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居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统领,以运河新城建设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稳当前、谋长远、打基础、促改革、惠民生,形成了城乡建设与乡村振兴双繁荣的局面。
2019年1—12月份,预计街道财政收入4.8亿元,招商引资完成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1—11月份,5000万元以上固定投资项目32个,居全区前列;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937万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298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完成年初计划,朝着“全市争一流,区域当排头”的目标稳步推进。
一、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绘就运河新城蓝图
街道借助区位发展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为运河新城建设创造更多条件。
(一)健全管理体制。在区运河新城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新设“运河新城建设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运河新城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服务,由安居街道党政班子为推进主体,集中精力搞好运河新城的高标准建设、高水准精细管理。
(二)坚持高起点定位。聘请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编制运河新城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全力构建蓝绿交织、文化交融、疏密有序、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倾力打造运河最美岸线、叫响“运河之都”品牌,带动城市西跨发展,9月份,新城概念性规划已通过评审。
(三)坚持高水平建设。对路网项目,今年计划投资78.25亿元,建设路网管网项目11个。已开工安居大道、京杭路等路网项目9个,新修建道路24.8公里,尤其是安居大道的修建,拉开了新城城市框架。对绿化项目,实施了包括车站西路、柳行路等重点项目和7条道路的绿化施工,完成乔灌木栽植5.2万棵,地被栽植70万平方米。
(四)坚持要素保障。对高压管廊项目,对华能济宁电厂以西、105国道以东区域的13条高压线进行迁改下地,已完成项目选址、立项批复、规划方案等手续节点,柳行路管廊支线稳步施工,为新城释放建设用地近800亩。对新城地块梳理,与唐口煤矿签订了安居街道589亩压覆协议,释放新城空间。
二、聚焦项目建设提品质,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凸显
街道借助运河新城区位优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其中济宁国际农产品物流综合交易中心项目、运河新城医养健康中心项目、任城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油用牡丹科研基地项目代表全区参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会,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济宁国际农产品物流综合交易中心项目被评为“十大项目”。
(一)破解棚改校改难题。安居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肩负着新城建设和城市“西跨”的任务,自棚户区改造开展至今,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安居街道已完成了史海、刘庄、张店、西北街、河南、二里半、夏庄、东朱庄、兰庄等村的拆迁及唐营、蒋营、火东、火西等村的压煤搬迁,共涉及26个行政村,搬迁群众3.4万余人,拆除面积达360余万平方米。2019年,街道启动西五里营河北村的棚改拆迁工作,西五里营河北村人口6500人、涉及房屋3350套、搬迁面积60万㎡,街道成立专门工作组,分5个支部对河北村进行整村拆迁,目前已完成所有支部的房屋征收,正在进行结算。在推动棚改的同时,街道今年启动压煤搬迁三期涉及的桥东、桥西、胡厂等三个村的搬迁工作,截至目前,桥东、桥西已完成搬迁,胡厂村正进行结算。今年投资6.2亿元,推进安居一中、靳庄小学霍家街小学毅德校区等7个校改项目,目前已有6个项目主体封顶,明年陆续开始招生,推动新城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推进回迁区建设。街道将回迁区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去抓。史海、刘庄、二里半、河南回迁区已突破选址瓶颈,目前围挡施工已完成,即将进行大面积主体工程施工,将解决1.6万余人的回迁安置;总投资7亿元的八里庙回迁区一期、总投资17.7亿元的八里庙回迁区二期按时序稳步推进建设;胡营社区二期预计今年年底上房。在推进回迁区建设的同时,街道加大对胡营、八里庙等社区的管理,对社区的环境卫生、交通生活秩序等进行整治,打造精品社区。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一)突出产业兴旺。一是夯实农业基础。今年实现粮食单产、总产连续7年递增,小麦单产540公斤;注册各类合作社13家,申报2家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街道打造绿满乡村示范村1个,重点村5个,义务植树参与率达到85%以上,顺利完成植树任务1500余株。二是发展特色农业。街道以宫白庄为核心辐射史海、东西街、西北街、永南、南刘、西李、东李、杨庄、常马十个村,共流转土地6000余亩,打造“南园北棚”的片区经济格局。四季牡丹园投资3亿元,占地2100亩,主要从事油用、观赏牡丹种植及牡丹油系列产品加工,被评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与中科院合作成立油用牡丹院士工作站,与农科院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安居守旺农博园投资2300万元,占地500余亩,建设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43个,春秋拱棚120栋,并建有以客户接待为主要功能的智能玻璃温室6000平方米,吸纳当地300人就业,带动当地约500户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平均每户增收8000元以上;济宁市任城区润祥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1700余亩,主要从事青蛙养殖、销售,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68户,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就业。
(二)抓牢人才培育。研究制定《安居街道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工程的实施方案》,依托制度来加强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村主职干部的管理力度,并先后召开12会议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村主职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推陈纳新”工程。对年龄偏大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村支部书记进行评估,对受过刑事处罚村干部排查并进行清理;积极培养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将党员名额适当向村主任等优秀人才进行倾斜,截至目前已发展3名村委会主任、6名女性村委委员为预备党员。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以街道辖区企业为载体,助推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和泰山学者、山东农业大学姜远茂教授两名A类人才,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高晓璐、中国科学院博士王开泳、山东省农科院万鲁长所长三名B类人才,为辖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厚植文化内涵。加强阵地建设,继续加强街道各村文化场所和文化广场的升级改造,建设村级综合文化站,唐庄、刘营、汪东、孙井等6个村完成新建和升级改造。对街道35个村的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统一建设乡村儒学讲堂,统一制作了门牌、制度,配备了文体健身设备器材。在汪西村、南刘村、王庄村、胡营社区等38个村举办“千场大戏进农村惠民演出”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和戏迷的欢迎。街道宣传、民政、工会、妇联、团工委等部门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广场舞培训等活动。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9年预计完成总投资300余万元、共4.8公里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涉及汪东、汪西、大辛庄等7个村庄,7条农村公路;完成薛屯桥危桥改造的桥梁设计,工程造价约390万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招标工作,预计2020年5月前完工;为提高群众出行安全,在胡营社区等重要路段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目前已基本完成;完成车站西路以南,李庄社区、靳庄小区,522户的楼房集中供暖,并与四和供热有限公司签订施工合同,现正在进行施工申报及优惠政策申请审批,争取今年完工。
六、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开展过硬支部建设。积极打造区“五星级”党支部,汪西、西李等7个村被区委组织部授予为“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街道“五星级”党支部数数量位居全区第一。扩大党在“两新”组织覆盖面,指导5个条件成熟的“两新”组织成立了“两新”组织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活动,督促南刘、大辛庄、前埝口、陈屯、满营5个组织活动场所不达标的村筹划新建组织活动场所,力争到明年6月底前完成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任务。做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分两批组织带领5个村共计120人到区委党校开展为期3天“初心党性教育”培训,积极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
(二)开展党员队伍“活力提升”行动。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今年以来先后召开3次发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专项调度会议,累计接收19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接收43名同志为预备党员、对30多名预备党员进行转正,已消除了8个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10个2年未发展党员村,61个村全部完成保有3名及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任务,确保街道明年能够全面消除三年未发展党员村的任务目标。
七、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街道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
(一)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扛牢抓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把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融入具体工作之中。紧盯民生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领域,重点查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违纪违法问题,形成有力震慑。上半年以来,纪工委协助党工委牵头开展民生领域督导检查4次,发现线索1起,给予党纪处分4人、问责处理1人,收缴违纪款2万余元。今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纪工委(派出监察室)与街道扫黑办、派出所、信访办信息共享、工作同频共振,排查普通党员、村干部违法线索3起,给予党纪处分4人,问责处理1人。加强作风建设,依纪依法开展审查调查工作,纪工委(派出监察室)受理反映党员干部问题来信、来访、举报12件次,区纪委案管室移送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7件次,纪工委立案18人,目前,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党工委、办事处问责处理60余人,其中通报批评21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15人。配合区纪委各室(调查组)开展执纪审查15人次;配合开展审理谈话12人,送达处分决定19人次;协助接送审查调查走读式谈话36人次。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安居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严格对照“八个一”的标准,于今年10月份完成了大厅各项软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增设引进礼仪帮办及叫号系统,减少办理业务时的拥挤情况,让办事群众和窗口人员在舒心的工作环境中交流,增加群众的满意度。目前,已有102项业务通过下放实质性审核权和委托下放等方式,可以在中心窗口完成前期资料的审核和受理。中心共梳理出了一次性办好清单38项、帮办代办清单33项、高频清单36项,实现“一次办好、只跑一次”的服务宗旨,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