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某电饼铛使用陶瓷温控器,该部位微观污染等级是3级,如图1所示。根据GB4706.1-2005标准29章的规定,在3级微观污染等级,220V工作电压和Ⅲa/Ⅲb材料组别情况带电部件端子到安装面接地金属之间基本绝缘爬电距离限值是4.0mm,电气间隙限值是2.0mm。
图1陶瓷温控器
(实拍图)
“爬电距离不必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观点1:“不必大于”就是“等于”,陶瓷温控器基本绝缘实际爬电距离=电气间隙限值2.0mm。
观点2:“不必大于”就是可以“小于”,陶瓷是无机物不会发生漏电起痕,基本绝缘实际爬电距离可以小于电气间隙限值2.0mm,例如实际1.5mm也是可以接受的。
观点3:陶瓷温控器基本绝缘实际爬电距离=实际电气间隙,跟限值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观点4:“爬电距离不必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不适用具体这个陶瓷温控器情况。
哪一种观点更合理
案例分析
笔者认为观点4更合理。
GB4706.1-2005标准29章并不是要求全部类型的绝缘的实际爬电距离都必须大于爬电距离限值的要求,部分类型绝缘的爬电距离在有前提条件情况下可以不满足爬电距离限值的要求,如图2所示。
图2满足爬电距离的方式方法
放松“实际爬电距离应大于爬电距离限值”要求为“实际爬电距离应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限值)”可以理解为:
结构中距离不受磨损、变形、部件运动或装配影响,14章脉冲试验不适用。
微观环境污染3级污染沉积,14章脉冲试验不适用。
0类与0I类器具的基本绝缘,14章脉冲试验不适用。
额定脉冲电压低于1500V产品的基本绝缘和功能性绝缘电气间隙“可以”通过14章脉冲试验替代考核,不要求实际电气间隙≥电气间隙限值。
在海拔低于2000m情况才可使用14章脉冲试验,当海拔高于2000m时不能通过14章脉冲试验来考核,必须“老老实实”用爬电距离大于爬电距离限值的方法。
绕组漆包线到铁芯等基本绝缘,由于有“绝缘漆”的保护,在基本绝缘和功能性绝缘电气间隙通过14章脉冲试验替代考核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放松要求“只要14章脉冲试验,爬电距离不必大于表16规定的相应电气间隙。
玻璃、陶瓷和其它无机绝缘材料,由于不会发生漏电起痕,基本绝缘和功能性绝缘电气间隙通过14章脉冲试验替代考核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放松要求“只要14章脉冲试验,爬电距离不必大于表16规定的相应电气间隙。
功能性绝缘只要短路,器具仍满足19章要求,则可以不考虑爬电距离要求。
观点1“不必大于”就是“等于”逻辑错误,数学上A不必大于B,即A≤B。
观点2错在没有考虑到是3级微观污染等级,不适用14章脉冲试验,就没有后面放松的要求。
观点3错在没有分清楚实际距离和限值,实际的爬电距离≥实际的电气间隙,这是公理。
综上所述,案例问题的电饼铛温控器部位微观污染等级3级,14章脉冲试验不适用→29.1实际电气间隙≥电气间隙限值→29.2实际爬电距离≥爬电距离限值,“爬电距离不必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不适用。
如果案例问题的电饼铛温控器部位微观污染等级是2级不是3级,并且不受磨损、装配影响,额定电压低于150V,过电压类别I级,额定脉冲电压800V,则14章脉冲试验替代考核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不必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限值=除了14章脉冲试验没有其他要求。
标准条款
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标准
29.1考虑到表15中过电压类别的额定脉冲电压,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16中的规定值,除非基本绝缘与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满足第14章的脉冲电压试验。但如果结构中距离受磨损、变形、部件运动或装配影响时,则额定脉冲电压为1500V或更高时所对应的电气间隙要增加0.5mm,并且脉冲电压试验不适用。
在微观环境为3级污染沉积或在0类与0I类器具的基本绝缘上,脉冲电压试验不适用。
……
29.2.1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17的规定值。
除了1级污染外,如果第14章的试验用来检查特殊的电气间隙,相应的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16规定的电气间隙的最小尺寸。
表17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
通过测量检查其符合性。
29.2.4功能性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表18的规定值。但如该功能性绝缘被短路时器具仍符合第19章要求,爬电距离可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