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说起实体商业,话题的开始和结束,似乎永远都是“疫情”和“封控”,大家都在猜什么时候是个头,却又都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尾。
最近的政策有点看不懂。一边是日增阳性几百的上海、深圳加码布防:上海将进入餐馆的核酸要求缩短到了48小时,深圳10个区则要求餐馆、饭店、KTV等密闭场所限流50%。
另一边是日增阳性大几千的广州、北京等地却通知,进出商场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但从大方向来判断,相信大家能看到,用大规模“封控”和“静默”来构筑抗疫防线的日子,快到头了。各地政策的摇摆,在中央统一定调的背景之下,最终将通往解封和开放。
只是可惜的是,在“开-关-限流”的来回往复中,大量的企业、个体户没能够熬过这个艰难的螺旋,最终选择了退场。
作为对比,2019年全年,全国企业注销总数是280.31万户,今年尚未过去,上述3个行业的注销量已经超过当年疫情前全行业注销数的85%。
今年5月,上海临解封前,我们盘点了疫情下的实体店阵亡清单和我们仍看到的希望。如今,在全国有望迎来防疫“新形势、新任务”之际,我们再回头看看,倒在下半年的实体门店们。
希望,这是最后一次闭店盘点。
01
商场类
大洋百货
重庆店停业
新世界百货
云南昆明店停业
西单商场
新疆乌鲁木齐店停业
9月,乌鲁木齐铁路局西单商场发布公告,宣布于11月30日关门闭店。这是继红山友好百盛、友好昊元上品购物中心后,今年乌鲁木齐第三家闭店的商场。
百盛
连关两店退出太原
4月30日,太原百盛长风店贴出停业公告表示,宣布于5月31日起停止营业。
5月12日,太原百盛梅园店也同样发布了停业公告,宣布将于7月9日起停止营业。
伊藤洋华堂
成都春熙店停业
10月末,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发布供应商告知函,称接到春熙店房东通知,将结束物业租赁业务,为此,伊藤洋华堂春熙店将于12月31日后终止经营。这座开业25年的春熙路头牌商场,也将就此离开。
金鹰
南京竹山路店停业
11月,开业才刚满1年的南京金鹰GE66贴出闭店通知,宣布即日起正式闭店。内部几乎已全部搬离撤空。
百度上搜索金鹰GE66,显示“暂停营业”,名称也变成了“宜悦里G66”。
其他区域型商场
10月9日,位于广东东莞的海雅百货南城店正式闭店歇业。
11月,河南开源大未来商业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河南漯河大未来购物中心于11月15日关闭。
02
超市卖场类
家乐福
三个季度闭店50+,退出河南市场
在今年3月关闭超1万平米、曾是亚洲最大超市的中关村广场店后,截至今年9月末,家乐福超市仅余151家,较2021年减少54家。而在过去三年,家乐福超市总共才关店49家,这也意味着,家乐福超市在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关店量已超过去三年之和。
9月30日,家乐福河南郑州金水路店、浙江宁波江东店、天津南开区白堤、新安两门店和深圳红宝店5家门店同时关闭。
11月15日,随着品牌在郑州的最后一家门店国贸360店关门,家乐福退出已经营16年的河南市场。
永辉超市
关闭多家门店
据第三季度财报,永辉超市单季度亏损扩大至7.75亿元,连续四个季度营业利润计为负数。
8月,永辉关闭了在起源地福州经营超10年的两家老店。厦门永辉民生超市有限公司金潮店,也已于11月21日22点起停止营业。
近日,开业仅仅2年的永辉超市昆山经开万达店宣布将于12月15日起停止营业;邢台万达店也将于12月1日起停止营业。
沃尔玛
持续关店+关闭大陆首店
而整个11月,沃尔玛关掉的店并不止这一家:
京东七鲜7FRESH
连关两店,退出长沙
在此之前,京东七鲜长沙溪悦荟店也于8月30日宣布闭店调整。至此,京东七鲜在长沙的两家门店均已闭店,
每日优鲜
关闭全国门店
至11月每日优鲜披露的最新消息,仅剩全职员工55名,而去年底的这个数据为1,925名。
国美电器
被申请破产,净关370家店
昨日,国美电器因拖欠供应商数百万货款,经催要不能偿还,被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据今年年中报,国美负债规模约585亿元,品牌连续5年净利润为亏损状态。
宜家
关闭贵阳、上海门店
官方公众号上,宜家中国指出关闭上海杨浦店的主要原因:市场变化、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消费者偏好,以及自身原因。
居然之家
济南北园店停业
8月,居然之家济南北园店发出闭店通知,称因亏损严重,居然之家北园店决定正式停止营业,撤出济南市场。
红星美凯龙
关闭5家门店
今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已经关闭了4个门店。而其他家居卖场,在疫情和地产下行的双重冲击下,也生存压力巨大。
03
项目动态
海底捞火锅
根据海底捞发布的中期业绩,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业18家餐厅,关停26家餐厅。加上去年下半年发起“啄木鸟计划”以来的关店潮,相比去年同期,海底捞门店数量净减少162家。
贤合庄火锅
全国门店数量腰斩
巅峰期门店数曾突破800的贤合庄火锅,在陈赫退股之后,加盟商关店进一步加速。截至2022年11月28日,全国门店数仅余400家左右。
电台巷火锅
经历了上海疫情的冲击后,电台巷火锅开在人民广场的上海首店停业。此外,静安店也停止营业了。据媒体报道,其门店规模从最高的70家萎缩到了30家左右。
喜茶
降价、关店、结束品牌
继今年两次降价,将产品控价在30元以内,喜茶在门店经营上也有所调整。
旗下平价茶饮业态“喜小茶”在经历两年多发展,开出超20家门店,到今年11月被全部关停。上周,去年9月才在深圳文创热地:南头古城的喜茶全国首家手造店宣布闭店结业。
同月,喜茶更是确认开放加盟,首选非一线城市。
卡乐星
关闭所有直营店
11月21日,进入中国12年之久的老牌美式汉堡卡乐星关闭上海所有仅剩门店。卡乐星上海办公室表示,后续也没有再开业的计划。
目前仅存的卡乐星,是位于上海和青岛机场的加盟店。
时萃咖啡
全线闭店
在去年7月得到近亿元战略融资的时萃咖啡,高峰期门店数量约12家,覆盖广州、深圳、佛山。
今年11月,时萃咖啡几乎全线闭店,仅存佛山岭南天地店,品牌起步的小程序商城同样关闭。
其他一些老牌集团的咖啡业务也在调整。4月,来自韩国的ATwosomePlace途尚咖啡,关闭了中国地区最后3家门店。
11月,百胜中国在其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会上透露,将逐步退出直至终止旗下咖啡品牌COFFii&JOY在中国市场的运营。
菲律宾餐饮集团快乐蜂宣布,结束“唐恩都乐咖啡”业务在中国的运营,北京的7家咖啡餐厅也都已终止运营。
味千拉面
半年关店超9%
味千中国发布的半年度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味千拉面净关店68家,超过其门店规模总数的9%。
仍在维系的店面营业状态也并不乐观,根据其披露的数据,味千中国第三季度同店销售同比下降11.1%,快速休闲餐厅业务销售同比下降14.7%。
其他集团的日式快餐也同样面临下滑窘境。8月31日,吉野家在临时报告书中宣布,旗下品牌“花丸乌冬面”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吉野家在今年上半年也关闭了约30家。
窄门餐饮数据显示,2020年在内地有45家连锁门店的“丸龟制面”,目前仅剩4家门店营业,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各剩1家。
虎头局渣打饼行
网红新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去年连续完成多轮融资,并曾对外公开表示,2022年将计划开店150家,涵盖多个一线及新一线核心城市。
品牌目前全国拥有约50家门店,距高峰期数量缩减了近30家,并决定放弃直营,开放加盟形式。
04
零售、配套类
GAP
多地撤店,出售中华区业务
今年三季度,GAP被曝光称大规模收缩线下门店,包括北京领展购物中心店、上海凯德晶萃店、南京水游城店、杭州金地广场店、长沙百联奥莱店,以及深圳、佛山、中山等地多家门店均清仓撤柜。
11月,GAP以4,000万美金将整个大中华区业务甩卖给了宝尊电商,包括在大中华区生产、推广与全渠道销售Gap产品的权利,和中国产品设计权。
Tesla
关闭中国首店
Off-White
连续关店
8月,媒体曝称,Off-White近期连续关闭4家门店,分别位于上海芮欧百货、上海国金中心ifc、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和西安中大国际。
滔搏运动
关店850+,裁员8,000+
其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关闭了857家门店,同时裁员超过8,000人。
太平鸟
半年关店559家
根据太平鸟最新发布的中期报告,今年上半年,太平鸟直营门店新开55家,关闭168家;加盟店新开211家,关闭391家;总计门店数净减少近300家。
多家上市零售企业同样处于闭店通道中,根据各家公司披露,森马今年共计新开661家门店,关闭了860家门店。
美邦服饰上半年新开直营门店3家,关闭直营门店77家;新开加盟门店40家,关闭加盟门店317家;合计净关闭351家。
红豆股份新开门店27家,关闭门店98家。
李宁销售点较去年底净减25家。
即使是这些风头正劲的FILA,今年6月相较去年底,也减少33家门店至2,021家。
美宝莲
关闭线下门店
莎莎
关店率超过50%
根据莎莎最新业绩公告,截至9月30日,莎莎国际零售店铺总数由原来的234家减少至193家。其中中国内地门店关闭最多,减少了35家,剩余42家门店。
一条生活馆
全面退出线下
依靠短视频入局,高峰时期在全国开出18家门店的“一条生活馆”,到今年6月,也关闭了位于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的最后一家门店,全面退出线下市场。
其他多家新锐集合店也在过去两年的高歌猛进之后,面临增长乏力的巨大考验。
7月初,THECOLORIST调色师关闭了北京大部分的门店,仅剩的一家也进入了暂停营业的状态。与之同属KK集团的KKV,也关闭了北京王府井的APM门店。
全品类新零售品牌“番茄口袋”三里屯形象店已于8月底撤店,而这距其开业还不到10个月;位于北京合生汇的全国首店,也已撤店围挡。
05
其他门店
上述的不完整清单,反映的更多是品牌的收缩,既有叱咤多年的老牌,纵横全球的洋行,也有近年来崛起的新零售。
根据《开菠萝财经》团队的调研,打开闲鱼APP,搜索“奶茶设备”字眼发现,二手奶茶设备几乎是以分钟为单位作为商品发布出来。
而同样在大规模折价转让的,还有电玩城、健身房、干洗店、蛋糕店……这些卖家背后,无疑是一个个创业梦想触礁沉没的故事。
无论是因为疫情导致的人口流动减少,门店乏人问津;还是干脆由于禁令而无法完整经营或甚至无法开业,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之久的收入端巨大缺口,都是难以挽回的。
而仍在持续发生的租金、人工成本,则同样是实打实难以避免的。
这也就难怪,虽然就快看到阳光了,还是有大量餐饮店铺选择“放假回家,提前过年”。
06
当然,每家门店的关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品牌、商场本身也就处于日落西山的衰退之中,不能把他们的没落,完全归咎于疫情和封控。
我们也能看到,有些品牌在如此寒冬情况下,还成功地实现了逆势增长;也有些新的品牌,就在疫情下实现了线下门店的从0到有,开始萌芽生长。
比如我们过去几个月里曾经访问过的超级种子、上森派系、凡几、OLEADA。
因为一家家小店的消失,带来的是整个线下实体商业的萧条;这些烟火气与繁华感的缺失,恐怕要到全面解封之后才能慢慢弥补。
11月23日傍晚北京某社区餐饮街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陆陆续续解封了,虽然一切的调整不会那么顺利,全面的复苏也不会那么快,但希望总是令人愉悦的。
希望每一个即将熬过实体商业漫长黑夜的企业,都能重新焕发生机,春暖花开,肆意生长。
“困难时期咬牙坚持每天前进20英里,不会因为天气恶劣而蜷缩不前,也就是要把基础的事做到、做好。顺风期也不得意忘形,不会因为风和日丽而走过多的里程,也就是不追求过度的、透支的数据增长。
保持这样的节奏,让我们有确定的聚焦点,这对动荡市场周期的企业增长和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接受不确定性是市场常态,变化是恒常,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才会为团队创造安全感。归根结底,确定性和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也只有自己才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