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新消费日报5月19日讯(研究员梁又匀),4月前后清明假期、五一长假促进各类线下餐饮、文旅消费持续繁荣。消费带动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降转增,同比上涨0.3%。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
从数据上看,4月国内消费投融资明显回暖,在经历两个月的低潮后终于回归正常节奏。但本次回暖更多集中于家居家装消费、物流配送基建、跨境电商以及电商服务领域,并非传统的餐饮、酒水、旅游等。
4月投融资具体情况
智能住宅品牌“Habit@栖息地”Pre-A轮获投6.63亿元,是本月获投金额最大的项目。据介绍,该品牌是前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再创业的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20日,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交付、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智能住宅产品研发和数字设计系统研发。得益于该品牌创始人的品牌背景,本轮参投机构包括常高新、理想汽车、石头科技。
此外,跨境电商以及配套物流、运营服务也是4月消费类投融资的重点。其中,直接经营跨境电商业务的获投品牌包括户外渔具品牌“深圳波赛冬”、跨境电商信息综合服务“亿恩网”、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安铂科技”、北美外贸B2C公司“海维多勒”、跨境电商B2B平台“绿森工业品”。
智能硬件领域,智能门锁、智能小家电获投较多。小家电领域获投品牌包括智能牙刷品牌“Oclean欧可林”、小家电制造公司“斗禾科技”、家庭服务机器人“万勋科技”、无线智能照明“榜威电子”。
美妆护肤、医美、旅游酒店等外出消费项目每月都稳定获投,获投项目包括景点运营商“雪峰山旅游”、旅行社“东怡国旅”、医美电商咨询“更美”、医美恢复“湘雅生物”、美妆产品研发“依莱特生物”等。
1、邓氏阿嬷手作首次获投,奶茶加盟又添新玩家?
本轮投资由泛娱投资领投,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创新、供应链优化、门店扩展、品牌建设以及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等。
2、Habit@栖息地:理想联合创始人沈亚楠再创业
沈亚楠作为理想汽车的联合创始人,曾负责公司的整体商业策略以及业务运营,除了技术与研发外几乎包揽该汽车品牌早期创业的多数运营工作。2022年12月,沈亚楠宣布辞职后迅速投入了新的创业中,本次获投的家装品牌正是其看到的新市场机遇。
据沈亚楠接受媒体采访透露,其从自身装修经验出发,感受到了家装过程中的不满和各类不确定的困难。相较于汽车、电脑等行业拥有成熟的组装和配件生产流程和搭配方案,家装领域的行业规模效应还未实现,沈亚楠的创业初衷是致力于实现装修产品、设计、智能化的统一,消费者可以购买一整套解决方案,减少分散采购带来的多余成本。
智能住宅品牌Habit@栖息地目标客户以年收入35万的中高收入家庭为主,本次披露已完成天使轮、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6.53亿元,参投机构包括理想汽车、石头科技、新北科创基金等。所得资金将被用于智能住宅产品研发、数字设计系统研发以及全国交付基础设施布局。
3、综合跨境物流服务商“泛鼎国际”第7次获投
泛鼎国际成立于2013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围绕进出口跨境物流、海外仓储配送及增值服务、跨境供应链流通服务已构建起完整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并建立了全球自营仓储网络。资料显示,泛鼎国际已拥有超80个海外仓,总面积超550万平方英尺,覆盖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南美等多个地区,可向出海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头程物流、海外仓、尾程配送全流程服务。
据官方数据,泛鼎国际近四年营收年均增速超70%,2023年实现营收近百亿人民币,服务于多家中国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家具家居龙头企业,同时也是Amazon、eBay、TikTok、Temu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的物流服务商。
本轮为泛鼎国际B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美元,由顺为资本领投,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被用于加强海外仓建设、海外分销网络拓展等。
港股消费IPO持续繁荣,A股终止上市高峰已过
随着A股IPO审查标准持续收紧,消费类公司上市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增长。
5月中旬,排队数年之久的陶瓷生产销售品牌“马可波罗”终于进入上市审核阶段。这也是新“国九条”发布后首家进入审核阶段的公司。
然而在“严把发行上市审核”的压力下,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对马可波罗做出了暂缓审议的决定。
在审核过程中,多项业绩细节成为问询的主要方向,包括营收、应收账款、坏账等。监管要求马可波罗详细说明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的原因及其合理性,量化分析说明主营业务高于同行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论证业绩的稳定性。
监管表示,待马可波罗按要求补充信息后,再做更为准确全面的上市审核判断。
这场上市审核过后,市场对于监管“严”字当头的发审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存在业绩瑕疵或表述不清晰的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不少公司也在4月的观望之中,选择主动终止上市审核。其中包括游戏配件生产商“景创科技”、健身器材研发商“力玄运动”、纸质印刷包装生产商“高义包装”。由于新增A股排队上市公司也已显著减少,4月已没有太多消费类公司仍在排队或选择终止上市。
但另一方面,急于上市融资的消费类公司并不少,其中部分积极转向港股。
相较于A股漫长的上市排队,港股上市进程较快。4月末,排队等待仅7个月左右的茶百道完成港股上市进程。本次茶百道上市融资金额达25.86亿港元,成为港股2024年以来募资最大的IPO之一。
不过顶着压力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反馈并不如人意。上市开盘首日,茶百道经历股价大跌,并在上市后数日股价整体走低。截至5月中旬,茶百道仍处于破发状态,当前股价较上市融资时已跌去超1/3的价格。
茶百道、奈雪的茶上市后始终处于“跌跌不休”状态,也给了仍在排队上市的餐饮类传统消费品牌不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