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国内某知名基金公司高级研究员、材料行业专家(i投资VIP会员)
1,业绩方面的变化。之前投资者对格林美的利润诟病很多,总觉得利润增长不多,这主要原因是资本投入大以及近几年金属价格下跌造成的。不过2015年开始,公司的投资基本告一段落,同时拆解量上升很快,2015利润增长会比较快,我们测算增长50%-100%之间。比市场预期乐观。
2,与中植的战略合作。使公司的电池、废旧家电、汽车回收等渠道更宽广。投资者担心的潜在的回收渠道瓶颈渐渐消除。
3,汽车报废量增长迅速,形成一个很大的拆解市场。汽车的寿命在13年左右,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销售增长迅速,目前也进入报废量的快速增长期。如果过去十年中国汽车消费增长成就了长城等一批国产车企,那么报废量的增长也会成就格林美这样的拆解龙头。
4,政策方面。《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预期2015年出台,这对我国汽车报废的流通渠道、发动机再制造等有严格的限定。出台后会很大程度保护格林美等正规企业的正规回收渠道。
5,公司规划明确。到2017年,三年再造三个格林美。
以上5条是大逻辑,下面我详细讲下格林美的三块主体业务:
一、电池回收拆解
格林美是以电池回收拆解起家,现在拆解全国10%的电池,这个量不太容易进一步大幅增加了,所以公司三年前就开始转做深加工了。电池中的钴镍提取出来后,制作超细钴粉。2012年底收购凯力克后,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前驱体。
这里面我要详细讲一下钴这个金属。我和一些三元材料厂家交流,其中技术员对锂的供给不担心,因为全球很多,但是对钴比较担心。因为钴每年产量太小了。
我自己测算了一下,以特斯拉汽车为代表,一辆三元材料正极做的电动车,大约需要钴11千克,那么如果全球年产电动车100万辆,会增加1.1万吨的钴消费量,但钴目前的全球产量就8万多吨,而且钴矿都伴生在铜和镍中,不容易扩产,所以钴的供需面、价格在2014年开始就逐步紧张和上升了。那么回收的重要性也提升了。
格林美现在实现了:“干电池、动力锂电池-----超细钴粉----三元材料前驱体”全产业链的生产。
二、电子、家电拆解
2010年格林美上市后,募投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家电和电子拆解,目前全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区都已经有拆解产能布局。因为拆解是有半径的,格林美在人口集中区基本都有布局,家电拆解有国家补贴,全国有64张拍照,格林美拿了5张,仅次于国企中再生这块业务格林美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
1,拆解数量进一步增加。①以2013年为例,电子/电器产品的国内销售量巨大,五种家电销售总量超4亿台(包括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数量远超格林美目前800-1000万台的拆解产能),未来都将成为废旧资源。②格林美还会进入手机、风扇、抽油烟机等拆解领域,市场空间同样巨大。格林美家电拆解量,2013年200多万台,2014年格林美家电拆解量800万台左右。2015年预计1000万台。
2,拆解补贴范围扩大。目前政府拆解基金补贴仅限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五种电子/电器产品,而手机、抽油烟机、电饭锅等等更多的电子/电器产品拆解尚无补贴。2014年1月,更多产品的拆解补贴已经公示,可以预期未来政府增加补贴品种是大方向,这会成为公司利润的增长点。
三、格林美汽车拆解产能逐步投产,进入更大蓝海市场
格林美2014年的定增,把产业延伸到汽车拆解领域。目前已经建了三个基地。
其中江西丰城基地已经开始小量生产,武汉阳逻基地2014年中期试车,天津基地待建。格林美这块领域的增长来自于两方面:
1,汽车销售基数变大。根据中汽协数据,2000年中国汽车销量208万辆,2013年销量已上升到2198万辆,增长到10倍。对应报废量也有粗略的数据,据国家发改委官网,2009年中国(正规及非正规渠道)报废汽车270万辆,2011年上升到400万辆左右,未来报废数量会持续大幅增加。
2,流入正规渠道的报废汽车会增加。之前由于管理不严,中国汽车正规报废率(年报废量/保有量)仅0.5%~1%,而发达国家报废率在7%左右。如果国家这块法规2015年出台,并且加强管理,正规渠道的报废的车会大量增加。而格林美是国内汽车拆解产能最大最正规的企业,也最受益。
另外,发动机再制造在国内刚起步,但在发达国家很成熟了,这块也有很广阔的空间,细节大家可以百度下,有很详细的介绍。
我们觉得,这块属于“汽车后后市场”,其实汽车后市场的逻辑,也基本可以延伸到汽车拆解领域。
由于本次交流涉及到个股,一些敏感信息不方便对外透露,敬请谅解!