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阶梯电价在全国全面试行,多数第一档电量高于听证方案,新阶梯电价来临,你会如何接招?支持阶梯电价为何与变相涨价无关?
从1日起,全国除西藏、新疆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开始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同最初听证会方案比,各地大多调高了各档的电量,尤其是一档电量的覆盖面由最初的80%提高到了89%,这意味着全国89%的城乡居民用电价格将不受影响;第二档电量按照覆盖剩余15%居民用户的月均用电量确定,每度电提价不低于5分钱;第三档为超出第二档的电量,满足较高生活质量的用电需求,但起步阶段电价每度提高3毛钱左右。针对家庭人口差异问题,有些地方规定,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口家庭,经甄别核准后可以加装电表或者增加用电基数。
以上海为例,年度方案对户籍人口多的居民家庭给出了多重优惠。除了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分户、分表外,还可以申请增加年度电量基数。家住松江的王老伯一家是典型的三代同堂,五口之家,每月用电量在200度左右,听说户籍人口数在5人及以上的家庭,每月每户可以增加100度的电量基数,王老伯马上申请。
上海市民:如果能申请(增加)100度,对我们也蛮有利的。
针对冬夏等季节用电需求大等问题,部分地区采取了分季节制定电量标准的办法,也有的地区采取以年尾周期结算的方式解决季节性用电差异问题。没有实行一户一表的合表用户暂不执行居民阶梯电价。而对低收入群体则试行免费电量制度,先征后返。
周望军(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整个的电量消费里边,居民用电量只占12%,这次通过阶梯电价,在引导节约用电的同时,它的引导意义、它的政策导向比实际的经济利益可能意义更大一些。
此外,周望军还表示,这次阶梯电价实行后,所有的电表改造费用必须由电力企业承担,不增加消费者负担。
刘戈:阶梯电价提倡节约用电
易鹏:阶梯电价对居民用电的支出影响较小
因为全国平均的用电只140度左右,这次全国29个公布的城市最低的也在150度以上,高的,像上海有260度左右。这次阶梯电价的调整覆盖面是非常高的,但对整个居民用电的支出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
实施阶梯电价主要有四个方面原:,第一是树立一种理念,对能源树立一个节约的价值观;第二就是,不管怎么样,有价格工具以后,还是使得一些人会控制用电,尤其是那些高耗电的居民用户,比如住别墅的。这次国务院出台了265个亿补贴节能家电的措施,目的也是阶梯电价上调价格以后,很多人会使用更多的节能家电,使得整个社会节能的范围会更广阔;第三就是公平,因为以前居民用电是有一些补贴的,比如北京现在的居民用电大概是4.8毛左右,但实际上我们用电的成本,电厂上网的电价是到4毛多,所以政府在补贴着居民用电。事实上高用电的人反而得的补贴更多,而往往用电少的人补贴更少,这样反而不公平;第四,通过阶梯电价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比如水、天然气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品价格的改革,所以这个措施出台起到了几个方面的作用。
此外,阶梯电价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北京和上海,实际上是包年制,它是按一个年来计算阶梯电价,有一些地方按月。我认为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对差别化的政策,其实也是为了广大居民利益来着想。山东就有这个政策,5个人以上,每个人增加100度的电,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住的人口的规模上来说,在操作层面上比较麻烦和复杂。
刘戈:我们的限制措施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引导
比如家庭的住房面积并不那么太大,但是人口比较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用一个电表,那可能显示出来以后,它超出了第一个阶梯,甚至会超出第二个阶梯。
这里面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会有一些声音来反对,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很多国家阶梯电价的实行确实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韩国,它阶梯电价分六级,最后如果一个电表超过600度以后的话,它的价格是第一级的10倍,这样导致有一些家庭用电会非常的小心,冬天很冷的时候也拿个棉被,它的效果的确就会更加明显。现在我们的限制措施相对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引导。还有一种看法,现在的这样的一种办法没有奖励那些节电的人,比如韩国,如果用电量在100度之内就非常的便宜,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一个调整,还是按原来的电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民用电比工业用电要便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补贴。
易鹏:应将惩罚措施和奖励措施结合在一块
比如用电在150以下一个月,他往往是经济收入条件相对来说要比较差一点,他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更高,可能节约电的意识更强。比如,在100度以下,采用更加优惠的一个价格,可能这一部分人可能对节约电的意识更强烈,因为价值工具是一个调节资源分配的工具,你既然有这种惩罚措施,也有奖励措施。如果两者结合在一块,那么可能更有利于推进节能。
现有电力价格机制矛盾难点重重,价格机制这一经济杠杆应起何种作用?未来电力改革还会发生怎样变化?
史炜:此次梯度电价调整的力度还不够
易鹏:未来改革的重点是要实现成本和价格的良性互动
同时,我们最近因为经济下行,所以导致CPI目前也回归3以内的空间,这两个指标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实际上给我们的比如说水价,电价,或者天然气的价格的改制,理顺这个机制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的环境。我认为要抓住这个契机,理清这个市场化的一个思路,只有这样子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当然对于部分中的低收入家庭,就是采取明补的政策,直接补贴到个人家里,那么就能解决市场价格波动过程中对他基本利益的伤害。
刘戈:居民用电对整个用电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执行起来的成本非常的重要,如果要把一件事情变得太复杂,那也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实际上居民用电的这一块对于整个电价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两年居民用电的比例稍微增高了一些,现在也就是12%左右。大部分的电还是工矿业,工商业使用掉了,所以有人就提出来,现在实行阶梯电价并不会对于缺电现象产生大的影响。
某一个时段缺电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现在各方的说法也不一,分歧非常的大。有的觉得,现在是由于我们的市场化程度不够,所以没有真正的实现厂网分开,这样导致了改革不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本身由于电的自然垄断性,所以是不是要进一步进行更多的拆分?比如把供电的各个环节都拆分开来。有的国家总体来说电分成这么几个环节,一个是发电,另外一个是输电,还有就是配电、卖电,那么现在我们怎么分?我们把第一个和第二、三、四个环节分开了,在有的国家,各个环节都是分开的,但有的是组合在一起的。不管怎么样,都是一个难题。美国的方式有美国的方式的好处,但是它也出现过大面积停电的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是需要一种智慧的解决方式才能解决的难题。
易鹏:目前阶梯电价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因为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全世界都面临很多难题,难度也非常大,但是不管怎么样,有了基本的一个认知,那就是电是有成本的,成本是由很多刚性来支撑的,包括煤的价格、人力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等。不管怎么样,要理顺成本和价格的关系,只有理顺这个价格关系以后,市场化改革的办法可以再探讨。总体而言,目前这个阶梯电价迈出了第一步,那么通过价格体现资源分配的功能,这个分配体现出来以后,有利于中国未来更多的能源公共品的改革。
刘戈:电力改革需要一种智慧
现在电的生产方和电的消费方中间隔了一个电网,这个电网像一块海绵,这面打一拳,这面的反应就很弱,就是说这种价格的变化。比如上游的煤炭的价格发生了一个激烈的波动,那么对于生产电的发电企业的成本产生了一个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和用电者之间的关系之间,它不能够能反映出来,这一点大家是承认的。至于怎么改,那么需要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