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31.9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9亿千瓦,同比增长48%;风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20.3%。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一系列突破进展。在内蒙古,全球首个超大型沙漠光伏基地——库布齐沙漠光伏电站一期项目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库布齐新能源基地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7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8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325万吨。
在山东青岛,全国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新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甘肃酒泉,全球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450亿千瓦时,可有力推动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的协同互动式发展,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下一阶段新型能源体系转型的重要方向。以一家福建电池企业为例,其在宁德建设的全球最大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已正式投入运营,该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1兆瓦时,能够为周边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调节和应急备用电源服务。
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青海一家盐湖碳酸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功实现了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每年可生产电池级碳酸锂6万吨,不仅满足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锂资源的迫切需求,还有效推动了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山西的一家煤矿企业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实施智能化矿井建设和机电设备节能改造,大幅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积极探索矿山“绿电+生态”模式,利用矿区闲置土地建设光伏电站和风电场,实现了煤炭开采与新能源开发的有机结合。预计到2025年,该企业将实现碳排放减少10万吨以上,为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树立了新的标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业内专家表示,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加强对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改造升级,从而实现能源行业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