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特点及竞争格局代表企业面临的机遇
1、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特点
汽车热管理系统就是对汽车进行温控和冷却,用来保证汽车各零部件以及驾驶舱内处于合理温度范围,从而达到节油、舒适、提升续航里程等目的的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舒适性热管理和动力系统热管理。舒适性热管理主要为空调系统热管理,可分为制冷和制热两大功能;动力系统热管理在传统燃油车上表现为发动机冷却,而在新能源汽车上则主要表现为调节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合称“三电系统”)的温度,包含冷热控制下的不同模式选择。
整车热管理架构图
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由于汽车热管理系统集合了热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电气及软件等多学科的知识积淀,生产过程包含锻造、冲压、精密加工、钎焊、装配、氦检等多种工艺,行业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因较早进入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储备的技术和经验更加充足,因此,全球市场份额集中,形成多头竞争的局面,且多以外资品牌为主,其中国际龙头日本电装、韩国翰昂、德国马勒、法国法雷奥合计占据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超过50%的份额。
国际龙头企业由于掌握了关键核心零部件,具备强大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和研发能力,系统配套能力强,基本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涵盖;而国内厂商能单独提供某个环节集成系统的能力较弱,主要提供的是压缩机、阀类、泵类等热管理系统零部件,虽然在各个细分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但是缺少系统开发和配套能力,因此整体市场份额与国际厂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新能源汽车推动热管理系统升级,单车价值量提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壮大,热管理的范围、实现方式和零部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主要有如下不同:
①两者均需要进行空调系统热管理,然而在空调制热的情况下,传统燃油车可以通过发动机的余热给驾驶舱内供热,但新能源汽车则必须主动进行制热;
②由于两者的动力系统不同,传统燃油车动力系统热管理主要针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冷却,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则主要针对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冷却;
③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增加了电池热管理,由于新能源汽车以电池电能作为驱动能源,当电池温度过高可能带来一定风险,而电池温度过低时电池充放电性能下降,容量大幅减少,因此有必要对电池进行热管理。插电混动车结合了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相比纯电动汽车而言更为复杂,还需要配备发电机热管理系统;
④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进排气系统消失会减少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EGR冷却器、涡轮增压式发动机中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冷器)和相应空气管路。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和三电系统的热管理结构更为复杂,不仅新增了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时还带来了零部件的替换和升级,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根据是否使用热泵及冷媒型号的差异,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在5,000-11,500元左右不等,约是传统燃油车单车价值量的3倍。
(3)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处于成长和分化期,市场竞争格局尚未确立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变大、能量密度提升、温控要求提高,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根据成本和功能要求的不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呈现出简约与复杂并存的局势,主要表现为热泵系统发展、冷媒介质突破、电池冷却方案的技术路线差异。
①低温节能的需求催生热泵系统的发展
热泵系统是指在为驾驶舱制热时,依靠系统的反向循环,将低位热源(外界空气)的热能强制转移到高位热源(驾驶舱)的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热泵系统工作原理与非热泵系统模式相同,以电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实现回路循环,通过压缩机的转速调节、电子膨胀阀的流量控制实现温度调控。制热模式下,非热泵系统使用加热器制热,其中PTC加热元件由于热效应显著,具备陶瓷材料耐高压、不燃烧的优良安全特性,常作为加热器的首选,但其单小时能耗占据电池容量的5%-10%,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不同,电池续航里程会减少20%-40%,当续航里程成为客户购车的重点考量因素时,有其应用局限性。而热泵系统能通过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将空气中的热量转化为自身的内能,能效系数比PTC加热高出2-3倍,可以有效延长20%以上的续航里程,更好地实现了低温节能的需求。
②冷媒更换,更低温下有效节能
空调系统的能量迁移依靠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实现,当前小型空调制冷剂大多仍以R134a为主,欧美国家因需满足GWP(全球变暖潜能值)≤150而只能选择美国杜邦与霍尼韦尔联合开发的R1234yf制冷剂。这两种制冷剂在超低温环境下(环境温度-10℃以下,系统压力20bar)由于无法实现气液转换,等同于PTC制热模式,COP值(制热系数)≤1,因此无法实现节能作用。
为了克服R134a和R1234yf热泵的局限性,大众集团使用R744(CO2)热泵。R744制冷剂可以广泛适用于-30℃以上的环境,在-20℃下COP值依然能达到2,是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的能效较优选择。但由于R744热泵系统峰值压力高达100-120bar,对零件密封性要求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竞争企业较少。R134a制冷剂超低温环境下COP值≤1的压缩机制热模式和R744制冷剂超低温环境下有效节能的制热模式各有利弊,需要市场进行选择。
③电池热管理尚在发展期
电池热管理除了上述冷热方案选择不同外,技术的演化还涉及回路模式的复杂程度。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和电机控制器温度在不同模式下区别较大,为了实现阶梯化温控管理,节约能耗,需要电磁阀和水泵来精细地调节流量和串并联控制。
如上所述,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作为一个边际技术加速迭代、短期爆发性强的细分行业,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目前国内外厂商对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还没有一个明显占优的方案,各个方案差异较大,在这种技术路线阶段,国内外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同处于一个竞争水平线。国外龙头企业凭借其在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丰富经验,可以很容易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而对于国内厂商来说,相比国外厂商更具有本土配套和成本优势,有望快速抢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份额。在热管理方案标准化、模块化的大趋势下,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优势厂商将逐渐脱颖而出。
2、市场竞争格局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目前,行业内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生产销售的国外企业主要包括电装、翰昂、马勒、法雷奥等,国内企业包括银轮股份、三花智控、腾龙股份、泉峰汽车等。上述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①电装
日本电装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日本爱知县刈谷市,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902.T)。电装是一家提供多种汽车零部件产品及系统的全球性企业,主营业务覆盖汽车电气系统、动力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驾驶系统和传感系统五大领域,第二大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最大的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
②翰昂
韩国翰昂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韩国大田广域市,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18880.KS)。翰昂是一家提供汽车热和能源管理创新解决方案的全球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空调和供暖系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压缩机、流体运输管路系统、电子冷却和流体压力管理方案等,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四大龙头企业之一。
③马勒
④法雷奥
法国法雷奥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巴黎泛欧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FR.PA)。法雷奥是一家提供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各类技术、解决方案、模块和零部件等的全球性企业,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四大龙头企业之一,2021财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实现销售收入172.62亿欧元,其中汽车热管理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8.69亿欧元,占比22.41%。
⑤银轮股份
⑥三花智控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050.SZ)。三花智控以热泵技术和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为核心,专注于冷热转换、温度智能控制的环境热管理解决方案开发,主营业务包括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其中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致力于建筑暖通、电器设备专业化运营,主要产品包括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Omega泵等;汽车零部件业务专注于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主要产品包括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组件等。2021年度,三花智控实现营业收入160.21亿元,其中汽车热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02亿元,占比29.98%。
3、面临的机遇
(1)国家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与国民经济中的钢铁、石油、化工、电子等众多行业拥有紧密的联动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汽车产业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为支持汽车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2)下游需求旺盛,汽车产业长期发展向好
2018年以来,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车辆购置税政策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汽车产业逐步进入调整期。但从千人保有量、城镇化进程、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一方面,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尚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而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37辆,是中国的近5倍,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也分别有747辆、695辆、670辆和591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万元,到2021年已增长至3.51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8%。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汽车市场仍然存在较大需求空间。
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转变。我国汽车消费正在进入产品升级换代阶段,低端车型日益普及,中高端车型迅速增长,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各类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出,对中高端车型消费市场的刺激作用明显,购车品牌化、高端化日益凸显,加之节能减排、轻量化和智能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领域,个性化体验和时尚功能设计推动中高端汽车市场稳步发展。
(3)节能减排和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催生广阔市场前景
同时,为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要求及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电子技术、安全技术、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功能设计和个性化元素,丰富了消费者体验,在引导需求的同时带动消费升级和消费扩张,从而催生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点。
(4)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带来良好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大整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产品,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制造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之我国在劳动力、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浪潮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报告目录1
图表目录10
第一章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界定1
第一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定义1
第二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特点分析4
第三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历程9
第四节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链分析11
一、产业链结构图11
二、新能源车热管理产业链合作模式11
第二章国际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发展态势分析16
第一节国际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总体情况16
一、全球市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需求情况16
一、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17
二、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需求预测17
三、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分析18
第二节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重点市场分析18
一、亚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8
二、亚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19
三、北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0
四、北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20
五、欧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21
六、欧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22
七、其他地区分析23
第三节国际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发展前景预测24
一、2022-2028年亚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前景预测分析24
二、2022-2028年北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前景预测分析24
三、2022-2028年欧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前景预测分析25
四、其他地区分析25
第三章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6
第一节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经济环境分析26
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6
二、经济发展主要问题28
三、未来经济政策分析30
第二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政策环境分析30
第三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技术环境分析37
第四章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40
第一节当前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发展现状40
第二节中外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44
第三节提高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的对策45
第四节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设计发展趋势52
第五章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59
第一节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规模情况59
第二节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盈利情况分析60
第三节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状况60
一、2016-2021年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需求情况60
二、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需求特点分析61
三、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需求预测61
第四节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供给状况62
一、2016-2021年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供给情况62
二、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供给特点分析62
三、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供给预测63
第五节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市场供需平衡状况63
第六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64
第六章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65
第一节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出口情况65
一、2016-2021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出口情况65
二、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出口情况预测66
第二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口情况66
一、2016-2021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口情况66
二、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口情况预测67
第三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67
第七章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分析71
第一节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71
一、发展现状71
二、发展趋势预测72
第二节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74
一、发展现状74
二、发展趋势预测76
第八章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79
第一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79
第二节东北地区市场分析80
一、市场规模情况80
二、市场需求分析80
三、发展前景预测81
第三节华东地区市场分析81
一、市场规模情况81
二、市场需求分析82
三、发展前景预测82
第四节华南地区市场分析83
一、市场规模情况83
二、市场需求分析83
三、发展前景预测84
第五节华北地区市场分析84
一、市场规模情况84
二、市场需求分析85
三、发展前景预测85
第六节华中地区市场分析86
一、市场规模情况86
二、市场需求分析86
三、发展前景预测87
第七节西部地区市场分析88
一、市场规模情况88
二、市场需求分析88
三、发展前景预测89
第九章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产品价格监测90
一、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价格特征90
二、当前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价格评述90
三、影响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价格因素分析90
四、未来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价格走势预测91
第十章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上、下游市场分析93
第一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上游93
一、行业发展现状93
二、行业集中度分析98
三、行业发展趋势预测98
第二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下游99
二、需求特点分析102
第十一章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调研104
第一节A公司104
一、企业概述104
二、企业产品结构105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06
四、企业发展战略107
第二节B公司108
一、企业概况108
二、企业产品结构108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14
四、发展战略115
第三节C公司117
一、企业概况117
二、企业产品结构119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22
四、发展战略123
第四节D公司123
一、企业概况123
二、企业产品结构123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24
四、发展战略125
第五节E公司125
一、企业概况125
二、企业产品结构126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29
四、发展战略131
第六节其他企业132
第十二章汽车热管理系统所属行业风险及对策138
第一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38
第二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投资特性分析138
一、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入壁垒138
二、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盈利模式140
三、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盈利因素141
第三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42
一、行业内竞争142
二、潜在进入者威胁144
三、替代品威胁146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146
五、买方侃价能力分析147
第四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风险及对策147
一、市场风险及对策147
二、政策风险及对策147
三、经营风险及对策148
四、同业竞争风险及对策149
五、行业其他风险及对策149
第十三章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及竞争分析153
第一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战略153
一、技术开发战略153
二、产业战略规划153
三、业务组合战略154
四、营销战略规划154
五、区域战略规划154
六、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155
第二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竞争策略分析156
一、提高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56
二、影响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156
三、提高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竞争力的策略158
第三节对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品牌的战略思考159
一、汽车热管理系统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159
二、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企业的品牌战略160
三、汽车热管理系统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161
第十四章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164
第一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展望164
第二节2022-202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融资环境分析168
第三节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投资建议170
图表目录
图表1汽车热管理系统分类1
图表2电池放电量与电池温度关系3
图表3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结构5
图表4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结构5
图表5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对比主要增减部分6
图表6温度过低会导致电池容量急剧衰减7
图表7空调、电池、电机耦合热管理系统示意图8
图表8汽车热管理系统发展路线9
图表9国内主要热管理系统供应商产品和技术发展路线10
图表10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链结构图11
图表11国内新能源热管理供应商与整车企业的三种合作模式12
图表12XX定位热管理系统总成供应商12
图表13特斯拉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由多家公司供应15
图表142016-2021年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16
图表152016-2021年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16
图表162022-2028年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17
图表172022-2028年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17
图表182016-2021年亚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19
图表192016-2021年亚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19
图表202016-2021年北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20
图表212016-2021年北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21
图表222016-2021年欧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22
图表232016-2021年欧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22
图表242016-2021年其他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23
图表252016-2021年其他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23
图表262022-2028年亚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4
图表272022-2028年北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4
图表282022-2028年欧洲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5
图表292022-2028年其他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25
图表302016-2021年中国GDP及增速分析26
图表312016-2021年全国人居可支配收入27
图表322016-202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
图表34汽车空调压缩机分类情况42
图表35电动汽车低温性能应对策略46
图表36对比20℃常温电池放电容量衰减情况52
图表37油冷电机不同形式57
图表38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59
图表39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利润总额60
图表40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60
图表412022-2028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61
图表42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产量62
图表432022-2028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产量预测63
图表44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供需平衡63
图表452022-2028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64
图表46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出口量65
图表472022-2028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出口量预测66
图表48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口量66
图表492022-2028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进口量预测67
图表502016-2021年我国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量71
图表512016-2021年我国燃油乘用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量72
图表522016-2021年我国燃油商用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量72
图表532022-2028年我国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73
图表542022-2028年我国燃油乘用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73
图表552022-2028年我国燃油商用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74
图表562016-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量75
图表572016-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量75
图表582016-2021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热管理系统需求量76
图表592022-202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77
图表602022-2028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77
图表612022-2028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预测77
图表62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区域结构79
图表632016-2021年东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80
图表642016-2021年东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80
图表652022-2028年东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81
图表662016-2021年华东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81
图表672016-2021年华东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82
图表682022-2028年华东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82
图表692016-2021年华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83
图表702016-2021年华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83
图表712022-2028年华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84
图表722016-2021年华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84
图表732016-2021年华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85
图表742022-2028年华北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85
图表752016-2021年华中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86
图表762016-2021年华中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86
图表772022-2028年华中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87
图表782016-2021年西部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88
图表792016-2021年西部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量88
图表802022-2028年西部地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预测89
图表812016-2021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均价走势90
图表822022-2028年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均价走势预测91
图表83不同散热系统比较95
图表84风冷、液冷、相变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95
图表85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电池冷却系统简图96
图表86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核心零部件97
图表87XXXX热管理系统零部件106
图表882016-2021年三季度XXXX经营情况分析106
图表892020年XXXX营收构成107
图表90XXX热管理变化路径108
图表91XX热管路流道图110
图表92XX热泵能耗COP值111
图表93XXX车型热管理系统零件对比112
图表94XXX电池直冷系统113
图表95XXXXX热管理系统图(电池与用电器串联)113
图表96XXXXX热管理系统图(电池与用电器并联)114
图表97XXX经营情况分析114
图表98XXX经营情况分析122
图表992016-2021年XX营业收入情况124
图表100性能强劲的电动压缩机126
图表101XX热管理提升续航里程127
图表102XX电池调节技术保障快速充电128
图表1032016-2020年XX营业收入情况130
图表104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盈利因素142
图表107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估算164
图表108中国及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预测166
图表1092022-202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规模预测167
车上的这4个功能按键,很多新手不会用,老司机实车演示给你看
使用了20年的车,跑了30万公里如此完美车况!车主是怎么做到的?
内行买车只选黑色不要白色?修车工说出真相:主要原因有4个!
车主准备花700块钱修的故障,我只用10分钟,60块钱给他搞定!
这种车再便宜也不建议朋友们要,真的是谁买谁后悔谁买谁吃亏!
喜提新车后随手将这张纸条扔掉,4S店在背后偷笑:又白捡好几千
2千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车,车况真是绝了!这是捡了一个大漏吗?
2万元买了一台神车本田CRV,还没开呢就坏了,是被坑了还是巧合?
不到10万块,这10款经典SUV随便买!
惊爆!本田奥德赛降至15.48万,满油续航850km,5门7座高能M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