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分布各地差异明显,76%的煤炭、80%的风能、90%太阳能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地区,但70%以上的电量消耗都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
因此,从风能、太阳能、水能富足的西部、北部、西南部地区输电的到能源消耗量大的东部中部地区,距离长达1千-4千公里左右,因此发展专门解决3千-5千公里输电难题意义重大。从而输电容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便应运而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高压。
特高压(UHV)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因其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的综合优势,被誉为“电力高速公路”。
上、中、下游产业链一览
上游:主要分为金属(铜、铝、普通钢材、取向硅钢片等)行业、传感器行业、绝缘材料行业和电子元器件行业。上游生产材料涨价会对特高压电器行业产生负效应。
中游:包括直流交流特高压、输送端缆架、绝缘器件和电器检测等特高压直流产业链。直流特高压主要设备:包括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及其控制保护系统,以及直流滤波器、直流开关设备、直流测量设备和直流避雷器等直流场设备。
下游:主要是供电终端,包括智能电网、配电配网设备、以及最终的工业用电、生活用电等供电侧。
在这一主体中的特高压设备又可以根据用于直流项目和交流项目进一步分为直流特高压设备和交流特高压设备。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虽然都是属于特高压,但二者在技术、输电能力、稳定性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其中±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压主要是由直流特高压设备输送;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压则主要是由交流特高压设备输送。
从“白手起家”到“大国重器”,成就有目共睹
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先后组织几十家科研机构和高校、2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500多家建设单位、几十万人参与了特高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研制、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等工作,攻克了310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磁环境控制、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安全控制等世界级难题。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预初步设计,此后我国特高压行业逐步进入试验阶段。2009年1月,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工程投运到现在,我国已经建成了30个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2010年新一轮特高压又开始建设,随后我国特高压行业发展进入第一次高峰;2014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行业发展开始进入第二次高峰;2018年9月我国国家能源局再次颁发《关于加快推速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划12条特高压工程(5直7交),行业发展进入第三次高峰。
特高压电器企业有15万家之多
政策加码,“十四五”期间迎来新的增长点
为了促进特高压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持续推动我国特高压行业的发展。包括加快推动以沙漠、隔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煤电项目和特高压输电通道;以及提出面向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高”特性,以及夏、冬季双负荷高峰的需求特点,加快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各部门相继出台的各项政策,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特高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1年9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宣布,未来五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2020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为27%,预计2030年、2060年将分别提升到39%和70%。其中,2022年,国家电网计划发展总投入为5795亿元,在电网投资方面,国家电网计划投资金额为5012亿元。这是国家电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5000亿元。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过2.9万亿元,叠加国内地方性电网公司的投资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预计近3万亿元,将大幅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巨大的投资规模将对国内智能电网产业链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刺激特高压需求,千亿市场空间打开
近年来,我国特高压系路长度和累计输送电量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16年我国特高压系路长度约为16937公里,累计输送电量约为6828亿千瓦时;到2020年其分别增长至35666公里和20764亿千瓦时。2021年我国疫情逐渐好转,经济压力得到减缓,初步测算预计2021年、2022年我国特高压系路长度将继续增长至42165公里和44610公里;累计输送电量将继续增长至24419亿千瓦时和28347亿千瓦时。
从规划的12条特高压直流里面,目前已经推出7条线路,包括2018年和2020年推出的线路,也就是之前国网“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及的“规划十四五期间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特高压直流主要用于清洁能源外送。预计有7条待推出的新线,涉及的送端地区可能涵盖东北、内蒙、青海、新疆、西藏等;受端地区预计涵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
根据国家电网规划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共38条特高压线路,总计投资额3800亿元,线路里程为3万余公里。2022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在建的特高压工程11项,线路全长6828公里,工程总投资900亿元。
成为风光大基地的“超级外卖员”
特高压直流主要作用在于长距离电力传输,是风光大基地的关键外送通道。使得我国西部清洁电能可以翻山越岭源源不断地到达祖国的另一端,有效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成为风光大基地的“超级外卖员”。
2022年7月1日,我国“西电东送”核心枢纽工程,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这一工程横跨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五个省市,走过2080公里的距离,只需7毫秒,就能让远在江苏的人们用上来自四川的水电。
当前我国有14回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16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共计30回线路。输电工程线路总长将近40000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周的长度,在西电东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的技术设备也已经走出国门,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用的都是中国技术人员的设计、中国的标准,大量采用的是中国的设备,工程建成以后,更需要中国的技术支持。
特高压直流输电已经被公开认为领跑全球,已成为中国的又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