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_table{text-align:center;height:15px;line-height:150%;text-indent:0;margin:0auto;}#mtt_tablea,.mtt_readed{color:#fff;text-decoration:none;background-color:#666;display:block;font-weight:bold;border-radius:3px;padding:4px;font-family:MicrosoftYahei;font-size:14px;}#mtt_tablea:hover{background-color:#ad1731;}定义:
清洁度是指零件、总成和整机特定部位被杂质污染的程度。用规定的方法从规定的特征部位采集到的杂质微粒的质量、大小和数量来表示。“规定部位”是指危及产品可靠性的特征部位。“杂质”包括产品设计、制造、运输、使用和维修过程中,本身残留的、外界混入的和系统生成的全部杂质。
检测目的:
保证清洁度的目的是使产品达到规定的寿命,不使产品在制造、使用、维修过程中因污染而缩短使用寿命。通过清洁度检测并规定其限值,可大大减轻颗粒磨损造成的损害,提高整机运行寿命和可靠性,减少对整机的危害如:滤芯堵塞,回路流量减小,密封材料、隔膜的异常磨损,积存大量水垢造成工作不可靠,电磁转换阀的工作不可靠或烧损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涉及行业领域:
主要为汽车零部件、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组装件等。
检测标准:
ISO16232,VDA19,PV3370等。
检测项目:
零部件颗粒物清洁度测试
清洁度污染物粒度分析
污染物成分分析
检测方法:
使用压力冲洗、超声清洗等方法将杂质先萃取到特定的液体里,然后对液体进行过滤将杂质收集到滤膜上,将杂质烘干称重,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尺寸大小或使用SEM+EDS进行成分的分析。
阻燃性测试简介:
阻燃性测试目的:
通过对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燃烧测试,根据燃烧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等级评级,协助客户对产品进行品质管控。阻燃等级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能之一,是许多认证必不可少的,也是很多国家强制要求的必检项目。
阻燃性测试应用范围:
主要应用于塑料、泡沫塑料、薄膜、纺织物、涂料、橡胶、汽车内饰件、电工电子等产品。
1.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2.GB/T5169.16-2008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6部分:试验火焰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
3.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阻燃性测试步骤:
取样→预处理→开机调整夹具高度、火焰高度、燃气流量等→测试并记录结果→对应标准进行等级。
垂直燃烧名词解释:
余焰afterflame:引燃源移去后,在规定条件下材料的持续火焰。
余辉afterglow:在火焰终止后,或者没有产生火焰时,移去引燃源后,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的持续辉光。
主要参数:
1.使用气体:99.99%纯度甲烷
2.功率:50W(20mm喷嘴),500W(125mm喷嘴)
3.火焰高度调节:按标准要求可从20mm调至125mm
4.内容积≥0.8m3
5.喷灯角度:20°,45°,90°
样品要求:
长×宽:125±5mm×13.0±0.5mm,最大厚度不超过13mm。
等级判定:
HB级材料应符合下列判据之一:
移去引燃源后,材料没有可见的有焰燃烧;
在引燃源移去后,试样出现连续的有焰燃烧,但火焰前端未超过100mm标线;
如果火焰前端超过100mm标线,但厚度3.0mm~13.0mm、其线性燃烧速率未超过40mm/min,或厚度低于3.0mm时未超过75mm/min;
如果试验的厚度为3.0mm±0.2mm的试样,其线性燃烧速率未超过40mm/min,那么降至1.5mm最小厚度时,就应自动地接受为该级。
HB40级材料应符合下列判据之一:
移开引燃源后,没有可见的有焰燃烧;
移去引燃源后,试样持续有焰燃烧,但火焰前端未到达100mm标线;
如果火焰前端超过100mm标线,线性燃烧速率不超过40mm/min。
HB75级:
如果火焰前端超过100mm标线,线性燃烧速率也不应超过75mm/min。
柴油
煤油
车用汽油
车用润滑油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能随温度变化的技术。
在表征材料的热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1)判断材料是否符合原材料标准要求。
2)鉴定不同批次材料成分是否相同。
3)区分外观相似的材料等等。
无机材料成分分析:
主要为企业提供材料或原料准确的元素信息或牌号鉴定,确保产品原材料符合成分要求,协助企业进行材料质量控制,减少产品质量问题。
常用分析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OES)
火花直读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碳/硫分析
电位电解
滴定法
重量法
有机材料成分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PY-GC-MS)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
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
简要介绍
表面所具有的微观几何形状统称为表面形貌。一种材料表面的微观几何形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的许多技术性能和使用功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各种材料表面精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随着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标准越来越严格,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许多行业面临整个工艺流程的改革,这给表面检测带来了机会。
观察材料表面形貌,为研究样品形态结构提供了便利,有助于监控产品质量,改善工艺。
应用领域
材料、电子、无铅焊接、航空、汽车、地质学、医学、冶金、机械加工、半导体制造、陶瓷品等。
样品要求
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要求:非磁性或弱磁性,不易潮解且无挥发性的固态样品,小于8CM*8CM*2CM。
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要求:无特殊要求。
简要介绍:
应用范围:
航空航天、能源、机电、汽车、交通运输、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家电、医疗、轻工、冶金等。
先进材料表征方法特点:
表面是固体的终端,表面向外一侧没有近邻原子,表面原子有部分化学键伸向空间,形成“悬空键”。因此表面具有与体相不同的较活跃的化学性质。
表面指物体与真空或气体的界面。
先进材料表征方法通常研究的是固体表面。表面有时指表面的单原子层,有时指上面的几个原子,有时指厚度达微米级的表面层。
应用领域:
航空、汽车、材料、电子、化学、生物、地质学、医学、冶金、机械加工、半导体制造、陶瓷品等。
异物分析项目目的及意义:
异物,指的是混入原料或产品里的除对象物品以外的物质。异物的生成原因比较多,例如原材料不纯、反应有副产物、工艺控制不规范或工艺配方不成熟等。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产品表面往往容易被污染、腐蚀、氧化,或者由于生产缺陷、疏忽等原因引入和形成异物,增加了产品不良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带来极大影响。如何减少异物的引入,一直是生产行业的一大难题。
本项目通过分析异物,获得其所含的元素、化学成分,结合厂家对产品和工艺的了解找出异物产生的真正原因,通过厂家对配方工艺等的改进调节进而避免异物的产生。该技术是专门针对产品上的微小嵌入异物或表面污染物,析出物的分析技术。例如对表面嵌入或析出的颗粒物、小分子迁移物、斑点、油状物、雾状物、橡胶喷霜等异常物质进行定性分析,藉此找寻污染源或配方不相容者,是改善产品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异物分析作用:
1)快速判断异物或杂质的成分,分析产生原因,进行整改提升产品良率;
2)通过对异常物质分析,进行配方完善;
3)消除生产隐患;
4)保障生产的稳定性。
样品送样过程中注意事项:
1、发现异物之后应对样品做妥善保存,防止二次污染;
2、选取不易污染样品的材料或方法保存样品;
3、送样前建议保留异物显微图片;
4、样品在送样过程中严禁暴露在空气中;
5、样品在送样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摸;
6、样品上需标记异物所在位置。
机械性能简介:
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测试意义及适用范围:
机械性能主要测试项目:
应用领域:
汽车、金属材料、模具、逆向工程、尺寸测量、塑胶材料、铁路、电子电器、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军工国防等。
尺寸要求:
250x260mm
简介:
X-ray:不大于300mmx300mm
C-sam:无特殊要求
CT:一般要求样品尺寸不大于50mmx50mm。
结构特殊要求需来电咨询。
表面覆盖层是为了使材料表面具有一定的强化、防护(如防氧化防腐蚀)装饰或特殊功能(如导电、绝缘隔热隐形等),采用物理或化学等其他方法,在金属或非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具有一定厚度、不同于基体材料的覆盖层,以满足产品设计、使用要求。覆盖层包含了镀层、非金属涂层、贴层、化学生成膜等对材料表面施加覆盖层,以实现材料的特殊功能和性能。工业上普遍应用的保护层有金属覆盖层和非金属覆盖层两大类。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航空、汽车、材料、金属、电子、陶瓷品等各个领域。在工业生产中,覆盖层的厚度过薄将难以发挥材料的特殊功能和性能等作用,过厚则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覆盖层的厚薄不匀或未达到规定要求,将会对其机械物理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材料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均匀性及其覆盖层材料的组分是最为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对材料表面覆盖层进行检测,已成为材料加工工业和用户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必备的最重要的工序,是产品达到优质标准的必备手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发生击穿时的电压,单位KV
参考标准:
ASTMD149-09(2013)GB/T1408.1-2006IEC60243-1-2013ASTMD1000-10GB/T4677-2002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击穿电压与施加电压的两电极之间距离(即样品厚度)的商。单位KV/mm
电容器的电极之间及电极周围的空间全部充以绝缘材料时,其电容Cx与同样电极构成的真空电容C0之比εr=Cx/C0
GB/T1409-2006GB/T1693-2007ASTMD150-11
由绝缘材料作为介质的电容器上锁施加的电压与由此而产生的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角为介质损耗角,其正切值为介质损耗因数。
在绝缘材料里面的主流电场强度和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单位为Ω·cm或Ω·m
GB/T3048.3-2007GB/T1410-2006GB/T15662-1995ASTMD257-14
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里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单位为Ω/sq
耐电压是一项检测绝缘耐受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能力和检查电气设备绝缘制造或检修质量的实验,需要使用耐电压测试仪。耐压测试是测量耐电压强度的仪器,它可以直观、准确、快速、可靠地测试各种被测对象的耐受电压、击穿电压、漏电流等电气安全性能指标.它主要达到如下目的:
a.检测绝缘耐受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能力。
b.检查电气设备绝缘制造或检修质量。
c.排除因原材料、加工或运输对绝缘的损伤,降低产品早期失效率。
d.检验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EIA-364-20C设备参数:Agilent/34420A
接触电阻,对导体间呈现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
一般要求接触电阻在10-20mohm以下。有的开关则要求在100-500uohm以下。有些电路对接触电阻的变化很敏感。应该指出,开关的接触电阻是开关在若干次的接触中的所允许的接触电阻的最大值。在电路板上是专指金手指与连接器之接触点,当电流通过时所呈现的电阻之谓。为了减少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生成,通常阳性的金手指部份,及连接器的阴性卡夹子皆需镀以金属,以抑抵其“接载电阻”的发生。其他电器品的插头挤入插座中,或导针与其接座间也都有接触电阻存在。
EIA-364-06C设备参数:Agilent/34420A
EIA-364-21C设备参数:台湾固纬/GPT-9803
温升是指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各个部件高出环境的温度。
电气类产品中:电动机的额定温升,是指在设计规定的环境温度(十40℃)下,电动机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升,它取决于绕组的绝缘等级。温升取决于电动机运行中发热情况和散热情况。常根据温升判断电动机散热是否正常。电动机温度是指电动机各部分实际发热温度,它对电动机的绝缘材影响很大,温度过高会使绝缘老化缩短电动机寿命,甚至导致绝缘破坏·为使绝缘不致老化和破坏,对电动机绕组等各部分温度作了一不定期的限制,这个温度限制就是电动机的允许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