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电距离是什么?爬电距离计算方法爬电间隙选型步骤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区别电源设计应用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二次侧部分之电气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

首先有个爬电比距,根据所处环境污秽等级不同,分为0~4级。三级污秽的时候,发电厂变电站内设备的爬电比距是2.88cm/kV(基于额定电压)

其次需要设备的额定电压。比如是220kV

那么,爬电距离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设备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爬电距离应大于6336mm。

就是增加绝缘材料表面的绝缘强度。因为表面的污秽是绝缘的薄弱环节,例如下雨时雨水延表面向下流淌形成导电介质、灰尘附着在表面也会形成导电介质。通过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增加裙边等方法可以使得这些导电介质难以贯通,就是所谓的增加爬电距离了。

1、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2、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组材料,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组)

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3、确定电气间隙要求值

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4943:2H和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

GB8898-2001:电器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基本绝缘3.0mm,加强绝缘6.0mm)

4、确定爬电距离要求值

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为表2L,65-2001中为表11)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加强绝缘可减少2mm,基本绝缘可减少1mm:

1)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

2)它们靠刚性结构保持不变;

3)它们的绝缘特性不会因设备内部产生的灰尘而受到严重影响。

*注意:但直接与电网电源连接的不同极性的零部件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允许减小。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即使不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该绝缘,设备仍满足标准要求,则是可以接受的(8898中4.3.1条)。

5,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注意

可动零部件应使其处在最不利的位置;

爬电距离值不能小于电气间隙值;

爬电距离是指带电部件沿绝缘支撑件表面至接地部件的距离。

THE END
1.如何计算电池组容量?电池组容量的计算并非神秘,实际上,它遵循着一个简单但至关重要的公式:容量C等于放电电流I与放电时间T的乘积,即C = I × T。而反向计算则是通过时间来确定容量,用公式表示为放电时间T等于容量C除以放电电流I。 让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想象一下,一个电池在恒定电流500毫安(mA)下运行了两小https://www.autohome.com.cn/ask/10666281.html
2.PCB开槽爬电距离计算方法及实际案例分析资源浏览查阅115次。PCB开槽爬电距离是指在印刷电路板上,两个带电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用来防止因电压过高而在导体之间产生放电现象,即打火。计算开槽爬电距离时需要考虑PCB板的厚度、开槽的尺寸以及是否处于焊盘等因素。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8658086/12613936
3.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爬电距离怎样计算)答案:爬电距离是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安全。那么,爬电距离究竟是怎样计算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爬电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在电气设备中,两个导体之间沿着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路径。这条路径上的电压差即为爬电电压。计算爬电距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设备正常工作和故障情况下,https://www.zaixianjisuan.com/jisuanzixun/padianjulidejisuanfangfa.html
4.海拔高于2000米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海拔高于2000米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 请教高手,IT产品,60950标准,如果计算海拔高于2000米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能够给一份IEC60664-1标准?十分感谢!https://www.dianyuan.com/bbs/181814.html
5.爬电距离计算公式爬电距离测试方法基础电子爬电距离(Climb Gradient)是用来衡量飞机或其他航空器爬升能力的指标,通常用百分比或角度表示。爬电距离计算公式和测试方法如下: 1. 爬电距离计算公式 爬电距离的计算公式可以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爬升率(Rate of Climb): 表示航空器每单位时间内垂直爬升的高度。 https://www.dzsc.com/data/2024-06-19/130456.html
6.pcb爬电距离,pcb爬电距离计算方法信丰汇和PCBPCB爬电是指 PCB 板上不同信号层之间的电场通过 PCB 板绕路到达负载或地,并在负载或地上产生电压。因此,在 PCB 确定爬电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PCB 爬电距离计算方法: 根据电容耦合的原理,电流通常从短路径到长路径,因此 PCB 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根据 PCB 板的布局和屏蔽设计,将电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计算。 https://www.16949pcb.com/2121.html
7.电路板爬电距离计算方法(4页)电路板爬电距离计算方法 电路板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在电气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者的安全。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在电路板设计中,合理确定爬电距离可以确保电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过电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4/6032053111010054.shtm
8.爬电距离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测试方法电工杂谈计算爬电距离:利用上述公式,根据记录的爬升率和地面速度计算爬电距离。验证和调整: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https://www.dgdqw.com/thread-65008-1-1.html
9.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是怎样计算的?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8377552896569
10.绝缘子的爬电距离表面积体积及形状因数的计算(续三)上接《电瓷避雷器》1998年第5期第31页)4.4.3表面积计算结果4.4.3.1α=13°、β=6°且r2=2r3、h=r3的复合绝缘子伞(图16)的表面积根据4.4.1计算步骤可算得α=13°、β=6°且r2=2r3、h=r3复合绝缘子用普通伞的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回归方程;面积计算;形状因数;爬电距离 [文献类型]: 期刊 [文https://wap.cnki.net/qikan-DCPQ806.004.html
11.IEC6007911附录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转载IEC60079-11 附录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转载 (24条消息) IEC60079-11 附录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_dylanZheng的博客-CSDN博客_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计算公式https://www.cnblogs.com/zp11/p/17028270.html
12.文章详情二、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计算方法 三、电气强度 四、绝缘阻抗和泄漏电流 五、AC线和接地要求 六、安全件清单 七、IEC和UL的差异 标准名称 UL: UL60730-1 IEC: IEC60730-1 CCC: GB14536.1(对应的国标) 控制器的定义 一,UL/IEC60730标准 适用范围 https://m.eestar.com/pages/articleDetail/index?id=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