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安型设备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导体绝缘体

在增安型防爆电气设备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保证设备防爆电气性能和安全性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定义:

电气间隙,是指不同电位的带电导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不同电位的带电导体之间在绝缘材料表面上的最短路径。

增安型设备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

绝缘部件上有效的凸筋和凹槽应该符合:

(1)凸筋的高度至少为2.5mm,厚度应该与材料的机械强度相适应,至少为1mm。

(2)凹槽的深度和宽度都不应该小于2.5mm。

类型:

爬电距离(图中的虚线);爬电间隙(图中的红线)。

图1

说明: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材料表面上的凹槽的宽度小于2.5mm(深度不予计较),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为两带电导体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和绝缘体表面的最短路径(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相同)。

图2

说明: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面上的凹槽的宽度大于2.5mm(深度不予计较),电气间隙为两带电导体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为沿绝缘体(包括凹糟)表面的最短路径。

图3

说明: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面上有v形凹槽且宽度大于2.5mm的,电气间隙为两带电导体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为沿绝缘体(包括凹槽,但凹槽底部在2.5mm处计算)表面的最短路径。

图4

说明: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面上有倒V形凸筋,电气间隙为两带电导体之间跨越凸筋顶部的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为沿绝缘体(包括倒v形凸筋)表面轮廓线的最短路径。

图5

说明: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面上有未粘结的绝缘接合件且两边凹槽的宽度小于2.5mm,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为两带电导体之间(通过未粘结的缝隙)的最短距离。

图6

说明: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面上有束粘结的绝缘接合件且两边凹糟的宽度大于2.5mm,电气间隙为两带电导体之间(通过未粘结的缝隙)的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为两带电导体之间(通过未粘结的缝隙)沿绝缘表面凹糟的最短路径。

图7

说明:若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面上有未粘结的绝缘接合件,一边有宽度大于2.5mm的凹糟,另一边有宽度小于2.5mm的凹槽,电气间隙为两带电导体之间(通过未粘结的缝隙)的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为两带电导体之间(通过未粘结的缝隙)沿宽度大于2.5mm的绝缘表面凹槽轮廓线的最短路径(不计宽度小于2.5mm的凹槽)。

图8

说明:若两带电导体之间绝缘表上插入绝缘体的有未粘结的绝缘接合件,电气间隙为两带电导体之间跨越绝缘接合件顶部的折线空间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为两带电导体之间沿绝缘接合件表面的最短路径。

图9

说明:若螺钉头与凹窝壁之间的间距大于2.5mm,计算爬电距离时应该计入这个距离,但应注意六角头螺钉的六角头位置,电气间隙是带电导体与螺钉的最短路径。

增安型产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工作电压的确定

当按照GB/T3836.3-2021表2中的工作电压(交流有效值或直流)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时,如果工作电压是在表2描述的两个电压值之间时应如何通过工作电压来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呢?

这种情况下,应采用较高级别的电压值来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但是,在GB/T3836.3-2021表2中的注释a:当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规定值时,工作电压可能比表中的电压值高出1.1倍。系数1.1表示,在电路的许多地方中,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许多常用的额定电压考虑到1.1倍这个系数。

以eb保护级别、材料级别为I类为例:

如果工作电压是225V,则要求的最小爬电距离应为5mm;如果工作电压是220V(200×1.1),则要求的最小爬电距离为4mm。

THE END
1.电机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根据电机的耐压等级和海拔高度,参考国标GB 14711-2013 中11 章节的规定确定电动机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具体要求见GB 14711-2013 表4(工作电压31V~750V)及表5(1000V 以上,这个电压平台在当前电动汽车领域应用较少)。当工作电压在750V~1000V之间,建议按照GB 14711-2013 表5 工作电压1000V 以上的爬电距离和http://www.szcxip.cn/wap/article-zh-3923.html
2.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爬电距离指两个导体部件之间沿着导体表面的最短距离。B、爬电距离指两个导体部件之间沿着绝缘体表面的最短距离。C、电气间隙指两个导体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路径。D、电气间隙指两个导体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沿面路径。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502https://m.ppkao.com/wangke/daan/caba50e4f80d4b30875b1905819a623c
3.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是怎样计算的?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8377552896569
4.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综合电源技术大家好!一、我曾经看过一个标准说:“3. 各电路间电气间隙(空间距离):(1) 一次侧交流部分: https://bbs.21dianyuan.com/thread-59819-1-2.html
5.PCB设计安规丨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要点在PCB设计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安规要求。它们都涉及到PCB上元件之间的安全距离,以确保在元件故障时,不会发生短路或其他安全问题。 爬电距离是指两个连接的元件之间的距离,通常是通过在两个元件之间的连接线之间添加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的。 https://www.fanyedu.com/content/115119.html
6.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pdf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pdf,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图文分析)经典!0 IEC 60335-1 :200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 2001 年 5 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XX 特殊要求》 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701/8071123136001113.shtm
7.求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电子设计论坛欧标和国标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对应哪个产品标准,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你首先要搞清这两者之间https://bbs.21ic.com/icview-554606-1-1.html
8.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额定电压常见问答有时,在查找针对个人或系统保护的电气操作电压的相关信息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一般来说,设备的最小绝缘距离即可为保护提供最佳信息,特别是在设备发生故障时。适当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有助于确定额定电压。 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元件之间穿过空气的最短距离。 https://www.digikey.cn/zh/forum/t/topic/447
9.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封装设计参考标准:GB 8898--版本 定义:如下图(网上截图)SMD封装:爬电距离=电气间隙;TO封装:未上板,爬https://bbs.eetop.cn/thread-8808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