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创业融资难题,永州市大力实施创业贷款增量扩面计划,全面推行“快申快贷”和创业担保贷款联动模式,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再创新高。1—10月,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3亿元,扶持1494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和再就业12703人,新增发放额全省排名第一,充分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政策上门,提升创贷宣传“广度”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策略,打造家喻户晓的宣传模式,确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覆盖每一个角落,让政策主动找人。立体化宣传。编制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资料,实行线上推广,依托永州人社、永就业、永州发布等公众号广泛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创贷贴息优惠政策阐释清楚,引导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积极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沉浸式宣传。线下以“春风行动”“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等活动为依托,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宣传咨询台,人社专员宣讲进乡镇(社区)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服务、进校园为高校毕业生服务、进园区为小微企业服务、进商圈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服务、进军人事务中心为退役军人服务,让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组织人社创业担保贷款专员政策讲解服务15次,现场受理425件创业担保贷款意向申请。精准化宣传。通过永州电台《人社直通车》栏目发布创贷政策解读、申请须知、典型案例等,收听10万人次。形象化宣传。联合融媒体中心等部门以“向南向海向外创新创业创造”为主体,精心打造《创响永州》栏目,累计发布19个宣传视频,点击播放量80万。
创新模式,提升创贷服务“高度”
机制改革,提升创贷办理“速度”
全面推行“快申快贷”模式,优化和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的审核、发放工作程序,提高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效率。着力加强贷前审核。做到贷前重点审核贷款人身份、贷款项目、反担保身份。联合开展贷中审核。贷中审核重点开展项目考察,现场核查贷款项目、金额,为保证调查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创业项目实地调查由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和经办银行3家共同实施,让借款人少走路、少跑腿,只需提交所有材料后便等待担保机构、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的审批,直至到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和审核发放贷款。跟踪做好贷后服务。贷后服务重点跟踪借款人资金使用及项目运行情况,确保实现“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工作目标。蓝山县太平圩镇合家欢村唐开建种植600亩桃树,到了施冬肥最佳时节,肥料钱却没着落,他急得团团转。当地人社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加强与经办银行协作,仅用时5天,就把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到位。有了资金,唐开建赶紧购肥、施肥,最终赶上了农时,为今年丰收打下基础。
统筹协调,提升创贷保障“力度”
完善分工合作的协调模式,在创贷风险监管上下功夫。加大基金筹集力度。根据财政贴息资金的拨付与担保基金规模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担保基金筹集力度,根据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补充和增加担保基金,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人社、财政、人民银行、经办银行等单位参加的创业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担保贷款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的工作机制。减少贷款政策风险。加强创业担保贷款风险防控,针对各个风险点,从贷款申请对象、反担保人的身份识别和银行征信等方面,制定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制度,落实部门职责,明确责任人,确保创业担保贷款资金使用合理、安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创业带就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