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已经陪伴海宁市民走过18个年头。十八年来,“96345”累计受理各类求助约百万件,回访率100%,结案率100%,满意率99.8%以上。桩桩件件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服务者,是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是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运营至今,“96345”现有接线员8人,加盟商418家,包括个人135家,商户283家。他们24小时在线,为海宁市民提供锁具服务、电工服务、管道服务、家电维修、消杀服务、数码设备、灶具维修、家装服务、家政服务、车辆维修10大服务项目。
十年接通上万个求助热线。
工作那么久,让徐静燕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21年的“红动潮城·暖心助困”活动,“历时整整1年,我带着加盟商志愿者上门为前期通过数月统计的963户低保低边家庭送去水电维修、空调清洗等服务,他们的一句‘谢谢’真的比吃了蜜还甜!”
这十年,徐静燕接通了上万个求助热线;这十年,她参与志愿服务上百次,无论刮风下雨,坚持带着加盟商师傅上门为有困难的群众做志愿服务。“我是一名党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徐静燕坚定地说道。
连续十七年假期无休。
杨献国,年过六旬,因为擅长小家电维修,他成了海宁96345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服务人员,每年节假日都是老杨最忙的时候,无论五一、国庆,老杨天天在岗。
由于客户家的燃气灶使用年份比较长,不少螺丝已经生锈,老杨耐心地一个一个拧下来,没多久就累得满头大汗。“修理小家电虽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却是一个良心活,每个细节都要注意,不然就容易留下安全隐患。”这十几年里,老杨服务了千家万户,每一次服务他都很认真,在居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这个师傅很好的,很认真的,凡事都交待得很清楚。”居民邢阿姨为老杨点赞。
老杨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碰到一些细小的部件,他要趴到电器上,仔细观察很久。他说,小时候没有及时治病,视力受到影响,现在有2200多度。视力虽然模糊,但老杨心里很亮堂,多年练出了一身“绝技”。煤气灶、油烟机、电灯……一般的电器故障,他听一下声音或者摸一下,就能够诊断出来。不仅如此,老杨还练就了识假辨假的“火眼金睛”。“东西假冒不假冒,我一看商标就知道。”
年轻时,老杨是电器销售员,修理是自学的。他说,小家电虽小,也是国计民生,家家户户要用。这些年,他是便民服务点上的常客,每年要参加数十次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因为表现出色,老杨被评为海宁十大最美志愿人物。2005年,海宁市96345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老杨就没有正常的休过假,几乎天天在岗。他说,自己忙一点,群众就空一点,很满足。
正是有了数百位像老杨一样的服务人员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默默付出,“96345”成了海宁市民时刻在线的好帮手,并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78岁的黄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家住南苑三里。老房子住了30年,家里的自来水管老化,卫生间和客厅开始漏水。
起初是一点点,黄奶奶也没放在心上。十几天过去,水漏得愈发厉害,影响到了自己和邻居的正常生活。“完全没法用水,水龙头一放,水管就哗啦啦地漏水。楼下的邻居来反映,漏的水把他们家的墙壁泡湿了不说,甚至都淋到了房间的桌子上,桌上的东西都打湿了。”黄奶奶着急得不得了,等不到周末子女回家,这事儿非得立马解决不可。
仔细检查水管后,卢师傅和黄奶奶坦言:“这些水管年数太长,老化得厉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隐患。我的建议是,新排明管,能藏的管子尽量帮你藏起来,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黄奶奶同意了卢师傅的方案。
而后,卢师傅的用心,黄奶奶看在眼里。“专业的东西我不懂,但是我亲戚来看过了,说这位师傅的材料用得很好,价格也公道。”黄奶奶说,卢师傅的服务态度更是没话说,帮忙买材料,跑上跑下反复安排,水管装好了,还把卫生也搞了一下。“最后算钱的时候,他看我年纪大,又便宜了200块钱。”不仅如此,卢师傅顺手免费帮黄奶奶更换了灯泡,暗了好几个月的客厅被重新点亮。
烦心的黄奶奶宽了心。她给“96345”送来感谢信,信中写道:“我一个独居老人,本来的烦心事变成了宽心事,发自内心地感激,希望这种关爱精神发扬光大。”
“96345”实现24小时线上接单。今年3月,海宁市96345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升级——依托“海宁通”小程序,开发了线上接单服务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掌上服务。
海宁市96345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服务升级后,可实现十大类便民服务“掌上办”,400家入驻商户“指尖选”,24小时专人“在线答”,五星级满意评价“回访准”,从而使得生活服务线上1分钟成单、随时上门、标准收费、五星售后回访的服务升级,里程碑式地为群众开启数智生活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