污染也并不次于电视。 记者从济南市环保局了解到,国家早在2006年就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于废旧家电的https://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208/t20120827_7367963.htm
14.旧电视机回收后怎么处理(回收的旧电视有什么用途)问题三:电视机都换新的了,那么旧的电视机怎么处理 旧电视一台价值几十块钱而已!回收回到厂家从新加工!让它变成新的,有用的物质!里面主要有朔料!铜!铝!铁等 问题四:老电视机怎么处理 不想送收废品的 5分 可以直接卖给收购二手家电的地方,有些家电卖场也会回收,之前就看见国美有旧家电的,你可以去问看看。 http://ys6612.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396340479.htm
15.有了这个炸锅,我把烤箱卖掉了小户型选家电原则,要轻便且实用,功能重复的小家电,留一个就好。这个大宇小食光炸锅我用了两个月,越用越顺手,简直就是我家的劳模家电,一日三餐都可以用。 · 当初买它是因为颜值高,奶白色谁不爱呢,放在厨房餐厅都那么美,朋友来我家都一眼就爱上它。没有物理按键,用液晶触摸按键控制,就很简约,也更好清洁。 https://m.zhuxiaobang.com/weitoutiao/174317196353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