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安规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致远电子本文从安规距离基本定义入手,解析了0标准中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查询方法并描述了工作电压测试规范,最后针对实测电压波形图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从理论解析到实例分析,一步到位让你轻松了解开关电源的安规间距。在IEC60950、GB4943-2011标准中,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而安全距离又包括电气间距和爬电距离两种。对于开关电源主要需要保证最小安全距离的地方有以下两个方面:1、一次侧电路对外壳(保护地)的安全距离。2、一次侧电路对二次侧电路之间的安全距离。电气间隙电气间隙是两个导电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电气绝缘间隙主要由表格2J、2K和2L来

2、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1、根据交流电网电压有效值和过电压类别确认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由附录Z和表2J确定);表2J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交流电网电源电压电网电源瞬态电压VtttSffil(小于或等于)过电压类别V(肓咖)I50330SOO1005008001508001500300150025002、首先确定污染等级,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和上述确认的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值可确定最小电气间隙为C1(由表2K确定);表2K一次电路绝缘以及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绝缘最小电气间隙(海拔2000m以下)单位刊mmNET电晦电漩瞬态电圧件电曲150W125OOVOOOV(小于污染等級1和21和2

3、3和3FB/SFB/SRFB/SRFB/SRFB/SR71041.02.00.8132.6in4.0132.04Q2.0玉6.421065in2.0O.fi132b1.42.04IS2.04.02.012644;0FlSr眺ZQR402.53.26A840F3.0rB/S3+2fi6.43、确定污染等级后,再根据实测两点峰值工作电压B和电网电源瞬态电压确认附加电气间隙C2(由表2L确定);表2L一次电路的附加电气间隙(适用于海拔2000m以下)单位为mm电网电源瞬态电川1500V2500V污乘等级1和2污樂等级3功能绝附加强绝缘1,2和3功施绝驭棊本绝绿裁附加绝绎加强绝绫峰債I:作电圧(小于峰

4、值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210298386210294379訂”0.200.20.14204阳56700.20,14、如果B大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为C1+C2,如果B小于或等于交流电网峰值则最小电气间隙就等于C1。爬电距离爬电距离是两个导电体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而最小爬电距离只由表格2N来确定;具体查表方法如下:1、确定污染等级;2、再根据实测工作电压有效值和绝缘材料的材料组别确定最小爬电距离(由表2N确定)。表2N最小爬电距离有效價工作电压(小于感等于Y11|2林料组舸印制极其他村斟/Ilfa.I|lbiiJinKill4、|b1tlid3lltI111叭IHb2000,40.

5、630”421.0L42,02.52,S3.22暫0.q6i.Q0.药1器L52.33.2443200.7a1.60”751,62,23,24.01.55.0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之间的电压测试方法以ZLG的某电源产品为例,假如开关电源输入有L、N和PE则测试图如下图所示:示波器探头交流电网输入假如开关电源输入只有L、N则测试图如下图所示:示波器探头交流电网输入-次电跖:次电路+VoRLVo实例分析实测100240VAC输入开关电源初次级最大电压波形如下图所示,工作电压峰值为500V,工作电压有效值为265V,根据表2J可知交流电网电源瞬态电压为2500V。电气间隙计算:按照污染等级2的基本绝缘要求可知:即最小电气间隙的基本绝缘为C1+C2=2.34mm(由于峰值电压500V大于输入电压峰值),加强绝缘为4.68mm。爬电距离计算:按照污染等级2、材料类别III可知265V有效值电压在表2N的250V和320V之间,而250V时基本绝缘为2.5mm,320V的基本绝缘为3.2mm,即265V电压基本绝缘为:(3.2-2.5)t(265-250)2.5=2,65mm320-250即加强绝缘为5.3mm。海拔对安全距离影响以上查询的安全间距只适用于海拔2000

THE END
1.储能电气和结构设计什么是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01 什么是: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Clearence)和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是电气安全设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主要用于防止电气设备中的绝缘部分因过高的电压而导致击穿或闪络现象,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1、电气间隙(Electrical Clearance) 电https://www.nengapp.com/zixun/3509ec4af7d7938f1fa9e1e2e573c75b
2.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图:导线线宽和过流能力关系对照表 一般我们常用的35um铜厚1oz时,线宽0.5mm过1A左右电流,1mm线宽过2A,2mm线宽过4A电流,近似过流能力是线宽的2倍左右。 6、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安规要求 从下图的对比看,同样电压的情况下电气间隙的距离要比爬电距离要求距离更近一点。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345163/article/details/125289875
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与污染等级的关系.doc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与污染等级的关系“X”值随污染等级而变,应当按照下表1中的规定。如果相关的运行电气间隙小于3mm,则X值为电气间隙的三分之一。表1:槽宽随污染等级而变污染等级定义如下: a)1:无污染或只发生干燥、不导电污染。这种污染没有影响。 b)2:通常只发生不导电污染,但有时要预计到在PDS不工作https://www.taodocs.com/p-269632956.html
4.电工理论知识点(电工理论讲解)风电百科风电资讯答:在规定条件下,用来度量电器及其部件的不同电位部分的绝缘强度、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名义电压值。 94.什么是额定工作电流? 答:在规定条件下,保证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值。 95.什么是额定发热电流? 答:在规定条件下试验时,电器在8h工作制下,各部件的温升不超过极限值时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 https://www.fengdianzhijia.com/news/show-60378.html
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定义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怎么测量电气间隙是指介质中导体之间的最小边缘距离。在高压设备中,为了防止闪络放电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电气间隙的大小。电气间隙常用定距法、剖面率法、毛细管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测量。 2.爬电距离的定义和测量 爬电距离是指介质表面沿着介质表面弧长方向或者直线方向的等效路径长度。在高压设备中,为了防止闪络放电等问题,需要https://www.eefocus.com/e/509580.html
6.开关电源PCB安规设计规范实际上,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设置是和工作电压,绝缘等级,污染等级,PCB 材料等级, 甚至和产品工作的海拔高度等等相关。查表时,我们首先要搞清上述因素的界定。 1. 如何确定工作电压? 根据60950 的解释,我们在定义电气间隙时,应该使用峰值电压和可能出现的外部瞬态过电压。而定义爬电距离时,则使用均方根值电压。 https://www.safetyemc.cn/safety/201703/24/580.html
7.GB9706.12020与GB9706.1爬电距离定义为两个导体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如果最小的爬电距离小于最小的电气间隙,那么最小电气间隙值应作为最小爬电距离。影响爬电距离的因素:有效值工作电压或直流电压值、污染等级和材料组别等。 两重对操作者的防护措施的最小爬电距离是表16中规定的一重对操作者的防护措施的限值的2倍。当http://www.xmzjy.org/zhjzhl/60797.htm
8.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有什么区别“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测试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通常是https://www.chem17.com/tech_news/detail/2939335.html
9.求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子设计论坛空气间隙和开不开槽没有关系,爬电距离和开槽有关,做CE我认为最好还是做到符合要求,否则做认证可能过不https://bbs.21ic.com/icview-554606-1-1.html
10.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pdf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pdf,GB47931- 2007 邓振进 (湖南省医疗器械与药用包装材料 (容器) 检测所, 湖南长沙 4 10001) TH77 A 1002- 2376 ( 2011) 01- 0009- 04 本文介绍了 GB47931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瞬态 电压; 绝缘类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10/105695119.shtm
11.原创分享电气间隙与爬电间距详解以及PCB中的处理方法在高压PCB设计也就是开关电源PCB设计中比较重要的需要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过小的话,需要注意漏电的一个情况。 爬电间距与电气间隙的定义 电气间隙:可导电部件之间最最短的空间的距离。 爬电距离:可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https://www.eet-china.com/mp/a22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