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为节能家电埋单吗?(视窗·让消费绿起来①)
目前,我国居民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成形,市面上也有不少绿色产品可供选购,但绿色产品供给总体还未能跟上百姓消费升级步伐,在电商购物、家居家装、旅游出行等领域仍存在浪费现象。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我们该创造什么样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发力点在哪儿?当前制约绿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近日,我们走访了部分消费者、企业和专家学者,找一找绿色消费中的新痛点,探一探实现绿色发展的好路径。
——编者
节能产品多不多?
光伏空调、节能热水器……市场上节能产品日渐多样,但供给不太平衡,在比较耗电的音响、吸尘器、恒温水族箱等方面,节能产品仍较少
“今年我们卖的洗衣机,95%都是节能产品,国家一级能效标识占比超过九成。”李进是北京市朝阳区苏宁易购慈云寺桥店一名销售员,主要卖小天鹅和美的品牌洗衣机。自打商店开业,李进就在这里上班,她说,绿色节能家电在商场里越来越常见,前来咨询、购买的顾客也更多了。
这家大型商店总面积7000平方米、4层高,店长商红玉介绍,3年前节能产品还只占售卖产品总数的40%左右,如今已增长到80%以上。“节能家电数量在增长,品类也在增加,从冰箱、空调、洗衣机,到电视机、电热水器、抽油烟机,后来增加了微波炉、燃气热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比如,格力电器就推出了格力家用空调能效领跑者系列、智睿变频变容家庭中央空调、光伏空调等新产品。这些新型节能家电,从原来的主要省电,拓展到省水、省煤、省燃气、省耗材等多个节能环保范畴。”商红玉说。
除了单个品类的绿色节能家电,还有企业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出全屋智能家居节能系统。比如,杭州雅观科技有限公司就打造了一套开放的智能系统,可以接入多种品牌的电器,通过对全屋的设备进行能源管理和调控,实现绿色节能和改善居住体验。
“一间90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有空调、热水器、冰箱、灯具等,在夏季一天要用约25度电,使用智能家居系统后能带来明显的节能效果:比如屋主离开家,房屋切换到离家模式,系统会关闭空调等高功耗设备,并把一些运行设备调至低功耗状态……综合下来,一天能够节电4—9度。”雅观科技联合创始人顾志诚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市场上的节能产品很多,但供给仍存在大小节能家电不平衡等问题。
市场价格贵不贵?
高能效产品总体价格普遍较贵。一级能效的空调就算再省电,一年也只能省一两百元电费,得过5到10年才能“省”回差价
“一级能效比三级能效产品贵了不少。”家住山西省太原市文庙街道的张东亮最近买了一台三级能效节能空调。他简单算了算:一台1匹的一级能效空调售价3000元左右,三级能效的还不到1800元,两者相差1000多元。一级能效就算再省电,一年也只能省一两百元电费,得过5到10年才能“省”回差价。
“除了大电器,小电器比如节能灯,也普遍较贵,节能灯往往卖十五六元,不节能的只要两三元,只算个人经济账,绿色节能产品性价比还不够高。”张东亮说,“我去买节能电器,上面贴着一二三级能效标识,它们到底啥意思、比不节能产品分别能节省多少度电,没有人给我讲明白,那我还不如买个便宜点的,因为我能看到它们售价差别很明显,省电效果却并不直观。”
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对一些高能效节能电器开启第二轮补贴,国家一级能效标识产品补贴13%,二级能效产品补贴8%,最高补贴800元。市民购买家电时,凭北京本地身份证或居住证就可享受补贴。“比如有的三级能效变频空调售价2500元,由于能效级别较低,是没有补贴的,而有的二级能效变频空调售价2700元,补贴后甚至会比三级的更便宜,来店里的顾客一开始不了解,后来基本都选择买高能效节能家电,价格差不多,还更绿色环保,何乐而不为呢?”商红玉说。
7月7日,家住北京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的孙斌在苏宁易购慈云寺桥店里转了半小时,最终停在一台节能空调前面。销售员帮他一算,原价4499元的空调,厂家优惠200元,北京市的一级能效产品补贴又在成交价基础上返现13%,到手价降为3740元,“这个降价幅度,确实挺给力。”孙斌说。
政策支撑够不够?
在供给上鼓励技术创新,在消费上培养绿色理念,进一步完善节能产品支撑体系
如何让绿色节能产品更多、更好、更实惠?
“绿色节能产品的发展不能光靠补贴,补贴代替不了市场的作用,绿色节能产品要真正被大家接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王雷认为,在供给上,家电企业应树立生产高质量产品的理念,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如果只是生产低质、廉价的产品,不但节能效果差,而且用不了多久就易老化、被淘汰,其回收、处理都会带来环境负担,不利于品牌长远发展。”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绿色节能产品供给不断扩大,绿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绿色产品市场还存在绿色消费意识不强、有效供给和需求不足、产品性能虚标、以次充好、宣传推广还不够、市场监管还不到位等问题,未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和消费者。
“对消费者而言,买东西不能只图一时便宜,更要算长期账。”王雷说,好的节能产品能用好多年,普通的产品几年就得换,综合下来,好的节能产品在经济账、环保账上都不算吃亏。
王雷认为,除了补贴,政府应该优化市场监管,比如针对性能虚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政府可改进产品抽查方式,不仅要查一、二线城市的产品,更要抽查三、四线城市的产品,更准确地掌握假冒伪劣绿色产品情况,维护市场秩序。
绿色产品消费发展态势良好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品种不断丰富,节能家电、节水器具、有机产品、绿色建材等产品走入千家万户,空气净化器、家用净水设备等健康环保产品销售火爆,循环再生产品逐步被接受,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时尚,共享出行蓬勃发展。
报告说,据估算,2017年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等5类产品国内销售近1.5亿台,销售额近5000亿元;有机产品产值近1400亿元;新能源汽车消费77.7万辆;共享单车投放量超过2500万辆。2012年至2016年,我国节能(节水)产品政府采购规模累计达到7460亿元。
绿色产品消费生态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据估测,2017年国内销售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可实现年节电约1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50万吨、二氧化硫1.4万吨、氮氧化物1.4万吨和颗粒物1.1万吨。2016年,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量360万吨,可节约原油460万吨。
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对一些高能效节能电器开启第二轮补贴,国家一级能效标识产品补贴13%,二级能效产品补贴8%,最高补贴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