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服务模式重构,数字化让医者和患者体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正在突飞猛进。
“近年来,医院间的交流频率、患者就诊需求都大幅提升,医生往往分身乏术,于是线上交流、远程会诊、甚至远程查房需求激增,对于视频会议的质量要求也迅速拔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是卫生部批复的首批三甲医院之一,始建于1910年,距今已超过百年历史。2016年“上海十院神经外科联盟”成立,目前已有91家医院,是国内神经重症医学的重要交流平台。
联盟每年举办近40场线上培训学术交流会,其远程诊疗中心已为来自20多个省的近千名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
一起看看,数字化是如何帮助上海十院实现跨区域远程交流和在线诊疗的呢?
开展联盟学术会议,与联盟医院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实验等活动,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也让联盟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触最新的治疗方法、最新的医学技术和最新的临床实践,提高专业水平。
“这类会议参会的人员较多,对整套视频系统的流畅度、清晰度、拾音效果及智能性的要求会非常高。”高主任还补充道。
那么,“上海十院神经外科联盟”又是如何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90多家医院,成百上千名医生高效参会的呢?
以往很多重症患者因为无法转院,都需要专家医生亲自前去会诊,这种模式既费时又费力,还有可能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期。加上会诊具有一定随机性,专家医生需要更为便捷的软硬件来支持开展远程会诊。
腾讯会议将医生和患者连接起来,在线上进行专业的诊疗服务,从远程会诊、移动问诊到远程查房,在减轻医疗资源压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便捷性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高主任所谈到:我们希望借助科技的手段来帮助我们提升联盟医院间学术交流的体验,更希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远程诊疗。
不仅是远程会诊,上海十院在远程问诊上也有新实践。当医生出差在外时,对于患者的诊疗也并不会耽误。
差旅途中,网络稳定性较差,但腾讯会议在弱网环境也能有优质的表现。这使得“移动问诊”中医生和患者的连线保持稳定,依旧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术后跟进。
“我们现在还会习惯打开云录制和转写,轻松记录会诊全过程,也给我们的医生在写电子医嘱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吴主任谈道。
医生对住院病人查房是每个医院的常规操作。
使用腾讯会议认证的罗技CC4000e会议摄像头,支持4K高清画质并拥有120°的开阔视野,轻松满足床旁各类实时的监护数据、病人的查体情况的场景,让远程查房更灵活高效。
“通过‘远程查房车’对住院病人开展床旁监护及多学科会诊,在我们联盟内已经是常态化操作。”高主任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