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程(内部参考资料)湖南省晋泰消防检测有限公司二00七年八月十八日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25检测方法和隐患判断25.1一般规定26低压配电装置56.1一般技术规定56.2插座与开关66.3低压电器87低压用电设备107.1电动机107.2稳压整流设备117.3其他小型用电设备128照明装置138.1一般技术规定138.2直观检查131.1一般技术规定141.2低压配线161.3母线、导线与设备或器具连接191.4绝缘导体的绝缘强度1910接地和等电位联结2010.1
3、4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电气防火检测的一般技术、检测方法以及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本规程适用于10KV及以下建筑物内电气火灾的预防性检测。本规程不适用于爆炸危险场所、非室内场所的电气防火检测以及防雷、防静电和消防设施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96-1999ft宅设计规范GB
4、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54-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3.1自身故障专指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自身发生的短路、过载、局部过热、火花放电、过电压故障。3.2电气火灾因电气设备或线路自身或诱发故障或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火灾。3.3电气火灾危险性发生电气火灾的可能性。3.4电气设备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任何物件。3.5用电设备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为实现一个或几个具体目的且特性相配合的电气设备的组合。4技术要求4.1系统设备全部安装,处于使用状态。4.2检测条件符
5、合本规程6.1中的要求。4.3设备的检测数量必须大于设备总量的30%以上。5检测方法和隐患判断5.1一般规定5.1.1电气防火检测,需要采用红外测温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和电工测量技术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进行。5.1.2正确选用红外测温仪器、超声波探测仪器和电工测量仪表等检测仪器,其配置数量和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现场检测的实际需要。5.1.3检测仪器应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5.1.4检测人员在现场进行检测时,应与被测目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应遵守带电作业安全的有关规定。5.1.5检测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和电气防火
7、照体用其实测温度来确定环境温度。2红外测温仪测温2.1根据受检对象表面视场直径的大小和红外测温仪的距离系数,确定检测距离在有效的范围内。2.2根据受检对象表面材料性质及其表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射率。2.3将红外测温仪对准受检对象发热部位的中间位置,从不同观测角度进行3次以上的测温,取其最大值温度。2.4为提高检测效率,也可以对受检对象的发热部位首先使用红外热电视或红外热像仪进行普遍扫描检测,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然后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从不同观测角度至少进行3次测温,取其最大值温度。5.3.2.3红外热像仪摄取温度场热像图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受检对象的发热部位进
12、测量相线电流和中性线电流,掌握负载率、过载电流以及三相不平衡电流。根据技术规范规定的导线允许载流量和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对低压配电线路的进线端,使用钳形表电压档测量电压调整率和低压用电设备对地安全电压,根据技术规范规定的电压调整率、安全电压值,可以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5.3.6非正弦畸变电流真有效值的测量对于非线性负载比重比较大的低压配电线路,使用真有效值钳形表测量其相线和中性线非正弦畸变电流的真有效值,根据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导体允许载流量,判定导线的过载情况和存在的火灾隐患。5.3.7漏电电流有效值的测量对于低压配电线路的绝缘导线的漏电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使
14、设备、电器和仪表等断开;测量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应测量相对相,相对中性线,相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5.3.9接地电阻测量对于保护接地系统中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使用钳式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导电连续性测量测量总等电位连接、辅助等电位连接在内的保护导体的连续性。6低压配电装置6.1一般技术规定6.1.1各种显示、测量表计应工作正常。6.1.2设备(含母线)的各部位连接点应无过热、锈蚀、烧伤、熔接等痕迹。6.1.3各种设备的套管、瓷件外部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6.1.4低压电气设备的灭弧装置,如灭弧栅、灭弧触头、灭弧罩、灭弧用绝缘板应完好无损。6.1.5连
15、接到发热元件(如管形电阻)上的绝缘导线,应采取隔热措施。6.1.6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构件时应有保护措施。6.1.7敷设于隔离用的挡板或隔板应无破损。6.1.8电缆终端头应无过热和放电现象。低压电器的检查项目应符合本规程8.3的有关规定。母线的连接点、分支接点、接线端子的温度不应超过表1中的数值,低压电器同相(路)上下接线端子温差应少于10Co表1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部位周围空气温度为40c的允许温升(K)母线上插接式触点铜母线60镀锡铝母线55母线相互连接处铜铜50铜搪锡一铜搪锡60铜镀银一铝搪银80铝搪锡-铝搪锡55铝搪锡-铜搪锡55刀开关触头、负荷开关、熔断器触头、电缆
16、终端头、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温度不应超过表1中的数值,不应有异常声响。柜内应无打火放电现象。低压供电网络始端的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20%成套配电(控制)柜台、箱、盘的运行电压、电流应正常,各种仪器指示正常。6.2插座与开关6.2.1插座直观检查落地插座面板应牢固可靠、密封良好。插座靠近高温、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保护措施。暗装插座应采用专用接线盒,接线盒周围不应有空隙。导线与插座连接处应牢固可靠,螺丝应压紧无松动,插座应完好无损,安装牢固,面板无松动。在使用“I”类家用电器的场所,必须设置带有保护线触头的电源插座,并将该触头与保护地线(PE线)连成电气通路。
17、注:“I”类电器,系指该类电器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需要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电器外露导电部分与已安装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体连接起来。民用插座的保护接地线应选用与相线截面、绝缘等级相同的铜芯导线备用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的回路上不应设置插座。移动式插座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源线采用铜芯电缆或护套软线。b)具有保护接地线(PE线)oc)不应放置在可燃物上。d)不应用接使用。e)不应超容量使用。要求。车间及试(实)验室的插座安装要求。有插头的工作插座,其触头处应无过热和打火放电现象。6.2.2开关6.2.2.1直观检查开关靠近高温物体、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
18、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卫生间的跷板式开关,应装在卫生间门外,否则应采用防潮防水型面板或采用绝缘绳操作的拉线开关。暗装开关应用专用盒,盖板应端正,紧贴墙面。开关使用时不应有过热和打火放电现象。6.3低压电器6.3.1一般技术规定低压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a)接线应排列整齐,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c)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层防锈的螺栓和螺钉连接,连接应牢固,要有防松装置。d)电器的外露导电部分、框架的接地,应牢固可靠,完好无损。低压电器接线端子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表2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的接线端子的允许温升值接线端子材料周围空气温度为40c的允许温升(K
19、)裸铜60裸黄铜65铜(或黄铜)镀锡65铜(或黄铜)镀银或镀锲706.3.1.4低压电器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6.3.2直观检查a)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b)低压断路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线端子及载流部分应清洁,要接触良好。2)裸露在箱体外部易被触及的导线端子,应有绝缘保护。b)带熔断器或灭弧装置的负荷开关熔断器应无损伤,灭弧栅应完好,且固定可靠。防火用漏电保护器a)防火用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电源进线端。b)漏电保护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漏电保护器的接线应与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型式相对应;2)漏电保护器负载侧的中性线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3)漏电
20、保护器标有负载侧和电源侧的接线端子,应按规定接线,不可接反;4)严禁PEN线穿过漏电保护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保护器及其与之配套使用N线;5)漏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外露导电部分应接地。6)严禁把漏电保护器电源测和负载侧直接跨接。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a)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周围0.3m内不应堆放杂物。b)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内的导线应绝缘良好,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端头应用螺栓压接,并应有防松动装置。c)配电箱(盘、板)和开关箱内安装的接触器、刀开关等电气设备,应动作灵活,接触良好可靠,触头没有烧蚀痕迹。d)熔断器不应随意用金属丝代替熔丝。熔体应符
21、合规格要求,不得削小或合股使用。e)熔体应有保护罩,管型熔断器不应无管使用,有填充材料的熔断器不应改装使用。要求.h)导线进出箱(盘、板)孔处,进出线孔应光滑无刺,并应装设绝缘护线套。6.3.3仪器检测低压断路器、低压隔离开关、刀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防火用漏电保护器等各接线端子的最高允许温度应不超过表2中的数值.低压电器设备同相(路)上下接线端子温差应少于10。低压断路器、低压隔离开关、刀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防火用漏电保护器等各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各接线端子连接线上的相线电流、中性线电流和PE线异常电流,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0%。7低压用电设备7.1电动机7.1.1
22、一般技术规定电动机应安装在牢固的机座上,机座周围应有适当的通道,与其它低压带电体、可燃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保持干燥清洁。电动机各部分的最高允许温度和允许温升不应超过制造商的要求。如制造商无规定时可参照表3的要求。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装设过载保护、断相保护和低电压保护。表3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与温升(K)(环境温度Te=35)温度与温升(t,k)绝缘等级A级E级B级F级H级TkTkTkTkTk定于、转子绕组105701208513095140105165130定子铁芯105701208513095140105165130滑环T
23、=105k=70电动机控制设备与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气元器件外观应整洁,外壳应无破裂,零部件齐全,各接线端子及紧固件应无缺损、锈蚀等现象。b)电气元器件的触头应无熔焊粘连变形和严重氧化锈蚀等痕迹。c)端子上的所有接线应压接牢固,接触应良好,不应有松动、脱落现象。d)电气元器件的触头,接线端子等的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1轴承应润滑,对使用滑动轴承的设施,油环应滑动,油腔内的油面应到油面计所指示的位置。电动机空气冷却装置运转应正常。电动机运行时电刷应无打火放电现象。电动机运行时应无异常声响和气味。电动机和附属设备应清洁,附近不应堆放可燃物和其他杂物。电动机外壳接地应牢固可靠,完
25、定电流,即不应过负荷运行。柜体内螺栓连接的导线应无松动,专用端子压接应牢固无开裂,焊接连接的导线应无脱焊、虚焊、碰壳及短路。快速熔断器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任意调换或代用。整流器的冷却系统应运转正常。7.2.2仪器检测整流变压器的线圈温升应少于60K。各种导线、母线的连接点和接线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3和表4中的数值。电气设备连接点、壳体等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中性线电流谐波含量及电流真有效值。7.3其他小型用电设备7.3.1直观检查电烘箱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烘箱应采用单独回路供电,电源线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过载及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导线和热元件的接线处应紧固,电
26、烘箱引入线处应采用耐高温的绝缘材料予以保护。b)电烘箱周围0.3m以内不应放置可燃物。小型电炉(3kw以下电炉)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炉应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台上,与周围可燃物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b)禁止在任何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电炉。c)电炉应采用专用插座和单独回路供电,电炉的引出线应采用石棉、瓷管等耐高温绝缘套管保护。PEd)电炉的电源线,应装设刀开关和短路保护电器,具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线)或接零(PEN戋)o空调器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空调器应单独供电,空调电源线应设置短路、过载保护,其电源插座触头与配电线路TT或TN系统中的PE线连成通路。b)空调器不应安装在可燃
27、结构上,具设备与周围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0.1m。c)分体式空调穿墙管路应有套管保护,出口周边修饰规矩,室内机体接线端子板处接线牢固、整齐、正确。7.3.2仪器检测各连接点(含端子)温度,不应超过表2中的数值。各种电气设备应无打火放电现象。8照明装置8.1一般技术规定8.1.1超过60W勺白炽灯、卤鸨灯、荧光高压汞灯等照明灯具(含镇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构件上;聚光灯的聚光点不应落在可燃物上。当灯具的高温部位靠近除不燃性(A级)以外的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如用玻璃丝、石膏板、石棉板等加以隔热防护)、散热(如在灯具上增加散热空隙或加强顶棚内通风降温,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
28、离)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难燃性(B1级)等级。8.1.2嵌入顶棚内的灯具,灯头引线应用柔性金属管保护,其保护长度不宜超过1mi嵌入式灯具、贴顶灯具以及光檐(槽灯)照明,当采用卤鸨灯以及单灯功率超过100W的白炽灯时,灯具(或灯)引入线应选用105250耐高温绝缘电线,或采用瓷管、石棉等非燃材料作隔热保护。8.1.3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不应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8.1.4聚光灯、回光灯、炭精灯不应安装在可燃基座上,灯头的尾线应用高温线或瓷套管保护,配线接点必须设在金属接线盒内。8.1.5照明灯具
29、及其附件应无异常高温和火花放电现象。8.1.6碘鸨灯、卤鸨灯、60W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应在库房内装设;地下建筑内潮湿场所、厨房、开水间、洗衣间、卫生间应采用防潮灯具;蓄电池室等场所应采用密闭形灯具。8.1.7住宅公寓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座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8.1.8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安装应符合。8.1.98.2直观检查8.2.1照明灯具上所装的灯泡,不应超过灯具的额定功率。8.2.28.2.3照明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a)普通灯具不应小于0.3m;b)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鸨灯等)不应小于0.5m;c)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
30、光灯不应小于0.5m;d)容量为100-5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5m;e)容量为500-2000W勺灯具不应小于0.7m;f)容量为2000W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1.2m当安全距离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8.3仪器检测8.3.1日光灯镇流器线圈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给定Tw值,如没有标注Tw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内有衬纸)95和(内无衬纸)85,电容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Tc值,如没有标注Tc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40Co8.3.2带电体对地(外壳)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9低压配电线路9.1一般技术规定9.1.1室内配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0.45/
33、配配电设备蒸气管平行1000(500)1000(500)500交叉300300暖气管热水管平行300(200)300(200)100交叉100100注:表内有括号者为各种配线在管道下边敷设的数值。9.1.7一般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表6中的数值。9.1.8腐蚀性场所配线,应采用耐腐蚀性全塑制品,所有接头应密封。9.1.9导线连接应牢固可靠,接触良好,导线接点、接线端子不应有打火放电现象。电气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表6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C)塑料电线70橡皮电线65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应装设防火用漏电保护器,当漏电电流超过
34、额定动作电流值时,能发出声光信号报警或自动切断电源。在导线配线的分支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阻燃管保护在TN-STN-C-S系统中,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不宜混合使用。闷顶内不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护套铜芯线、聚氯乙烯绝缘平型铜芯软线和聚氯乙烯绝缘绞型铜芯软线明敷。闷顶内不应采用直敷布线,不得将护套绝缘电线直接埋入墙壁、闷顶的抹灰层内。电线、电缆在配线管、槽内不应有接头,分支接头应在分线盒内进行。导管、线槽的敷设应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的60%;导管内导件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应
35、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接地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交流与直流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路的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9.2低压配线102.1直观检查a)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b)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c)在严重腐蚀性的场所(如酸、碱或腐蚀性气体),不宜采用金属管配线。d)敷设在潮湿场所的管路,应采用镀锌钢管,干燥场所的管路可采用电线管。e)金属管在入接线盒、灯光盒、开关盒等处应符合下列要求:1)明装金属管应加锁母
36、和护口,多尘、潮湿场所外侧还应加橡皮垫圈,有震动的地方和有人进入的木质结构闷顶内的管路,入盒时应加锁母。2)敷设的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的敲落孔,除对实装管孔敲落外其它备用的不应敲掉。f)金属管和柔性金属管应有可靠接地,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a)塑料管应采用难燃型塑料管及其配件,闷顶内无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可穿难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b)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引出地(楼)面低于0.5m的一段管路应采取防机械损伤的措施。c)塑料管与管、管与盒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接口应牢固密封,导线不得外露d)建筑物闷顶内,不宜采用塑料波纹管a)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闷顶、护
37、墙板、布幔角落和墙壁内,受阳光直射的室外场所,不应明敷塑料护套线。b)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贴)交叉处,应加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护套线,应加设钢管保护。c)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d)当电气线路易受机械损伤时,应采用阻燃塑料管、塑料槽板或金属管保护。e)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接头应在盒(箱)内。f)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敷的护套线,应平直,不松驰、扭绞和曲折,并用线卡固定。电缆布线电缆布线应符合GB5OO54-199中5.6的要求。槽板配线应符合GB50303-2002中16.1和16.
38、2的要求。a)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具有槽盖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可在闷顶内敷设。b)塑料线槽必须具有阻燃性能。c)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d)线槽内的导线和电缆不应有接头,接头应设在线槽间的接线盒内。e)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线。f)线槽垂直或倾斜敷设时,应有防止槽内电线或电缆移动的措施。a)瓷(塑料)夹配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室内场所和挑檐下室外场所;瓷柱、瓷瓶配线一般适用于室内外场所。b)在闷顶内,不应采用瓷(塑料)夹、瓷柱、瓷瓶配线。c)绝缘导线交叉时,交叉点应穿绝缘管并加支持物予以固定,保护管长度不应小于100mm。d)绝缘导线的绑扎线应有绝缘层,绑
39、扎时不得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e)瓷(塑料)夹、瓷柱或瓷瓶应完好无损,表面清洁,安装牢固可靠。f)绝缘电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有腐蚀的场所时,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表7中的要求。表7高温或腐蚀性场所,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电线固定点间距l(m最小净距(mm)L<2752VL<41004VL<61506 40、截面不应小于4mm的多股铜线,不应采用熔焊连接。d)当可挠金属管与盒(箱)连接时,无电气连接部分的两端应跨接接地线,其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4mrm勺多股铜线e)在闷顶内从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管或柔性金属管等保护,线不应有裸露部分。f)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器设备、器具连接,柔性管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a)装饰工程如有可燃性装饰材料时,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导线的接头应焊接。b)通过有装饰场所部位的配电线路,每条支路均应单独设置断路器进行短路和过载保护。c)动力设备和照明装置的配电线路,穿越可燃、难燃装饰材料时,除配电线路应穿保护 41、管外,尚应采用玻璃棉、岩棉等非燃材料做隔热阻燃保护。d)配电线路设置在可燃装饰夹层时,应穿金属管保护,若受装饰构造条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属管时,必须采用金属软管。其长度不宜大于2ml导线不得裸露;e)装饰工程内不应设临时配电线路,电源插座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结构上,照明灯饰材料必须采用难燃性材料。9.3母线、导线与设备或器具连接9.3.1直观检查在顶棚内由接线盒或经由刚性导管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管或柔性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9.3.2仪器检测导线、导线接头、导线与设备或器具的接线端子温度应符合表6和表1的要求。导线接头、导线与设备或器具的接线端子应无打火放电 42、现象。相线电流、中性线电流和PE线异常电流。9.4绝缘导体的绝缘强度9.4.1直观检查1绝缘导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均匀紧密包缠。2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严密包缠。3导线绝缘体不应有严重老化、龟裂、碳化、腐蚀和机械损伤现象。4.4.2仪器检测9.4.2.1绝缘电阻阻值应符合本规程9.1.2的要求。2对竣工验收建筑工程,受检方应提供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由检测机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抽样检测。3对一般受检单位,根据配电线路使用情况,确有必要进行绝缘电阻测试者,由检测机构根据情况进行测试。10接地和等电位联结10.1一般技术规定10.1.1具有基 43、本绝缘和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气设备,除用隔离变压器供电者外,均应连接保护接地线(PE线)接地。10.1.2电气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保护接地的接地极。10.1.3电气装置应根据防火和防电击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接地系统。10.1.4新建的建筑物内应有等电位联结,即将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线(PE线)和各类金属管道、结构件互相联结起来,使其电位相等或接近。10.1.5低压电力网中,电源中心点接地电阻阻值不宜大于4Q,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采取措施减少至2Q以下。两台总容量不超过100KV侬压器并联运行且使用同一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10.1.6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 44、大于10QO10.1.710KV变电所建在建筑物内时,其保护接地和变压器低压侧系统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并纳入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的范围内,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变电所无向所外建筑物引出低压供电回路时,对接地电阻无要求。8)当变电所有向外建筑物引出低压供电回路时,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规程10.1.5和10.1.6的要求。10.1.8当建筑物基础钢筋和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阻值已满足要求时,不需另设接地装置。10.1.9低压供电系统中TN系统,当中心点一点接地时,其N(PEN线接地电阻不大于4Q;无总等电位联结的建筑物内的TN保护接零系统的P嗫或PENI 45、应作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阻值不应大于10QO10.2接地和等电位联结的选用10.2.1直观检查建筑物内一般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系统宜采用TN-C-STN-S或TT系统,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下列场所应符合其特殊要求a)火灾危险场所不应采用TN-C系统b)变电所的建筑物内应采用TN-S系统。对TN系统在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如有自然接地体宜利用其做重复接地的接地极,不需另做人工的重复接地。TN-C-S系统的PENI应在进入总配电箱内即将PEI和N线分开,分别接入PE线母排和N线母排,分开后不应再连通。TN-C系统中,PENK严禁接入开关设备。PE线、PENUi的最小截面,单根铜线不应小于 46、4m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小于2.5mn2:a)采用保护套管或槽盒敷线;b)采用其他等效的机械保护措施敷线。交流电气装置的保护中性线,单芯铜线不应小于10mr2i;采用多芯电缆的铜芯线作PEN时,不应小于4mm2保护接地线应有防止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在可能遭到机械损伤处,应用套管或角钢加以保护,接地线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每台电气设备均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台电气设备,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ifeo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有色金属接地干线不能采用焊 47、接时,可采用螺栓连接,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等电位联结中各联结点应牢固连接,可靠导电。10.2.2仪器检测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明确要求时,其电阻值应符合本规程10.1.5、10.1.6和10.1.9中的要求。11特殊场所11.1公共娱乐场所11.1.1直观检查配电箱应符合本规程6.3.2.4的要求。线路敷设a)娱乐场所内的电线,应当采用铜芯导线,所有电气线路应当穿金属套管保护,横穿通道的导线应当采取固定保护措施,不得外露。b)直敷线路应采用铜芯护套绝缘导线,其最小截面应大于1.5mm。c)室内外的配电线路宜采用金属管暗敷,当明敷时,所有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槽)保护,导线不得外露,塑料管、线槽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应穿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d)在可燃装饰层内的暗敷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若受条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属管时,可穿金属软管保护,其长度不应大于2.0m,导线不得裸露。e)导线穿越可燃材料时,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