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政策解读

关于印发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4〕1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2024年4月7日

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工作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供给端和消费端双向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链条,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塑造产业新动能,拓展消费新空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全省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和旅游、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金属产能力争达到1700万吨,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实施重大工程

(二)先进用能设备推广工程。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用能设备集成化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加强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和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建设。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组织重点区域、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诊断,分行业分领域开展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对标活动,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换热器、制冷、照明、风机、水泵、空压机等主要用能设备,2024至2027年,力争每年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鼓励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能效2级),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加强能效标杆引领,工业新建(扩建)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项目和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要采购使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的用能设备。(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更新工程。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实训设备等,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推广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支持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仪器更新。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推进观光游览、游艺游乐、演艺、数字化智能化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设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淘汰已达使用年限、功能不全、性能落后、影响安全的医用设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省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汽车以旧换新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鼓励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引导行业有序竞争。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推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客车和汽油车。推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建设。(省商务厅、生态环境厅、公安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资源回收及流通交易网络构建工程。围绕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综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推动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构建废旧物资“点、站、中心”三级回收体系。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引导回收拆解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上门收车服务。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中规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扩大二手车出口,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临时出口许可。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省商务厅、公安厅、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资源再生利用链条建设工程。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培育、静脉产业园提质升级、“无废城市”建设,立足我省再生资源规模优势,培育壮大多元化市场主体,完善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文化办公设备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盾构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支持建设一批再生金属、退役动力电池、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突出标准牵引。落实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国家标准,推广应用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加快建设标准河南,完善提升符合我省实际的安全、环保、能耗等地方标准,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实施标准化创新发展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新型储能和硅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子整机和系统、先进装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教育设备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制修订一批绿色、节能、高端装备、新材料、基础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作用。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节能知识,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环保、可持续的消费和回收理念。(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商务厅、应急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供给支撑。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大力培育“美豫名品”,引导装备制造业加快提质升级,在现代农机、矿山装备、盾构装备、起重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在汽车、消费类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依托市场规模优势,实施产业万亿招商行动,聚焦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电子电器等重点领域,发挥集群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强化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群链招商、央企招商等,加快高位嫁接,延链中高端,形成“新制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金融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强化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合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鼓励各级投融资公司积极担保承接设备更新项目,撬动社会力量参与设备更新。充分发挥省级投资基金带动效应,鼓励社会资本或有条件的省辖市设立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基金。合理增加绿色消费信贷,加大对农业机械更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省委金融办、人行河南省分行、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各地优先工业用地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区域内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完善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在用地规划中划定一定比例专门用于保障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重点产业链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常态化研究论证基础研究重点和重大项目指南,引导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形成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择优实施一批省级重大创新项目,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与应用。(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各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明确任务分工,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健全央地、政企、上下游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领域深化市场需求预测,细化工作举措,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THE END
1.开封杞县:以旧换新“焕”活力消费补贴“暖”经济“换做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我前两天购买的8600多元的空调柜机,享受到了近2000元补贴,到手6800元,真是太实惠了。现在的政策真好,姐妹家里正好需要购买家电,今天我就带着她来店里挑选了。”12月3日,在开封市杞县发达家电,家住杞县城关镇的褚曼丽一边带着姐妹挑选着家电,一边兴奋地说。 https://hn.cri.cn/20241204/572cbcbe-442a-eb6b-283c-ff43b5f0744c.html
2.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15篇)上半年以来,我所安排2人及时回访,及时审核录入信息,兑现补贴资金,认真监督核查,加大家电下乡的审核力度,加强宣传,扩大覆盖,加大对“家电下乡”工作进程的管理和调控,严厉打击骗补行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家电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群众都能就近买到物美价廉、性能可靠、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家电产品,将家电下乡惠农政策落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2522169.html
3.2020家电补贴新政策具体是什么样的装修问答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现在电视和冰箱的已经出来了通知》规定,支持推广的高效节能平板电视为能效1级的https://ask.zx123.cn/show-24124161.html
4.2020淄博市人才补贴政策律师普法2020淄博市人才补贴政策为: 1.博士生每人每月4000元; 2.硕士生每人每月2000元; 3.本科生每人每月1000元。 4.毕业五年内新到我市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职工作或创业的全日制大专生,工作或经营满1年以上,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1万元。 《淄博市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实施细则》 发放标准 01我市企业、https://www.110ask.com/tuwen/10146975646865141378.html
5.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33期(总期33期)在线培训课程通知要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广泛宣传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简化申领程序,提高审核效率,推动将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有关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 ▲工信部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据悉,工信部8月24日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59.html
6.2020家电下乡:创新与挑战并存论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家电产品匮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在2020年启动了“家电下乡”政策,旨在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将先进的家电产品引入农村市场,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https://www.lqg123.cn/17282.html
7.2020年第一季度党支部工作总结8篇(全文)2020年第一季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机关党支部) 今年一季度以来,机关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公司党委召开的各类会议精神、下发的工作要点,增强做好党建工作、支部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在日常工作中,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助力一季度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vxlsxxf.html
8.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有留意到广东省2020年家电下乡活动享受补贴董秘您好,有留意到广东省2020年家电下乡活动享受补贴产品中燃气热水器品类,万和产品名列其中。请问类似补贴政策在国内其它省份是否有开展和万和相关产品进入补贴目录?谢谢 董秘回答(万和电气SZ002543): 您好!感谢您的关注! 公司暂未发现其他省份有家电下乡活动和家电惠民等政策。 祝工作顺利!https://finance.sina.cn/stock/relnews/dongmiqa/2020-12-02/detail-iiznezxs4823124.d.html
9.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教职工宿舍管理办法人事政策西校区53、54、55栋为家具家电配置齐全的教师公寓,须缴纳物业管理及家电使用费。降低标准使用宿舍的教职工免收此项费用,并给予一定的降标入住补贴,具体标准见附表。 (四)水、电费 入住校属教职工宿舍人员水、电费自理,按学校当年度公布标准执行。 五、入住流程 https://rsc.hatu.edu.cn/news/show728.html
10.物流行业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倍特倍斯包括物流行业政策研究、获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政府关系维护、行业关系维护、媒体关系维护、合作伙伴关系维护等。 为实现物流园区七种运营能力的快速形成,物流园区可在评估园区运营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投资购买等方式补齐短板,形成物流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63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