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在河南消费市场落地“满月”。10月11日,河南省商务厅发布最新数据,截至10月10日,全省参与该活动成交家电商品量约110万台,成交额约49亿元,补贴资金使用约9.4亿元。获此政府补贴,消费者放下了对旧家电的将就,家电零售终端则在过往一个月赚到了一个季度的收益,可谓两头欢喜。
消费者全家老小齐上阵,家电商在国庆节就赚够了10月利润KPI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河南消费者对此相当熟悉且尤为擅长。
如郑州市民司女士,国庆前参与该活动,将全家4台空调换个遍,都选一级能效新机,每台都拿到了20%政府补贴。
这似乎出格了。
依据官方公布的以旧换新活动规则,每位消费者对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且每件补贴不超过20%(2000元)。简单理解,在冰箱、电脑、空调、热水器等8类参与活动家电品类中,消费者购买的空调只有一件能获得政府补贴。
司女士买4台空调凭什么就能拿到补贴?
她的算法是:自己、老公、婆婆、公公,每人各有一个空调换新资格,于是各买一台,就此省下约5000元。
与之对应,全省各大家电卖场的以旧换新活动,最受宠的商品是柜式空调、激光电视、十字开门冰箱等中高端的大件家电。尤其是一级能效新机,用政府补贴即相当于妥妥给打了个8折。
某家电卖场高管直言,国内大家电制造商的平均销售毛利润率约25%,家电零售卖场的销售平均毛利率不足20%。所以,大家电商品对消费者做20%的让利,靠家电品牌商或零售商来实现根本不现实(价格虚标除外)。能给到百姓这样真实福利的,只有政府补贴。
过往几年,国内出现的新冠疫情、地产调控,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家电消费市场产生了外作用力的影响。濒临消失的国美系是直观的侧影之一。因而,今年全国实施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无异于为家电消费市场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不仅如此,家电套装整组换新、中高端大件新品批量出货,是家电卖场久违的消费狂欢。
河南家电以旧换新“保姆级”攻略,财立方记者已测试
一、线下以旧换新路径,实体店+云闪付:
找店:打开云闪付App→家电补贴专区→门店信息查询→选合适的目标门店;
选机:到店→现场选机→与销售人员沟通价格,锁定想要的机型;
获资格:打开云闪付App→家电补贴专区→确认申请人信息核对(见到家电补贴购买核验成功)→填写申请人信息→点击领资格码;
结账:商品结算时,消费者需打开手机向店方收银员出示资格码(8个品类),付款时即可获得支付立减。
【线下以旧换新注意事项】
1.在手机端支持云闪付App使用你的“位置定位”,方便弹出所在区域的就近门店;
2..选购新机要向店家问清楚,是不是参与以旧换新“政府补贴”的机型;
3.政府补贴与品牌折扣不冲突,多逛店、多比价、该砍就砍,砍完价再买;
4.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
打开京东App→在搜索栏键入:河南→等待跳出“河南购家电至多可享受政府补贴优惠20%—点击进入”词条,并点击进入→跳出“河南家电以旧换新”绿色页面,点击河南地区补贴→选择所需换新的家电品类,领取对应补贴资格(如热水器补贴资格)→点击“立即使用”,跳出“政府补贴专场”品类页面→选择品牌和指定机型【请注意】商品页面上有“以旧换新”的标识(绿房子),点击“立即换新”→提交要置换的旧家电信息,且在“换新方式”的两个选项中做选择→跳出最终购买价格(商品售价—优惠补贴—旧品金额)→点击立即换新(具体价格以结算价格为准)→填写收货地址→付款搞定。
【线上以旧换新注意事项】
1.在京东App找到“河南家电以旧换新”绿色页面,方可取得补贴资格。
2.在上述页面选择参与品牌的指定机型,不要随意切换机型,否则有可能无法加载政府补贴;
3.提交要置换的旧家电信息,会有“换新方式”两个选项选择:A为先送新,后拆旧并安装(2次上门);B为先回收,后预约送新(2次上门)。依个人方便做选择。
4.活动期间,国家补贴可与商家、平台折扣优惠叠加使用。
双11VS以旧换新,消费者该怎么选?
家电以旧换新如火如荼之时,巧遇电商平台要对今年双11更早开场。
这让消费者怎么选?
前文已有答案:政府补贴与品牌折扣根本不冲突。简单理解,消费者要多逛店、多对比,瞅准品牌和机型砍完价再买。
如海信,在政府单台最高补贴2000元基础上,推出了单台最高再补2000元的政策。消费者购买两个品类及以上的成套家电,最高还可补贴6000元。政府补贴、海信补贴、成套家电补贴三重叠加下,优惠力度最高可超3万元。
但需注意的是,家电品牌参与双11活动的机型,与申报给商务部门参与以旧换新的机型,或不会发生大规模重合。尤其是中低端机型,制造商对利润兜底的同时,不希望产品价格带被深度击穿。
另外,家电商品虽是标准化高的商品,但消费者所需的功能和尺寸等条件仍有差异性,建议先到实体店体验真机,听听店家介绍,自个实际操作,然后再做决定。
关于网售产品价格比实体店便宜,的确存在这种市场现象,多因家电品牌在线上、线下的销售成本所致。但在近年,这种情况已经少见,一方面品牌商在有意区别线上、线下的商品型号,以求能保住线下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线上渠道未必真比线下实体店便宜,看品牌、看型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