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出口家用电器31132.9万台,同比增长21%;1-10月累计出口306097.4万台,同比增长8.4%。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骆媛媛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家电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比重将在35%以上。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家电日渐走俏“一带一路”市场,不仅是“一带一路”共建模式的成就,也是中国家电产业链供应链和“一带一路”市场合作共赢的必然结果,更体现了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经贸大环境下,以追求平等互惠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共建机制的互利多赢性、互助共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架起贸易合作桥
中国家电加速出海
“一带一路”为家电企业搭建起了广阔的国际化发展舞台。据了解,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格力电器在中东、北美、欧洲、亚太、非洲等地区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皆实现了盛销。
在践行绿色发展方面,格力不断升级产品技术。上述负责人举例介绍,以“零碳源”光储直柔空调系统为例,该系统集成了清洁光伏发电、安全储能调电、高效空调用电及智慧系统管电,是一套高度清洁化、直流化、信息化的冷电联供系统,开创了中央空调“零碳排”的新时代。“目前,格力已经与包括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在内的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开了合作。”
同样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并取得不错效果的还有格兰仕。目前,格兰仕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三成的出口销售额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供给充足需求巨大
出口将保持增势
中国家电企业走俏“一带一路”市场,既是供给端实力的体现,也彰显着需求端的热情。
宋向清分析称,从供给端来看,中国具备完整的家电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健康可控的生产运营能力,能够保证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订单的供给,并且中国家电产品品种全、质量好、性能优,价格合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技术成熟,颇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消费者青睐。从需求端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需求旺盛,市场潜力较大,尤其是亚洲、非洲等国家人口呈年轻化趋势,消费者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处于家电产品网络化升级的窗口期,对家电系列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奥维云网(AVC)总裁助理兼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主要家电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工业园、制造基地、研发基地、贸易公司等,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当地技术、标准和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谈及中国家电出口“一带一路”市场的未来趋势,宋向清表示,出口总量增加和速度加快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同时,宋向清提醒,中国家电企业出口需要做好三个转型:一是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变为品牌输出,以轻资产谋求大市场。二是从以产品自国内生产基地出口为主转变为就地建厂运营为主,用资本撬动属地政府和市场资源,营造和谐的国际化发展大环境。三是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盈利能力的传统家电产品出口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的新型家电产品出口为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