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家居正逐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带来的便捷性和前瞻性在“618”购物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销量激增,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智能家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远程控制家电、自动化管理成为可能,它似乎正在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便捷生活场景。
然而,当智能家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何每款智能家居都需要一个专属的APP我们的手机屏幕上充斥着各种智能家居APP,每次操作都需在繁杂的图标中寻找,这难道是我们所追求的“智能”生活吗更为复杂的是,许多设备的智能功能按键设计得越来越复杂,用户往往需要在多个按键中做出选择,这无疑增加了使用的难度。
这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智能家居的“智能”究竟体现在哪里是设备的自动化,还是用户操作的简化为何各智能家居APP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它们之间的“壁垒”究竟在哪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是继续增加设备的智能功能,还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将这些功能整合,提供一个更加统一、简洁的操作界面
-----这里是分割线----
1、主持人:您家里现在使用的家电家居产品,有多少属于是含有“智能”元素的产品,会经常使用智能功能吗常用的功能有哪些
丁道师:说起这个话题,我想起了我刚刚去京东总部参加618活动,京东宣布今年618期间推出了AI电脑、AI手机、AI耳机、AI相机、AI学习机、AI键鼠、AI手表、AI路由器、AI眼镜、AI门锁、AI摄像头和AI音箱在内的12大AI品类,着实是人工智能大放异彩的一届618。
至于我家里,智能的产品就太多了。作为一个科技极客,十几年前我就接触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了。在我家里,进门时需要刷指纹打开云米的智能门锁,做饭时小米的智能油烟机会启动,扫地也用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孩子的学习机有科大讯飞和百度的各类智能学习机,华为的智能手表也早已经佩戴。
就差桌子和沙发加入智能化阵营了。
其实,我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智能门锁,毕竟这是每天进出门都是必备过程。
2、主持人:说到智能家居,我还有一个感受,包括我看到很多网友也有这样的理解,就是我们普遍会认为,加上了“智能”功能,这个产品的价格就不会太便宜,但是,现在市场上,打上了“智能”标签的产品,表现就是有二维码,可以下载APP用手机操作,价格也并不会太昂贵,所以也想请教:现在的智能家居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并不高大上成本也不是很高
丁道师:如果放在以前,智能代表着昂贵。但是现在,各种智能化传感器和设备早已经白菜价了,甚至有些比白菜还便宜。
我举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就是咱们上周讨论过的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手表都有GPS定位,GPS定位模块你知道在上世纪多贵吗可能得咱们一年的工资,现在呢,几块钱的成本而已。还有现在很多电灯、音箱都可以识别声音,声控传感器也是白菜价。
有时候,真正贵的就是最核心的芯片、高性能马达、激光雷达这种高科技产品,以及背后的软件算法,需要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的费用,这些是大头。
另外,很多新出来的智能产品,售价还是很高,比如苹果的vr眼镜,还得两三万。
丁道师:智能家居就像汽车行业的智能驾驶一样,都是厂商自定义,每一家对智能的理解不一样。
有些企业,让音箱联网了,就算智能。有些企业,用声音控制灯泡,就算智能。
虽然业内有没有形成统一共识,但根据行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们大致分析智能家居产品的几个特点。
一是感知、探测和反馈能力。智能家居产品应具备对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感知能力,如通过传感器探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或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手势操作等。甚至,它们还应能够根据感知到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反馈,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灯光亮度等。
二是互联互通能力,智能家居产品应具备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这通常需要通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ZigBee等)来实现,以确保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无缝连接。
三是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智能家居产品应具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能够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来学习用户习惯,并根据这些习惯做出智能决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智能音响可以根据用户的听歌记录推荐相似的音乐,智能冰箱可以根据存储情况提醒用户购买食材等。
您有没有过这样类似的困惑现在的智能家居,一个产品对应一个智能APP是否属于比较普遍的情况手机里智能家居APP太多,容易带来哪些麻烦包括还有消费者担忧,使用越多,出让的隐私内容就越多,这种风险是否也存在
丁道师:说起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十几年前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日常场景。就是咱们很多人出门的时候,往往要拿一大串钥匙,有时候兜里放不下,还得别在腰间。有些钥匙还长得特别像,用到时候有时候要试好多把钥匙,才能把门打开。特别不方便,是不是
当时我就想,有没有一种便捷的方式,出门可以不带钥匙
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实现了。但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像我家里有十几件智能家居产品,就得安装各种各样的APP。然后经常就陷入找APP的麻烦,似乎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状态。
当然,关于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正在探讨解决方案。
我记得差不多在去年此时,工信部就召开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就特别强调“在政府方面,我们正在组织跨领域融合标准研制,推动产品数据跨品牌、跨企业、跨终端的互联互通。我们打通不同品牌、系统、平台之间的界限,实现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让消费者获得更加便捷的智能家电使用体验。”
至于你说的数据安全隐患,确实存在。比如某个智能摄像头工具,被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生活隐私就泄露了出去。
5、主持人:刚才我们举例提到的小吴就粗略算过,他手机里的这些智能家居APP软件占用的空间加起来有10多个G,感觉手机都变‘臃肿’了。所以,他就特别期待有一个遥控器能一键指挥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小吴提出的这个期待有没有可能实现,就是有一个遥控器能操作所有的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层面能否解决业内有没有在技术上尝试过解决的办法
丁道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开关、温度、模式控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第三方的手机App就可以搞定,只要手机支持红外遥控或者接入智能设备所在的网络就可以。比如悟空遥控器、万能遥控器等等。
但是一来这种工具支持的功能有限,只能使用初步的功能;二来,性能一般,有时候经常连接不上;三来支持的产品有限,像我用的一加手机自带的遥控器,很多家居产品就无法用。
至于现在的智能家居无法互联互通,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
技术上来看,可能存在协议体系不兼容,如物联协议、配网协议和应用控制协议之间的差异导致设备无法顺利连接和互通。设备模型和数据模型的不兼容,使得不同体系下的设备与控制终端及平台间无法识别、纳管和响应操控指令。
还有就是智能家居行业涉及多行业融合,应用场景繁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一种互联互通解决方案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主观上来看,智能家居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可能不对外开放接口或有条件开放,以此构建品牌生态闭环,收集用户信息并增强用户黏性。
丁道师:从政策引导的方向来看,有关部门肯定是鼓励企业打破藩篱,实现互联互通,更好造福消费者。
打破目前的堵点,可从三方面发力。首先,推动行业标准化是关键,需要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口标准,确保各品牌设备能无缝对接。其次,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政策鼓励厂商遵循统一标准,并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技术壁垒阻碍市场发展。最后,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作也不可或缺,厂商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设备兼容性,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构建开放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此外,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认知,也能促使厂商更注重产品互联互通性能,推动行业进步。总之,解决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实现标准化、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消费者认知提升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
7、主持人:也有很多网友吐槽,说现在不少家电的功能键实在太多了,不禁让我们思考,哪些智能功能是让我们生活更便利的,哪些智能功能其实是让我们生活更复杂的。有没有遇到过哪些其实很少用的智能产品的功能或者说让生活更复杂的功能
丁道师:确实,这几年有很多智能化升级,是为了炫技而智能化,有时候反而让体验变得更差。
8、主持人:那么,如何优化智能技术,让数字化真正为消费者带来方便,让产品更人性化,智能家居应该坚守怎样的标准和原则
丁道师: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就说四个字“科技向善”。科技的发明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于人类,提高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而不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