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6年第一台扫地机器人被发明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扫地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我们家庭常见的生活必备小家电。
一、吸尘器代工
1958年2月,钱东奇出生于江苏南京,那个年代出生的他刚好赶上了时代的红利,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成功考上了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1981年,钱东奇在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并于1987年7月毕业。无论放在以前或现在,钱东奇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校高材生。
1990年,一个法国吸尘器品牌商找到了钱东奇,希望身为江苏人的钱东奇可以帮他们去苏州寻找吸尘器代工企业。当时,中国的工业制造发展飞快,吸尘器在上海和苏州的生产也已颇具规模。
1986年,苏州吸尘器厂便生产了中国第一代家用吸尘器—春花牌立式吸尘器,并很快风靡全国。
1989年,苏州吸尘器厂的春花牌立式吸尘器产量已经达到了80.45万台,产销量占全中国的一半以上。同年,上海全市的吸尘器产量也达到了48.27万台。
吸尘器市场在1990年时遭遇了重大变化,由于国内市场上吸尘器的数量供过于求,导致部分国内吸尘器厂开始倒闭。然而,当时欧美国家的吸尘器需求却极为强劲,这对于国内的吸尘器厂来说是另外一个机遇。
钱东奇在经过调研后,很快找到了当时国内仅有的5家可以满足法国客户要求的吸尘器厂,而其中最优秀的当属苏州吸尘器厂,当时他们生产的春花牌立式吸尘器已连续多年销量居于全国首位。在钱东奇的牵线下,法国客户成功与苏州吸尘器厂签订了代工协议,钱东奇也从中赚取到了佣金。
之后,钱东奇便成立了TEK香港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开始经营起了吸尘器出口贸易,无意间成为了中国吸尘器出口的第一批拓荒者,也成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同时,钱东奇发现了外资品牌对中国劳动力的依赖,巨大需求导致了国内代工厂需求的缺口,这促使了他产生想要自己开代工厂的想法。
二、多级旋风吸尘器
在泰怡凯做得如火如荼时,钱东奇却遇到了改变他想法的两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则是瑞典全球家电巨头伊莱克斯集团总裁来泰怡凯视察时,钱东奇问对方在泰怡凯和其他代工厂之间是怎么选择时,对方回答钱东奇说他们永远只和代工厂里的赢家合作。
这两件事情引发了钱东奇的思考,如果他一直单纯只做代加工,那么命运永远掌握在品牌商手里,除非自己代工厂的规模足够大以及成本足够低,才能让品牌商一直与自己合作。然而,品牌商赚到了大部分利润的同时,还可以做到轻资产运营,不需要投资重资产的工厂,只需要做好科研创新便可以了。
从2000年开始,钱东奇便把目光转向了自主研发产品,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通过报纸看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的一场机器人足球比赛,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假如给机器人加上一个吸尘器,不就是机器人吸尘器了吗?
2000年,钱东奇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始专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很快,钱东奇的团队在2001年研发出了雏形吸尘机器人,看上去像一辆迷你车,但这台吸尘机器人离真正的市场推广还很遥远。
除了研发吸尘机器人,钱东奇还看中了戴森公司的多级旋风吸尘器,也想批量制造相同的产品。
关于多级旋风吸尘器,是著名英国家电品牌戴森公司于1982年研制出的产品,即通过气旋分离技术的应用,使灰尘和气流可以完全分离,让吸尘器不需要安装传统的集尘袋和过滤器。这一设计,也使得戴森公司成为可以比肩劳斯莱斯的英国国宝级公司。但是,多级旋风吸尘器作为戴森公司安身立命的王牌产品,早就被戴森公司申请了460多项专利保护起来,使得其他吸尘器品牌商完全没办法仿制。尽管许多厂商都眼馋这块肥肉,三星、LG等大厂都曾试图破解戴森公司的专利,但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钱东奇,经过三年的研究,钱东奇的团队终于在2004年绕过了戴森公司的专利,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级旋风吸尘器。然而,当钱东奇拿出自己研发的产品时,合作商们都不相信泰怡凯这家中国代工厂能成功破解戴森公司的专利,毕竟当时许多行业巨头都失败了。合作商们都顾虑,要是他们采购并销售了泰怡凯的产品,如果产品侵权被戴森公司起诉的话,自己将会遭遇极大的损失。
为了让合作商们尝试采购并销售产品,钱东奇只能专门找了律师事务所,让律师出具了技术非侵权报告,增加海外合作商的信任度。
终于,泰怡凯迎来了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客户—德国著名吸尘器品牌商德沃(DirtDevil)。德沃的母公司RoyalAppliance公司成立于1905年,与胡佛(Hoover)、必胜(Bissell)、优瑞家(Eureka)并列为全球吸尘器产业四大巨人。凭借着优异的性能,泰怡凯为德沃贴牌代工的多级旋风吸尘器一经推出便席卷了市场,在帮德沃创下了单品销售记录的同时,也很快引来了戴森公司的专利诉讼。
为了应对戴森公司的专利诉讼,钱东奇的团队奋战了40多天,整理了上千份专利资料,帮助德沃赢得了诉讼。最终,戴森公司从德国告到了法国,都以败诉告终,钱东奇和他的团队赢得了胜利。在专利战胜诉后,德沃专门在总部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会,并在舞台中央摆放了钱东奇团队研发的多级旋风技术吸尘器。
虽然钱东奇的团队最后帮德沃赢得了官司,但德沃的庆功会却让钱东奇感到不悦,因为他们不得不站在德沃品牌的身后,明明产品是泰怡凯研发出来的,但消费者却只记得了德沃的名字。
关于扫地机器人,最早出现于1997年,当时伊莱克斯公司制造了一台叫“三叶虫”的扫地机器人,厚度只有13厘米,可以钻到桌子和床底下进行清扫,具备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扫地机器人的大部分特点,包括躲避障碍、自动返回充电等。
之后,美国科技公司iRobot在2002年推出了Roomba扫地机器人。iRobot公司最早是做军用及安防机器人起家的,专门为美国政府、军方、及各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太空探测、战地救援、排爆、勘察、安保、研发等不同用途的机器人,而Roomba扫地机器人是iRobot公司从军用机器人转型家用电器的首次尝试。
那个时期的扫地机器人,只能做到随机式清扫,清扫效率也相对低下,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过,iRobot依然通过规模与低价格的优势,成为了当时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军者。
四、国际化战略
对于一直经营外贸的钱东奇来讲,他的眼光也不止于国内。
五、添可智能家用电器
2013年,在多级旋风吸尘器红利期结束后,钱东奇希望在吸尘器领域找到新的革命性产品。他把眼光放到了无线吸尘器上,由于吸尘器电源线的存在,限制了机器的活动范围,许多消费者的体验并不良好,希望吸尘器可以去掉电源线。同时,随着电池和电机技术的成熟,市场上也普遍认为无线吸尘器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
六、市场竞争加剧
在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竞争尚且如此惨烈,更别说科沃斯在进军智能生活电器后,面对愈发强大的美的、海尔、LG等家电巨头,处境也更加艰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沃斯在2019年开启了新一轮转型升级,大幅削减了品牌代工业务,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革自己的命,退出了低端扫地机器人市场,将重心转移到中高端高毛利的全局规划式扫地机器人市场,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端化的服务机器人。
科沃斯的转型升级收获了一定成效。2020年和2021年,科沃斯分别实现营收72.34亿元和130.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7%和80.90%,实现净利润6.41亿元和20.10亿元,同比增长431.22%和213.51%。
不过,科沃斯从2022年开始却陷入了各种麻烦。
除了高科技企业的身份遭质疑,科沃斯更大的麻烦在于公司的经营状况。从2022年开始,科沃斯便陷入了营收滞涨的难题。2022年,科沃斯的营收增速降至17.11%,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了15.51%,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时至2023年第三季度,科沃斯的形势更为严峻,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减,归属净利润仅为2000万不到,与2022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2%,前三季度的归属净利润也同比减少了46.21%。
另外,科沃斯扫地机器人虽然一直稳坐国内市场的头把交椅,但其市占率在这几年也不断下降。2021年,科沃斯的市占率为44.98%,到了2022年,市占率则下滑到了39.83%。在2023年前7个月,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的占有率仅有36.74%,下降态势十分明显。2020年,科沃斯的市占率还有接近80%,很显然,科沃斯的市场份额正在被石头科技、云鲸、追觅等瓜分。
种种不佳状况,也最终反馈到了科沃斯的股价上。科沃斯股价于2021年7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点250.71元,市值超1400亿元后,便开始一路走下坡。截至目前,科沃斯的股价仅剩35.6元,市值也蒸发了近85%。
从科沃斯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扫地机器人发展到现阶段,整个行业的技术门槛已经不高,科沃斯想要稳住自身的龙头地位,势必还得在创新科研上继续投入,打造差异化的扫地机器人和不一样的用户体验。此外,科沃斯也不能只单纯依赖于扫地机器人,依然要大力打造添可这个高端智能生活电器品牌,做到多条腿走路。
回望科沃斯20多年的发展,从贴牌代工一步步积累,从埋头研发一步步前行,从创新科研到品牌输出,从国内市场征战到海外市场,科沃斯一直务实经营,志存高远,一路成长。现在,作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领头羊,科沃斯正遭遇着其发展史上的一段艰难时刻。在这种局面下,钱东奇与钱程父子想带领科沃斯走出困境,真正实现其“让机器人服务每个人”的愿景,真正让科沃斯发展成为全球顶尖的机器人品牌,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