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六安市政府要求,市经信局起草了《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六安市行政中心7号楼2楼市经信局办公室。来信请注明“《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字样。
3.形成书面材料签字或盖章传真至3379211。
《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与依据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就业、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提升行业地位和竞争力,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的,起草了《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过程
2021年6月,市经信局即启动了《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先后组织前往各县区、有关企业深入开展调研,与我市高校、市直机关单位进行了集中会谈,同时在局内部开展了多次讨论,并于7月15日起草了《规划》初稿。8月2日,书面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和市直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9月9日,我局召开专题会议征求意见,我局根据会议精神再次修改。
三、主要内容
当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一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大企业、高科技企业数量较少,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偏低;二是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产业园区公共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缺乏,企业研发投入偏低,产品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三是产业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本地化供应能力欠缺,本地化配套水平和能力对重大项目支持不足。
《规划》的起草,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政策衔接,文件综合了省里电子信息制造业规划和市里工业发展规划的内容,针对省里面提出的发展重点,结合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做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潜力产业的多维度发展格局,做到省里有全局,市里有特色;二是找准发展定位,文件突出我市整体发展的形式分析,梳理我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到段长板、补短板、抓机遇、迎挑战,构建我市电子信息特色发展体系;三是突出区域发展,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地理位置,注重我市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发展,融入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建设,加快合六同城化产业联动。
《规划》主要内容有: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电光源产业向高效节能LED智能灯封测的延伸,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5G+工业互联网”和“5G+智慧应用”试点示范。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全市磁性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加,金寨县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光伏产业集群。企业梯队不断壮大。持续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规模企业递次纳规”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全球产业重塑带来新动能。创新驱动、跨界融合、转型升级成为产业变革主推动力,电子信息产业供求结构、外贸结构、区域结构等都将发生深刻变革与转折。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新空间。国家先后推出“新基建”“双碳经济”“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推进产业向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环境。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的实施,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在本区域内协同发展,便于区域内企业沟通交流。省内转型升级提供新活力。我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腾笼换鸟”行动,有助于我市找准定位,“筑巢引凤”,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合六经济走廊提升新势能。借助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合六经济走廊建设作为我市融入合肥都市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产业园区在廊内落户创造条件。
(四)空间布局。突出本地特色,壮大重点产业,形成集聚优势,重点打造“一廊多园”的多维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高端产业集群。“一廊”:以合六经济走廊为产业发展经济带,“多园”:以杭埠光显小镇、美央电子产业园等园区为产业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与承接园区。
六安市“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六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Ο二一年九月
目录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跨域融合应用对原有产业体系带来巨大的变动,全球迎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根据《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六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此规划,规划中涉及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新型显示、5G、光电、电子信息支撑业、集成电路、特色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系统回顾六安市“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就,结合“十四五”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六安市现有基础与优势条件,打造六安市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发展集聚重地、产业转移定向承接要地和应用示范工程先行高地,以实现推动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形成了从传统的白炽灯生产转型为高效节能LED智能灯封装的完整产业链,代表企业为世林照明、阳光照明等。二是电子信息专用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包括瀚海新材料、将军磁业、天通新材料等四家企业。三是以博微长安电子为代表的雷达装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四是以瀚海新材料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率先在全市开展“5G+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实现传统电子信息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工程。
产业集聚初具规模。金寨县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引进了东旭康图、嘉悦新能源等国内先进的组件、电池片等光伏设备和风电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项目,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舒城杭埠产业园已入驻的电子信息企业超过100多家,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已初步形成一条涵盖了触控模组、表面处理、电子结构件等几十类产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闭环多元发展,形成以精卓光显、胜利精密为龙头,英力电子、刚毅电子、信陆电子等企业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企业梯队不断壮大。持续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规模企业递次纳规”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涌现出以精卓光显、春兴精工、胜利精密、英力电子、信陆电子、物宝光电、将军磁业、霍山东磁、瀚海新材料、天通新材料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这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注入核心竞争力。2020年底,高新技术企业电子信息类3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2户。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六安市重大项目投资稳步推进。年计划投资3亿元的正威金寨5G新材料产业园已经完成0.8亿元投资;年计划投资3亿元的春兴精工5G通讯科技产业园项目已经完成0.36亿元投资;总投资135亿元的精卓光显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及5G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亿元。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新动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的实施,打破市场分割,整合创新资源,释放发展新动力,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在本区域内协同发展,便于区域内企业的沟通交流。在“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发达地区向周边转移具有更强创新性和更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链环节,为六安市加快承接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力提供了机遇。
“新基建”领域助推产业发展。“新基建”以产业作为赋能对象,促进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快形成并完善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环境,实现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5G应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城际高速铁路等快速发展,将新兴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有利于六安市提升电子信息技术赋能范围和深度,促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项目落地,加速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双碳目标”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双碳目标”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发展“双碳经济”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凭借自身突出的低碳属性和高技术禀赋,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产业发展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和先进低碳技术深度融合,促进电子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为六安市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实现企业效率提升。
合六经济走廊提升发展势能。安徽省在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不断推动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电子信息领域规模产量迅速增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合肥拥有长鑫存储、京东方、联保、维信诺、中电科38所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借助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合六经济走廊建设作为六安市融入合肥都市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六安市产业园区在廊内落户创造条件,围绕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有利于六安市布局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领域,着重拾遗补缺,无中生有,实现错位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六安市十分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十三五时期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环境等措施,电子信息产业扬帆破浪,产品实现了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已成为六安市工业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支撑点。近年来,六安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了以5G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强化组织落实和政策保障。
区位优势显著。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距离安徽省会合肥最近的地级市,集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延伸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叠加,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优势。随着国内信息产业梯次转移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的产业和资本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六安具有承接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转移的天然优势。
要素成本较低。当前江浙沪和合肥等地工业用地资源紧张,要素成本上升。六安市拥有充足的工业用地,要素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制造业平均工资、工业水价比周边合肥市低25-35%,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比周边合肥市低50%以上,六安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明显优势。
交通运输便利。六安市紧挨合肥市,直线距离70公里左右,仅需一小时车程便可抵达合肥市。六安市是国家交通枢纽城市,沪陕、济广、济祁高速和G237、G312国道通达八方,宁西、阜六、沪汉蓉、沿江高铁交汇于此。六安紧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安徽省唯一的国际机场,60余条航线覆盖国内、辐射亚洲、连接欧美。合六城际铁路启动建设,立体化交通网逐步成熟。
基础人才资源匮乏。六安市与合肥市毗邻,大城市辐射扩散效应和人才虹吸现象并存,对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出挑战。电子信息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要求较高,随着企业产能规模扩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大量具备专业经验的技术研发、技能服务的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动力,紧抓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延伸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等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充分把握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优势,重点打造电子信息“231”产业发展体系,实施“6+6行动”(即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兴领域,深化特色应用,探索产业融合与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配套发展集聚重地、产业转移定向承接要地和应用示范工程先行高地,构建引领全市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成为合六一体化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产业配套发展集聚重地。电子信息产业链具有涉面广、分支细、环节多等行业特点,着眼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立足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资源配置,契合合肥市电子信息领域发展重点,结合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抢抓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契机,努力与合肥经济都市圈内城市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谋划合肥经济都市圈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形成以六安市为核心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体系。
——产业转移定向承接要地。依托区位和要素成本优势,加快推动六安与上海、南京、合肥、杭州、苏州等长三角,武汉等中部地区的领先地区的互动合作,差异化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抓住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布局重新调整机遇,紧抓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外溢时机,持续承接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瞄准产业价值链、技术链、创新链的中高端环节,丰富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创新政策,加强关键载体建设,加快当前园区转型升级,做好产业承接的准备工作,打造全省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定向承接要地。
——应用示范工程先行高地。紧密结合当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旅游等领域建设,支持下一代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在公共服务与重点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促进产业之间智能化、信息化、多样化跨域融合,提升产业联动发展能力和整体竞争水平,建设全省产业数字化应用示范区域。
内培外引,规模发展。紧跟全球及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当前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集中本地优势资源,探讨创新合作模式,主动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潜力企业。同时,借助电子信息企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机会,立足长三角都市圈,放眼全球及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区域,积极探索引进合作机制,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重大项目引进,快速做大产业规模。
补链强基,集聚发展。综合分析六安电子信息产业现有基础及发展潜力,围绕新型显示、5G、光电、电子信息支撑业、集成电路、特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产业,抢抓国家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发挥示范园区的应用牵引作用,分析产业发展的前瞻领域和重点方向,重点完善产业链缺失项目、短板项目、升级项目,强化自主创新,积极集聚布局。
产学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创新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研究机构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现有产业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转化重点成果,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升级。
区域协同,联合发展。明确合六经济走廊区域产业发展状况,明晰六安市发展定位,实现联动合肥发展。以区域间优势互补为基本原则,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给、协同发展模式,保证区域间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关系。依托六安市已有产业基础,对接合肥产业优质资源,加快合六同城化,实现差异化发展路径,瞄准产业细分领域空白,可无中生有并不断培育壮大,塑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象,构筑新时代六安战略竞争新优势。
坚持“培育产业生态,构建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聚集”,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档升级、转型升级,建立结构完善、绿色节约、特色突出、跨域融合的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到2025年,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一批标杆型龙头企业和引领型创新企业,建设若干个特色鲜明的百亿级产业园区,力争电子信息产值和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强市。具体发展目标是:
——企业梯队实现规模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户,超50亿元企业达到5户,扶持企业上市5户,培育出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图一:电子信息产业链全景图
(一)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瞄准合肥新型显示国家级示范基地发展优势,紧抓新型显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契机,紧邻京东方、维信诺等中游面板制造厂商,联保下游应用厂商的区位优势,借助本地龙头企业精卓光显,物宝光电,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到2025年末,力争六安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产值突破400亿元。
——玻璃盖板
立足杭埠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精卓光显、物宝光电、奇盟光电、首玻玻璃等优势龙头企业,推动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及高世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玻璃盖板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大水滴屏、瀑布屏等异形产品的应用,实现从传统领域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向车载设备、工控仪器、智能家电、医疗器械上进行延伸。
——触控模组
重点构建触控模块产业链,发展表面玻璃加工、保护玻璃盖板、光学胶材料、ITO(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ITO导电玻璃、软性电路板、传感器、模块贴合等环节。加大对压力触控、悬浮触控、柔性触控等新型触控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应用,积极推动MetalMesh(金属网格)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广纳米银线等触控技术。加大全面屏、柔性触控、ForceTouch(压感触控)技术、商显超大尺寸的市场应用,加快在中尺寸触摸屏的应用程度。
——显示模组
重点打造显示模组产业链,围绕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印制电路板、背光源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丰富,引进偏光片、导光板、反射片、底盖、光学胶、各项异性导电胶等上游材料企业,实现区域化规模生产。重点优化模组厂偏贴、Bonding(绑定)、贴合、Demura(偏差补偿)、3GAMMA(三伽马测试)、老化等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加大对激光显示模组、3D显示模组、量子点显示模组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积极布局MiniLED背光显示。
——新型显示材料
充分发挥叶集化工园区专业化载体作用,积极对接合肥新型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切实需求,承接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建设,深度靶向高端屏显化学品等高端应用领域,重点引进高端电子特气、光刻胶、湿化学品、OLED材料、液晶材料、特种膜材料、特种胶黏剂等系列项目,打造具备产业特色亮点的行业隐形冠军。
专栏1新型显示产业提升行动
推进杭埠光显小镇建设。重点培育精卓光显二期AMOLED柔性显示触控模组项目,打造全国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引育玻璃深加工、偏光片、导光板、反射片、底盖、光学胶等上下游配套环节,形成产业链技术“闭环”,形成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引导推动小镇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加速隐形冠军企业培育。鼓励企业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技术攻关,提升研发能力,培育创新创业群体,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传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品质,提优升级一批传统企业进入产业中高端。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构建长期合作机制,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企业等联合组建新型科研机构。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结合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融合趋势,工业化和信息化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围绕春兴精工5G通讯科技产业园、正威5G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加大5G产业链布局,推广5G示范在全市的应用。2025年末,力争六安市5G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亿元。
——射频器件
——通讯天线
——示范应用
实施“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内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形成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的网络部署模式,推动“5G+工业互联网”服务于生产核心环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支持5G在质量检测、远程运维、多机协同作业、人机交互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专栏25G产业布局行动
打造特色5G应用场景。依托当地矿产产业优势,推进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区5G网络系统、智能化矿区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各类矿区的应用,拓展采矿业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5G应用场景。
加速5G优势产业引育。以春兴精工为依托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快速提升5G陶瓷滤波器、天线、模组等重点产品研发能力。面向全球,选取技术先进、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的重点知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光电产业是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朝阳性产业,恰逢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光电产业作为本地优势产业,借助合肥光电产业外移机遇,依托本地优势企业,实现光电迅速扩大规模,成为当地具有竞争力产业。2025年末,力争六安市光电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光伏
围绕六安先进光伏制造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太阳能组件制造产业,支持发展圆柱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鼓励研发硅基薄膜、铜钢擦锡薄膜等电池产品,加快提高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技术的研发。积极引进外部企业,布局逆变器、光敏管、控制器、蓄电池等组件产品;引进对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多晶硅锭、多晶硅片等材料进行加工的配套电子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大力推动光伏产业链条的延伸。积极推广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型应用模式,融合光伏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应用,实现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
——电光源
借助六安市电光源产业的基础,着重研发智能LED照明产品,推动企业区域内联动,打造安徽省最大电光源生产基地。重点引进LED上游配套,LED灯珠、LED芯片、电容电阻各类电子件、灯用塑料外壳、光原板、线路板、金属灯头、灯具钢材铝材等重点生产厂商。积极推动向LED封装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引进或发展引脚式封装、表面贴片封装、功率型封装、COB(板上芯片)型封装、系统型封装、SMD(表面贴装器件)型封装、模组型封装等多种类型封装。
专栏3光电产业培优行动
支持优势企业产品创新。支持嘉悦新能源等重点企业低成本、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降低电池产品成本和发电成本。支持金昆泰电子、绿沃循环能源等重点企业研发,提高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技术。
大力发展光伏下游产业。依托东旭康图、塞拉弗等光伏运营制造企业,鼓励发展太阳能发电运营维护、太阳能工程施工、太阳能工程技术服务,拓展电站EPC、电站投融资、智慧能源管理等运营服务。
加速照明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世林照明、阳光照明、名家汇、一路明光电、徽创电子、德普照明等龙头企业向LED照明企业转型,着重研发智能LED照明产品。围绕乐图电子在LED电源产品的基础,重点引进上游配套厂商。
试点智慧照明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照明产业的跨界融合应用,实现多功能一体化,加快新型产品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
电子信息支撑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助合肥“中国家电生产基地”“全球笔记本生产基地”等区位资源优势,依托胜利精密、英力电子、信陆电子、刚毅电子、瀚海新材料、霍山东磁、将军磁业等龙头企业,强化电子信息支撑业的发展。2025年末,力争六安市电子信息支撑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电子结构件
围绕杭埠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对接合肥联宝头部企业,借助联科表面处理中心、美央表面处理产业园等平台支撑优势,重点发展注塑结构件模组、金属结构件模组、精密模具、计算机零组件、转轴组件、组立件等产品,紧跟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机,紧密和上游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加大产品的研发升级,同时开拓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结构件的产品应用。
——电子元器件
依托六安市传统产业基础,结合现有企业做好产业配套定位,聚焦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引进电子元器件企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新型机电元件,光纤光缆、微型马达、继电器、射频连接器、低压电器、工业连接器、新型电容器、电子连接器、电源适配器、变压器、精密电阻、电感元件、陶瓷插芯等产品,为电子信息产业做好配套基础。
——磁性材料
专栏4电子信息支撑业产业壮大行动
建设电子结构件集聚区。依托胜利精密、英力电子、信陆电子、春兴精工等龙头企业,发挥企业技术及品牌优势,吸引同类型企业落地,健全合作沟通服务体系,协助企业拓展市场,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打造安徽省最大电子结构件生产基地。
提升“整机-零部件”联动。借助本地传统产业迅猛发展的契机,加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配套的高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速度,提升电子信息支撑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争取在关键领域实现部分甚至全面本地化替代。构建“整机-零部件”产业生态,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强对本土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的应用,加强上下游互动,形成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产业体系。
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一直被称作“工业石油”,围绕合肥“IC之都”的建设,依托合肥长鑫存储、合肥晶合集成、积塔半导体、合肥通富、合肥新汇成等重点集成电路制造封测企业,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配套基地。2025年末,力争六安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集成电路测试
积极围绕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大力发展之势,合肥和六安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积极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IDM(垂直整合制造)企业接洽,积极布局前道晶圆测试和后道芯片测试,大力引进集成电路测试企业,重点发展12寸晶圆测试系统、存储器芯片测试系统、高压大电流功率器件测试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测试系统、电子元器件测试系统等领域,快速实现集成电路检测领域向六安转移。
——集成电路封装
——半导体材料
依托叶集化工园区为载体,把握合肥市集成电路制造业和封装业发展机遇,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材料配套基地,瞄准绿色发展的要求,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集成电路材料企业,重点引进晶圆片、硅外延片、光刻胶、高纯电子气体,封装基板、引线框架、键合丝、塑封料等半导体材料产品,开展产品的先进研发到产业化,实现从材料端对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供给。
专栏5集成电路产业引进行动
引进集成电路优质企业。聚焦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和发展需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要素,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测试、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优质企业,加速集成电路领域在六安市的布局。
优化项目落地配套服务。以企业落地为目标,以服务企业为准则,建设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色园区,规划集成电路工业用地,做好办公楼、厂房、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做好迎接集成电路企业落地准备。
立足本地装备制造、铁基材料、食品健康和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基础优势,借助特色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势能,推动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2025年末,力争特色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亿元。
——企业应用软件
积极引进软件开发商,支持开发设计类(CAD、EDA)、仿真测试类(CAE)、辅助制造类(CAPP、CAM)、数据管理类(PLM、PDM)等研发设计类软件;加大研发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办公协同(OA)等经营管理软件。聚焦现场控制(DCS)、流程管理(APS、MES)、远程控制(SCADMA)、能效管理(EMS)等智能工厂管控一体化和智能产线优化的生产控制类软件;面向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冶金装备等领域,重点发展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嵌入式软件等类型的工业软件,提升融合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在通信、工业控制、数控装备、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支持和鼓励开发对设备和自动化产线进行管控、数据采集和安全运行的工控软件。
——工业互联网
着力引进国内技术水平领先的通信设备提供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云服务商等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园区,积极布局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开发包含先进技术研发、新型产品创新、制造转型升级、市场资源对接、安全运营检测等服务的协同研发平台、协同制造平台、信息交易平台、数据集成平台。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需求,面向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重点发展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企业服务于一体的工业APP。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层的布局,开展新型无线网络升级与建设,支持采矿冶金、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装备、轻工机械等垂直行业打造5G全连接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云计算平台
以国动安徽六安5G大数据产业园、中科曙光大数据中心为载体,推动建设本地的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支持本地软件信息服务企业优先发展云服务,加快发展云计算软件、基础设施核心设备、终端产品,在语言服务、政府政务、数字教育、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云计算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参与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强云计算平台与5G示范应用的紧密联合,面向企业、政府提供云存储、云备份以及云弹性计算服务。
专栏6特色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业创新行动
加强企业应用软件创新。引导软件服务商积极对接当地龙头企业,明确企业运营、生产等方面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差异化软件服务,以应用领域促进企业应用软件产品创新,培育一批服务本地工业发展的软件供应商。
加快新型网络设施建设。推进工厂内网和工厂外网的建设和改造,积极对接电信运营商,全面铺设互联网、移动网和专用网的高质量网络格局,大力研发应用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等新型网络设施,在工厂内建设以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蓝牙通信和工业无线网等新型信息现场网络系统。
按照“立足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的原则,突出首位产业,着力主导产业,融合支撑产业,形成特色集群,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将重点打造“一核两地多园”的多维度产业布局,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高端产业集群。“一核”即以舒城县杭埠镇为产业核心区;“两地”即金寨县经济开发区和六安经济开发区、金安区经济开发区为产业发展基地、“多园”即杭埠光显小镇、美央电子产业园、春兴精工5G通讯科技产业园、正威金寨5G新材料产业园、霍邱合高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动安徽六安5G大数据产业园为产业特色园区,通过“一核两地多园”的空间布局,以产业集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核”:以舒城县杭埠镇为产业核心区,重点依靠紧邻合肥区位优势,着力重点发展新型显示行业、电子信息支撑业,壮大主导优势产业,拓展产业链深度强度,打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引领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地”:立足六安市东西两地,以金寨县经济开发区和六安经济开发区、金安区经济开发区为产业发展基地,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地位,立足差异化发展,引进重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效应。
“多园”:以杭埠光显小镇、美央电子产业园、春兴精工5G通讯科技产业园、正威金寨5G新材料产业园、六安高新区5G新材料产业园、霍邱合高电子信息产业园、金安智能装备产业园、国动安徽六安5G大数据产业园、叶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为产业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与承接园区,聚焦特色产业,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承载应用示范工程,打造新型多功能一体化特色园区。
推进产业链全链培育。围绕六安市现有的新型显示、5G设备、光电、电子信息支撑业等具有基础优势的领域,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定期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推动补链固链强链,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缺失薄弱环节,加快项目引进和成果转化。
提升集群规模和发展能级。聚焦新型显示、5G设备等产业,围绕龙头企业,打通上下游环节,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系统、整机、后端服务的全链条培育,保障产业链供应整体稳定。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加强上下游协同,推出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技术和产品。
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依托精卓光显等企业,打造超百亿光显小镇;围绕六安先进光伏制造产业,依托嘉悦新能源和东旭康图等企业,积极承接合肥光伏制造产业转移,打造光伏百亿级光电产业基地;围绕合肥家电生产和电脑组装产业集聚区,依托胜利精密、英力电子,打造安徽省最大电子结构件生产基地;围绕5G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春兴精工、国动大数据等企业,打造百亿级5G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组建产业链推进小组。围绕六安市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显示、5G、光电、电子信息支撑业、集成电路、特色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组,充实电子信息产业招商组,吸纳具有电子信息、行业分析、国家政策、项目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特长的人才组成招商团队,培育一支长期、稳定的专业化电子信息招商服务队伍。运用以商引商、中介代理招商、行业主题招商、网上信息招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手段,扩大招商受众宽度,加以企业引人、研究机构引人、籍贯地引人等多种手段,全面引进人才。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重并举、互促互进,推动双招双引提质增效。
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制度。县区和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组要结合实际,绘制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编制产业招商地图,贯彻落实《“链接合肥”招商计划书》,明确重点招商企业名录、关键招商人物、具体招商资源,实施靶向招商,跟踪并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库。各县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制定集合土地使用、先进技术、厂房建设、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等要素的专项政策,对重点引进项目推进实行“一事一议”。
优化人才认定流程。健全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人才等级认定政策,拓展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奖励政策,扩大奖励范围,涵盖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覆盖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领军型人才、关键岗位骨干人才等核心团队成员。(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数管局、市投创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数管局、市投创中心)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市科创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博微长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的契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和整合研究创新能力,对建立新型显示、5G、光伏、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与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与国内领先平台企业孵化基地合作,引入专业品牌运营团队,定期开展应用对接峰会、商务洽谈会等活动,深度对接下游应用企业、投融资机构,为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孵化平台。
推动企业高校合作突破技术瓶颈。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皖西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电科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提升大学科技园承载能力,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转移。持续推进工业强基,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基础领域研究投入力度,联合开展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攻克一些基础短板和瓶颈。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体系构建。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性能、能效、实验和检测方法以及系统安装、设计等标准,参与行业联盟标准体系、电子信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的构建。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持续推动特色及优势产品在本地的应用,以应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数管局、市投创中心)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参与“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循环化改造和机器换人。
融入合六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及合肥都市圈发展作为引领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围绕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制定差异化土地、人才、资金政策,推动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
推动产业园区深度合作。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借助先进地区丰富的项目资源、先进的科技研发、成熟的管理经验,打造共建园区、产业飞地、一体化示范区等合作载体,加快产业转移。紧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契机,加强对合六两地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应用,共同建立跨区域跨领域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开展联合科研攻关、产学研合作。
促进区域产业链企业融合发展。组织跨区域产业项目对接,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支持跨区域以大带小和整机带动,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稳定性竞争力,共同打造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各县区<管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投创中心)
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优化保障电子信息企业土地利用,用好用活存量土地资源,重点支持优质项目。加强电力、网络、工厂、办公场所等基础保障建设,推进园区生活配套建设,优化园区整体环境,打造有效承载产业发展、全面服务人才、宜居宜业的载体环境。研究发展高层工业楼宇经济,探索持有存量工业用地的企业或园区投资开发建设及运营高层工业楼宇。围绕“产业基地+产业基金”模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建立电子信息重点领域产业基金及园区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高效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提升区域间快速运输响应能力,确保物流高效顺畅,保证原材料按时“引进来”,产品及时“走出去”。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简化信息技术发展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纵深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活动,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完善企业诉求响应绿色通道,推进企业权益保护工作。建立并支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数字化建设发挥功能性作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品牌管理、法律支持等服务,更好帮助企业成长。优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提升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建立以电子信息发展的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和考核体系。
附件一对标分析与借鉴
1、发展现状
惠州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基础良好。2020年,惠州市规上电子信息企业513家,实现产值303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0%,居全省第3位,先后培育了TCL、德赛、华阳、龙旗、亿纬锂能等一批龙头企业,液晶电视机、车载导航等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目前,惠州市电子信息领域抢抓“新基建”机遇,抢占5G、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形成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核心基础电子等5个优势领域。在智能终端领域,惠州拥有TCL、华为、小米、OPPO、光弘科技、龙旗、伯恩等龙头企业,在超高清视频领域拥有雷曼光电、华星光电、旭硝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经形成从基础配件、玻璃基板、面板、模组到整机的液晶电视制造产业集群。在手机设计方案、天线、偏光片、玻璃盖板、显示屏、电池等细分领域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行业“隐形冠军”。先后建立中南高科仲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百余个专业园区。
2、发展举措
电子信息产业是嘉兴经济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嘉兴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2020年,嘉兴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完成1967.2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智能终端、智能光伏和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值分别超350亿元、300亿元和80亿元。18家企业入选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为历年最多。软件产业加快培育发展,软件业务收入70多亿元,新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10家,已经形成了智能终端、通讯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光伏、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嘉兴市先后建成嘉兴科技城、经开区智创园、秀洲高新区桃园数字小镇、张江科创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乌镇大数据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近两年,嘉兴市共成功引进落地了阿特斯、海芯微和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数字产业项目100多项,计划总投资共计1000多亿元。同时,全市正在大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5G基站累计建成5361个、入网开通4500个,累计开通率83.94%,5G基站覆盖密度居全省第一。嘉兴先后承接上海转移12英寸大硅片项目,飞利浦制造工厂等项目,大量承接上海企业转移。
黄石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经过近10年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黄石形成了PCB、光电显示、电子基础材料、应用电子、软件开发等产业门类,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黄石依托铜矿自然资源优势和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优势,产业发展规模快速扩大,10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聚集,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其中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14家。目前,黄石PCB产业产能总规模超过3000万平方米/年,PCB设计年产能达3126万平方米,成为中国最大PCB产业聚集区之一,实现了“产值5年20倍”爆发式增长。目前,在电子信息领域,黄石已经诞生了11个单项冠军:西普电子侧边指纹模组FPC全国产量第一;欣益兴三星手机主板国内出货量第一;通元电子LED屏用HDI硬板国内出货量第一;定颖电子显示屏印刷电路板供应量全国第一;台光电子线路板用半固化粘结片国内营业额第一。
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收入规模合计20.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行业运行趋稳的态势明显。相较于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收入规模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五年规划期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十三五期间,在细分市场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一是计算机行业、智能消费设备行业增长较快,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来自疫情对人民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对家庭在线办公、网络课程学习、居家娱乐浪潮的需求增加。二是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行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基础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三是通信设备、非专业视听设备呈现缓慢增长态势,缺乏换代型产品,市场需求基本饱和,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快应用,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期。
当前电子行业处于新旧创新周期的交替阶段,投资机会主要源于未来新兴技术进展和存量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红利逐渐见顶,移动互联网创新时代进入这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末尾。目前多项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处于萌芽期,下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呼之欲出,带来新投资机会,现有周期的存量变化表现为产业转移和产业整合趋势。十四五期间,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子信息市场规模将达到33.4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57%。
1、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家办公、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居家娱乐等“宅经济”爆发,带动TV面板、IT面板(显示器面板、笔记本电脑面板)等市场需求持续旺盛,2020年全球新型显示市场规模达到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8.0%。与此同时,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等面板上游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不足,使得面板供应受到巨大冲击,2020年全球新型显示市场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新型显示行业快速发展的五年,面板建设达到高峰,2020年我国TFT-LCD产能占比已增长到全球50%,AMOLED产能位居全球第二。2020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收达到4460亿元,全球占比达到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超高清、广色域、高动态范围、高刷新、低功耗、全面屏、柔性屏、折叠屏等领域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四五”期间,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多元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将加快产业链结构优化设计,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LCD行业整合带动全球LCD产能进一步向中国集中,中国LCD产能已居全球首位,新型显示产业正处于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做强就要求技术升级。预计“十四五”结束,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直接营将超过7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
2、产业链分析
目前,新型显示技术主要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LED)、激光显示等,其中,TFT-LCD技术成熟度最高,AMOLED发展迅速,是现阶段新型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
新型显示产业链通常被划分为三部分:上游装备和材料产业、中游面板制造和模组、下游显示终端产业。新型显示材料是新型显示产业的基础,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AMOLED面板中成本占比超过30%,TFT-LCD显示面板中成本更是超过了70%。在主要显示材料中,成分占比最高的为背光模组、玻璃基板和偏光片,分别占材料成本的25%、18%、14%,是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核心。面板制造就是采用各种设备将原材料加工成显示面板,而模组制造是将面板、芯片、线路板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供终端厂商应用。
图1:新型显示产业链全景图
表1:新型显示产业重点目标企业
序号
目标方向
企业名称
主营业务
企业地址
1
玻璃盖板
蓝思旺
公司主营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高发社区侨香路智慧广场B栋301
2
星星科技
江西省萍乡市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周江智能制造产业园B1栋
3
晶博光电
公司是一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智能手机触摸屏玻璃镜片的制造型高新科技企业。
东莞市塘厦镇四村正龙横街2号
4
伯恩光学
公司工业园的厂房面积已达850,000平方米,技术与产能的结合,令伯恩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产商,全球市占额超过60%。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六约金泉工业区四路7号
5
长信科技
公司主要开发和生产各类ITO导电镀膜玻璃,具有镀膜、切割、磨边、倒角、抛光、减薄、光刻和化学强化能力。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汽经二路以东
6
触控/显示模组
欧菲光
公司主营产品为触摸屏、影像模组、指纹识别模组等,并积极布局智能汽车领域。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东坑社区凤归路3号2栋一层至五层
7
合力泰
公司从事新型平板显示器件、触摸屏、摄像头及其周边衍生产品、指纹识别模组等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新涵工业园区涵中西路
8
台冠科技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玻璃盖板、触控、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提供触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浪口社区华荣路德泰科技工业园3#厂房第4层
9
帝晶光电
公司是一家电子设备显示触控屏技术服务商,集液晶显示模组(LCM),电容式触摸屏(CTP),全贴合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TDM),LCD减薄的技术开发、生产及服务于一体。
公司位于无锡市出口加工区
10
蓝思科技
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高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面板、触控模组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11
乐凯科技
主营背光模组
保定市竞秀区乐凯南大街6号
12
康得新
主营3D、SR、大屏触控为核心的智能显示业务
江苏环保新材料产业园晨港路北侧、港华路西侧
13
新型显示材料
三利谱
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LCD偏光片。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东方大道与铜陵北路交叉口西南角
14
万润股份
主要从事液晶中间体合成、液晶单体合成及提纯、OLED材料开发。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指山路11号
15
灿宇光电
主营产品/服务为:模切类产品:胶带、光学膜等加工。
合肥市新站区玉皇山路以北合肥锦畅胶粘制品有限公司厂房
16
科立视
公司主营生产铝硅酸盐保护玻璃,有“小康宁”之称。主要产品为全系列触控产品、TFT-LCM、B/L(背光模组)等,为世界知名企业提供显示产品主要零部件。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开发区儒江西路12号
17
华映科技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液晶显示屏、模组及零部件的研发,兼有盖板玻璃、液晶模组的触控一条龙产品的战略布局。
福州市马尾区儒江西路6号
18
东旭集团
公司主营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园区、生态健康等多元产业板块。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珠江大道369号
19
旭虹光电
公司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及光伏产业关键材料、设备、产品的设计、制造与销售,公司已成功研发和掌握等离子玻璃制造工艺。
绵阳市经开区涪滨路北段177号
20
龙腾光电
公司产品规格涵盖1.77寸-27寸,将负性液晶、高色域、On-Cell触控、PET广视角等国内领先技术应用于产品,同时积极开发视角可切换、光配向、一体化触控与显示面板整合技术等产业前沿技术。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龙腾路1号
21
安彩高科
公司主营电子玻璃制造,窑炉日熔量250吨,年产光伏玻璃原片560万㎡,可生产钢化光伏玻璃400万㎡。
河南省安阳市中州路南段
22
东方联城
公司主要生产、加工平板显示器用导电玻璃基板和真空单色管,销售自产产品
常州市东方东路70号
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实现我国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我国5G网络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已跻身世界5G网络建设第一梯队,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71.8万个,约占全球的70%,独立组网模式的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个,2020年,我国5G通信产业规模将达到5036亿元,同比增长128%。“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产业结构将从以基础器件层、主设备层为主转变以终端层、场景应用层为主,5G融合应用将在各行业中充分展开。5G产业将迎来爆发法式增长,到2025年我国5G基站数有望超过550万个,5G通信产业规模接近4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1%。
5G产业链主要分为基础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是5G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关键的元器件和材料,包括射频器件、通信芯片、光模块以及一些关键材料。上游的滤波器和天线组成天线滤波器一体化单元(AFU)是通信基站的核心模块之一,行业主流的解决方案包括小型化金属滤波器和陶瓷介质滤波器两类。光模块是用来实现光电转换,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由光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
传输层是产业链中游,主要作用是传输5G信号,包括光传输网络、无线传输网络、基站和基站配套设备。中游的通信基站是通信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通信技术的更迭伴随着频谱和带宽的提高,也使得信号的传输距离相应降低,通信基站覆盖密度不断提高。
下游为网络运营、终端设备和一些应用场景如VR、AR、物联网、车联网等。
图2:5G产业链全景图
表2:5G产业重点目标企业
射频器件
远望谷
公司自主开发产品涵盖芯片、标签、天线、读写器、手持设备、系统集成软件等全系列RFID核心产品。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十道63号高新区联合总部大厦27、28楼
上海飞聚
专注于高频RFID&NFC芯片的设计和研发,在高频RFID&NFC芯片领域,公司是国内产品线非常丰富和完整的公司,在高频RFID&NFC芯片产品性价比方面具备超强的竞争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毕升路299弄13号102室
武汉凡谷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双工器、滤波器、射频子系统等,主要应用于GSM、CDMA、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等制式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
洪山区关东科技园三号区二号楼
大富科技
主要从事为移动通信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已与华为、爱立信、康普、苹果、博世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蚝乡路沙井工业公司第三工业区
信维通信
公司主要产品为移动终端天线,可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上网本等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通信设备,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行业。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西环路1013号A.B栋
艾福电子
公司主要产品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介质合路器、介质谐振器(TEM、TE、TM)、腔体封装滤波器、陶瓷天线、射频标签、陶瓷波导滤波器、陶瓷腔体滤波器、LC滤波器、蓝牙天线等。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城际路65号
春兴精工
公司主营业务为无线射频基站侧的双工器、塔放、合路器、RRU结构件、微波传输领域全频段双工器及软波导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零部件供应商,在5G方面,主要集中研发高/低频宏站滤波器。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浦田路2号
通信芯片
中兴微电子
专注于通信网络、智能家庭和行业应用等通信芯片开发。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留仙大道中兴工业园
紫光展锐
公司产品涵盖2G/3G/4G/5G移动通信基带芯片、AIoT芯片、射频前端芯片、无线连接芯片、电视芯片,是全球全面掌握2G/3G/4G/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IoT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祖冲之路2288弄3号429室
光纤光缆
烽火通信
公司主要光纤光缆、光通信芯片、光传输系统。
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长飞光纤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九号
中天科技
公司主营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电线、电缆、导线、铝包钢绞线、双绞合金属材料网面、合成材料网面、金属编织网、铁路用贯通地线、舰船电缆、舰船光缆等。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
亨通光电
公司主营光纤光缆、电力电缆,特种通信线缆、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电源材料及附件、光缆金具或铁附件、电子元器件、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光器件及传感、通信设备、光纤传感。
江苏省吴江区七都镇亨通大道88号
通讯天线
正大维信
公司主营微波天线、无线电力抄表天线、车载台天线、数字电视天线、5基站天线、WLIN/WIMAX系列3.5G、5.8G扩频天线、视频无源天线及通讯配件等500多系列。其中车载终端智能集成多模天线是公司主打产品,性价比高。研发能力领先行业。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嶂背路486号
京信通信
公司设有部件、模块、整机、天线、微波等40多条专业生产线,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5%,在5G布局上,该公司目前拥有MIMO/波束成形技术的5G天线与5G数字DAS解决方案。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科学城神舟路10号
盛路通信
公司从事各类通信天线、微波器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工业园进业二路4号
通宇通讯
公司主营基站天线、微波天线以及射频器件等设备。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金通街3号
摩比天线
公司的天线产品包括基站天线、智能天线、无线局域网天线、GPS天线、微波天线、室内分布天线、直放站天线等;射频产品主要包括双工器、滤波器、延时滤波器、多网合一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塔顶放大器、干线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宽带无线接入室外单元(ODU)。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科技北一路17号摩比大楼
光电产业是个庞大的产业,其中的细分市场都小则百亿,大则近万亿。中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的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平米以上。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的境遇,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光伏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20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达到3940亿元。在“双碳经济”的目标下,光伏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值规模业不断扩大,未来光伏等清洁能源将一直是我国实行能源替代的主要措施,“十四五”末预计产业规模有望接近1万亿。
中国电光源产业起步较晚,大多厂商从下游组装起步,逐步进入上游外延片生产。上游衬底、外延材料及中游芯片制造具有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进入门槛较高,下游封装和组装对资本、技术要求相对不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目前,电光源产业主要以LED照明为主。我国LED上中游企业较少,外延片和芯片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涉足下游封装及组装的企业较多,但形成规模效应的企业较少,产业集中度较低,竞争相对比较激烈,2020年我国LED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7774亿元,同比增长4%。国内人力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较为低廉,政府出台多项电光源产业优惠政策,国外大型LED厂商纷纷来中国投资设厂,国际电光源产业逐渐向国内转移,“十四五”末,我国电光源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光伏是指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这种获取新能源的方式具有无污染、无噪声、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游的单晶硅原料的制备、硅棒/硅片的制造;中游的电池片、组件制造;下游的光伏系统应用,包括电站建造、运营商。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属于一种化合物半导体组件。由于LED具有使用寿命长、耗电量低、材料环保等诸多优点,未来将逐步替代白炽灯和荧光灯。
LED产业链上游是LED外延片、芯片行业,主要厂商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等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份额,行业整合基本完成。LED产业链中游是LED封装行业,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国内封装行业的主要厂商有木林森、亿光、国星等。LED产业链下游是LED应用行业,包括显示屏、信号灯、通用照明。
图3:光电产业链全景图
表3:光电产业重点目标企业
光伏
晶澳科技
公司已构建起包括硅棒/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运营在内的全产业链链条,成为国内光伏行业企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
河北省宁晋县新兴路123号
公司在光伏领域,除了涉足光伏封装材料外,还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专注光伏电站项目设计、设备集成、EPC总包、运维服务等。
中环股份
公司以单晶硅为起点,覆盖光伏全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模组、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公司太阳能级高效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东路12号
亿晶光电
公司的晶棒/硅锭生长、硅片加工、电池制造业务主要是为公司自身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配套,公司致力于销售产业链下游的最终产品太阳能电池组件。
浙江省慈溪市海通路528号
双星新材
公司新能源材料产品主要为太阳能电池背板用基材。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背板厂商苏州赛伍、福斯特、回天新材、乐凯胶片均为公司客户。
宿迁市宿豫区彩塑工业园区井头街1号
大全能源
从事多晶硅、硅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在重庆设立125兆瓦硅片生产基地。
新疆石河子经济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纬六路16号
德力股份
蚌埠德力光能材料有限公司,主营从事光伏组件盖板、背板等特种玻璃生产销售业务。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工业园
亚玛顿
公司主营光伏玻璃。
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东路639号
福莱特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运河路1999号
爱康科技
主营太阳能电池铝边框的深加工,从EVA胶膜、光伏支架系统、光伏专用接线盒等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
江阴市华士工业集中区红苗园区勤丰路1015号
东方日升
公司主要从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独立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浙江省宁海县梅林街道塔山工业园区
福斯特
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胶膜、太阳能电池背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福斯特街8号
江苏固德威
公司主营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苏州市高新区紫金路90号
海润光伏
从事上游的单晶拉棒/多晶铸锭、切方、硅片切割等环节的生产。
江阴市徐霞客镇璜塘工业园区
汉伏能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富特北路211号302部位368室
珈伟新能
主营光伏照明业务、光伏电站、石墨烯、动力锂电池及储能产品。
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中心社区新发工业区1、2、3、4号
上海汉能
光伏行业投资,从事能源技术、太阳能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
上海市嘉定区翔江公路3333号6幢1层118室
电光源
旭宇光电
公司专业从事半导体发光功能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鹤洲南片工业区2-3号阳光工业园A1栋厂房八楼
华普永明
公司主营大功率LED灯具的设计和制造。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康中路18号3幢2层北
上海回天新材
公司主要从事胶粘剂研发。
上海市松江区文吉路251号
凯格精机
公司主要产品为SMT全自动视觉印刷机、LED全套封装设备、玻璃面板印刷生产设备、高速点胶设备等。
东莞市东城街道沙朗路2号
博睿光电
公司是国内LED荧光粉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深度布局健康照明、高色域背光、近红外等新型发光材料和高导热陶瓷基板、界面连接材料、耐热封装材料、特殊结构封装等高附加值应用领域。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醴泉路69号5幢
23
晶能光电
公司主营硅基氮化镓LED发光技术。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开发区艾溪湖北路699号
24
江西晶科
公司承接各类LED光源及灯具产品的代工、生产和加工。
江西省贵溪市工业园
25
聚赛龙
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广州市从化鳌头镇龙潭聚宝工业区(村)
26
腾盛精密
公司主营手机产业链精密点胶项目产品、OLED模组段点胶、Bonding、Bending、贴合等OLED制程关键精密装备及半导体精密切割系列产品(划片机)。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新石社区新百丽工业园9号101-502
27
奥伦德
公司从事LED点阵、数码管、时钟板、背光源、单灯及像素管的研发与生产。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天安(龙岗)数码创业园1号厂房A301
在电子产品中,电子结构件是不可或缺的零组件。结构件属于非电类部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对材料进行加工,但事实上制造流程较长。从材料为起点,过程依靠精密模具,最后需要表面处理。虽然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增速放缓,但在5G等技术的驱动下也将经历不断的更新换代。此外,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等新兴消费电子领域的增长强劲。“十四五”期间,消费电子行业将带动电子结构件业经历平稳较快的增长。
电子元器件是在电路中具有独立电气功能的基本单元,元器件在各类电子产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常用(通用)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开关及插接件等,是构成电子设备的不可缺少的基本元件。我国是全球电子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企业数量超万家,大部分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随着我国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布局,将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将突破2.2亿元。
随着我国电子、电气工业的快速崛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消费国。近年来,中国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发展速度令人震惊,目前专业从事磁性材料生产的企业已在1000家以上。2020年,我国磁性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640亿元,同比增长12.5%。随着技术成熟及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十四五”期间,我国磁性材料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10%的增长速率增加,预计2025年末将超过4000亿元。
电子元器件上游主要为铜线、银浆、介电陶瓷、磁芯等行业,中游为电子元器件生产,下游主要为通信、消费电子、计算机等应用行业。
磁性材料上游主要为稀土、氧化铁、硼铁、铁磷等行业,中游为磁性材料生产,下游主要为计算机、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电气设备等应用行业。
图4:电子信息支撑业产业链全景图
表4:电子信息支撑业产业重点目标企业
电子结构件
巨腾国际
主要为客户提供各式产品的机壳生产服务,包括从产品的结构到外观的表面处理,设计上的咨询与验证服务。
中国香港
长盈精密
主要提供智能手机、音响、穿戴、PC等智能终端零组件的综合化解决方案,提供清洁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软连接、门锁、充电设备、线束连接器等综合化解决方案,提供智能终端、汽车制造、电子、冶金等行业的硬件、软件综合性解决方案。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桥头富桥工业三区11栋。
公司主营产品为天线、无线充电模组及磁性材料、射频前端器件、EMC/EMI射频隔离器件、线缆及连接器、音/射频模组等。精密零件包括精密五金、MIM、注塑成型等产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耳机、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丰路2号特发信息港A座北三楼
春秋电子
主要产品为笔记本结构件、电子膜组件。其中笔记本结构件包括直角冲压/表面打棱线、塑胶成型喷漆、铝合金冲压喷砂阳极、全新组装工艺、塑胶IMR、双射成型、铝合金背盖负角冲压、喷砂阳极及塑胶成型咬花等。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益德路988号
通达宏泰
主要提供产品包括IML手提电脑外壳、IML键盘组装件、IMF手提电脑外壳、IMF键盘组装件、金属计算机外壳、金属键盘组装件、IML平板计算机外壳、手提电脑鼠标外壳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常昆工业园区南新路
可成科技
主要拥有镁合金压铸制造、铝合金挤型、锻造、阳极处理、真空溅镀等技术,提供结构模具组件主要面向于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视、照明等,
台湾省台南市永康区仁爱街398号
福蓉科技
主要拥有消费电子产品铝制结构件材料的制备及加工的核心技术优势,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能力,产品主要涉及手机外壳、平板电脑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穿戴类电子产品
四川省崇州市崇双大道518号
电子元器件
立讯精密
公司研发生产的连接器、连接线、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企业级、汽车及医疗等全球多个重要领域。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北环路313号
瑞声科技
从事在声学、光学、触觉反馈、精密制造、微机电、无线射频和天线领域拥有材料研发、仿真、算法、设计、自动化以及工艺开发等尖端技术。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南区粤兴三道6号
宏发电声
从事继电器、中低压电器、高低压成套设备、连接器、电容器、精密零件及自动化设备等多个产业板块。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北部工业区东林路560-578号
航天电器
主要产品有连接器和电缆、电机与组件、光电器件、继电器、系统集成等。现拥有绞线式毫微接触件自动化制造、刷状接触件制造、毛纽扣制造、宇航级产品制造、微特电机制造、光电模块制造等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在复合材料电镀、激光封焊、玻璃陶瓷烧结、高致密性镀金等技术领域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贵州省贵阳市361信箱4分箱
风华高新
主要产品有国华介质谐振器产品、国华滤波器产品、国华微波介质陶瓷材料、LED照明用厚膜散热基板、还有电容、电阻、电感、半导体器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通讯领域、娱乐电子等。
广东省肇庆市风华路18号风华电子工业城
艾华集团
主要产品有牛角型电容、螺栓型电容、固态引线型电容、固态贴片型电容、固态叠层型电容、薄膜电容等铝电解电容。
湖南省益阳市桃花仑东路
得润电子
主营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讯、智能手机、LED照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汇通路269号得润电子工业园
宏明电子
主要产品有:特种瓷介电容器;有机薄膜电容器;云母电容器;连接器、滤波连接器;正、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温度传感器;大功率厚膜电阻器;精密线绕电位器;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精密玻璃釉电位器;精密位移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可变差动位移传感器;EMI抗电磁干扰滤波器;板式阵列滤波器等。同时,为客户提供电磁兼容系统解决方案及连接器互连解决方案。公司在行业领域主要为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等系统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配套,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电子、家电、新能源等领域。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北京路188号
格力新元
产品主要有铝电解电容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IPM智能功率模块、家用电器及工业用控制器,产品广泛应用于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逆变器、智能电网、UPS电源、变频器、伺服器等工业领域及空调、冰箱、洗衣机、环保照明等消费类市场。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龙山工业区龙山二路东八号
新亚电子
致力于研发、制造和销售消费电子及工业控制线材、汽车电子线材、高频数据线材和特种线材等精细电子线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智能化办公、工业控制设备、汽车电子、数据服务器及新能源科技等领域。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温州大桥工业园区长江路2号
元六鸿远
拥有自产和代理两大类业务。自产产品拥有片式多层瓷介电容器、有引线多层瓷介电容器、金属支架多层瓷介电容器,代理产品拥有陶瓷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电感、变压器及磁珠、代理贴片式、引线式电阻,以及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放电管等保护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服务于高可靠领域和通用领域。
北京市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贵街1号
京泉华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桂月路325号京泉华工业园
云科电子
主要产品有电阻器、熔断器、热敏电阻、发光二极管、静电抑制器、隔离器、电容器、均衡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领域。
贵州省贵阳市新添大道北段268号附1号
磁性材料
东电化(TDK)
TDK提供铁氧体磁铁、钕磁铁、无稀土(稀土类)磁铁。主要应用于汽车、基础设施、工业设备等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白色家电、FA等设备的马达。
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二丁目5番1号
领益智造
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平板显示器件、精密结构件、精密功能器件和贸易及物流服务五大业务板块。磁性材料业务主营产品曾括铁氧体永磁、铁氧体软磁等。
广东省江门市龙湾路8号
中科三环
中科三环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和新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软磁铁氧体和电动自行车等。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甲1号楼27层
宁波韵升
宁波韵升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伺服电机等。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安路348号
英洛华
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与制品、电机系列、物流与消防智能装备等业务,稀土永磁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工业大道196号1号楼
正海磁材
主要从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业务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业务。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之一。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汕头大街63号
天通股份
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电子制品、智能装备和产业投资四大业务板块,电子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软磁新材料、锰锌、镍锌、金属磁粉芯、蓝宝石晶体、压电晶体等。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建设路1号
28
北矿磁材
主要从事矿山装备业务和磁性材料业务。磁性材料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烧结永磁铁氧体,注塑磁,磁信息记录材料、稀土永磁等。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六区5号楼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集成电路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大规模电路集合。芯片是由单一类型或多种类型集成电路形成的产品。集成电路产业是半导体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占半导体产业总额80%以上。
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环节,设备和材料属于支撑环节。其中,芯片设计是指建立电子元件间互连线模型并输出电路设计版图的过程;晶圆制造是指根据电路设计版图,在晶片或介质基片上加工制作集成电路的过程;封装测试是指把已制造完成的集成电路封装后进行结构及电气功能的确认,以保证半导体元件符合系统需求的过程。
图5: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
表5:集成电路产业重点目标企业
集成电路测试
京元电子
在半导体制造后段流程中,服务领域包括晶圆针测(约占45%)、IC成品测试(约占46%)及晶圆研磨/切割/晶粒挑拣(约占9%)等。
台湾省新竹市公道五路旁
艾科半导体
江苏省镇江市丁卯开发区
利扬芯片
主要业务包括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晶圆测试、芯片成品测试,并提供芯片验证测试分析、测试软件开发、探针卡、搭载基板、测试治具、晶圆切割和减薄等配套服务。公司目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芯片测试企业,与华南地区的多数半导体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区莫屋社区莫屋工业区新丰东二路A2
华岭股份
公司作为独立的专业测试公司,为各类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优质、经济和高效的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及多种测试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测试程序开发、设计验证、晶圆测试以及集成电路成品测试。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郭守敬路351号2号楼1楼。
确安科技
主要业务包括集成电路晶圆测试、成品测试、设计验证、测试适配器设计加工和整体测试解决方案提供等,服务门类齐全,具备覆盖高、中、低端芯片的测试能力。拥有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0余项。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基地丰贤中路7号孵化楼A楼二层
华润赛美科微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设计、生产经营线宽0.35微米及以下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产品售后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等。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区宝龙五路5号。
上海伟测半导体
公司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晶圆级测试和测试程序开发。公司目前拥有MTS7000、CTA8280等模拟类产品测试平台以及中高端数字类产品的测试平台如93K、J750HD、Chroma、V50等,探针台有TSKUF200、TELP12、90A、UF3000、OPUS等,可测试6寸,8寸,和12寸集成电路。
上海市张江高科东区合庆工业区东胜路38号。
无锡泰斯特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威伏半导体
公司拥有多款测试机台,并能在这几类测试平台上开发出几乎所有的测试方案,目前可提供电源管理芯片、MCU、存储器、SoC等多种芯片的测试服务。公司的测试方案包括模拟芯片、数字芯片、存储器等多种芯片测试方案,其中存储器测试方案目前在国内同业中还比较稀缺。
上海市盛龙路77号2号楼东2楼
集成电路封装
日月光
公司专注于提供半导体客户完整之封装及测试服务,包括晶片前段测试及晶圆针测至后段之封装、材料及成品测试的一元化服务。客户也可以透过日月光集团中的子公司环隆电气,提供完善的电子制造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高雄市楠梓加工出口区经三路26号
南茂科技
台湾省新竹市
顾邦科技
将智能可穿戴电子脚扣、移动执法智能警用终端及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融合在一起,实现产品间的信息融合及智能化整合。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长电科技
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制造一站式服务,包括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设计仿真、技术开发、产品认证、晶圆中测、晶圆级中道封装测试、系统级封装测试、芯片成品测试,并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导体客户提供直运服务。
江苏省江阴市滨江中路275号
通富微电
专业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通过自身发展与并购,公司已成为本土半导体跨国集团公司、中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军企业,集团员工总数超1.3万人。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路288号
天水华天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封装产品主要有DIP/SDIP、SOT、SOP、SSOP、TSSOP/ETSSOP、QFP/LQFP/TQFP、QFN/DFN、BGA/LGA、FC、MCM(MCP)、SiP、WLP、TSV、Bumping、MEMS等多个系列。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赤峪路88号
海太半导体
公司主要经营半导体产品的探针测试,封装,封装测试,模组装配及测试。主要采用世界领先的44~38纳米技术,对12英寸半导体晶圆进行后工序服务。
江苏省无锡市出口加工区。
晶方科技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影像传感器,生物身份识别,环境光感应,医疗电子和汽车传感器等。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长阳街133号
沛顿科技
主要从事高端存储芯片(DRAM、NANDFLASH)封装和测试服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7006号
苏州固锝
江苏省苏州市通安开发区通锡路31号。
集成电路材料
环球晶圆
目前国内最大的3吋至12吋半导体矽晶圆材料供应商,同时也提供优质的太阳能晶圆及晶棒。
台湾省新竹市科学工业园区
新昇半导体
商业化提供300mm(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中国企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云水路1000号
金瑞弘
经营范围包括硅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复合半导体材料及半导体器件的研发、生产;集成电路设计等。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区0125-3地块
天津中环
公司逐步完善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协同发展体系,构建了以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为主、新型智能装备及服务、核心基础电子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搭建了资本运营、技术创新、集中管控等三大平台。
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东路12号。
有研新材料
有研新材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光纤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3号
上海合晶
拥有涵盖长晶、切磨抛、外延在内的一体化产能及独立研发经验,主要生产和销售150毫米-200毫米的半导体外延片,并提供其他半导体硅材料加工服务,近年更积极研发300毫米硅外延片。
上海市松江区李塔汇镇贵南路500号
立昂微
公司是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号大街199号
南京国盛
专业从事半导体Si外延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方中路166号
河北普兴
公司致力于高性能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研发和生产。普兴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各种规格型号的硅基外延片、氮化镓和碳化硅外延片。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昌盛大街21号
29
上海新阳
上海市松江区思贤路3600号
30
苏州晶瑞
主要产品包括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功能性材料、锂电池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面板显示、LED等泛半导体领域及锂电池、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行业。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善丰路168号
31
强力新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钱家工业园钱家路8号
32
南大光电
形成了MO源、电子特气、ALD/CVD前驱体材料和光刻胶四大业务板块。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平胜路67号
33
北京科华
产品类型覆盖KrF(248nm)、G/I线(含宽谱),主要包括:KrF光刻胶DK1080、DK2000、DK3000系列;g-iline光刻胶KMPC5000、KMPC7000、KMPC8000、KMPEP3100系列和KMPEP3200A系列;Lift-off工艺使用的负胶KMPE3000系列;用于分立器件的BN、BP系列等。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竺园路4号
34
苏州金宏气体
公司能够为电子半导体、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客户提供特种气体、大宗气体和天然气三大类百余种气体产品,是各行业重要战略合作伙伴,销售网点以华东地区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地。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潘阳工业园安民路6号
35
江苏雅克科技
主要致力于电子半导体材料,深冷复合材料以及塑料助剂材料研发和生产。公司具有领先的深冷复合材料技术,针对以三航(航空、航天和航海)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备需求提供专业性的解决方案;公司以磷系阻燃剂为主的塑料助剂材料的世界主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江苏省宜兴经济开发区荆溪北路
36
广东华特气体
公司专业从事气体及气体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气体产品覆盖普通工业气体、电子工业用气体、电光源气体、超高纯气体、标准气体、激光气体、医用气体、食品工业用气体等十几个系列共200多个品种。生产低温绝热气瓶、汽化器、LNG应急撬等气体设备,安装超高纯气体及工业气体应用配套设备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金逢路文头岭东侧附近
37
邯郸派瑞化工
公司致力于液态气体、特种气体、高纯气体、标准气体、氟化物等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经营。其中氘气为全国的生产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同时从事甲醇、乙二醇等大宗化学品贸易。
河北省邯郸市开发区世纪大街6号
38
巨化股份
主要业务为基本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制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专用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
浙江省衢州市衢州市柯城区厂前路95号
39
宁波康强
主要生产各类半导体塑封引线框架、键合丝。引线框架包括冲制和蚀刻二种工艺生产的集成电路框架系列,表面贴装系列,LED表面贴装阵列系列,电力电子系列和分立器件系列;键合丝包括键合金丝、键合铜丝系列产品;高端线切割加工用电极丝、多工位集成电路框架用级进模具等产品。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金源路988号
40
宁波华龙
主要产品有TO-92、TO-126、TO-251、TO-220、TO-3P系列分立器件引线框架,DIP/IDF/SOP/SSOP/LQFP系列集成电路引线框架、SOT系列表面贴装引线框架,LED贴片光电器件系列引线框架,IGBT功率模块系列框架等二百余种规格。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长漕路与中杨路交叉路口东南侧
41
厦门永红
公司电子产品主要有:SOT系列、SOP系列、DIP系列、QFP系列及TO-220系列等数百种型号规格的引线框架。
福建省厦门翔安区马巷镇下坂路口鸿翔楼北侧
42
广州丰江
公司产品类型包括聚合物锂电池、圆柱型锂电池、超薄锂电池、电池组,产品规格齐全、外形多样化、设计灵活、定向研发。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北流潭洲私营工业区3排1号
43
44
北京达博
公司专业从事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用键合金丝、金合金丝、蒸发金及金砷丝、金靶材等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8号(德胜园区)
45
铭凯益电子
公司主要产品为键合金线,经过精炼纯度为99.99%的黄金,生产出每克150-250米的金线。
韩国京畿道龙仁市
46
江苏华海诚科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特种器件、LED支架等电子封装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企业。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大道66号
47
上海飞凯光电
公司主营产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紫外固化材料,半导体材料,屏幕显示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上海市宝山区潘泾路2999号
48
晶科电子
公司在广州南沙建设大功率LED芯片模组、半导体先进封装及智慧照明产品生产线,形成规模化的LED中上游产业链制造企业。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新区环市大道南33号
受益于技术创新、行业需求以及政府利好政策扶持,近年来我国软件及信息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强劲。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利用软件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并通过软件和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正在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呈现软件产业规模及利润稳步快速增长,应用软件与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增速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驱动行业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中西部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等特点。2020年,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市场收入为8.14万亿元,在全球软件产业的占比超过15%。“十四五”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受“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我国数字“新基建”战略落地等因素影响,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网络安全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高速增长。工业互联网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将会成为产业基础设施、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领域发展新特征。同时,消费互联网加速发展,信息数字化规则将加快建立,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基建领域融合应用将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将以14%的增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到2025年软件产业累计完成市场收入15万亿元。
企业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软件、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信息管理软件包括整体管控(ERP)、财务管理(FM)、人力管理(HR)、供应链管理(SCM)、办公协同(OA)等产品;研发设计软件包括设计软件(CAD、EDA)、仿真测试(CAE)、辅助制造(CAPP、CAM)、数据管理(PLM、PDM)等产品;生产控制软件包括现场控制(DCS)、流程管理(APS、MES)、远程监控(SCADA)、能效管理(EMS)等产品;嵌入式软件包括通信系统、信号系统、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等产品。
图5:企业应用软件产业链全景图
图6: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全景图
下游的终端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互联网、金融、制造、软件行业、政府机关等领域。
图7:云计算产业链全景图
3、重点目标企业
表6:特色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业重点目标企业
企业应用软件
达索系统
公司拥有3DExperienceplatform、CATIA、DELMIA、ENOVIA、SIMULIA、SolidWorks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分析模拟、建模等。
法国韦利济-维拉库布莱
西门子
公司产品涉及通讯系统、发电科技、工业和建筑自动化、照明、医疗科技、铁路列车、水处理系统、家用电器、火警系统、PLM软件。拥有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
德国慕尼黑
神舟软件
围绕工业软件、大数据、智慧政务、智慧管控四大核心主业,凭借软件研发、咨询规划、技术服务三大服务能力,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面向企业、政府、军队等领域。
北京市海淀区永丰路28号
广联达
公司业务覆盖设计、造价、施工、运维、供采、园区,以及金融、高校、投资并购等领域,涵盖工具软件、解决方案、大数据服务、移动APP、云计算服务、智能硬件设备、产业金融服务等多种业务形态。
北京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院东区13号楼广联达信息大厦
用友
公司拥有管理软件、ERP软件、集团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及小型企业管理软件,并且拥有领域云、行业云、小微企业云、云生态等产品。
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68号用友产业园
东软集团
业务聚焦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以及软件产品与服务领域。公司软件业务涉及人才资本管理、企业知识管理、档案管理、集团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同时公司还涉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业务。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新秀街2号东软软件园
浪潮软件
公司在软件业务方面拥有行业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包括电子政务软件、通信软件、税务软件、光电软件、云会计、企业大数据等软件,同时应用于文化教育、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政府数据运营等领域。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院东区中关村软件园浪潮大厦
金蝶软件
金蝶软件涉及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商业分析、流程控制等方面多功能企业应用软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南区科技南十二路2号金蝶软件园
国电南瑞
从事电力和工业控制自动化软硬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主要为客户提供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轨道交通及电气保护自动化、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电能量计量计费、配电自动化、农电自动化、火电厂及工业控制自动化等专业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配套开发相应工业软件。
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
宝信软件
公司从事多基地一体化运营、智能制造领域工业软件的开发,实现采购一体化、销售一体化、财务一体化、人力资源一体化、多基地产销平衡、多基地制造协同、多基地物流协同、多基地运营监控等强大应用功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郭守敬路515号
ABB
公司提供过程工业及混合工业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包括面向特定行业的集成自动化、电气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控制技术、软件和领先服务,以及测量与分析、船舶和涡轮增压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瑞士苏黎世
和利时
公司拥有工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医疗自动化、工业数字化、工业信息安全等领域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涉及控制系统、调节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
北京市大兴区地盛中路2号
工业互联网
思科
公司产品涉及以路由器,交换机,IOS软件为主,还有宽带有线产品、板卡和模块、内容网络、网络管理、光纤平台、网络安全产品与VPN设备、网络存储产品、视频系统、IP通信系统、远程会议系统、无线产品、服务器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昆仑数据
公司产品主要提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软件平台。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45号中关村智造大街A座4层
东方国信
公司产品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等领域,包括大数据治理平台、互联网采集平台、边缘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创达三路1号院1号楼东方国信大厦
今天国际
为生产制造、流通配送企业提供生产自动化及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设备定制、电控系统开发、现场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业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翠宝路26号
中兴通讯
公司拥有无线网络、云核心网、服务器与存储、承载网、固网、分布式数据库、通信网络设备、数据中心等。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南路中兴通讯大厦
爱立信
瑞典斯德哥尔摩
振兴通讯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光纤收发器、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工业级POE交换机、工业级4G/5G路由器、电信级以太网交换机、光电转换器、光模块、智能监控箱等产品。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仙田路26号
奥博瑞光
主营产品为AOBO系列工业以太网和数据通信设备,产品已成功在风力发电、电力自动化、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油气、环保、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和军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180号华业高科技产业园3幢5层
云计算平台
华为
华为拥有华为云、数据存储、机器视觉、鲲鹏计算平台、昇腾AI计算等业务,具有专业化、智能化产品应用生态。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
浪潮信息
公司产品涵盖高中低端各类型服务器的云计算Iaas层系列产品,为云计算IaaS层提供计算力平台支撑,公司在在服务器、AI计算、开放计算、云等领域进行研发及产业化。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浪潮路1036号
紫光股份
公司业务覆盖硬件方面提供智能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全系列服务器等为主的面向未来计算架构的先进装备。软件方面提供从桌面端到移动端的各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方面涵盖技术咨询、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支持服务。云计算方面提供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云计算平台化服务。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紫光大楼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湖高新区高新四路6号
星网锐捷
公司业务涉及智慧网络、智慧云、智慧通讯等业务,并且生产通信网络设备。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大道618号橘园洲星网锐捷科技园
阿里云
主要提供云服务器、企业上云、企业建站、企业安全、企业数据、企业营销等服务。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网商路699号
腾讯云
腾讯云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DN、云安全、万象图片和云点播等产品。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深南大道10000号
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合肥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目前,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汇聚了京东方、彩虹、乐凯、康宁、三利谱、力晶科技、住友化学、法液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已建成三条TFT-LCD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硅基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一条6代AMOLED全柔面板线。全市已进驻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超10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已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目前在建、在谈及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
表7:合肥市新型显示企业
产业链环节
企业简介
设备
光晋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器、半导体制程核心设备的清洗、维修、改造以及新部件制造。
合肥控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CellTest点火机的新制、改造、维保。
安徽晶海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类PVD设备、CVD设备、刻蚀设备等零部件再生工作。
合肥市商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主要为京东方(合肥)配套平板显示生产设备的研发及生产。
合肥微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制造并维修LCD、半导体工艺核心装备的消耗性备件。
材料
博讯光电科技(合肥)
生产TFT-LCD背光源及光学材料。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要从事于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用背光源及配套元器件的研发、制造。
合肥通升捷电子有限公司
产品主要为背光源模组背光板、前铁框、高速冲压、通讯类等高精密度冲压件。
安徽灿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有绝缘片类(PET、PVC、PC、PP、PI等薄膜)、保护膜类(PET、PE)、EMI类(导电布、导电)以及光学膜(扩散片、增光片、反射片等)。
合肥德瑞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700万平米/年偏光片项目。
合肥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各种规格的LCD偏光片。
合肥清溢光电有限公司
生产中高端的LTPS及OLED用掩膜版。
合肥京东方星宇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及配套元器件。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从事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合肥鼎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电子显示包装材料和光学模切材料。
合肥格林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电子级氢氟酸、四甲基氢氧化铵和蚀刻液。
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新型显示材料及LED器件中的量子点显示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合肥华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电容式触摸屏光学玻璃。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液晶用玻璃基板。
康宁汽车玻璃系统(合肥)有限公司
生产用于LCD平板电视、电脑显示器的玻璃基板,以及提供半导体、航空航天、国防等的先进光学和特殊玻璃解决方案。
合肥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OLED有机发光材料产品和光刻胶产品。
面板制造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拥有一条第6代和一条8.5代TFT-LCD线,生产55英寸及以下液晶显示屏。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拥有第10.5代TFT-LCD线,生产65英寸以上8K超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有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
合肥视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硅基OLED微型显示器件(Micro-OLED)生产。
模组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包括微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重点研发空中成像技术,自主研发有负折射功能的新型材料负折射平板透镜。
合肥诚辉电子有限公司
生产TN、HTN、STN、FSTN的液晶面板(LCD)及COB、TAB、COG、COF类型的液晶模块。
应用
安徽超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基于视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产品研发和生产。
安徽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鼠标扫描仪、文档拍摄仪、手机摄像模组安防摄像头、车载摄像头以及全景相机和多领域摄像功能组件等视频应用类产品。
安徽黑洞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激光显示的高新企业,为大型投影企业专供3DLP全激光投影机激光模组,同时提供自主研发的高亮度激光投影机。
合肥翰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生产激光显示及光源模组设备,是国内外研发、生产激光引擎的领军企业。
合肥统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分别是LCD的前段精密制程的生产加工、智慧传媒设备的设计及生产、终端自持品牌的智慧终端业务。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放大。截至2020年12月份,合肥市拥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企业近300家,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全年实现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投资103亿元,同比增长11.5%。拥有联发科技、杰发科技、兆芯电子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封装企业龙头通富微电、捷敏电子,国内封装设备和新材料企业龙头芯碁微装、安徽易芯、合肥中晶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目前,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约1318亿元。
表8:合肥市集成电路企业
设计
联发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合肥炬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科技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致力于传感器芯片领域。
安徽淳芯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音视频信号处理、显示及控制的芯片解决方案。
芯思原微电子有限公司
致力于先进高速及核心IP的研发。
合肥兆芯电子有限公司
从事控制芯片与整机系统的设计研发。
合肥君正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高性能SoC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高速数据传输、视频处理、高清显示驱动等系列芯片及IP的研发设计。
合肥恒烁半导体有限公司
致力于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先进半导体闪存芯片、嵌入式闪存和MCU(微控制单元)。
安徽芯纪元科技有限公司
研制开发系列高密集计算处理芯片、SoC、SiP和系统解决方案。
合肥市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产品及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健康、压力触控、智慧家居感知、工业测量、通用微控制器等领域。
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研发国产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稳定可靠的存储控制器芯片及安全固件,并提供技术先进的安全存储解决方案。
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科大先研院孵化创新企业,主要从事通用处理器的设计和研发。
安徽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智能软件及应用研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主要从事国土防空情报雷达、电子系统工程及其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合肥捷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富士康集团下唯一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
全芯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从OPC(光学临近校正)和器件制程仿真等EDA点工具出发,布局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平台。
安徽芯智科技有限公司
以车规级AI芯片开发为核心,覆盖智能车载前后装业务,包括软硬件开发、车联网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开发、车联网服务和运营。
合肥艾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合肥灿芯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SoC和ASIC设计服务。
制造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其生产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脑、服务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领域。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
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专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产品,拥有年产50万片功率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基地。
封测
合肥矽迈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半导体先进封装的科技企业。
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
合肥新汇成微电子有限公司
从事显示屏面板“驱动IC”金凸块的封装测试服务。
捷敏电子(合肥)有限公司
从事电子组件(含高级半导体器件)的封装测试。
合肥合晶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省“十一五”规划中重点支持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企业,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审核认定的第一批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封装企业。
合肥聚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专注于IC集成电路的第三方检测分析。
安徽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一站式检验、测试、校准、认证及技术服务。
合肥中航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SIP+系统集成封装外壳解决方案和定制化的封装外壳产品。
三菱电机捷敏功率半导体(合肥)有限公司
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测试工厂。
合肥鑫丰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测试企业。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激光直写光刻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致力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激光直写曝光设备及配套检测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
安徽大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产业链多个工序段封装设备与模具产品研发与销售。
合肥真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热处理非标设备、高温高真空及高压设备、半导体黄光区专用设备制造。
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低温、真空、气体分离纯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安徽宏实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半导体设备、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物流仓储系统。
合肥亚笙半导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半导体&液晶面板行业,致力于半导体真空附属设备国产化研发、生产、制造
合肥圣达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专注于高端封装及电子材料研制,产品覆盖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封装材料等领域。
合肥奕斯伟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建设目前大陆最大的半导体显示芯片封装COF卷带生产基地。
合肥矽格玛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从事半导体固晶材料、封装键合金丝、真空溅镀靶材及贵金属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
合肥安德科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先进电子级半导体薄膜(ALD、CVD)材料的研发生产。
合肥邦诺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用于功能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的氮化铝金属化基板。
合肥软件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软件名城”。截止2020年,合肥市软件企业约900户,其中达到工信部统计要求的431户,同比增长27.9%,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19.7%,从业人员超8万人,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智慧城市、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终端等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合肥市已经拥有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继远软件、讯飞智元、华为、新华三、海康威视等优质企业,同时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400家,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表9:合肥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
合肥讯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嵌入式领域的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语音软件、语音芯片和板卡产品的开发。
安徽水联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超声智能流量计量仪表以及能源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的开发。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智能联接、新安防、边缘计算等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
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公益性计算资源、增值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服务。
安徽听见科技有限公司
致以语音转文字及多语种翻译为核心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安徽博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互联网信息深度挖掘和分析的社会媒体大数据企业。
合肥汉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集成、空间遥感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工程、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地图数字化、测量工程、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提供建筑智能化解决方案。
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为通信技术密集型施工。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为计算机软件、大数据产品。
合肥掌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业务在游戏开发、游戏运营、游戏媒体、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为腾讯平台乃至全球玩家提供高品质精品游戏。
安徽游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网页游戏的设计、研发和运营,其余业务模块为智能制造业设计,尤其是高散制造业的生产线系统设计研发,。
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一体化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安徽省行业内唯一的甲级咨询、规划、设计企业及最大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服务商,具备智能化顶级咨询、设计资质与能力。
安徽省优质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云采购平台服务运营商,具有全国首批试点的第三方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拥有国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权威机构三星检测认证。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专注于动漫游戏领域的开发。
安徽海豚新媒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专注高清视频系列产品和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生产以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市场监管”、“智慧社区”、“雪亮工程”、“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实施和运维。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体系,以科技创新支撑建设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推进构建安全管理和风险主动防控新模式,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基地。
清创网御(合肥)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专注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面向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空间安全领域构建可信安全体系。
安徽三禾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大数据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及工控安全解决方案、信息系统集成。
合肥赛猊腾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DLP整体解决方案,专注于数据资产价值发现和保护,是全球领先的数据防泄露(DLP)技术提供商。
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iBMS)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动力交通、电力储能、锂电租赁等领域。推动大数据、云平台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池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提供自终端至云端全生命周期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安徽兴博远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智慧城市、政府智慧感知研究与系统研发、基于GIS及二三维应用产品研发、物联网产品研发、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等。
安徽凯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电力、电气、电子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致力于中低压电力系统的过电压、高压开断技术的研究、生产、销售和服务。
安徽方正北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服务的软件开发、终端研发、运营服务及增值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安徽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及软件工程、网络系统集成、综合布线、显示系统的开发与生产,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及施工,机电安装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用科技有限公司
以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主要应用于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展厅等领域
东华软件合肥有限公司
以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网络流控安全产品及互联网+为主要业务。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数据智能行业应用、数据智能平台运营、智能软硬件产品三大业务板块。
合肥市成为电信运营企业公布首批5G城市之一。截止到2020年,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超5000个。聚集了以杰事杰、铜冠国轩、中晶为代表的基础材料企业,以云塔科技、龙迅半导体、海特微波、蓝麦通信、星波通信等为代表的芯片及器件企业、以联宝电子、华米科技、赛为智能为代表的终端产品制造企业,以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科大国创、安徽通服、新华三等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服务企业以及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国轩高科、合肥锻压、科大智能、宝龙环保、科大国盾等下游融合应用企业,初步形成了基础材料、芯片、射频器件、终端产品及行业应用等5G产业链条。合肥5G产业重点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装备制造、健康医疗等领域应用。
表10:合肥市5G企业
关键材料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致力于工程塑料、新型复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布局复合材料、耐高温尼龙、循环经济、大结构制件、3D打印等领域。
合肥铜冠国轩铜材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纸包绕组线、漆包铜扁绕组线、换位导线等电磁线和高精度印刷线路用金属箔。
合肥中晶新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引线的研发、生产、制作及销售;高纯材料及贵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加工及销售;单晶材料、合金材料、金属(含贵金属)微细丝材研发、制作及销售;金属定向凝固熔铸技术开发与应用。
射频器件/芯片
安徽云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全类型滤波器的研发与销售,包括宽带无源滤波器(SPD),声表面波滤波器(SAW),声体波滤波器(BAW),以及射频前端SiP模组等。
合肥海特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生产微波器件、微波组件、微波子系统及设备、光电器件、组件及设备、微波电缆及电缆组件,专注于通信产品的研发和智能制造。
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是微波通信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负载、衰减器、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双工器、滤波器、连接器、电桥、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天线、POI多系统接入平台等。
合肥星波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5G业务网络运营商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
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致力于为通信运营商、媒体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专用通信网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信息化咨询、建设、运营一体化专家服务,
终端产品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Lenovo和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超小型计算机、服务器和智能物联设备等。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的健康服务提供商,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技术。产品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运动耳机等可穿戴终端。
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涉及通用航空无人机装备和轨道交通智能化装备。
应用企业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化。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工业车辆研发、制造与出口。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为动力锂电池和输配电设备两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动力锂电池产品、输配电产品等。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等各类高精专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业务。
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网储能设备、光通信系统设备终端及配件产品、无线通信系统设备终端及配套产品、数据通信系统设备及配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大气污染源监管解决方案、大气污染源数据服务,并从事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运维服务。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量子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各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以及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设提供软硬件产品,为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等领域提供组网及量子安全应用解决方案。
通过线下座谈形式收到精卓光显、首玻光电两家企业反馈意见共4条,我局结合实际采纳2条,部分采纳1条,不采纳1条,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