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两大主流电视品牌海信和TCL之间的商业诋毁诉讼,经过近两年的拉锯,终于判了。
被判赔偿200万,TCL将申请再审
海信视像诉TCL商业诋毁纠纷案源于2019年,起因是一条短视频。
去年11月,青岛市中院一审判决显示:TCL在其运营的“TCL电视”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账号发布恶意贬低海信激光电视的短视频内容,具备主观侵权故意,损害了原告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一审判决TCL构成商业诋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万元。
一审判决后,海信视像与TCL惠州公司均不服判决,双双向山东省高院提起上诉。海信视像上诉请求中包括,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支付了较大的维权费用,一审判决50万元赔偿过低。
电视显示技术与市场份额之争
此次国内两大主流电视品牌的商业诋毁诉讼案件,让大众将注意力再次聚焦到两家公司在电视显示技术之争上。
在当下的电视显示技术流派之争中,海信一直是激光电视最大的推广者。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彩电企业中,海信、TCL、创维这三大主流企业所走的显示路线都不一样,TCL主推量子点电视,创维主推OLED电视,海信则是主推激光电视。这次官司背后也说明了主流彩电企业在显示技术方面不同路线的竞争,海信和TCL两家公司这么激烈地打官司,主要有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路线不一样,各说各的好和对方的不好,另一方面是电视行业发展到现在,各家企业都有困难,目前家电产品中,除了少部分新型家电产品有所增长,大部分家电产品都是负增长,企业在焦虑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一些口水战。
奥维云网近期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彩电市场发展总结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累计销量1781万台,同比下降14.7%,销额594亿元,同比增长15.1%,均价3332元,同比增长34.9%。彩电零售均价涨幅一度接近50%,直接导致市场销量自3月起,连续4个月出现11%-34%的大幅度下滑,6月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使得销额规模同比回归正增长,市场切换增长风格。
奥维云网称,上游冲击、企业经营困难、消费需求减少是影响上半年彩电行业发展的前三大因素。芯片与面板供应紧缺供价持续上涨、市场零售价调整过快过大、企业应对内外环境迅速变化的反应速度不及时、应对手段有限、长年价格战的后遗症、电视用户粘性下降、产品创新陷入瓶颈同质化严重、渠道被政策强约束且流量碎片化等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在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碰撞难免越发频繁。公开报道显示,TCL高管曾在产品发布会上“抨击”激光电视在画面和亮度上有瑕疵,OLED电视在大尺寸和超高清分辨率上难以与成本达到有效平衡,直言TCL不要“以牺牲画质把成本做低的技术”和“屏幕做不大的技术”。海信员工也曾发文指责TCL编造友商和竞品虚假内容发布出来诋毁。
近几年来,彩电显示技术进入多样化时代,除了OLED、量子点、激光等多家主流电视企业大力推广的技术之外,miniLED、micr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过,从销量数据来看,传统的LCD电视仍是市场主流,虽然OLED电视、激光电视等电视产品销量增幅亮眼,但基数并不高。奥维睿沃(AVCRevo)《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TV出货量9830万,同比增长6.8%,其中LCD电视出货量9560万。
专家观点:企业竞争应理性
夏海龙强调,判断是否构成商业诋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判断标准,最核心的是所发表的言论、观点、对比等,一定要是客观的、真实的,不能有任何的主观歪曲事实,或者诋毁贬低对方商誉、产品声誉的主观目的;在内容上必须要客观真实,要尊重事实,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单纯地下结论,不能下任何主观臆断的结论。
刘步尘认为,这次官司打下来,对家电行业的竞争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企业之间的竞争要理性,要有序,不要互相诋毁、互相攻击。这次诉讼也为别的家电企业敲响了一个警钟,评价对手时,一定要用理性的词汇,不要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从这一点来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