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深处是一扇散发着诡异气息的大门,一个少年正大步向大门跑去.......
他会不会推开大门?这扇大门后面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是最近大火的新幻想小说《命运乐章》封面上的图画。
《命运乐章》是著名科幻作家司辰历时3年完成的心血之作。
近日,十点读书栏目有幸采访到司辰老师,在谈到这部小说时,他最先提及的就是这个封面设计:
“封面上的图画,实际上隐喻着探索与成长,推开那扇大门,就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探索”,也是属于他自己的关键词。
他除了作家这个身份,身上还有很多标签:青年企业家、金融分析师、投资人......
每一个标签都炫目到让人无法直视,但他依然在有涯的时光里不断探索无限的可能,用短短的小半生活出了别人几辈子都活不出的精彩。
仰望星空,播下梦的种子
1987年,司辰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个企业家,也是一名诗人,可在司辰眼里,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和别的孩子的爸爸无异:
有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陪自己运动、打游戏;有时候还会没心没肺地忘了给自己的作业签字。
司辰5岁那年,父母离了婚,这种在影视剧里会被渲染得很狗血的事情,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影响。
他依然是那个热爱运动、喜欢打游戏、沉浸在金庸刀光剑影世界里的小男孩。
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从那以后他都是跟着父亲上下学。
他的学校景山小学在北京的东城区,家住在方庄,在北京南三环,父亲上班的地方在西城区。
父亲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往返奔波于三个不同方向的地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他童年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画面。
彼时的父亲还在北京一家部门工作,工作很忙,每天加班到很晚还要坚持创作。
那时候的司辰并不知道,父亲在灯下孜孜不倦创作的身影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让他不觉间懂得了什么叫坚持。
然而无论多忙,父亲都会给他做好一日三餐,把他要穿的衣服提前准备好。
父爱是一座巍峨的山,亦可以是一泓柔和的水。
很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往事,司辰依然说不清楚生活里的这场变故为什么丝毫没有影响到自己。
也许是因为当年他太小,还不懂得大人世界里的悲喜;更有可能是大人把这件事处理得云淡风轻,让他几乎感受不到生活的剧变。
父母能给予孩子最深沉的爱是什么?也许就是:我的生活已然是山崩海啸,我还要以一己之力,为你撑起岁月静好。
父亲在生活上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对他的成长,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让他在精神的王国里恣意游荡。
那时候网文开始流行,奇幻类的,修仙类的,科幻类的,他统统爱看。那一个个迷幻绮丽的世界令他目眩神迷。
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他会从床上爬起来,来到门外仰望星空。
漫天星辰,繁华若锦。
他觉得那苍茫的宇宙里一定藏着无数神秘的隐喻,等待着他一一探索。
躲在大人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真正的成长是要学会一个人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司辰13岁那年,被父亲以带他旅游为名“骗”到了英国,然后告诉他,你以后就要一个人在这里读书生活了。
他怒斥父亲不靠谱,不负责,把他一个人丢在这。
年幼的心面对茫然未知的明天,终究是胆怯的。
父亲只是默默看着他,不解释,不阻拦,任由他尽情发泄内心的惶恐不安,直至他骂累了,疲倦地沉沉睡去。
直到多年以后,他才理解了父亲的用心良苦。
他上的中学,地处郊区,这是英国教育的一大特色,把最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地方。
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尤其重要,在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里读书学习,可以避免掉那种大城市的繁华喧闹带来的诱惑。
一开始自然不能适应,他在国内的英语水平可能只限于讲个“hello”“sorry”,但现在摆在面前的现实逼着自己要快速掌握英语。
好在这所学校里有不少中国人,他们都愿意帮助他,很快他就克服了语言关。
英国学校在中学时就会给予学生很宽广的选择范围,他当时选择了经济、金融、会计。在英国严谨的教育环境下,那几年他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真知识。
2006年,司辰考上了伦敦的一所大学。
从偏远郊区一下子来到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他开始有点放纵自己了。
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他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自己就废了。
英国他已经待了6年,也有点腻了。
他想要去别的地方见识一番不一样的风景。
于是他转学到美国的加州大学,收了心的他开始专注于学业,顺利拿下了金融、会计双学士学位。
2010年,司辰学成归国。
他先是在父亲的公司学习管理经验,干了18个月就离开了。
13岁那年,他是被动离开父亲;现在是他主动要离开父亲。
站在父亲的肩膀上看世界固然更容易,但他还是想自己踮起脚尖瞭望远方。
他来到一家投资银行做投行做了将近3年,再次选择离开。
而这一次他更加决绝,他要一切归零,自己创业。
这一次,父亲找他谈话了,没有过多的干涉,只说了一句:“从0开始创业可太残酷了。”
司辰说:“不尝试我会后悔,尝试了我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父亲不再说什么了,他比谁都了解自己的儿子:喜欢不断折腾,不断探索。
就像他自己当年在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是选择毅然辞职,下海创业。
这种不安分,是血脉里的传承。
就这样,司辰开始赤手空拳地开拓新世界。
我们似乎习惯了把全部的掌声都送给那些穷到没有鞋穿,却依然光脚奔跑的人;却忘了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却选择把金汤匙吐掉自己觅食的人,更值得赞美。
期间他还去了美国的沃顿商学院学习充电,此后的他就像一只八爪鱼,把触角触探到投资、金融、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当然,还有文学。
以笔为弦,奏命运乐章
没有人会是一台永动机,永远不知疲倦,司辰也不例外。
每天巨大的工作量对他的消耗很大,而写作于他恰恰是一个自愈的过程。
他看着那些人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拼搏厮杀,自己则可以置身事外,气定神闲地不时呷上一口咖啡。
他一直没停止过写作,之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他不确定,这么浩大的工程,自己能不能完成。
但,那是他心底的一个梦。
有一天他把自己喝醉了,给自己拍了一个视频,他对着镜头发誓:“我,司辰,一定要写下我的第一部小说!”
酒醒了,他开始动手写。
一句酒后醉言,他都要去践行。
这就是司辰。
这一写就是3年,写作有多漫长,就有多孤独。
他中间也有写得痛苦到写不下去的时候,但他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二字。
小说写完了,34万字,原名叫《世界之上》,后来定稿的时候,改成了《命运乐章》。
这也是司辰的命运乐章,是他以笔为弦奏响的生命乐章。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周无在寻找舅舅死亡真相的过程当中,一脚踏进命运的浪潮,在困境中挣扎、探索,并要亲手按下乐章的音符,对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
每一部作品都能窥见作者自己的影子,司辰丰富的人生经历丰满了作品的内容。
幼年海外求学的孤独,长大后独自创业的艰苦......这些独特的体验无不投射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这部作品充满浓郁的奇幻色彩,但它想要传达的却是对现实问题的探询。
文明、战争、死亡、时空、未来......这些也都是司辰经常思考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这部小说作者署名是司辰,和他的原名谐音。
他是这样解读这个笔名的:“司辰是古代掌管时令、星辰的官名。我也很想能掌控时空宇宙,这样就等于掌控了我们的命运。”
但他比谁都清楚,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司辰曾有两个挚友,在疫情前后相继离世。这两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让他感受到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力,也让他第一次开始思考死亡这个问题。
终于,他彻悟了,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走在赴死的途中,浩浩荡荡,殊途同归。
既然如此,何不在活着的时候努力活着,让活着的人承载着逝者的希望,活出无限的精彩。
回望岁月,不负人间一趟
司辰在他的简介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时常仰望星空,亦常回望岁月。
这句话是他对自己人生态度诗意的表达:仰望星空,是重塑的过程;回望岁月,是自省的过程。
他就是这样在不断回望的过程中,一次次重新找回当初那个在夜晚仰望星空的孩子:
永葆对世界的好奇,一直走在探索未知的路途中,企望在有涯的时光里,不断拓展出新的可能。
但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即便知道命运最终的结局,也要在过程中开辟出不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