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B设计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安规要求。它们都涉及到PCB上元件之间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在元件故障时,不会发生短路或其他安全问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连接的元件之间的距离,通常是通过在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线之间添加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的。
电气间隙是指在PCB板上元件之间的空间距离,通常是通过在元件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的。
它们的实现有助于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遵守安规要求有助于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准入。本文主要针对PCBLayout中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走线设计要求,做主要介绍。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距离的合规性。如果实际的爬电距离小于这些要求,可能会导致电火花或电击等危险情况;如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爬电距离不够的情况,可以尝试进行开槽。
这是增加爬电距离的有效方法,槽的位置和长度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开槽时不能破坏电路板的其他部分,尤其是不能破坏绝缘层。
1、间距设计原则,一般1mm间距耐压300v,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间距设置越大越好。
2、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线路的长度和弯曲度,以减少电阻和电感。
2、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宽导线和大间距来提高可靠性。
3、避免导线交叉或重叠,以防止电磁干扰和热效应。
4、在需要高频信号传输的情况下,应使用屏蔽电缆或光纤传输,以减少干扰。
5、在需要高电流传输的情况下,应使用粗导线以减少电阻。
6、在可能发生机械应力的地方,应使用适当的外护套来保护导线。
7、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线路的可维护性,以便于维修和更换元件。
答:互感是引起串扰的两个重要因素之一,互感系数标志了一根驱动传输线通过磁场对另外一根传输线产生感应电流的程度。
在集成电路(IC)设计即将流片的关键阶段,走线布局成为决定芯片性能、功耗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走线策略不仅能优化信号完整性,也能有效减少噪声干扰,确保芯片功能的正确实现。1、控制连线长度与增强驱动金属连线应尽量短以减少延迟和信号衰减;长
器件的“寿终正寝”是一种源于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累积性衰退效应。大家都知道,电解电容和某些类型的薄膜电容“终有一死”,原因是在微量杂质(氧气等)和电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其电介质会发生化学反应。集成电路结构遵循摩尔定律,变得越来越小,正常工作温度下
答:常规的过孔一般都是设置为塞孔的,不开窗,不做阻焊设计。需要开窗的过孔是打在散热焊盘上的或者是打在裸露铜箔区域的过孔。当过孔加上阻焊以后,这个过孔就是开窗的;没有阻焊的过孔,就是塞孔处理的,对比的示意图如图1-27所示。 图1-27 过孔阻焊对比示意图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π型滤波,指的是π型滤波电路,如图1-40所示,L1、C1、C2共同构成的典型的LC的滤波回路,其中电感L1可以用电阻来进行替换。 图1-40π型滤波电路示意图
华秋电子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电子产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旗下涵盖两大业务:媒体社区与数智化电子供应链,已为全球30万+客户提供了高品质、短交期、高性价比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