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1月4日消息(青岛台记者杨有宗)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为鼓励市民绿色消费,国务院从2012年开始启动了家电节能惠民补贴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家电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带来了家电企业产品销量迅速提升。
对于收回原因,长虹公告并未进行说明。四川长虹新闻言人刘海中表示,公告上已经提出一个明确意见,对此还有些需要跟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的。
那么,是认为政府的补贴计算方法有问题吗?对此,刘海中表示,对里面的数据存在异议,需要再沟通一下。
2012年6月到2013年5月,全国推行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冰箱、空调、洗衣机、平板电视、热水器入选。其中平板电视补贴门槛最低,因此补贴规模最大。长虹也成为本次被要求退回补贴金额最多的企业。
记者注意到,另一家电厂商TCL,近期发布的公告也显示,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要求企业退回财政补贴资金572万元,此外,企业先前垫付给消费者的2.4亿元补贴资金也未收到。
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创维数码、美菱电器也分别被要求退回补贴资金1.38亿元和0.65亿元。初步测算,多家企业被要求退还的补贴总额超过10亿元。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家电行业刮起了退补风潮?
对于本次“退补”风波,家电行业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在补贴金额的计算方法上,企业和政府之间可能存在出入。
一位家电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家企业被要求退还的金额如此之大,说明不仅仅存在计算上的误差,更存在“骗补”的可能。“骗补”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虚报销量,另一方面企业也存在虚标能效的可能。
这位负责人认为,理论上来讲,补贴由企业先行垫付,结束之后由企业申报,政府才进行补贴。所以会存在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企业说我卖了1万台,政府说你只卖了5000台。第二,是等级差异,一级、二级,国家都有一个严格认定,会不会存在不是一级的,企业说是一级能效?也可能存在这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